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刊 》 ∣ 特稿 · 尽量不谈艺术 · 足球还是圆的

林书传 画刊杂志 2020-10-20


尽量不谈艺术

Try not to Talk about Art


2019年2月刊的组稿,时逢春节,各行各业进入“停盘休整”阶段。一年一度的周期性全球最大人口迁徙开始了,祖国山河充盈着舒缓、喜乐的氛围,一派悠闲年味。这个时候约人要稿,不合时宜,又非做不可。


思来想去,遵循尽量不给作者添堵的原则,我们策划了“尽量不谈艺术”的特稿。既不会因为一本正经破坏了年味,又能勾起不少写作欲望。不谈工作谈生活,不聊专业聊兴趣,方向既定,约起。


本期参与特稿的9位作者,平日都是做艺术创作、策展、美术馆管理、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士,对这个抛开业务、避开工作的话题,皆兴致勃勃。从约稿到交稿,一周内聚齐九文。往日邀专业稿件,极少见作者展示这种效率,发人深省!


九篇文章,分别是《年初五的湾仔码头》(郑闻),《文艺中年的焦虑》(孙策),《卡塞尔,富尔达谷地与<中导条约>》(白家峰),《理发记》(于艾君),《雪炭》(蓝庆伟),《足球还是圆的》(林书传),《辣椒炒肉》(刘可),《谈勾兑》(杨西),《咖啡、槟榔与“闲”》(沈森)。它们混搭了尖刻辛辣、幽默风趣、温情真挚、诚恳实在……各有不同,各显所长,读来饶有意味。


尽量不谈艺术,实际是回避艺术中乏味和无趣的部分,丢掉专业主义的刻板与教条,并试着逼出一些想象力、好奇心。艺术本该如此。废话不说,文章伺候。



足球还是圆的

Football is Still Round

林书传(Lin Shuchuan)


记得很清楚,20年前的一个早上,下了重点中学的早自习,天还没怎么亮。一群人用最快的速度吃完早饭,聚集在教学楼第三层的楼梯口,等待着一个人上楼。因为是重点中学,因为不把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的路上可以多学习一些知识,所以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选择了住校。大家要等待的是一个不住校的人。


星期一的早晨,他一般会在6点40分左右出现在这楼梯上,因为看完6点的体育早间新闻,然后从家走过来刚好就是这个时间。这个时间不包含他吃早饭的时间。这一天他通常来不及吃早饭,就像送鸡毛信的放羊少年,他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将米兰德比的战报带给楼梯上的人。送信人一直很准时,因为他要在上第一节课之前给大家留够狂喜或者失落的时间。


楼梯是最普通的楼梯,探着头就可以从三楼看到一楼,送信人是国际米兰的球迷,所以从他上楼梯的脚步就可以知道大概的结果。如果国际米兰赢了,送信人一定会跑着上来;如果他是走着上来,那他的球队可能是输了。但这几年送信人几乎不在这个点跑着上楼梯,因为米兰德比中国际米兰很少赢,不论是在意甲联赛或者是在欧洲冠军联赛里面。今天他是走着上来的,因此在楼梯一侧的国米人,希望眼下的送信人是在路上跑累了,上楼梯时已经跑不动了;而楼梯另一侧的A米人已经开始准备庆祝动作了,仅仅因为他是走着上楼梯的。


6点40分到8点整的三楼走廊就是这样的,送信人就像出了手术室刚摘下口罩的医生一样,只有三个结果:“节哀顺变,已经尽力了”;“病人还没醒,醒来我们会通知你”;或者是“手术非常成功”。除了米兰德比两方的支持者,还有利物浦、曼联、皇马、瓦伦西亚、拜仁的人也会来向送信人打听其他联赛的消息,送信人会一直在走廊上向每一个来打听的人描绘进球或者一些有争议的越位和犯规。而领到消息的人要么愉快地留在胜利者的走廊,要么回到失落者的教室。


这就是我记忆中足球的样子,也是我认为足球应该有的样子。除了读书时这条充满激情的走廊,和20年后的足球相比较,那时候的球星踢球的缺点和优点一样多。门将可以经常跑出来主罚任意球,中后卫也可以一场比赛打入三球然后连漏三球。那时候的荷兰队还打着全攻全守的足球,美丽足球永远比功利足球更容易被球迷所拥护。那时候不论球星大小都能在球迷和媒体那得到充满个性的昵称,“球形闪电”“金色轰炸机”“核弹头”“屠夫”“恐怖伊万”都完美地契合着球员的脾性。那时候总有球员会用一生的职业生涯去守护一支球队永不抛弃。那时候也没有VAR回放的足球科技,比赛中一个可能改变结果的误判也都是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那时候的足球场上的古典前腰还没有绝迹,而他们往往被称为球场上的“艺术家”。那时候的足球允许极端,包容缺点,充满个性。


想想却也奇怪,走廊上的那群读书人其实很难真正有时间去看场球赛,而那些通过别人的述说、电视上的进球集锦和杂志零星报道所拼凑、积累的足球“信仰”与快乐居然如此的坚固。20年后,到了似乎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可以完整地看场球赛的年龄,足球依旧是圆的,人却始终没有找到那些年有缺陷的激情。

林书传策划的“复调3——中国艺术生态调查·珠三角站”展览衍生品——棒球棍 2015年


林书传策划的“时代印迹——天津现场艺术”创作现场 2018年


林书传策划的“田字旁”展览现场 上海 2018年


林书传策划的“24小时独处计划2018年11月1日”现场 南京




延伸阅读

《画刊 》 ∣ 特稿 · 尽量不谈艺术 · 年初五的湾仔码头

《画刊 》 ∣ 特稿 · 尽量不谈艺术 · 文艺中年的焦虑

《画刊 》 ∣ 特稿 · 尽量不谈艺术 · 卡塞尔、富尔达谷地与《中导条约》

《画刊 》 ∣ 特稿 · 尽量不谈艺术 · 理发记

《画刊 》 ∣ 特稿 · 尽量不谈艺术 · 雪炭











[ 本微信文章内容版权属于《画刊》杂志独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