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一次同行交流,都是对生涯的塑造和重构

智合 2023-08-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白玉闻道 Author 叶凌男

作者 | 叶凌男

来源 | 白玉闻道

原标题 | 律师之间的同行交流,到底在交流什么

我发现当两名律师初次相识时,在经过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往往都会向对方说“以后多多交流”之类的话语。

尽管很多时候这些话就像“下次一定”一样注定永远都是一句场面话,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全国律师对于相互交流这件事情的热衷。

从这几年律师行业的发展来看,律师之间分享、交流越来越紧密,几乎所有的律师都对相互交流秉持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并且认为相互交流一定是一个相互裨益的事情。

那么,律师之间的交流,到底在交流什么呢?

01

专业,是律师最常交流的话题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群同行在一起最常见的交流话题,一定是专业和行业内部的事情。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律师作为专业人士在工作中经常需要从同行处获得“技术支持”。在一些律师组建的交流群中最常见的互动就是关于特定业务的办理、执业技能、执业理念以及各个地方的司法政策等与律师工作直接相关的内容。

现在越来越多的律师热衷在互联网上通过撰写文章、拍摄短视频、开设直播等方式,向同行传递专业上的知识和心得体会,这无疑极大地促进了行业中的信息交互。

在这个层面上的交流,从受众端解决的是律师获取知识、得到指引的需求,从信息输出端看,也能满足律师的分享欲以及提升业内影响力的需求,在供需关系的匹配上实现了双赢。

我曾在组建微信群不久的时候,应群友的邀请做了一期关于如何撰写公众号文章的讲座,未曾想收获了不少同行的肯定和赞许,这也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以前我总是不理解那些论坛上面一句句“楼主好人一生平安”到底有什么意义,现在我理解了。


02

业务合作,是律师之间相互交流的潜在利益诉求


不少律师,尤其是异地的律师在相互交往的过程当中普遍带着业务合作的目的或者潜在诉求,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律师的职业往往受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所在地理位置,因此在处理一些专业范围之外的,或是异地的案件,就存在与其他律师合作的需求,以此获得专业和资源上的支持。而律师之间通过日常的交流,相互之间建立起了对专业、人品的信任,就为后续的潜在合作创造了可能性。

一位来自深圳的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孙辉律师说,他今年的业务有三成以上来源于同行的合作,着实让人羡慕了。

正是有了这样的特性,律师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维系才有了一条特殊的纽带,也给了法律社群运营的空间。在疫情之前,线下的法律培训市场十分火热,除了向律师传授一些执业技能之外,培训机构借助线下学习这个契机为律师搭建的交流平台,同样也是吸引律师的一大亮点。

在潜在业务合作的驱动之下,律师更加愿意在同行之间展现一个专业、勤勉、和善、热心、有趣的形象,对于专业和行业的交流也变得愈发频繁紧密。

虽然业务合作是一个很现实的追求,但是相信绝大多数同行并没有功利到一上来就将这个作为同行交流的核心目的,而是将它看成但行好事之后静待花开的美好期待。

就比如我们这么多年下来,花骨朵都没看到一朵,可是我们依然对同行之间的交流充满了热情。


03

获取身份上的认同感,是律师在交流中深层次的需求


都说健身和美甲这两件事情,最终都会成为同性吸引同性,在我看来经过我们这几年对于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最终也成了同行吸引同行。

我们对我们每一篇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都十分关注,我们发现所有阅读量稍高一点的文章,都是更容易引起同行共鸣的。于是后来我发现,我们作为律师,在内心深处其实是有被共鸣的需求的。

我想可能是由于律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往往伴随着大量和人打交道的时刻,而在这些众多的时刻当中,律师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是不被理解,这个时候就亟需有人表达对他们的理解,以及对他们价值的认同。

所以在律师行业中有一类一直被我视为“邪教”的文章流派,那就是极尽各种方式去表达律师的难,或脱离具体场景地去夸大律师的价值,以此获得共鸣和流量。

但不论是“低级黑”还是“无脑吹”,都可以吸引到律师足够的共鸣,这足以说明律师对身份认同感的需求有多么强烈。

虽然很多时候这会让我产生律师都是一群很矫情的人的想法(x),毕竟谁在工作中还没点委屈呢?

但是不论如何律师之间的交流都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律师的身份认同需求。在一个都是自己人的圈层里,大家相互诉说着不易,细数那些被白嫖、被压价、被冷眼相对,咒骂人生太短,唏嘘相见恨晚。

而这样的交流不仅可以即时地提供情绪价值,也可以在相互碰撞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律师更加正确地认同自己的身份。

比如在某个法律人交流群中,有一位律师认为自己在庭审时遇到“搅屎棍”型律师,在事实层面上处处和自己作对,然后有位同行提出了一个灵魂的拷问:如果他是“搅屎棍”,那其他诉讼参与人是什么?于是大家就在活泼欢快地氛围中探讨了律师勤勉尽责和遵纪守法的边界,以及律师如何防范执业风险等问题。


最后


我一直认为,你在这个行业里和每个同行相见的每一面,每一次让你赞同和反对的交流,都在帮助你塑造和调整对这个行业的认知,都构成你职业生涯的组成部分。

不要让“多多交流”成为冠冕堂皇的场面话,多分享,多请教,妥善地传递信息和情绪,这个行业一定会因为我们变得更好。


END


智合长期征稿中


如果您在律所/团队管理有独到心得或有趣经验,如果您对于法律行业的最新热点、未来发展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欢迎投稿,分享您的见解和智慧~


来稿请投:tougao@zhihe.com





责编 / 吴梦奇Scott
编辑 / 李媛媛Yoyo分类 / 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