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小时“乐宁书庭”崭新亮相,“幸福地图”里有个家一样的图书馆

in江宁 2023-06-08


4月23日上午,一直在苏州河畔跑步的社区居民孙韵发现,沿途新增了一个阅读角,名为“乐宁书庭”。她走近一看,发现这里有24小时微信借书服务,同时还有一个图书漂流柜。



JIANG NING

LE NING SHU TING


为什么是“书庭”而不是“书亭”呢?原来,这里还别有深意。庭,蕴含“庭院”和“家庭”之意,与江宁路街道 “家在江宁”的家园文化契合。24小时阅读“乐宁书庭”是江宁15分钟生活圈“幸福地图”正在推进的项目之一,诸多幸福一角还将一步步充满这个温馨的家园。



与此同时,93岁的张老先生每天上午都要来家附近的江宁路街道图书馆,《环球时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老年报》……在他面前依次摊开。原本,他坐在窗边看报纸,借着天光,看得清晰些,但窗边的椅子是高脚凳,图书管理员怕他一不小心摔下来,便让他坐到里面的桌椅上来,但是里面的灯光对高龄老人来说又不够亮,尤其他还是1300多度的高度近视。


为此,工作人员特地购买了一台操作简单、光线充足的台灯,让老先生在灯下看得安心。报纸家里也可以订阅,但老先生独爱这里的原因有很多,他说:“这里地方大,环境好,家里放那么多报纸,也吃不消啊,而且我每天出来散散步,对身体也好。”有时候到了中午,他看报纸看得忘记了时间,工作人员还会来提醒,别忘了吃饭。




为读者提供举手之劳


如果你觉得社区图书馆是老年人的天地,就大错特错了。这里的读者年龄层覆盖较广,到了周末,儿童阅读区里,椅子上,地上都坐满了捧着书本的孩子们。



江宁路街道的儿童阅读区是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70后俞佩玉家有二宝,一次带着孩子误打误撞来到这里之后,便被它彻底圈了粉。她说:“相对于别的图书馆中规中矩的风格,这里实在是太棒了,小朋友一进去就不想走,很有吸引力。”


但让俞佩玉对图书馆有了全新认识的,也是一件关于孩子的事。


俞佩玉自己很重视亲子阅读,因为“一个人如果长大之后能有爱看书的习惯,一定是小时候埋下的种子。”2020年暑假,她想召集几位孩子的同学及其家长一起做个小小读书会,为此她找到了社区图书馆馆长朱宇翔,朱宇翔听了这件事情之后,把图书馆儿童室开放出来,让大家使用,长长的小桌子正好够几个孩子一起看书。组织了几场读书活动后,她把活动花絮发在社交网络上,老师、朋友都来点赞、询问。朱宇翔的想法很简单:“图书馆是公共文化的窗口,在理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给社区居民提供一些便利,举手之劳嘛!”




管理员和读者的双向奔赴



小小图书馆,在为居民提供周到服务方面,不遗余力。图书馆有一个读者群,这并不是一个走走形式的微信群,活跃度很高,俞佩玉很早就把它置顶了,生怕错过任何一条消息。群里,图书管理员有4位,都是活跃ID,朱宇翔代号为“管理员04”,一直会推介街道、区里的文化活动,让本就爱书的群成员十分有获得感。群成员们最不愿错过的,是图书管理员不定期会发“新书推荐”,他们会把刚采购来的书发在群里,群成员如果对某本书感兴趣,就会让管理员帮他/她留好,约定时间来借阅。


不仅如此,图书馆还开放了线上直接填写采购新书书目的平台,管理员也会在群里问大家:你们最近想看什么新书?我去采购!读者宋金芝是一位“阅读达人”,不止一次地报出了自己的“想看书单”,待采购后,管理员发群里,她再约定来借走。


管理员们也很乐在其中,因为“我们就怕书买来,没人看,一直放架子上,流动起来才是图书馆的价值所在。”


有限的“采购经费”用在刀刃上,对于图书馆和读者来说,是一场双向奔赴。



打造艺术特色的心血之作


朱宇翔阅书无数,特别对纸质书情有独钟。他曾和图书管理员们一起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到上海所有能找到的书店,各种淘书。他们想让图书馆在艺术人文这个门类做深做细,这也符合静安“国际静安,卓越城区”的定位。他们想让有方面兴趣爱好的读者,一来到图书馆,就能如获至宝,看到这些书,都是“星星眼”。



一次,他们去上海书城,在首席荐书员的帮助下,把书城里“玻璃柜里的书”——即精品藏书,几乎翻了一遍,艺术人文这个门类下,共买走200多本书。所以图书馆的每一本书,都不是胡乱选中的,而是凝结着团队的智慧结晶。如果要选出图书馆“镇馆之宝”,朱馆长说,不是某一本或某一套,而是“六七百本”。


这样用心用情选出来的书,的确在读者里拥有极好的口碑。


俞佩玉常被人问,某某公众号推荐的书好吗?买哪个版本好?她每次都不假思索地说,你们可以先去江宁路街道图书馆看一看,在这里借书,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来自她自己的切身体会:这里的书版本很好,一看就是精心挑选过的,不会找到那种很差的,“看坏眼睛”的书。 


被这里的书惊艳到的,还有黄海玲。她第一次来图书馆的时候,随手翻到一本《全本红楼梦(珍藏版特装)》,这是一本用连环画的形式讲红楼梦的书,她一下子被击中了。她说:我是从事古玩艺术品收藏的,这本书就像一个艺术品一样,我心想,社区图书馆竟有这样的书。然后她去看了图书馆其他的书,发现世界顶尖的艺术书有好几本,更加感到不可思议了。



社区图书馆“点亮星光”


黄海玲的儿子是“星星的孩子”,目前在图书馆楼上的“爱课堂”学习。孩子加入了“爱课堂”后,她也同步加入了图书馆的志愿者队伍,一共由20位“爱课堂”的家长组成。每次参加志愿活动,她把新书拆封,盖上图书馆的印章,再在书脊上贴上标签,就觉得无比神圣。从受助者到服务者,家长们也很乐意反哺社区。



因为做志愿者的关系,黄海玲也会把孩子带到图书馆来看书,他在儿童阅读区里看书,十分自如。因为和“爱课堂”是楼上楼下的关系,许多“星星的孩子”都会来这里看书,有一个尴尬的问题产生了,这些孩子许多大多已长到近20岁,但由于心智、文化水平可能还停留在10岁左右,所以他们仍然是看绘本等少儿读物为主,但由于年龄限制,他们办不了少儿读者证,这样就只能在馆内阅读,而不能外借图书。


发现这一问题后,图书馆正在向上级部门请示、积极奔走。未来,图书馆希望这些特殊的孩子也能借走自己心仪的书。



一个好的公共文化空间是什么样子的?让每个人都各得其所,不设门槛,尤其是特殊群体,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特殊的,那我们就很欣慰了。”朱宇翔如是说。


今天是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些读者说,爱读书的人不爱过节,爱读书的人就是多看书,这里很棒,欢迎你来!



— THE END —


更多内容



社区晨报记者吴佳逸对本文亦有贡献

美丽江宁 你我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