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片单 | 持摄像机的女人:被影史遗忘的女性导演(二)

2015-10-17 成为读者请+ 深焦DeepFocus
持摄像机的女人被遗忘的女导演(二)
翻译:小熊来源:《视与听》2015年第10期
最近,英国《视与听》杂志用整整20页的篇幅选取了100部被不公平地忽视了的女性导演作品,希望借此校正这些影片在影史上的地位,并让它们为更多观众所知。
杂志在此次女性导演专题的前言中首先就做了“自我批评”,认为杂志自身多年来本就没有如何重视过女性导演,这也是电影诞生百年来女性电影人在产业和学术研究中真实地位的缩影。《视与听》特别指出,今年4月,《名利场》将艾达·卢皮诺赞扬为“最早的”“执权杖”的女性导演,完全忽视了爱丽丝·盖-布里奇和洛伊斯·韦伯这样比卢皮诺在业内打拼早50年的前辈。而当时下业内人士抨击电影界女性影人依旧人微言轻的现状时,过往那些曾经活跃的女性电影人似乎已经面目不清。除了针砭时弊和突出女性导演新片的报道外,一本电影杂志还能做些什么?《视与听》选择将目光聚焦那些曾被以男性为中心的批评界无视的伟大女性导演作品。
秉承这一精神,《视与听》邀请电影人、评论家和学者(相当一部分是女性)参与这一专题,请他们从贯穿影史、遍布世界的范围内各自提名一部他们认为被遗忘或不公平地忽视的女性导演影片。参与评选的还有不少当今的知名女电影人,诸如简·坎皮恩、格蕾塔·葛韦格、克莱尔·德尼和阿涅斯·瓦尔达。这一片单的重心放在了20世纪——在数字科技带来的大众化趋势使女性创作影片更加容易之前,在网络使评论渠道变得更加广泛从而刺激传播之前,也为了规避短期记忆带来的标准不一。这份片单当然不是结论性的,但《视与听》希望借此唤起对女性电影人创作影片的重视,以待未来有更多被埋没的作品能够得到重新评估
从2015年10月起,「深焦Deep Focus」将分五期向您介绍这一百部作品,及躲藏在摄像机背后被遗忘的女性导演。点击本文末尾“阅读原文”查看上一期女性导演片单,或可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女性导演”。
21. 搭便车Les Petits Matins导演:杰奎琳·奥德里Jacqueline Audry法国,1962
身为战后法国为数不多的女性电影人之一,奥德里执导了众多受欢迎的古装片,但《搭便车》是绝对的时装片。影片讲述年轻的女秘书阿加特(阿加特·埃姆斯饰)搭车从比利时到蔚蓝海岸穿越法国。
至少有三个看点值得我们重新发现这部电影。一是影片讨喜而反叛的摩登女主角,她成功地转移了影片对男性主导的陈腔滥调不必要的注意,为了她那些低俗段子和强奸未遂的桥段都可忽视。二是如转灯般登场的法国大腕演员们(包括利诺·文图拉、阿莱缇和让-克劳德·布里亚利),他们客串了女主角偶遇的各色人物。三是拓宽了我们对新浪潮的研究视野,影片在外景拍摄,并且有新浪潮演员参与(布里亚利),但却少见地以一位女性为中心,她寻欢作乐、随心所欲,但却不像其他很多新浪潮电影女主角那样因此而受到惩罚。



Jacqueline Audry,上世纪30年代,她曾是Max Ophuls和Georg Wilhelm Pabst的助理

22. 艾尔·卡米诺El Camino导演:安娜·马里斯卡尔Ana Mariscal西班牙,1963



女导演Ana Mariscal在80年代的西语报纸上

23. 麻雀不会唱歌Sparrows Can’t Sing导演:琼·利特尔伍德Joan Littlewood英国,1963
利特尔伍德在东伦敦的斯特拉特福德创办的戏剧工作坊(Theatre Workshop)在1950年代使英国戏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工作坊的著名成功之作,希拉·德莱尼执笔的《蜜味》,其电影版却是由加入了“非常中产且传统”的皇家剧院的导演托尼·理查德森操刀。1962年,利特尔伍德决定亲自拍摄戏剧工作坊的另一部作品,斯蒂芬·路易斯的《麻雀不会唱歌》,她声称自己“从没如此草率行事”。她随兴所至且集体主义的创作方式和电影产业墨守成规的生态迎头相撞,她在日记中形容影片的拍摄是“有生以来最遭罪的经历”。
