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刊 》 ∣ 特稿 · 从996到007 · 对醒着的时间更着迷

陈喆 画刊杂志 2020-10-20



从996到007

From 996 to 007


“996”指的是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6天的工作模式。“996”最早从互联网公司爆出,经由社交媒体的一再放大,迅速演变为波及全社会的关于加班文化的广泛讨论。在这样一股规模宏大、冲突横生的公众话语洪流面前,个体的思考相较之下,显得何其的渺小。当《画刊》主编孟尧邀请我基于近段时间甚嚣尘上的关于“996”的大讨论,策划一期特稿,既满足作为一家艺术媒体对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作一个回应,同时又要注意避免陷入聒噪而无效的二元话语的戏剧性、道德化和对抗性时。我瞬间便想到了“007”。


“007”则是从0点开始,到0点结束,一周7天的生活状态。相比而言“996”只不过是人生的片段,而“007”则是完整人生的精确概括。于是,我就从音乐、文学、艺术、影视、哲学等五个领域,约请了曹久忆、秦三澍、陈陈陈、陈喆、杨小滨,请他们分别提供最近连续7天,每天0点到0点的日常片段,以文章的形式呈现他们生活现场所发生的、所遇见的,包括所思所想所为。之所以选择这五个领域,一来是因为这五个领域都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艺理论相匹配,二来也是想选择有能力跳开被刻板的“996”工作模式纠缠的人作为样本,从而尽可能地从五个角度,展现出更为丰富、立体、完整的“007”状态下的生活现场。虽然,“007”不一定能够在话语层面上完整折射出“996”概念下的社会镜像,却有可能在更本质的层次上揭示社会现实的内在意义。


通过本期特稿,我们想表达的,仅仅是现实本身并不先验地对个体构成某种框定。我们永远相信,每一个社会个体本身有着无限的丰富性、生发性和可能性。五个人、五种身份、五个人生、五种状态,我读着曹久忆的《我每天都在死亡》、秦三澍的《一些被动物咬过的名字》、陈陈陈的《正在做的、发生了的、发生着的……》、陈喆的《对醒着的时间更着迷》、杨小滨的《七日谈》这五篇记述各自“007”状态的文章,恍惚间不由得想起了库其奥•塞拉尔多•贡蒂尼(Koziol Gerardo Contini)《两难》中的最后几句:“再一次谈到处境/小镇忽然安静下来/无声无息的针尖/刺向你。”(丁成)



对醒着的时间更着迷

More Fascinated about Sober Time

陈喆(Chen Zhe)



说陈喆,也许不太有人知道,但是如果说他的导演作品,也就是分别于2016年11月间和2017年11月间在朋友圈疯狂刷屏的那两则百雀羚的神广告《四美不开心》和《俗话说得好》,也许大家就不陌生了。选择陈喆的“007”作为样本,正是基于这一点来考虑的。也许陈喆是本期五位特稿作者中,有过在最短的时间内与最多的社会公众深度接触经验的一位。这一点与“996”的社会公众接受度有着极其的相似性,然而通过《对醒着的时间更着迷》这篇文章展现出来的陈喆,却对他的生活状态有着另一番描述,也许通过他的“007”样本,我们可以感受到无限大的最为广泛的大众意义上的“996”,与作为无限小的个体“007”之间所显豁的张力。

——丁成




《俗话说得好》中阿婆带着年轻人一路疯狂奔跑 ©陈喆


习惯是每天睡3-6小时,每天睡觉的点也都不固定,不知不觉不爱睡了,对醒着的时间更着迷,每天都深信有做不完的事呢!如果可以不睡觉的话,真是太好了。


我这个行业不是个健康行业。因为大多工作在杭州上海,所以有几个江浙沪的同行群,里面全是制片啊器材公司影棚老板啊后期导演美术等等同行,每个月都有人发某某去世了,感慨顺便提醒大家注意身体。我是基本上习惯了随时被叫醒的那种工作节奏,毕竟在客户眼里,他想找你的时候你就一定是醒着的,不然他就不高兴,不高兴项目就变难做,连累所有人。


