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赴藏支教十五载,西城一直在路上

2019年,为响应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联合印发的《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西城心旅支教队积极报名参与“推普脱贫攻坚”全国大学生暑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并成功入围

“西城心旅”协会的前身是2004年开始的西城心旅暑期实践小分队,2005年创办西城心旅协会,旨在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增进同学们对西部教育的了解,促进西部教育的发展,提高大学生责任感和实践创新意识,有着传播爱心思想,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将援助之手伸到西部每一个贫困的角落的重大使命。2012年西城心旅白开水公益文化被评为杭州市市属高校十佳校园文化品牌。

在最初的活动中,第一批西城人看到了西部的贫穷与落后,也感受到了西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但是在四川支教助学的时间是短暂的,他们意识到只有长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才能够凝聚众人的力量,真正改变贫困学生的命运。

返校后,队长王晨锋创建了西城心旅协会,积极开展活动,宣传西部知识,组织慈善募捐,在校内营造关注西部,奉献爱心的文化氛围。协会的承诺是关注西部的教育,关心西部孩子们的学习,改善西部的教育环境。在每个西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朵花,帮助每一个有梦的孩子放飞他们心中的一个梦。同时,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去了解不一样的世界,实现人文关怀,发展精神文明。

转眼到了2019年,细数时间的沙漏,十五年里,几乎每年暑期西城人都会自费前往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区松潘县热务沟进行爱心助学与科学调查活动。十五年,累计团队西部志愿服务支教时间3000多个小时,累计捐助金额(含物资)近10万元。西城人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努力耕耘沉淀属于西城精神的食粮,摸索自身存在的意义,尽力发挥组织存在最大的价值。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年西城的点点滴滴。

2004年12月

通过浦发银行赞助的爱心拍卖会、募捐等方式筹集捐款共计11400余元,作为城市学院爱心书屋的启动资金。

2005年7月

建立贫困生资料库,使城市学院学生与当地优秀贫困生结对子,一对一的建立助学联系。

2005年9月

在松潘县助学会的帮助下,在热务中小学校正式建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西城心旅爱心书屋。”

2005年12月

首批城院与西部贫困学生一对一资助签约仪式。

2006年6月

西城心旅首次向社会募集物资,与蚕花园小区建立了长期为西部贫困孩子捐书捐物的合作关系。


2006年9月至10月

联系城院学子与西部贫困儿童一对一的资助活动,在热务中小学校建立了西城心旅基金会并设立了 "西城希望"奖学金。

2008年5月

社会志愿者组织“第九世界”邀请,参加了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公益论坛,并在会上向各方媒体以及其他高校代表,对西行支教过程做了相关展示。

2008年5月15日

“我们都是汶川人”大型许愿船祈福活动,为四川大地震中受灾地区,特别是西城暑期支教地区儿童募捐。《钱江晚报》等相关媒体进行报道。


2008年8月-12月

 “暖冬——给山区孩子的校服计划”正式启动。在军训后进行了 “军服回收”活动;通过团委牵头,以“给班长的一封信”形式,进行班级募捐;并在校内开展“一元钱计划”、"暖冬"系列活动共筹集到3万余元资金,使校服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2008年10月23日

与学校其他4大公益性社团举行为青川灾区残疾人募捐活动。

2012年3-5月

举行队员队服设计大赛,在全校范围内征集优秀作品,并在网络上接 受社会投票。将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义卖,所获的1800元善款归入一对一助学金。

2012年5月

西城通过杭州19楼、格瓦拉生活网,及微博、人人主页等网络平台让全社会听到西城的声音,来自社会的募捐款达到12410元,这笔捐款全部用于购买标配物资,资助当年考上松潘高中的7名学生。

2013年-2015年

缘起于黄河清教授于2013年6月份的牵线搭桥,香港理工大学“心火香传”团队与西城心旅决定结合双方现有资源,在支教项目上进行交流合作,将香港源远流长的义工文化与西城对当地情况的深入了解有效结合,在促进教育事业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中港共融。特命名此计划为“香江心,西城火,共融相传”。即年起,西城与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同学一同前往松潘县的水晶乡支教。


