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藏族小伙,获“同心最美”人物!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 2024-04-17

近日,杭州市召开全市统战部长会议暨“同心最美”发布会。我校贡觉次仁老师荣获2023年度杭州市统一战线“同心最美”人物

贡觉次仁(第一排左一)


作为一名来自西藏那曲牧区家庭的孩子,贡觉次仁在国家给予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从一名放牛娃蜕变成一名沐浴着中国共产党阳光雨露的藏族新青年,他的求学历程和成长故事,正是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生动缩影。

 

“走出来是为了更好地回去。”


“走出来是为了更好地回去。作为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家乡边远地区落后的教育水平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喝水不忘挖井人,反哺家乡,筑梦高原。”


读书期间,贡觉次仁就两次作为团队负责人前往家乡偏远地区支教,为孩子们添置学习用品和棉衣,在艰苦寒冷的环境下用知识向学生们传递温暖;向家长们阐述学习改变未来的观念,以自己的内地求学经历讲述在内地的所见所闻,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获得继续学习的机会。

工作后,贡觉次仁的反哺家乡之路一直在延续,2023年暑假,贡觉次仁带领信电学院西藏支教团在那曲市色尼区第三小学开展科技宣讲,师生们为当地的学生科普了人工智能及通信的发展、电机及无人机起飞原理、芯片的发展历程等,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热情,为高原的孩子点燃了科学梦想。


“当孩子们看到循迹车、声控灯、无人机时,那种惊喜的眼神,让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贡觉次仁和信电师生还调研走访民族家庭,家访、支教累计受益超1000人次。

“我愿意永远做一条纽带,像哈达一样将两端蜿蜒相连,书写好新时代的民族团结故事。” 


从“那”到“浙”

从“浙”到“那”


“作为来自牧区的孩子,我真切地感受到家乡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感受到世界屋脊上的浙江力量。”从“那”到“浙”,带着父母的期盼、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繁华都市的好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贡觉次仁开启了内地求学之路;从“浙”到“那”,尽管如今工作生活远离家乡,他始终心系“那”里发展,反哺家乡,筑梦高原。


贡觉次仁将从“那”到“浙”,从“浙”到“那”这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通过藏汉一家亲的视角,用具有民族特点的语境,以促进各民族团结为主题开启了系列宣讲。

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贡觉次仁用宣讲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励有志青年到西部贫困地区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磨炼,去建功立业,为进一步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卫生、农技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争做民族团结的促进者、践行者。”

 

浙大城市学院始终致力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次创下“首个”:打造了省内首个校地共建的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多元特色平台——“之江同心·石榴红运河家园”,设立了省内首个以“之江同心·石榴红”命名的校园驿站,创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传播基地”……

“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各领域全过程,这深深感染着我。”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缩影和东西交流共通的代表,在学校和信电学院的支持下,贡觉次仁牵头组建了红石榴·青蓝工作室。接下来,贡觉次仁将以工作室为载体,关心关爱民族师生发展,引领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开展微宣讲、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播各民族服饰、语言及文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促进民族团结的有效路径。


“在‘浙’里,在城院,就像在‘那’里的家一样的温暖,一样的幸福。”贡觉次仁表示,“我将持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继续为学校民族工作贡献力量,争做民族团结的促进者、践行者。”



素材来源 /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 / 孙亚飞

审核 / 陈雯婕

终审 / 李磊 

出品

tuī

jiàn

yu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