影片本身讲述的是暴躁的商船水手(詹姆斯·布斯饰)回到流落街头的妻子(芭芭拉·温莎饰)身边,迎接他的是变化中的东伦敦。巨变的生活方式既丰富却又局限,这是影片最关注的问题。新旧交替带来的冲突呈现在温莎一角身上,片中她住在高层公寓里,首度登场则是在超市中。
被英国媒体誉为“伟大电影人”的Joan Littlewood ©Jane Bown
24. 醉人的杰斯纳河The Enchanted Desna导演:尤利娅·索恩采娃Yuliya Solntseva苏联,1964
25. 翱翔的女飞行员Wings导演:拉莉萨·舍皮琴科Larisa Shepitko苏联,1966

女战斗机飞行员娜杰日达·“娜佳”·彼得鲁欣娜(玛雅·布尔加科娃饰)在二战过后落回凡尘。从军队退役的她变成了一位女校长。受困于平民生活,娜佳整日坐着能重新纵横云端的白日梦,每天面对着官僚政治和充斥着俄罗斯套娃的校园剧,这样的灰色现实让她热切渴望飞行中那个手可摘星、唯见日月光华的世界。
影片专注一位女性细致的描摹,包含着挫败、勇气、忍耐和对逝去之爱的渴求——既有对飞行器的也有对一位男子的,简而言之,无以伦比。《翱翔的女飞行员》是苏联导演拉莉萨·舍皮琴科走出电影学院校门后执导的首部长片,她将精致的摄影融入到现实主义的风格中。舍皮琴科1977年的《上升》赢得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如果她没有在年仅40岁时就死于车祸,我们如今在谈论她时可能就会将其与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和她的丈夫伊莱姆·克里莫夫相提并论了。
Larisa Shepitko在《翱翔的女飞行员》片场指导演员
26.伊莎贝拉·于佩尔推荐旺达Wanda导演:芭芭拉·洛登Barbara Loden美国,1970
我第一次看到芭芭拉·洛登的电影是在多年以前了,不过那距离它初次公映也已去日良久。尽管获得了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支持,它那时基本还是无人问津,几乎被彻底遗忘。但我观看它后实在是满怀钦敬,以至于我们修复了影片,还在影院再度上映并最终发行了DVD,实际上,我们只算是让它再次上映而已,因为如今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基金会修复了影片的底片。
这是一部非凡的影片。女演员洛登是伊利亚·卡赞的妻子,她自编自导自演了该片。影片从各个角度上看都很不寻常,故事讲述一个女人离开她的丈夫,最后跟着一个基本上可视作无赖的家伙四处漂泊,影片情节改编自洛登读到的一个真实故事,而她就此发展出一篇完整的小说。很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个非常现实和简单的故事在被如此讲述之后,你也能将它视作更具隐喻性的作品,或许它与洛登自己与卡赞的情感关系有着微妙的映照。而正因影片可以被如此解读,从而变得更具概念性和普遍性。
重要的是,一旦你创作了一部具隐喻和概念性的影片,其故事也应该靠得住才是。通常这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能合理地把控,惊人的是《旺达》只是洛登的第一部影片,但她却做到了。让人遗憾的是,因为几年后英年早逝,她再没能创作出新的影片(她原本确定出演卡赞1969年的影片《我就爱你》,但电影公司不想她来出演,最终被费·唐娜薇取代)。而影片如此动人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反射出洛登自己悲哀的命运。影片就好像一个本应幸存下来的人发出的尖叫……
