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校「非升即走」制度下败走的博士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生物学霸 Author SOOF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生物学霸(ID:ShengWuXueBa),作者:SOOF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地渣。
—— 题记

2021 年 1 月 10 日星期天,寒流中的 X 市特别冷。
寒冷的休息日里,睡懒觉是必修课,但我显然没有这么好的福气。老刘八点多打电话,说要来取放在家里的一箱书,然后一起退租。我打着哆嗦,从宿舍的床上爬起来,匆忙洗漱完,骑单车回到我们曾经租住的「四六不懂」斋。
打开房门,我照例还是先把三室两厅巡视一遍。一切如常,除了冷。老刘还没到,我给房东打了电话,跟她约好一起吃午饭,把退租处理好。刚挂掉电话,老刘的信息来了,连声跟我说很抱歉,公司的讲师临时有事,十点的课他得去。我说没关系,房东那边我自己搞定就行。
两个电话打完,我感到心里一阵失落,点上烟,在客厅的破沙发里坐下,有一搭没一搭地回想起屋子里过去三年的光景。

01 、相聚
三年前,我跟老刘和老司一起来到 W 大,满怀信心地在这个中部 211 高校开启了特聘研究员生涯
我们早先并不认识,专业也不相同。在学校师资科老师拉的新入职教师微信群里,老司说要一起在校外租房子,阴差阳错地,我们三个单身汉住到了一起。
虽然跟随后的三年比起来,2018 可算是好年景,但当年博士毕业的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
好在从 2017 年开始的「双一流」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各地高校普遍加大科研投入,纷纷使出招数提高科研实力,各种专职科研岗位倒是不少,吸纳了很多博士。老司、老刘和我就属于被 W 大吸纳的一批专职科研人员。
结合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的聘用模式,W 大也给出一份「3+3」的合同。博士毕业直接以专职副研究员的副高身份获得聘用,优秀的博士以及出站的博士后还有可能拿到专职研究员的正高身份,承担课题非常方便。
但身份跟薪水没有直接关系。头三年,能拿 25 万以上的 total package 年薪。三年期满要进行一个中期考核,如果能通过,年薪看涨,还能申请入编;如果无法通过,即代表岗位绩效考核不达标,薪水就要降了。
考核的标准不算特别离谱,需要在三年内承担一个省部级以上课题,发几篇论文。
这份朝不保夕的合同如同鸡肋,一起来的博士们,几乎都是没有更好的机会才选择 W 大。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未来三年有了保障,而且拿的钱还不错,生活成本也低,大家还都能接受。
坦白说,刚去 W 大的半年是快乐的。我们三个人有的先读硕士再读博,有的先工作几年再读博,都是别人眼中的大龄博士,一起去的博士们有问题就经常咨询我们。又恰好我们都挺热心,喜欢跟人交流,在 W 大的新教师里也很快认识不少人。
有次在家里喝酒,一顿海侃之后,一个 27 岁刚博士毕业的小妹妹很崇拜地对老刘说:你怎么什么都懂啊~
半斤白酒下肚的老刘显然没喝多,很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我四六不懂。我一听,这里面刚好有我们三个人的姓,于是「四六不懂」的斋号就这么定下来了。
在跟博士们的交流中,我发现既然读完博,多数博士对自己专业还是难以割舍的,不少人铆足劲儿要留 W 大,憧憬着自己的学术前景。
但这种幻想在入职 W 大仅半年后就破灭了。
2018 年底,武汉大学「3+3」聘任的第一个考核结束,网传仅有四人通过评审,淘汰率高达 97%。博士们侧面打听的消息,这四人里还有抱的大腿特别粗的。
而另一位过关的师兄,三年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多个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发表 SCI 论文 21 篇,3 篇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大多数都是一作。这个绩效,在绝大多数 985 高校足够评教授了,即便打三折,W 大很多人也完不成。
本来 W 大的中期考核政策还不明朗,现在有了武汉大学的先例,似乎情况更不乐观。校人事处传出的小道消息说,会模仿武汉大学的做法,第二个三年聘期内学校和学院只给最基本的三四千讲师工资,不足的部分由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出。可现实的例子是缺口太大,没人肯出这笔钱,即便出也不会全额补足。这样比起来,还不如做博后,至少能拿个省里的博后人才补贴。
武汉大学的做法在学术圈里激起热议,让我们这批刚到 W 大的博士们认清现实,各自谋划寻找出路。
进入 2019 年后变化很明显,博士们的事情多了起来,我们三人在办公室和实验室的时间越来越长。大家在家里碰头的次数越来越少,「四六不懂」斋的局也越来越少。