走路不忘“学习” ©陈喆


工作中 ©陈喆


日常后期工作环境 ©陈喆


我是很爱赖在电脑跟前的人,我家和办公室在同一个小区,几步路就到的那种。徒弟们和我同居,醒了大家都会自觉地溜达到办公室,然后一屁股坐到睡觉的点。每天都不一样,今天2点想养生就去睡了,明天可能早上7点还在电脑跟前嗨。我知道很多人都因为久坐电脑前患有各种小毛病,但和我一卦的人好像都没有。我总觉得和你是在熬还是在投入享受的区别。就好比打游戏打通宵,你要是dota吃鸡赢一晚上,你倒头睡得不要太香。你要是狂输,一定是腰酸背痛地暗暗发誓下次再也不通宵了。所以我要大家保持热爱工作的信念。这样想的话,我觉得自己好像再怎么熬也和猝死无缘了,毕竟每天都很愉快啊。


每天会经历的事大概有这么几件吧:

①整理撰写各种文案脚本,上网找灵感,可以耗掉一整天。

②和不同的岗位开会,微信语音或者视频,一个人平均1小时,客户的会2小时。手上有案子的时候每天都能开会,最多一天开数十个也算正常。

③逛YouTube、B站、好笑群。保证更新时事动态,然后学学东西,现在网上越来越多教你各种技能知识的视频内容,走路吃饭或者没事的时候一定在看。

④摸一摸reason(一款音乐宿主软件 ),今年多了个新爱好得编曲做歌,因为不靠这个吃饭赚钱,所以做得很开心愉快,而且由于没有甲方,所以能随心所欲地做想做的东西。最近几个月保持在2天做一首的节奏。属于一个人自己瞎开心那种。做上瘾的话一整天都在做歌。

⑤拍摄日的话一整天都专心做导演工作,保证尽早且顺利收工。拍摄日前一天会进驻拍摄场地,并且暂停一切娱乐(兴趣爱好与学习)活动。

⑥拍完的片子做影视后期,剪辑和特效我都自己做。入行前自己是个影视特效老师在大学任教,现在自己团队的人都是亲手带出来的徒弟。

⑦作为忠实粉丝看布袋戏,1集1小时,每天会看1-3集。对这门艺术十分着迷,也能学到很多编剧方面的技巧。


新片开机前的集体会议 ©陈喆


剧组在贵州凯里亻革族拍摄外景广告 ©陈喆


每一天的时间基本被这几件事占得满满的,每天醒了就会感受到办公室的召唤。这几年有个不变的信念,就是如果不让我工作或者学习我就无法活下去了,没事做真的会变成一种煎熬。会从焦虑发展到崩溃,论现在的节奏,我已经很知足并且稳定地坚持了多年。


最近多了一种焦虑和不安来自时代发展,对本行影视工业和营销传播这两件事有了很多新看法,就多了很多新东西学,预感到未来以及自己的打算,现在正往新的领域拓展,游戏(第九艺术)就是主要目标。最近在学虚幻四引擎,希望掌握了更多技能以后可以把它们融合运用,最终都是为作品(产品)服务。可以说为了做好融合这件事儿,我也不得不这样去工作生活。


鬼否GriffO的MV中的特效 ©陈喆


每次一有新项目或者自己萌发了一个想法,就会带着大家一起向目标冲刺。所有人都睡不好觉是一定的。按照普世观念,我们似乎生活得很不健康,但我们自己已经从习惯发展成享受。这是长年累月默默坚持下来的结果,与其说是熬过来的,不如说是逐渐滋养。毕竟只有主动行动的情况下获得的反馈才会被自己列为重要的人生经历,它们会逐渐改变自身。我们把工作变成了事业,把职责变成了热衷喜好。我们对比今天整个社会的节奏而言,是畸形怪诞的,但我还是忍不住为自己这样的怪而窃喜。


上个月萌发了一个新的念想,我希望自己能猝死,比起被病痛和伴随的恐惧折磨,瞬间去世简直太幸福了。毕竟活着的时候没有浪费时间啊,我这分不清休闲还是奋斗的“007”状态真的不枉此生。


团队皆群演,拍片娱乐两不误 ©陈喆




[ 本微信文章内容版权属于《画刊》杂志独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