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构建好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

2018-01-16 薛伟江 理论视野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宝库中,党性教育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称之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这标志着党的治政逻辑正由“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的路径,进一步向“治吏重在治心,治心离不开心学”深化。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阐释比作是共产党人的“经学”、思维的辩证法比作“玄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比作“理学”、实事求是的实践论比作“实学”,那么,共产党人“心学”概念的提出和“不忘初心”的党性教育论的发展,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度融合,为解决新时代人类共同的精神问题和价值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追根溯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带有人本主义的特质,具有一定的心学意蕴。170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根本原因是它的悲天悯人和宏愿广泽,以及对世道人心的革命性改造。马克思主义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始终高扬人的尊严,倡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旗帜鲜明地反对人的物化、剥削压迫和一切不公正、不人道的社会现象,努力把个体从丧失自我、逆来顺受的生存状态下拯救出来,通过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矫治单纯市场交换原则给社会带来的心灵疏远和精神贫乏之弊病,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拥有一颗人道的、自由的心灵。

      在新时代,发掘传统文化的心学资源,构建好党性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心性哲学,主张人生要致力于修养完善人格,在“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的境界中善其身、济天下,推动实现世界大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党性教育的核心作用,强调党性教育直接关系党的事业发展全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党性教育新思想新论述,主要包括:强调一切活动必须践行党性原则,做到“心中有党”,把党性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本体论;坚持主客观的统一和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做到“不忘初心”并保持党性纯洁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党性认识的辩证认识论;坚持诚意正心、克己察省和知行合一,做到“心中有戒”,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和慎独、慎微、慎初的党性修养方法论;坚持天下为公、勤勇精进,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的价值论。这些论述,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其哲学人生论,构成了以“不忘初心”为核心内容的“心学”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经过党和人民长期奋斗,补齐我国物质文明短板的任务取得阶段性成就,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非物质”的需求更加迫切,对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风尚、价值观念、理想信仰、情操纪律等心理和精神议题的关注日益突出。全党务必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解决好客观世界变化后主观世界的改造问题,强化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不忘初心,纯洁本心,强大内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目标继续前进。共产党人要构建好发展好自己的“心学”,总结我们党长盛不衰的独特“心法”,教育引导党员明(初)心见(党)性,致共产党人的良知,始终保持先锋的姿态和纯洁的党性,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和人类自由解放事业不懈奋斗。


(作者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理论视野》杂志社社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