其他

如何造就一座地标性建筑?

2017-01-12 Aedas


△本期报道封面

Aedas全球董事温子先认为,地标建筑“不只借由造型和结构表现当地特色,还须将内涵连结到建筑功能本身,才能赋予建筑特性和地标性。”这正是他所强调的设计理念“建筑要说话”。


日前,温子先在接受全球知名设计美学新知杂志《DFUN》的采访时,以其多个地标性作品深入诠释“会说话的建筑”及其背后的设计哲学。


以下为报道全文:


温子先:捏塑地景 让建筑说话


建筑大师Frank Gehry曾说:“艺术为不拘一格的创作,移植于建筑便是一种组合艺术。”现任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Aedas全球董事的建筑师温子先,设计融会当地人文历史,并展现艺术领域中绘画、雕塑等美感,为城市塑造了标志性的“地景建筑”。DFUN杂志专访到温子先建筑师,为我们分享其设计理念。

 

建筑的艺术

温子先超过25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建筑因独特造型并具深刻的文化意涵,屡屡荣获国际设计创意和标志性建筑优秀奖。谈及其建筑成为地标性的设计,且蕴含人文意义,温子先认为地标建筑“不只借由造型和结构表现当地特色,还须将内涵连结到建筑功能本身,这样才能赋予建筑特性和地标性。”正如同其于著作《寓言书:建筑的秘密》中强调的概念——“建筑要说话”,有灵魂的建筑“一定会有内在的故事和地方的关系。”



△台北砳建筑西面钢栅上满是绿色植物,除了呼应鹅卵石上的青苔意象,还解决西晒问题,同时也促成空气流通,成为兼具美感与功能的绿设计


如将于2017年完工的台北南港办公大楼“砳建筑”,灵感即从第三次造访基地时,于基隆河畔上看到鹅卵石而来;此建筑西面于钢栅上设计满是绿意的植物,除了呼应鹅卵石上的青苔意象,亦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中“会呼吸的建筑”,不仅解决西晒问题,同时也促成空气流通,成为兼具美感与功能的绿设计。


在宏伟且具地标性的建筑之外,温子先的设计总带有浓厚的艺术美感。除了与儿时原想踏入艺术领域有关,到后来踏入建筑界,仍“将建筑当作艺术品来看待。”亦为重要影响。



△砳建筑设计手稿


温子先认为建筑本身须具备设计美学,此为感性的部分,但在为业者打造建筑时,因造价或功能等考量,仍须考量理性的层面,否则便沦为“房子”(building)。如同温子先过去不断强调的,“building是理性的,不包含艺术;architecture须有理性的基础,还要有感性的层面,能向大家说故事。”

 

说故事的设计

此次到台湾参与“2016全球港湾城市论坛”演讲,温子先认为高雄的港湾基础已相当完备,且市民生活无虞,因此港湾能为这座城市带来什麽样的前景,即为首要考量。他更提出,具备各项基础的台湾,“可以开始点缀环境的亮点。”使基隆或高雄等港湾城市获得国际的关注,举凡博物馆或港轮停靠站的设计,这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将能成为全球快速认识此地的捷径。



△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解放碑时尚文化城项目从“书中自有黄金屋”中汲取设计灵感,并融入重庆当地文化元素,退台式的建筑设计与“山城”重庆的优美地貌相呼应


温子先认为建筑设计融合创新、可持续性、文化传承等要素,并不赞成复制当地传统建筑与“进口”国外设计,即使在既存的建筑文化上,也要有所发明。而要让建筑“扎根”于当地,还需有肩负传承意涵的设计,方能使建筑具人文底蕴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其以近期备受关注的西交利物浦大学行政信息楼为例,设计灵感来自名为“学者之石”的太湖石,不仅把建筑变成立体的苏州园林,更呼应校园为培育学者的场域。这座“会说故事”的建筑,延伸了苏州的花园历史,并具备历史传承的重要意义。


回到对港湾复兴设计的建议,温子先认为如何使建筑拥有灵魂并能传承文化,是形塑当地、台湾文化亮点的重要考量。



△台北欧洲学校-欧洲中学部校园重建项目,以台湾传统街道“弄”、“院”意象串联校区,并以中国古代收置书册的书壳为灵感,为建筑注入浓厚文化底蕴

 

温子先近期在阳明山的台北欧洲学校设计,以台湾传统街道“弄”、“院”意象串联校区,建筑以中国古代收置书册的书壳为灵感,为一再次注入浓厚文化底蕴的建筑设计。为城市景观再塑人文地景,温子先的设计不仅在创新,更在传承。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详细了解Aedas更多最新消息及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