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美新片推荐 | 技惊四座克罗地亚版“天注定”&七十三岁老导演的同志青春片

2016-04-15 编辑部 深焦DeepFocus

统筹 | 朱马查(巴黎)编辑 | 沈青雨(北京)

太阳高照The High Sun


导演: Dalibor Matanic
       编剧: Dalibor Matanic
       主演: Tihana Lazovic / 戈兰·马克维奇 / Nives Ivankovic
       制片国家/地区: 克罗地亚 / 塞尔维亚 / 斯洛文尼亚
剧情简介:三个迥异的爱情故事,设定在三个连续的十年之间。故事发生在两个相邻的巴尔干村庄,这两个村庄背负着历史悠久的民族仇恨。这部电影描绘了禁忌之爱带给人的危险,以及它难以磨灭的力量。(翻译:沈青雨 校对:Stevie)      


深焦编辑部评分

同志亦凡人 4.5/5 ★★★★☆

Wegmarken 4.5/5 ★★★★☆

陀螺凡达可 4/5 ★★★★

牛腩羊耳朵 4/5 ★★★★

朱马查 4/5 ★★★★

Muyan 2.5/5 ★★☆


同志亦凡人

惊艳的爱情轮回故事,用相同的演员交替演绎91年、01年、11年三段克族和塞族的爱恨情仇,千丝万缕而独立成篇,如转轮般拨动内战后的前南民族情绪。战争会慢慢被遗忘,但仇恨的冰河却要经历无数的艳阳高照才会消融。镜头结束在一扇充满希望的门上,后劲十足。


Wegmarken 

一组演员,三个发生于不同时代的爱情故事,91年前南解体、战前的紧张局势,01年回归被战争摧毁后的破碎家园,11年光鲜亮丽、看似自由的新世界。从天真地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谙世事的小情侣到背负种族仇恨的矛盾体再到徘徊于个人与家国双重危机的社会人,关系不断进阶,从亲昵到性到孩子,全片没有对战场的描绘,却能时时感受到残酷恨意。大赞摄影,光线掌握得太好,精妙地捕捉了高照的艳阳,望它能为这千疮百孔的心灵带来一丝光亮。导演说,人生太短,不能光用来记住仇恨。


牛腩羊耳朵 

同一组演员三段故事三段时空一片故土,果然是塞尔维亚版的“山河故人”,不过可要比贾科长实在太多,爱情故事打底的民族争端社会变迁丝丝入扣,最后的和解落在一扇不再关闭的门。摄影最让人惊艳的是画面的颜色质感,一种远厚重于“逆光小清新”的纯碎色调,看着实在是太舒服。

 

朱马查 

其实故事怎么都不能算新鲜有趣了,但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所以历久弥新一样,是所有禁忌与恩仇下的那种青春激情与不顾一切扣人心弦。导演最成功之处也是张弛有度又毫无保留的呈现了这种激情与热爱,与一个国家民族的运命相回应。三段故事间微妙的互文照应很有意思。第二段最灵了,光影与张力的控制都是绝妙,相比 之下第三段显得草草了事。两位一人分饰三角的演员是要上天呐。

《太阳高照》剧照
《太阳高照》 综评文 / 牛腩羊耳朵

描述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民族仇恨的电影《太阳高照》灵感来源于导演Dalibor  Matanic的祖母的一句话,身为克罗地亚人的她曾经在谈论导演的女朋友们时告诫他“只要不是他们的人就行了”,而“他们”正是塞尔维亚人。“她希望我 尽量避免与塞尔维亚的年轻女孩儿来往,我的祖母一直给了我无条件的爱与支持,而她这样的态度却让我很矛盾和烦扰。“民族仇恨背景下,家庭里的爱恨情仇与分 离也来自于导演自己家族的真实故事。


电影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剧本的时空结构:三段不同的爱情故事由同一对演员演绎,各自相隔十年,却发生在 同一片故土之上。而这三段看似毫不相关的故事却凭着导演镜头下的诸多细节藕断丝连,故事之间的空镜头则填补了社会性的缝隙。民族仇恨在导演的眼里,三段爱情故事的不同结局代表了其三十年的变迁,仇恨的悲剧,伤痕的弥补,到最后和解的一扇门。《太阳高照》只是导演Dalibor  Matanic“太阳三部曲”的第一部,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拿到评审团奖之后,下一部“曙光”将会进一步探讨人性关系的复杂性。


电影三月末在法国上映,Allocine网站上16家媒体打分之后,拿到了3.9的平均分。其中《新观 察家》杂志和《世界报》都给出了满分,《世界报》的记者Noémie  Luciani直接喊话“请一定不要错过!”。而《新观察家》则着重表扬了“无与伦比的两位主演,以及从未见过如此精彩的电子乐派对场景”。而《电影手册》却持保留意见,认为“电影拍摄人物的方式太过压抑,而对于历史的结构重塑也太过格式化。”


