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科技创新大会,浙大城市学院捧回多项大奖!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 2022-09-30

7月11日,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浙政发〔2022〕16号)精神,浙江省科技厅公布了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浙大城市学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3项,分别为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以及发明奖三等奖1项。此外,学校以参与单位获奖4项。

浙江科学技术进步奖

注:标蓝色人名为我校教师

浙江技术发明奖

注:标蓝色人名为我校教师

//


项目成果简介

(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

复杂环境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与数字化管控关键技术

✦ 

该项目聚焦超长大直径桩设计分析理论、灾变预测预警、施工装备改进、护壁泥浆优化、新型桩基研发、复杂环境工法、生态截桩技术、桩基测试试验、桩基绿色升级、材料智慧管控、施工智慧管控、智慧桩基系统等12项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本项目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本项目在绿色施工和智慧管控等方面取得如下成果:


1.在成孔设备改进、护壁泥浆优化、灌注控制、新桩型和复杂环境施工工法方面研发了系列复杂环境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2.研发了多功能桩基模型试验系统和超大吨位桩基拉压锚法静载试验系统,通过模型和现场试验揭示了桩-土体系渐进破坏机理,提出了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计算方法。


3.研发了材料智能控制和施工智能控制技术,并基于系列桩基施工数字化系统,集成了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数字化管控技术。在浙江、安徽、四川、湖北等10余省份的重大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经济、社会、环保效益显著,可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铁路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等,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城市大规模桥隧群安全诊治、监测与运维协同管控关键技术

✦ 

以区域桥梁与隧道广泛相间分布为主要特征的桥梁隧道群是区域交通系统的控制性节点工程。位于杭州西部的紫之隧道、紫金港南隧道、文一路立交桥和紫金港隧道就是典型的城市大规模桥隧群。


该项目基于“提升在役交通基础设施检测、监测、评估、风险预警以及养护决策”的国家新基建战略需求,开创性地提出针对桥梁隧道群的“桥隧一体化协同管控”理念,攻克了“单体隧道病害诊治——隧间桥梁监测评估——桥隧协同智慧运维”三大技术难题。项目突破了桥隧群中桥梁与隧道结构服役期运维管理的差异性,开创了桥隧多源异构监测数据协同分析、运维管理风险一体化管控的全新模式,填补了桥梁隧道群工程监测、运维和管理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核心技术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大规模工业物联网信息服务查询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 

工业大数据所具有的多模态、跨空间、高通量、强关联、重机理等特征,导致工业大数据在全面采集、跨域汇聚、融合预测、高效查询等关键环节均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经持续研究取得三方面成果:


1.针对工业物联网链接的各类终端协议不同导致采集数据难以统一处理难题,发明工业物联网多源异构实体对象信息的协同感知与关联方法,以及人在回路的异构信息协同感知技术,解决工业物联网人机物三元大数据的协作收集、关联提炼难题,为数据查询分析提供优质数据集。


2.针对工业大数据表达和关联面临的移动交织、时空动态、多维度与碎片化难题,发明多源异构实体对象信息融合预测技术,相较于已有基于自回归模型和深度学习LSTM模型方法,预测准确率分别提升了23.8%和6.8%。


3.针对工业系统部分应用场景对数据查询高实时性要求,发明面向大规模工业物联网实体对象信息查询的分布式时态聚合查询和快速相似性匹配方法,比传统的时空数据查询处理引擎快了10多倍,特别是在实体对象信息的最近邻查询方面,利用GPU对KNN搜索进行加速,较传统查询方法快了4.2倍。


项目创新成果及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

(以参与完成单位获奖)

含高比例分布式新能源的交直流混合微网自主协同调控技术及应用

✦ 

研究团队率先提出了高比例非线性分布式新能源并网稳定性分析理论及其致稳控制技术,攻克了分布式新能源大量接入的稳定性难题,支撑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发明了微电网源/荷随机大幅波动下的源网自主协同控制技术,首创了基于电压频率加权正则化的统一功率协同控制方法,攻克含高比例波动性电源的交直流微网高质量供电难题,提升了新能源并网的友好性;提出了源/荷非精准预测下的微电网群运行优化调度,解决了源荷双重不确定性下优化调度难题,实现可再生能源100%就地消纳。建成了国际上首个MW级用户侧商业化运营交直流微网示范工程、国内首个MW级被动孤网与不停电直接并网海岛微网示范工程,为我国“双碳”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对低碳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危化行业多源数字化智慧管控和事故预防关键技术及系统

✦ 

该成果由中国空分工程有限公司、浙大城市学院、杭州中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主要针对浙江省乃至全国危险化学品领域事故预测预警、风险评估及安全应急保障等,成功研发了危化行业多源数字化智慧管控和事故预防技术及系统,创建了基于事理图谱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危化品事故预警及演化态势预测的方法,开发了多源异构数据采集及处理的边缘计算智能网关,建构了基于BIM+VR技术的事故应急管理动态闭环体系,该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对提升我国危化品全流程安全管控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国际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0项。研究成果荣获首届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峰会推广应用场景,并在盛虹集团、台湾中石化、漂莱特(中国)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中得到应用,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5.9亿元,有效预防事故,避免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斜交网格超高层钢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及应用

✦ 

该成果立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超高层地标公共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以斜交网格超高层钢结构新型体系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为导向,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和工程实践等方式,系统研究了其设计、分析和施工关键技术,取得了从理论方法、数值模拟、产品研发到工程应用的系列核心技术创新。


该成果解决了斜交网格超高层钢结构体系在整体抗侧、节点构造、斜交优化、斜柱浇灌、抗震抗爆、性态检测以及斜柱安装施工等方面的多项关键性技术问题;尤其提出了基于抗侧性能的斜交体系超高层钢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发了箱型截面钢管焊接组成的斜交节点及构成方法,建立了箱型钢管斜柱节点拼装、焊接和浇灌方法及流程;保障了公共建筑建设和运营安全、提高了工程建设进度。


相关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宁波国华金融大厦、杭州奥体望潮中心、余杭奥克斯未来科技城和浙江智慧之门等数十项超高层钢结构建筑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装配式基坑支护体系及成套技术创新

✦ 

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技术研发团队,依托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重大工程建设,自主研发了基坑绿色装配式支护成套装备及施工技术,建立了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体系、装配式桩墙竖向围护结构体系、装配式基坑智慧监控系统与平台,提出了型钢组合支撑稳定分析理论、型钢水泥土连续墙三阶段应力应变模型,为我国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的应用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攻克了装配式桩墙竖向围护结构在复杂环境及地层条件下的施工微扰动难题,提高了深、大、复杂型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水平。


项目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全国300余项基坑工程,实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



来源 / 科研处 

责任编辑 / 李冠琳

审核 / 徐婧

终审 / 李磊 

出品

tuī

jiàn

yu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