02、去隔壁的老司
2019 年的 5 月,W 大很多专职科研岗的博士开始办理离职。最早的几个是联系到博后位置,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6 月初的一天,老司突然说组个局。人到齐后,他正式宣布,已经联系好去隔壁的 X 理工大了。
隔壁的 X 理工原本是个三本学校,运作了好久终于在 2018 年升为二本,正是用人之际。老司瞅准机会加盟,不仅有可观的安家费,还带着编制,直接给副高。其实在 2018 年,就不断有 W 大的博士在问 X 理工入职的事情,但真办成的,老司是第一个。
我后来想了一下,老司能进入 X 理工,有很多别人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老司的简历很拿得出手。虽然没有海外经历,但他本硕博的高校都是 985,进 W 大的时候,博导的推荐信就很给力,直接给了正高专职研究员;在 W 大,他跟的老板也是业内大牛,据说写给 X 理工的推荐信很给力。
除了所谓「出身好」之外,老司发表的论文也很棒。不但硕博期间论文档次高,来到 W 大后论文发表也非常优秀。
关于这一点,老司的操作还是很骚的。他博士毕业的时候,有些数据没有整理出来。来到 W 大后,老司闷头整理先前的数据。因为跟博导关系好,在征得同意顺利发表,博导和现任老板是双通讯,老司是一作。
老司的第三个优势是专业了。相比于 W 大「是个博士就能来」的专职科研岗招聘,X 理工的带编招聘还是很挑人的。老司的专业刚好是对方急需,老司本人也就成为学科建设的紧缺人才,谈起待遇来自然不在话下。
老司去 X 理工的运作很成功,安家费税后 80 万,先给 50 万,剩下 30 万每月 2500 给十年。老司拿到安家费后凑了笔首付,2019 年底在 X 理工附近买了个二手的两居室,拎包入住。买下房子后不到一周时间,老司就从「四六不懂」斋搬走了。
老司走后,我跟老刘也想过再招个人一起合租,分担些房租。但临近年关,招租不易。本打算年后再说,没想到新冠疫情来临。房东看我们都在老家,房子空着,就主动提出减免一半的房租。这样我跟老刘每个人交的房租反而比以前更少。招租的事情又一次延后。