当我们17岁  Being 17


导演: 安德列·泰西内
       编剧: 瑟琳·席安玛 / 安德列·泰西内
       主演: 桑德琳娜·基贝兰 / Kacey Mottet Klein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剧情简介:
达米恩和汤姆斯在文法学校的同一个班级上,但是他们不能容忍彼此。每当口头上的侮辱不能造成足够的伤害时,他们就会拳脚相加。然而他们握手言和、继续做朋友也一样容易。达米恩的母亲玛莉安是一个乡村医生,父亲是一名在外执勤的空军飞行员。汤姆斯则有着马格里布血统,他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养子,住在山上偏远的农场里。几次流产之后,农民的妻子又怀上了孩子。因为她的这次怀孕很有可能困难重重,所以玛莉安娜邀请了那个内向的男孩汤姆斯过来和他们一起住一阵子。这时,达米恩和汤姆斯发现他们必须得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翻译:沈青雨 校对:Stevie)  


深焦编辑部评分

陀螺凡达可 3.5/5 ★★★

牛腩羊耳朵 3.5/5 ★★★☆

朱马查 3.5/5 ★★★☆

Wegmarken 3.5/5★★★☆ 

Peter Cat 3.5/5★★★☆

徐佳含 3.5/5★★★☆

君怡 3/5 ★★★



牛腩羊耳朵 

剧本台词表演实在是差强人意,自然度本来是法国电影的强项,却在这里全部略显生硬。两位基友的青春火花也不太够,该搞得时候不搞,到了真搞的时候又太假。不过群山间放牛打草的粗壮小哥,山下小城里会料理有文化的金发少年,实在是太美好的一对。


朱马查

法国新上映的海报把故事中的情愫表达得还蛮清楚的,青春期的性觉醒,coming of age的迷惑,对于生命中母亲角色不自觉的依恋以及懂得反过来让母亲依赖的成长都表现得挺到位的。然而这则故事里同时又还有阶级种族差异,战争死亡,同性爱恋,在单薄的叙事里显得十分突兀,摆进了过多的元素,只能打乱了主线本来就脆弱的剧情。


君怡

少年、初恋、如梦山景。跨越种族、阶级,冲破内心防线,正能量满满的成长故事,但主线支线交织不清,剪辑混乱,台词略粗糙。两位男孩暧昧期火花不够,床戏不那么随便或许会更好,另外母亲的性幻想部分很诡异。兰波的《感觉》前面很美也算一有趣伏笔。


Peter Cat 

一种由剪辑组织而成的致密叙事,与青春的速度和力量感紧密地交织了起来。对社会结构敏感但不矫饰的层层设置与推进,在自然风物的张弛舒缓下,把泰西内重新带回法国电影的高位。

《当我们17岁》剧照

《当我们十七岁》 综评文 / 九歌

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gay片《当我们17岁》登陆影院,“同性”、“种族”、“阶级”、“初恋”……一系列夺人眼球的标签被法式小清新之风裹挟而来,不由得人不好奇。


影片讲述了两个年轻男孩托马斯和达米埃初恋的故事。托马斯和达米埃是同班同学,但在相处中却矛盾不断,甚至大打 出手。达米埃的妈妈是医生,因故了解了托马斯的家庭,邀请他到家里来同住。两个青春期男孩在同一屋檐下,由误解到了解,从摩擦中产生了别样的感情。而此时 托马斯的养母生下了小女儿,达米埃的爸爸在飞行战斗中牺牲,家庭变故中,两个人的感情因而也飘摇不定。


导演安德烈·泰西内似乎想重新追溯《野芦苇》的那份细腻,但剧情略显做作至杰克苏,男孩的龃龉也有些怪异至尴尬,但这也碰巧投射出一种原始的情态,两个男孩干净的脸庞和美好的身体把荷尔蒙渲染满屏,似乎一切莽撞和不讲理都被“青春期”解释了。泰勒西保持了对演员 游刃有余的调度,情绪上的饱满,肢体上的冲撞,让观众“他们一定会滚床单”的期待几乎持续了大半部电影。等到床戏姗姗来迟时,交错角色、汗水淋漓的景象, 不说保真度,只是实在有些随意而不够尽兴了。除了年轻恋人的主线,母亲那条副线本该是条亮点,却被不知所云的性幻想、过于左的做派弄得有些重点模糊。


一如往常,风景在泰西内手下变成了随他指点的田园江山,白雪皑皑的山丘也好,阳光灿烂的郊外也好,都成为为别具意味心灵场所。色泽与光线的明亮衬托两位年轻演员的美好肉体,明知是他用惯的伎俩,视觉主义者也必须投降了。


