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了来了!进城了!

昆明广播电视台K6 8099999街头巷尾 2023-10-31



最近,300余只红嘴鸥飞临翠湖“试水”,标志着红嘴鸥正式入城。此外,在滇池大坝、海埂公园,红嘴鸥均已靠岸觅食,昆明正式开启一年一度的观鸥季。


今天上午
记者去到翠湖公园
看到“小精灵”们已经开始入城啦
↓↓↓

8099999记者:“昆明深秋的阳光正好,我们看到‘小精灵’们已经逐渐地入城了,今天我们来到了翠湖,从这里放眼过去,有上百只的海鸥在空中翱翔,还有一部分海鸥在湖中歇息,我们看到远处的九曲桥位置,有很多市民在拍照打卡,大家看到‘小精灵’来了之后,大家的兴致是非常高的。”
 

市民:“我在那边散步过来,看到这里的海鸥,想着给它们拍几张照片,海鸥来了,能给大家带来很多快乐,特别是给景点带来生气,大家感到非常亲切,好像是老朋友了。”


市民:“听说今天海鸥到翠湖了,所以过来看看,每年这个时候都来,今年要早一些,感觉就是心情愉悦,人与自然,人与海鸥和谐相处,真的非常好。”


保安说,一大早,翠湖公园里就出现了几十只红嘴鸥的身影,在随后半小时的时间里,又陆续有红嘴鸥飞抵公园,它们时而展翅高飞,时而水中嬉戏,但它们停留的时间并不算太长,因此想要到翠湖观鸥得尽量起个早

翠湖公园保安 李师傅:“昨天海鸥好像是早上8点来,来了两三个小时就走了,今天来得晚一些,9点多钟,可能来来回回有两三百只了,昨天有一百多只,这片区域是最多的,如果海鸥来的比较齐,水上漂满了,栏杆上也站满了。”

记者注意到
虽然来翠湖的海鸥并不多
但一些胆子较大的海鸥
还是会主动靠近岸边
和市民、游客互动‍


昆明市鸟类协会副秘书长 王智斌:“现在来昆明的红嘴鸥数量还不太多,相当于一些先头部队到翠湖,去试一下水,看看有危险没有,跟以前的样子是不是一样的,但还是会飞回滇池觅食,再过一段时间,大量的红嘴鸥飞抵滇池以后,11月15日以前,海鸥就会大量进入到翠湖公园,包括环西桥,大观楼,这些地方都会有。”
 

翠湖公园的保安介绍
为了迎接即将入城的红嘴鸥大部队
公园也开始积极的做起了准备
“护鸥队”已经随时待命

为了更好的保护红嘴鸥
《昆明市文明观赏红嘴鸥的规定》
将于11月1日正式施行

《昆明市文明观赏红嘴鸥规定》其中明确:
  • 市民游客应当文明观赏红嘴鸥,服从现场管理;
  • 保持适当观赏距离,文明拍摄,避免直接接触红嘴鸥;
  • 在投喂红嘴鸥时,应当在陆地区域投喂符合标准的鸥粮;
  • 禁止故意侵扰、惊吓、驱赶、伤害红嘴鸥;
  • 禁止在红嘴鸥聚集觅食、栖息地,燃放烟花爆竹、擅自放飞无人机惊扰红嘴鸥;
  • 禁止非法猎捕红嘴鸥;
  • 有故意侵扰、惊吓、驱赶、伤害红嘴鸥的人员,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规定》中对观赏距离作出界定,即:人与红嘴鸥不直接接触。在海埂大坝,记者注意到,虽然大家都想和海鸥亲近互动,但观鸥的市民游客都能自觉与海鸥保持适当的观赏距离。


市民游客们认为:红嘴鸥是春城的一张名片,大家都应该爱鸥、护鸥。《昆明市文明观赏红嘴鸥的规定》施行,能让文明观鸥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地保护红嘴鸥。


市民:“不要伤害海鸥,因为它们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觉得立法是有必要的,通过立法的方式,或一些行政处罚的方式,来更好的制止不文明行为,如果大家对海鸥很友好,它们也能获取需要的食物,相信海鸥会越来越多。”
 

