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合肥读夜校!”

合肥发布 2023-12-29

《说合肥》第129期


毫无疑问,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青年代表着蓬勃朝气,代表着多元文化,更代表着新势力。当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文化传承里的新生力量,文化被注入了新潮、创新和青春。而他们身上所携带的新名词、新概念、新势力也与这个社会一起飞奔前行。


文化

生活

读夜校的年轻人



如果说工作是年轻人在果园里的劳动,那下班后的时间则是一片生活的“自留地”,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模样进行装点与耕耘。


这段时间,合肥年轻人正流行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白天上班,晚上夜校。在包河区常青街道,就有一家“夜校“备受年轻人追捧。社交英语、家居收纳、电影鉴赏、美妆健身、非遗手作……这里的课程设置光听起来,就让年轻人跃跃欲试。授课时间和地点对“上班族”也较为便利,加之夜校的公益性价格——一杯奶茶钱,可上一晚课,也让更多人选择来”尝鲜“。


在夜校,“松弛感”“充电”成了关键词,来这里的年轻人,虽然来自不同行业,彼此之前不相识,但同一课堂的互动相处,上课已经成为他们缓解工作疲劳的调剂品,排解了压力,也滋养了身心。夜校的”火爆”,实际上是当代年轻人在忙忙碌碌的节奏当中,努力探索多姿多彩生活的可能,它对年轻人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技能的好地方,更是闲暇之余的社交。



文化

生活

“唤醒古籍”的年轻人


古籍既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城市史脉与传衍的立体记忆。


在新站高新区少荃湖畔的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内,“藏”有一座稀奇的古籍部:这里收录了三万三千册的古医书,其中不乏《赤水玄珠》、《医说》、《婴童百问》等距今已超过400多年的珍贵古籍。


如何让这些古籍遗产“抗”住时间的侵蚀呢?安徽中医药大学古籍部主任、博士邓勇和他的团队一直默默在对这批距今已400多年历史的古医书进行“科技化”修复。观察纸张纤维走向、测量纸张厚度、测试纸张拉力与耐折度、建立古籍数据档案……时间的刻度好像在这里被拉长,传统手艺与科技的“相逢”,让珍贵古籍迎来“新生”,同时也更好服务中医药教学、科研及医疗。


这个年轻的团队投入自己的“青春时光”,让文物“活化重生”,让文物无声地证明他们的人生意义与价值。



文化

生活

抖音直播唱戏的年轻人


“庐剧作为一个传统剧种,我们需要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去传承传播它”。这是青年庐剧演员牛静心中最大的感受。
从2021年开始,牛静尝试拍摄以庐剧最经典唱段《秦雪梅·观画》为主题的实景视频,没想到短短几天竟达近10万浏览量。这让牛静又起了新的念头:何不用直播引流,让更多人关注庐剧。自此,每晚9点,牛静都准时在直播平台进行庐剧的表演及推广。
在直播间里,年轻人是关注她的主力军。她也会通过交朋友的方式,在直播间和粉丝介绍庐剧、传播庐剧。去年到现在,牛静共计直播了400余场。直播间对她来说,已然像是一个“新舞台”,让她收获众多“新票友”。
白天排练,晚上直播,牛静每天穿梭在舞台与直播间中间。“直播间里,我最远的粉丝是在法国”,谈到自己能把庐剧的声音传递到国外,牛静显得很自豪。

无论如何,这都是令人欣喜的画面:年轻人走进夜校,在工作之余拓展更多兴趣爱好;用直播的方式把传统戏曲向全国各地推广;利用数字技术保护古籍,在接纳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创新活力……这是年轻人与文化的双向奔赴。
作为新晋升的特大型城市,合肥的产业发展、人口聚集,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鲜活力与血液。而热爱文化的青年们则一边享受着文化的滋养,也一边传播着文化的火苗。正是有了他们,这座城市才更兼具活力与魅力。
信息来:HFBTV“说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责任编辑:吴梦鸽

往期回顾


PAST REVIEW


●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虞爱华出席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讲话 杨永康作专题辅导
●祝贺!合肥淮河路步行街●拟申报!合肥将新增2所本科院校!●降至0℃!合肥气温又要大反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