同性也罢,恋爱也罢,性开放也罢,在本片中都是一种默会的政治正确,丝毫不见讨论意味的着墨,完全是一股自由主义式轻巧的不置一词,倒是很法国。因而剧情的矛盾集中在两人回避型依恋的感情离合,家庭核心复识因为生与死而震荡,加上编剧精明加上的战争大背景,一下子将电影的格局拉得立体,倒也像模像样一副想拿奖的架势。然而总结以上,本片只能算上不失水准,中规中矩。但席琳·席安玛可是写出过《假小子》和《女孩帮》的人,对她的水准来说,再次聚焦年轻人恋爱的《当我们17岁》相较之下除了一股清新味儿,可谓了无新意。


《当我们十七岁》这部影片在法国媒体当中的评价总体是相当不错的,Allociné的媒体评分均分就有4.0, 《Les  Inrockuptibles》就给出了五星好评,认为“在《野芦苇》二十年后,泰西内拍出了2010年代青少年的欲望、漂泊、庄重与暴烈。是一次名副其 实的华丽回归”。同样给出五星评价的还有《世界报》与《正片》杂志,前者就说“《当我们十七岁》标志着泰西内回归到了法国电影的顶峰,探索青少年领域,颂 扬他们的活力,聚焦在这个遗世独立之感如此强烈以致成真的时期”,后者则评价“只要还有模糊不清的暧昧性,泰西内就可以不停引诱着我们,让我们迷失其中, 从而达到他的目的——用电影延续青春。”不过总是和《正片》针锋相对的《电影手册》就只奉上了两星的评价:“即使这些年泰西内式的狂热变得越来越教条,他的抒情也变成了懊悔,但他仍算是个有灵性的导演……遗憾的是那种见诸纸端的空想挤压了本可以使叙事更有磁力的风光和绘画性。”


--FIN--

— 深焦读者群 —欢迎加入深焦读者群,结识更多热爱电影的朋友,分享更多关于电影的真知灼见。请添加深焦公共微信号:deepfocus6
回复下列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69届戛纳 | 北京电影节 | 戈达尔 | 疯狂动物城 | 路边野餐 | 飞鹰艾迪 | 一千零一夜 | 死侍 | 卡罗尔 | 蝙蝠侠大战超人 | 大岛渚 | 索尔之子 | 贾樟柯 | 平行影像 | 今敏 | 科洛弗道10号 | 麦克白 | 长江图 | 我们如此相爱 | 午夜逃亡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 树大招风 | 女巫 | 威尼斯 | 视与听 | 萨拉热窝之死 | 黄璐 | 长江图 | 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 李文东漫游东湖 | 独立电影 | 电影手册 | 荒野猎人 | 聚焦 | 新女友 | 失常 | 柏林 | 广岛之恋 | 岸边之旅 | 地下香 | 大圣归来 | 心迷宫 | 45周年 | 野马 | 美国情人 | 松太加 | 八恶人 | 最佳外语片 | 纽约客 | 张震 | 内陆惊魂 | 尘世女王 | 龙虾 | 爱很怪 | 流浪的潘迪 | 葛楚 | 大空头 | 奥斯卡外语片 | 艾米 | 胶片 | 神探夏洛克 | 陈冠希 | 思悼 | 建筑 | 外语片 | 阿克曼 | 法国奥斯卡 | 师父 | 手册十佳 | 海因斯 | 星战 | 奥斯卡 | 处女作 | 1917 | 卢浮宫 | 柏林 | 酷儿 | 地下香
— 期待你的加入 —巴黎;里昂;勒阿弗尔;枫丹白露;伦敦;斯特林;罗马;马德里;纽约;西雅图;洛杉矶;波士顿;纽黑文;多伦多;惠灵顿;新加坡;札幌;台北;新北;北京;上海;长沙;武汉;成都;重庆;厦门;杭州;桂林;西安……
「深焦」(Deep Focus)是一份成立在巴黎,成员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迷影手册,提供欧洲及北美的最新电影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全球各大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无论您是见解独特的批评家,还是精通外语的翻译家,亦或是推广维护平台的公关好手,「深焦」都欢迎您的加入,一起雕铸最好的光影文字。我们也会竭诚把您的劳动成果推荐给华语媒体!进一步交流,请在此微信公众号 deep_focus直接留言。
感谢您能耐心读完全文,或许你喜欢我们的推送,却没有闲钱打赏,不妨顺手点击屏幕末端的广告↯↯↯↯。【深焦】所获得每一笔收入,都将回馈给作者、编辑,并用于策划更好内容和活动。每一篇【深焦】的优质内容,都是作者、译者和编辑的无偿劳动,是出于对电影的热爱才使大家走到一起,而这份热爱也理应收获精神以及物质上的体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