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秉初心归国,他是铸魂育人的“中国智造”导师

大咖云集的 浙大城市学院 2023-03-25


大咖派”是浙大城市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重磅推出的全新栏目,以展示学科建设成果、分享学者专家见解、反映学术思想动态为主要内容。“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而增识,学而启思,以求是创新立时代潮头,以博学笃志担时代大任。立大志,明大德,让我们以“大咖”为师,与“大咖”同行,建设美好城院,携手奋进百强。


第十期人物

苏旭明



苏旭明


材料成型集成技术与智造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浙大城市学院特聘教授


研究重点和专长为材料的本构关系、材料的加工工艺研究、材料的热机械疲劳以及连接件的连接工艺和接头的耐久性分析等;曾担任美国福特研发总部材料强度和耐久性首席技术负责人;国际上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方法(ICME)的早期实践者和奠基人之一,主持美国能源部重大科研项目“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集成计算材料工程”(850万美元),参与主持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虚拟铝合金铸造”项目等。

 

曾获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最高技术奖——亨利福特奖;美国能源部杰出团队奖等。


从建德走出,他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力学专家;秉初心归国,他是铸魂育人的“中国智造”导师。


创新启思,学而精进,载誉归来,再启新程——他是苏旭明,让我们共同走入他的故事,在科技与创新中感知时代共振,在奉献与开拓中感受满腔赤诚。


求学记


这是一座名唤梅城的小镇。山水环抱,江岸、村落、山林,在夕阳下映成一道狭长的影,望着望着,便望到了时间。


梅城镇,是苏旭明的“外婆桥”——他从小生活的地方。

那是1980年的夏天,捧着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通知书的苏旭明欣喜若狂。或许无从想象——金榜题名时,这会是怎样的苦尽甘来、如愿以偿。而这样的欣喜对于苏旭明而言是成倍的。那些不舍昼夜而燃尽的灯芯,那些艰辛的记忆随风而至。工厂中、农地里,伏案桌前,往事历历在目,无数的叠影让他眸里的梅城模糊至倾倒:这一刻,过去的一切都被尘封,不论磨难几何,他兀自坚韧。

 

他要去读大学了;他要离开梅城镇了。


天津大学的图书馆陪伴了苏旭明又一个三年。在这些徜徉书海的日子里,这个胸怀抱负的青年人慢慢找到了他感兴趣并想要为之奋斗一生的方向——物理。彼时,国内物理人才稀缺,而物理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学科,它的短板无疑意味着国家的创新能力与研究水平陷入瓶颈。于是,土木工程出身的苏旭明做出了跨考的选择——天津大学力学系研究生。

苏旭明(右二)和团队成员


苦心人,天不负。


随着研究的深入,苏旭明继续精进学问,进入上海大学,成为这所大学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的博士生。也正是在上海,他拜在著名力学专家钱伟长教授门下,循着钱老的谆谆教诲,渐渐找到自己科研、思考的方式与方向。

 

于是,求学这条路愈走愈长,愈走愈深;而与梅城镇的距离,便也随着求学的脚步愈来愈远。


远渡重洋


1990年,苏旭明的不懈努力收获了回报——“洪堡”奖学金,并受邀访学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注:洪堡基金(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成立于1860年,以德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的名字命名,洪堡奖学金是世界最知名的三大博士后奖学金之一,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盛誉和影响力)。次年,苏旭明搭上了远赴异国的班机。

 

这一去,便是三十余年。

 

和很多初到国外的异乡人一样,苏旭明遇到的首个困难便是语言关。面对寄宿生活,如何适应德国的生活习惯,这无疑是科研外的另一门功课。“当时国内科研刚刚起步,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系统,科研资金支持也较少,学校和企业没有太多联系。而国外校企交流频繁,科研系统也较为全面,因此我抱着‘追赶’的想法来到国外学习、工作。”追赶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对于苏旭明而言,创新的机遇一如莱茵河的水:粼粼闪光,暗流涌动。

 

“在德国访学期间,我收到美国马里兰大学赴美研究的邀请。我觉得美国的学术氛围相比德国会更加宽松。在德国我主要做数值计算方面的工作,而在美国进行的则是与材料相关的基础研究,我对材料更感兴趣。”1992年,结束德国访学的苏旭明来到美国马里兰大学,从事晶体塑性方面的研究,并担任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和相关领域国际期刊的审稿人。随后,苏旭明又到了美国普渡大学航空系研究材料结构,并又取得了一个博士学位。

 

1996年,苏旭明被当时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聘用。“福特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经历。我开始将所学与工作联系起来,并因此感觉能够真正为制造业做出贡献,学以致用。”在福特公司,苏旭明从事“未来技术”的研究。“我们的研究所大概有一千多号人,并不是完全为了当时的生产。”苏旭明回忆道,“我当时主要研究的是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制造过程与材料服役性能的关系,以及怎样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精度,推广计算机辅助工程在工程设计中应用,并用计算机虚拟试验代替实物的实验”。苏旭明和他的同事在福特公司的工作大大地促进了集成计算材料力学学科的建立和在工业界的广泛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苏旭明载誉无数,逐渐成为享誉世界的专家。他成为福特研发总部材料强度和耐久性首席技术负责人,荣获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最高技术奖-亨利福特奖、美国能源部杰出团队奖等。

 

身在异乡多年,苏旭明依然习惯在休息时喝上一杯茶,而不是咖啡。对于他而言,乡愁便是怀恋的家乡味道,以及不改的乡音。


智造未来


“我想着把国外实践的经验和系统整理起来,在国内工业界进行推广和应用,这对于制造业的发展也会是很有好处的。”2021年2月,苏旭明归国,加盟浙大城市学院——远游多年的游子回到了“浙”里。

 

时代呼唤下的发展日新月异,苏旭明在走访工厂的过程中,发觉中国制造业转型的足迹。“由代工到自行开发,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作为材料成型集成技术与智造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大城市学院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苏旭明及其团队致力于材料的工艺-组织-性能耦合机制、形性协同精准调控机制研究和集成计算材料方法的工程化应用。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我们的研究有两个抓手:一方面能够关注设计需求和制造过程对产品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改变制造过程去满足设计需求。”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是学校智能制造领域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它与医学、艺术、考古等学科的跨专业结合更是为未来制造赋予了无限可能。

 

“我刚到福特公司时,制造汽车是把铁成型。而经过几十年发展,汽车制造业有了新的材料、技术的应用,安全、舒适成为了更高的追求。”业界深耕多年,苏旭明深谙与时俱进的要义。他指出国内外的科研差距主要在技术层面,而这就更要求国内“应用型”人才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具体问题。苏旭明将他的经验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获得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和社会共同成长——未来制造,“智”造未来。



文字 / 沈嘉炜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今日编辑 / 吴佳俐

责任编辑 / 孙亚飞

审核 / 徐婧

终审 / 李磊 

出品

tuī

jiàn

yu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