不言而喻的是,《旺达》问世之时,一些人正在与旧的制片厂体系的限制和规矩对抗,他们正在寻找电影创作的新途,而《旺达》用它创作的方式展示出自由的一种可能性。影片的开场你会看到头发上带着卷发夹的旺达——我想不出还有那部电影是这么开场的。这个场景是诡异的,就好像她已向你裸裎相见,但它也是有趣的,而同时又让你有些许不安。还有那些巨大的黑色煤山的镜头,是影片审美的一部分,也诠释出太多关乎工业、贫穷和工作的内涵。诸如此类的元素为整部影片定下了格调。
旺达当然不是什么浪漫化的正面榜样,但却是一个真实的人。我认为这个角色非常动人。就好像我和旺达是一样的人,脆弱的同时又坚强;她可能孤身一人,但内心深处她有着强大的抵抗力。我没法设想有哪个男性曾拍出过这样的影片。但洛登却拍出来了,而且她做得完美无缺。
Barbara Loden与Burt Reynolds
27. 短暂邂逅Short Encounters导演:琪拉·穆拉托娃Kira Muratova苏联,1967
Kira Muratova 2013年在鹿特丹电影节
28. 海盗的未婚妻La Fiancee Du Pirate导演:奈丽·卡普兰Nelly Kaplan法国,1969
女导演Nelly Kaplan
29. 我非蝼蚁I Am Somebody导演:玛德琳·安德森Madeline Anderson美国,1969
1969年玛德琳·安德森应邀前往查尔斯顿拍摄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工人罢工(400名罢工者均为黑人且只有12名不是女性)。虽然目睹运动的发展非同凡响——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中的巨星安德鲁·杨和科丽塔·斯科特·金(马丁·路德·金的遗孀)、学生和其他工会相继加入,但这部影片真正的亮点是它的叙事。罢工者克莱尔·布朗既思考了罢工会给带来的“小我”的代价,同时也反思了内战前遗留问题的“大我”的矛盾本质。她直接与参观查尔斯顿古雅别致、史上闻名的南方庄园宅邸的游客们对话,他们只看到了这些创造并维持了表面光鲜的雕栏玉砌,但从未见证这背后不幸的贫困,她冷静但言之凿凿的证词让这些南部邦联的遗产透着五味杂陈,而职业女性的概念也成了近年来的女性主义现象。
女导 演Madeline Anderson
30.董夫人The Arch导演:唐书璇Cecile Tang Shu Shuen香港,1970
考虑到1970年代功夫片和戏曲片正占据着香港电影产业的统治地位,而距离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到来还有十年时间,唐书璇的这部年代通俗剧在当时一定是极为激进的。生在台湾,求学在美国的唐书璇,即便不考虑她的性别,在香港电影产业中都算是一个局外人,但她却是当时活跃的影人中最具原创力的之一。《董夫人》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早年,讲述一位受人尊敬的寡妇在一名士兵寄宿她家后,生活被彻底打乱。三角恋爱关系所带来的情感波动和社会的不认同,被生动地呈现在导演具备强烈自觉性的风格化诠释中,曾被称作沟口健二、阿伦·雷乃和年代剧的结合。苏布拉塔·米特拉(作为摄影指导参与了萨蒂亚吉特·雷伊的“阿普三部曲”及其他影片)的黑白摄影精美绝伦,但影片摄影徐缓的步调总是会急促的受新浪潮影响的剪辑(出自莱斯·布兰克之手)破坏——布兰克使用了大量定格、跳接、溶镜和蒙太奇——还有对传统管弦乐、旁白和音效设计非同寻常的应用,这些的确让《董夫人》有种让人入迷的独特。
t唐书璇在《董夫人》片场
31 .天鹅绒吸血鬼The Velvet Vampire导演:斯蒂芬妮·罗斯曼Stephanie Rothman美国/菲律宾,1971
