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就在昆明!中国龙家族再添新成员

掌上春城 2023-04-15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泽川、尤海鲁以及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王涛共同研究撰写的论文《中国云南禄丰早侏罗世兽脚类恐龙三叠中国龙一新标本》登上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该文系统介绍了三叠中国龙的特征,并证实三叠中国龙、中国双嵴龙为中国龙属。


恐龙足迹化石


其中,中国双嵴龙被发现于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4月13日,记者来到当地的恐龙足迹化石发现地,深入了解中国双嵴龙的属性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其他中国龙属物种的共性和不同之处。




中国双嵴龙化石模型


是什么样的龙?

恐龙,曾是地球上的一代霸主。1991年,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保罗·塞里诺在阿根廷伊斯巨拉斯托盆地发现恐龙化石。1993年,他将这些化石正式命名为始盗龙。在目前已发现的诸多恐龙中,始盗龙是最原始的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发现不同的恐龙足迹和化石。


随着云南恐龙研究工作的逐步推进,禄丰恐龙研究取得新突破:恐龙中的中国龙属两个种得到了确认——在禄丰发现的三叠中国龙有了最完整的头骨标本,原本被认定为北美双嵴龙属的中国双嵴龙应该属于中国龙属。


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涛介绍,三叠中国龙是兽脚类恐龙中国龙属的三叠种,沉眠于侏罗纪早期的云南禄丰,最早由中国恐龙研究先驱杨钟健进行研究,并将其命名为三叠中国龙。由于标本较为破碎,只有3块破碎颌骨和3枚孤立保存的牙齿,研究者对三叠中国龙的具体情况所知甚少。


此后,恐龙化石发掘工作陆续推进。研究者在晋宁发现中国双嵴龙标本,初步认定为北美双嵴龙属;在云南双柏发现安龙堡双柏龙标本,初步认定为双柏龙属。研究者将3种恐龙标本进行对比,发现三叠中国龙标本与中国双嵴龙标本有诸多相似之处,于是认为发现于禄丰的三叠中国龙是一种中国双嵴龙。


然而在2015年11月,禄丰博物馆在大冲后山发现的1个三叠中国龙完整头骨带下颌骨以及关联的11节颈椎化石彻底改变了这一认知。


恐龙化石


研究人员将新发现的化石与中国双嵴龙、安龙堡双柏龙等属种的相关标本进行对比,最终发现它们存在若干差异。经过研究确认,三叠中国龙化石具有3个独有特征:一是存在一条从上颌骨的腹侧到鼻嵴发育的垂直嵴;二是眶前窗的腹侧边界主要由颧骨的前突围成;三是鼻骨、泪骨和前额骨之间有个开窗。


经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的确认,这3个特征最终为三叠中国龙“正名”。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还进一步证实了之前在晋宁发现的中国双嵴龙也属于中国龙属,而不是北美双嵴龙属。这两种相似的恐龙是同一属下的不同种。


生活在哪里?

4月13日,记者来到晋宁区博物馆,看到陈列的中国双嵴龙化石模型以及恐龙胫骨化石、肠骨化石和脊椎化石。


晋宁区博物馆展览社交部负责人李松介绍,1982年10月至1987年10月,研究人员先后在晋宁区夕阳彝族乡境内发现恐龙化石点43处、出土13具恐龙化石。因此,晋宁也被称为云南的“第二恐龙之乡”。


1987年6月6日,晋宁第一具恐龙化石被当时夕阳小学的一名学生在操场边发现。之后,夕阳彝族乡先后发现包括3具较完整骨架在内的13具恐龙化石,其中一具是出土于木杵榔村青龙山的恐龙化石。它长着一个硕大的脑袋,头顶上生有两块鸡冠状的骨嵴,满口犬牙利齿,身长约5.3米。刚出土时,研究人员在它的胃部还发现几块未被消化的龟类趾骨化石。这种早侏罗纪时代的恐龙用双足奔走,体态轻盈,行动敏捷,属于典型的早侏罗纪肉食恐龙,后被命名为中国双嵴龙。


恐龙足迹化石


也就是说,中国双嵴龙的头部和颈部粗壮发达,牙齿非常锋利,是食肉恐龙。据悉,这种恐龙此前仅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发现过。


夕阳彝族乡出土的其他恐龙化石,大多为原蜥脚类的植食龙。这里发现的全部恐龙都属于侏罗纪早期的禄丰蜥龙动物群。1987年12月,昆明市将夕阳彝族乡全境列为市级古脊椎动物化石自然保护区。此后,晋宁区段民村、关岭村、富有村等先后发现恐龙化石,为研究当地的古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带给我们什么?

4月13日,记者来到夕阳彝族乡寻找恐龙遗迹,看到一个连着一个的恐龙足迹化石,让人震惊不已。在几平方米的岩石上,有数十个恐龙足迹化石遗迹。记者还发现一对深浅、大小及脚趾宽度一致的恐龙足迹化石,让人颇为惊喜。


恐龙足迹化石


“在夕阳彝族乡发现的恐龙足迹共有13属22种,其中有12个新属、21个新种。”夕阳彝族乡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倍瑞说,对恐龙足迹的研究非常重要,可以了解恐龙的重量、足部骨骼特征、步幅长度、行走方式(两足还是四足)、居住环境、是否群体生活、养育幼崽等信息。


截至目前,研究人员已在野外至少8个层面考察、实测和采集到647个恐龙足迹。这些足迹多为两足行走的造迹恐龙遗留,有的像鸡爪那样呈三趾形,也有的为四趾形。由一条恐龙走出的一系列连续的脚印,被称为足迹行或行迹。在夕阳彝族乡发现的更多是由多条行迹造成纵横交错的足迹带,表明有许多恐龙在这个地方活动过。


恐龙足迹作为历史的脚印,既是史前动物绘制的自然历史画卷,也是古动物瞬间活动的特写镜头。据了解,位于夕阳彝族乡的恐龙足迹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下一步拟建设以亲子科普为核心的保护区,建立恐龙足迹主题公园,并立足恐龙化石资源,发展以科普、亲子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建成一个具有科普功能和保护意义的恐龙化石观赏园。


2015年11月,研究者在禄丰大冲后山发现1个三叠中国龙完整头骨以及关联的11节颈椎化石,长期研究后发现三叠中国龙化石的三个独有特征:一是存在一条从上颌骨腹侧到鼻嵴发育的垂直嵴;二是眶前窗的腹侧边界主要由颧骨的前突围成;三是鼻骨、泪骨和前额骨之间有个开窗。经确认,三叠中国龙是中国龙属一个有效恐龙种。


2015年发现的三叠中国龙完整头骨化石(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供图)


此外,该项研究还进一步证实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发现的中国双嵴龙也是中国龙属,而非之前认为的北美双嵴龙属,三叠中国龙与中国双嵴龙这两种相似的恐龙原来是同一属下的不同种。两个物种得到确认,让中国龙家族再次壮大。


来源:昆报头条(ID: kbtt666)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书勇/文 黄晓松/图
部分素材来源:新华视点(王安浩维)

编辑:李冬雨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

觉得不错,点个 

转发起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