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携手!未来可期!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 2024-02-03

身处五面屏幕环绕空间,沉浸式体验仓欣赏莫奈《睡莲》的立体与延伸;三维影像复原的飞来峰佛像,采集最高精度可达到0.01毫米 拱宸桥造型的画屏文化墙、异形屏、雪花屏、柔性屏各有所长地展现了画作原貌……


走进数字文化创新基地,各类“数字+文化”教学和科研成果引人赞叹,通过数字交互等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能。













如今,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利用数字科技手段实现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多媒体融合下的智慧教育交互体验、人工智能增强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转化等多角度、跨领域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


数字文化创新基地是京东方艺云投资建设,为与浙大城市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搭建的重要平台。”近日,在浙大城市学院与京东方艺云共建数字文化创新基地揭牌仪式上,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项军表示,该平台有望在未来成为行业领域内的标杆。

据了解,浙大城市学院与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9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浙大城市学院数字文化创新研究院,构建从文化研究、技术创新、场景挖掘与设计整合,到产业化实践的全链路闭环的科教创新平台。研究院通过整合数字产业联盟资源,服务校企协同发展,致力于构建数字文化创新体系,支撑数字考古与文保、数字教育与非遗、数字展示与交互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文化服务。研究院成立两年多来,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在产教科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校党委书记洪庆华对学校和京东方艺云的合作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合作,加大对数字文化创新研究院的培育力度,通过双向赋能助力科研创新、产教融合。


此次数字文化创新基地的落成,标志着浙大城市学院和京东方艺云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该基地利用“艺术+科技”的全新数字化方式,通过沉浸式手段将数字文化领域内的教学科研创新成果动态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当天,现场展出的不仅有研究团队技术人员采集的飞来峰石窟造像和浙江省革命文物数字化作品,还有研究院和新西兰UW学院学生为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艺汇丝路”艺术展共同创作的作品、艺术与考古学院学生部分参赛获奖和毕业设计作品等。


把教学和育人做到“生产线”中



2022年8月,“艺汇丝路”艺术展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浙大城市学院与京东方艺云合作共建的数字文化创新研究院参与了互动展区部分的展陈设计和内容创作。

研究院的师生们紧紧围绕“艺术+科技”的核心理念,将划桨荡起的层层涟漪、欢快跳跃的小鸟、雨中溅起的水花、四季变换的长城、人们脸上飞扬的神采和绽开的笑靥等融入二次创作,以动态的多媒体数字技术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性,让观众在展厅中沉浸式地感受艺术中国、文化中国,通过创意设计为观众献上了一幅幅“小惊喜”。


每一幅画都有作者的心境和故事,我们在二次创作时尽量保留原画的意境,让画动起来,让文化活起来。其中,在突尼斯艺术家莱拉·茜莉的作品《和平》的二次创作中,一只只和平鸽携清脆鸣啼从身旁飞过,项目团队参考真实鸽子飞行的图片和视频,生动地还原和展现“世界和平使者”的姿态,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的好评与点赞。

从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等方面发力,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实践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作的平台。共建机制、共享成果,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数字文化创新基地和“孵化器”,将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让师生团队真正参与到了京东方艺云创新产品设计和研发中。


例如,由京东方艺云出题、研究院参与指导的新西兰UW学院学生毕业设计做到“真题真作”,《基于电子纸的护眼教育产品设计》《中小学生课堂及家庭使用电子教材及相关配件设计》等一系列设计作品备受好评,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又推动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其中,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叶紫萱、张闻昕、王子天参与的京东方艺云墨水屏手机壳及APP的UI设计,目前该产品已开始生产销售。


在“舞台”上开展有组织的科研



“在数字文化创新成果的研发和展示方面,我们运用了BOE画屏、数字标牌、墨水屏等新型显示产品和技术及数字多媒体技术。”数字文化创新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校企合作搭建了1200平方米数字文化创新和应用基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进行各类研发和实验。”

作为学校与京东方艺云合作共建的技术创新与转化的科研合作平台,数字文化创新基地整合了双方共同的科研、技术、人员等,实现资源的优化共享和合作共赢。研究院与学校考古学科、设计学科深度融合,与京东方艺云强强联手,不仅实现了“内容”与“硬件”优势互补,还在文化遗产数字采集与保护研究、文化内容的数字展示与交互研究等领域重点发力。

2023年1月,浙大城市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师生团队制作的大型文化艺术作品——2064幅人工智能创作融合而成的画作登上央视,该作品还在上海、广州、珠海、西安、重庆5个城市的地标建筑大屏幕上进行展出,被CCTV新闻频道进行报道。

“我想把家乡变成城市”“我想要画一幅冬奥会健儿们的矫健身影”“短发的水仙花女孩”“筑梦航天”“瀑布垂挂,郁郁葱葱”“漫山遍野都是黄澄澄的”“熊和兔子是一对好朋友”……从护林员的坚守付出,果农们的辛勤汗水,到孩子们的天马行空,这幅赣南脐橙的主题绘画从江西省寻乌县村落民居的白墙登上了城市地标的大屏幕,展现了一个个寻乌人的心愿和对家乡的澎湃热爱

科技赋能推动文化创新,也促成诸多成果的落地。随着多方合作不断深入,如何将科研融入教学和实践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舞台”很关键。


在革命文物数字保护领域,与省文物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签署两项全省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200万元以上重大科研项目,包含800多件可移动文物和60多处不可移动文化遗址,涉及全省11个地市、25个博物馆;在数字保护与数字交互技术领域,与企业签署两项100万元以上的重大横向项目,完成“泰顺廊桥文化园景区北涧桥虚实融合(AR)体验设计研发项目”“新昌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三维数字化扫描”“基于人工智能的石窟寺数字化保护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经费总额1000余万元;获批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各1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这些激动人心的数字,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与付出


融合出新打好社会服务“精准牌”



浙大城市学院与京东方艺云的合作,既为学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搭建了新平台,又为城市文化社会服务提供更广阔的合作与发展空间。

为用好这个平台,数字文化创新研究院团队积极推进数字文化相关学科专业和高端智库建设,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如举办2023年长三角“研学旅游”产品策划大赛、参与中国创新设计大会等,为研究院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提供了更多可能与新的契机。


在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广方面,积极承办及参加数字文化产业会展,为文博机构提供新型数字化技术,通过云端存储、传送、展示等功能,让那些馆藏经典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等限制,更便捷、逼真、全面、智能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其中,除了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艺汇丝路”艺术展,还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美美与共”中拉艺术交流回顾展、阿拉伯知名艺术家来华采风作品展等多场主题展览,以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北京服贸会(文博会、旅博会)、北京国际设计周、重庆智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各类知名展会。


此外,研究院还与四川阿坝州政府,杭州市余杭区、拱墅区政府,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温州市政府,嘉善县政府,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温州医科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杭州大华、央广云数、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等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加强紧密联系,进行交流和合作,积极探索更多合作新样态。


“数字+文化”“技术+内容”

让文化“活”起来

坚定文化自信

用数字技术推动内容创新

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活力

使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

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文字/ 张丹

素材来源 / 数字文化创新研究院 艺术与考古学院

责任编辑 / 孙亚飞

审核 / 徐婧

终审 / 李磊 

出品

tuī

jiàn

yu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携手!未来可期!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