2018年

泥石流与地震等自然灾害使得支教活动被迫中止两年之后,西城人再次出发,将东部青年的爱与希望继续带往西部。随着西部的发展,西部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在这年的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增加了卫生健康方面的援助,以满足西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支教过程中,我们与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家境困难同学建立了援助关系,该同学获得城院校友捐助5000元。

15年来,媒体也对西城心旅的支教活动进行了一定篇幅的报道。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西城人无私的奉献与真挚的付出。他们的种种经历,激励着一代代的西城人。2004年西城心旅支教队员沈淑凡在日记中写:“西部,以她洁净的天空,纯真的气息,曾经那么骄傲地吸引着渺小的我。我可以想象自己终有那么一天,背起行囊,囊里装上睡袋,帐篷衣物,打起从未试过的绑腿,怀着对高原反应的惧怕,开始旅行。仅这一点,已让我有足够的理由加入这支小小的怀揣不同的梦想的年轻的队伍。” 

2005年西城心旅支教随行日记《家访》里写:“10个小时,翻越四个山头,走访了热窝村四个队中最贫困的21个家庭,眼前的一幕幕让人心颤。第一次亲眼所见人畜同住,第一次亲眼所见穿着露出脚趾的破鞋,手拿鞭子赶猪的小女孩,第一次走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木屋,第一次爬上了陡峭的木梯,第一次……一路的家访,有许多第一次的感受,都是那样让人触目惊心......跟着爬上了木梯,生怕一不小心就掉进猪槽里去。楼上也是漆黑的一片,阴暗的厨房、脏乱的卧室,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个老奶奶的家里,除了床和一床被子,似乎什么也没有了。看到我们的到来,拿着我们发给她的关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传单,布满沧桑的脸上挂下了感动而无奈的泪水,这让我们在场的队员也忍不住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2009家访组队员王晶在采访中讲:“我们的坚持备受争议,可我们一直用心在做,我们愿意成为孩子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这群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孩子知道人生还有很多种可能。孩子们对我们的信任,依赖,感激和他们对生活的乐观积极也让我们成长了太多。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一如温室里的花朵,骄纵任性,一帆风顺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无法体会生活以外的偌大的世界,也没有很多机会通过自己的经历体会人生。终于,在这20天的行程中,我们爱上了很多人,很多事,很多东西。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我们更加懂得知足常乐,我们更加热爱那份简单的公益。“其实西行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我是这么觉得的,在繁华中去了解一下还有那么多人需要帮助,还有那么多人在温饱线上挣扎,还有那么多人对于知识的追求简直到痴狂的程度。带一颗感恩的心,带着一颗向他们学习的心去,放下架子,放下所谓的优越感,在我看来我不是教授他们什么,而是去学习什么。”

随着几代人的成长,西城心旅已经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理念,西城人认为做公益如同饮水,需要融入每一天的生活中。人离开水只能活四到七天,而社会缺失公益之心,也会变得危在旦夕。水进入人体内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公益也是如此,进入社会之后有助于提高生活品质,打造和谐社会。这就是西城一直倡导的“白开水文化”。

15年来,西城心旅与年轻的城院共同成长。“热血青年西部行,直去松潘识国情。人生岂止为小我,强国富民大夫情。”这是城院首任院长鲁世杰“鲁爷爷”为西城心旅助行而作的小诗。一代代西城人也见证着西部的发展,在西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今天,西城人也在努力优化服务项目,寻求更适应现在西部境况的援助方式。

赴藏支教十五载,西城一直在路上,也期待越来越多城院学子加入我们,从你们变成我们,变成一年又一年背负青春与使命的西城人。

来源 / 学工委 

今日编辑 /  苏晓良

责任编辑 /  郭佳

出品:

告诉大家你也在看 ZUCC!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