除了红嘴鸥
昆明还能看到这些越冬候鸟
↓↓↓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公布的2021—2022年滇池鸟类监测相关数据显示,滇池湿地出现鸟类16目50科175种,共6万余只,包含水鸟共7目14科64种5万余只、林鸟9目36科111种5000余只。
其中,每年秋冬季节,飞临滇池越冬的鸟类主要有红嘴鸥、棕头鸥、凤头䴙䴘、白骨顶、赤膀鸭、绿头鸭、赤麻鸭、赤嘴潜鸭、绿翅鸭、红头潜鸭、赤颈鸭、斑嘴鸭、罗纹鸭、白眼潜鸭、凤头潜鸭、针尾鸭、琵嘴鸭等。
1.棕头鸥 来昆明越冬鸥类数量占比第二位。中型水鸟,背灰,初级飞羽基部有大块白斑,黑色翼尖具白色斑点。冬鸟眼后具深褐块斑,夏鸟头及颈褐色。它与红嘴鸥最大的区别,是翅膀部位有特别醒目的白斑。在中国主要为冬候鸟,部分为夏候鸟,与红嘴鸥同属种。通常情况下,棕头鸥比红嘴鸥早三四天至十多天抵昆,可谓在昆明过冬鸥类的先头部队。
 2.赤颈鸭 属雁形目、鸭科,中型鸭类,雄鸟头和颈棕红色,在水中时可见体侧形成的显著白斑,喜欢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海湾、沼泽等各类水域中,尤其喜欢在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中活动。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常成群在水边浅水处、水草丛中或沼泽地里觅食眼子菜、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
 3.红头潜鸭 属雁形目、鸭科。深水鸟类,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易危。雄鸭头顶呈红褐色,雌体大都呈淡棕色,性胆怯而机警,善于潜水。常通过潜水取食或躲避敌人,危急时也能从水面直接起飞。飞行迅速,但在地上行走较困难。主要在深水域潜水觅食,也常在岸边浅水处像其他鸭类一样,头朝下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食物主要为水藻、水生植物的叶、茎、根和种子。
 4.凤头鸊鷉属䴙䴘目、䴙䴘科,体型较大,嘴又长又尖,嘴角到眼睛长着一条黑线,脖子到喉的两侧围有一圈小型“斗篷”,极为醒目。水性极好,但在陆地上几乎寸步难移。时常把头部朝下没进水里,接着完成一个漂亮的前滚翻动作,然后在水下做一段高速潜泳,再在远处露头冒出水面。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5.赤膀鸭中型鸭类,上体暗褐色而具白色斑纹,喜欢在江河、湖泊、水库、河湾、水塘和沼泽等内陆水域中栖息和活动,尤其喜欢在富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活动,偶尔也出现在海边沼泽地带。食物以水生植物为主,常在水边水草丛中觅食。觅食时常将头沉入水中,有时也头朝下、尾朝上倒栽水中取食。
 6.白眼潜鸭中型潜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近危。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显示,中国仅见到1040只。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食动物性食物,如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蠕虫以及蛙和小鱼等。清晨和黄昏常在水边浅水处植物茂盛的地方觅食,白天多在岸上休息或漂在开阔的水面上睡觉。
 7.风头潜鸭深水鸟类,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低危。善于收拢翅膀潜水,为中等体型矮扁结实的水鸭,主要在白天觅食,晚上多栖息于湖心岛上或近岸的烂泥滩和沙洲上,也有的在离岸不远的水面睡觉。主要通过潜水觅食,有时也在沼泽或水边浅水处涉水取食,食物主要为虾、蟹、蛤、水生昆虫、小鱼、蝌蚪等动物性食物,有时也吃少量水生植物。
 8.针尾鸭中型鸭类,有较长的尾羽,飞行迅速,在各种内陆河流、湖泊、低洼湿地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以草籽和其他水生植物,如浮萍、松藻、牵牛子、芦苇、菖蒲等植物嫩芽和种子等为食,也会到农田觅食部分散落的谷粒。


来源:8099999街头巷尾
部分来源:都市时报

编辑:杨晨

编审:林帅超终审:赵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