03、开公司的老刘
2020 年 5 月,疫情逐渐缓和,我跟老刘先后回到 W 大。一回到 W 大还是继续招租,但没想到老刘先把这事儿办成了。5 月下旬的一个下午,老刘说他的同事要来跟我们合租。
老刘说的这个同事,可不是 W 大的老师,而是一个培训机构的讲师。两个人显然早就认识,经常一起出门,一起回来。我在 W 大见到老刘的次数越来越少,放暑假前,老刘问我回老家住多久,说有几个同事可能要在「四六不懂」斋住一段时间。我那时才意识到,老刘这是自己开培训公司做老板了。
老刘当年是数学竞赛保送生,智商没话说。但可惜竞赛成绩一般,只保送了个 211 高校。老刘从本科开始就兼职做辅导,起初是辅导数学,再后来是物理和化学,一直到生物,理科全包。
老刘本科时候就赚了很多钱,据说过得非常潇洒。本科毕业后,他没有丝毫犹豫,一头扎进培训行业,三年就成了明星讲师。
但培训行业挺乱的,老刘觉得总给人打工不行,而且家人也一直说应该继续深造,于是他就「随便考了个研,随便读了个博」—— 他的凡尔赛体原话。老刘选择的博士方向很有技巧,研究偏理论,不需要天天泡实验室,有大把自己可以掌控的时间。他的设想是,读博期间,自己做培训的兼职还得更进一步。
一切如他所愿,博士五年里仍他然以明星讲师的身份在临近的几个城市和地市州讲课。不仅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赚得盆满钵满。江湖盛传,老刘来 W 大的时候自带安家费。
聪明的人都很有主意,老刘也是。在开公司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首先是对自己的精确定位,他一直对学术不怎么上心,反而对赚钱感兴趣。说白了,读博于他而言仅就是镀金,在 W 大混没编织的副高更是镀金。
第二,老刘的行事风格是典型的谋定而后动。他在培训这行的积累已有十多年,早就是业内专家,很熟悉各种套路。他把所有问题都想清楚后,这才果断出手。
第三,老刘的性格很能聚拢人。因为手头一直宽裕,有实力张罗,再加上双商在线,老刘认识的人特别多。跟老司在学术圈的人脉不一样,老刘认识的人各行各业都有,开公司的时候,帮了不少忙。
成了老板的老刘以身作则,经常住在公司,回「四六不懂」斋的次数渐渐变少。去年 11 月底,老刘又租下新门面,准备开个分号,在即将来临的寒假大干一场。公司的事情更多,老刘打算彻底住公司,「四六不懂」斋正式成为历史。

04、苟延残喘的我
老司和老刘先后离开,我托熟人找了个博士宿舍,又住回了校内。方便,也省钱。
距离三年的考核期只有半年了,我的两篇论文还在路上,通过考核的概率十分渺茫。我想,也是时候考虑下一步的去处了。
一起来的博士们离开 W 大的越来越多,有的像老司一样在其他高校找到教职,更多的则是找地方做博后,两年后再重新选一次。
我向几个高校投了简历,连个面试机会都没得到,转念想去做博后,但受疫情影响,出国做博后很难,在国内做博后性价比又不高。真是难啊~
我的打算是无论如何把手头的两篇论文发表出来,再看看是否有机会在差一点的高校找到教职。如果不行,只能像老刘一样,先赖在 W 大,只要没被开除,就先混着,哪怕像别的博士一样,先转岗都行,反正到行政岗位也是为人民服务。拖一拖,万一国外疫情出现转机,就可以联系做博后。
我虽然比较惨,但跟拖家带口来到 W 大的专职科研岗同事比起来,还算是幸运的。
我系里有个一起来的老李哥,博导不给力,在 W 大跟的老板也不给力,老李哥没办法,回老家考了个公务员,白把老婆孩子折腾到 X 市一圈。W 大也挺无情的,人离职,孩子必须马上从附属幼儿园退园。唉~
两相对比,单身汉的优势就很明显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 可家里也老催啊~想到这里,就头大。我猛吸一口烟,被呛得剧烈咳嗽起来。
九点刚过,老刘来了。寒暄几句,抽了根烟,他把钥匙交给我,抱上自己的那箱书,说得走了,不然赶不及。
临走,老刘突然说:老董,有时间的话,可以到我这边带带课,价钱肯定开最高。
我喉头发紧,说不出话,冲他感激地点点头,又摆摆手,示意他快走。老刘说了句保重,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在四楼的阳台上看着老刘走出小区门口,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小雪,愈发冷。真的是冬天了呵~
雪莱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春天一定会来,这是由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决定的。相较于此,人生的不确定性简直太大了。
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也不会有人关心你该如何选择,会有怎样的结局 —— 可能,这个世界真的不关心失败者。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相关资讯

科研民工落泪!为了保佑你们实验顺利,Nature 都亲自下场搞起了玄学迷信

如果李云龙成了你的导师,课题组会变成什么样?

博士入职三四流高校与985高校的差距,都在这7条总结之中……

看到学生纠结春节回不回家,导师忍不住写了封信劝大家留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生物学霸(ID:ShengWuXueBa )。生物学霸是丁香园旗下科研资讯平台,生医领域头部大号。最新科研资讯+满满科研干货,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