作为第一个在剥削电影之王罗杰·科曼手下工作的女导演,斯蒂芬妮·罗斯曼的《天鹅绒吸血鬼》进行了独特的尝试,将一个女性的哥特式吸血鬼故事放置在1970年代的美国西海岸。影片开始于洛杉矶的一家画廊,皮肤苍白,黑发的戴安娜·勒范努(和原作者早期的吸血鬼故事《吸血鬼卡米拉》相关)邀请了一对迷人的年轻情侣驻足在她沙漠中的农场。导演的同时还参与了剧本创作的罗斯曼不想让她的角色陷入反派与受害者的非此即彼,她成功创作出一个富有魅力、有威胁的,有时很尖刻的人物,她不安定的、狂野的性欲让她表面看来无拘无束的客人愈发焦虑。影片在格调上接近于哈里·库默的《暗夜之女》,杰西·弗朗哥1960年代后期的作品和让·洛林的作品,有着相似的梦境般的特质、繁复之美和叙事上的模糊,并且将与众不同的沙漠外景的干旱荒芜、烈日灼人利用得十分出色。
Stephanie Rothman是第一个被授予美国导演工会奖的女导演
32. 桑比赞加Sambizanga导演:莎拉·马尔多罗Sarah Maldoror安哥拉/法国,1972
Sarah Maldoror © Maxime Grossier
33. 共同生活Vivre Ensemble导演:安娜·卡里娜Anna Karina法国,1973
与Michael Lancelot在电影中
在最近戈达尔的《随心所欲》(1962)新的蓝光碟上市时,一直尘封在BFI国家档案馆许久无人看过的安娜·卡里娜1973年的一次访谈又重新被注意到。在访谈中,她流畅地谈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共同生活》。据报道,影片讲述嬉皮女朱莉(安娜·卡里娜饰)和紧张兮兮的教授阿兰(米歇尔·兰斯洛特饰)间揪心的情感关系,阿兰被引入朱莉友人享乐主义的圈子后陷入了毒瘾之中。之所以说“据报道”,是因为尽管影片在法国上映时反响不错,但其后却不声不响地消失了,从那时起就近乎完全默默无闻。卡里娜得这部影片从未以任何形式的家庭录像发行过,似乎也没有任何非法形式的网络资源可供下载。但愿有一天影片能够真正重见天日。
34. 女性之年Year of the Woman导演:桑德拉·哈克曼Sandra Hochman美国,1973
r融纪录片、科幻片、艺术片于一身的《女性之年》
35. 不管怎样One Way or Another导演:莎拉·戈麦斯Sara Gómez古巴,1974
j图片来自一部有关女导演的纪录片《Where is Sara Gomez?》
36. 领养Adoption导演:玛特·美莎露丝Márta Mészáros匈牙利,1975
美莎露丝无疑是中欧地区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导演之一,她的大部分直言不讳的作品都坦诚面对性、政治和社会方面的问题。《领养》讲述两个坚强女性的秘密反叛,一个五十来岁一个十几岁。影片在创作上没有任何花招的暗示,只是平静而真诚地凸显直白的场景,没有堂而皇之的大事件,没有历史车轮碾压的轰轰烈烈。影片获得1975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但与她著名的“日记系列”相比,过去四十年里在西方很难有机会看到。美莎露丝坚持认为自己并不是女权主义电影人,但她有义务创作关于女性的电影。如今她已入耄耋之年,仍在继续着电影工作。
37. 赫斯特街Hester Street导演:琼·米克林·西尔弗Joan Micklin Silver美国,1975
© Leo Adam Biga
38. 来自村庄的消息Kaddu Beykat导演:萨菲·法耶Safi Faye塞内加尔,1976
39. 麦基与尼基Mikey and Nicky导演:伊莲·梅Elaine May美国,1976
伊莲·梅的《伊斯达》是一部极烂的影片似乎已经是既成事实,哪怕没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也会轻易这样认为——影片如今正享受这它的邪典新生。而她真正的好作品是《求婚妙术》和这部《麦基与尼基》,两部影片都是受累于糟糕的评论和制作问题,都被大大地低估。《麦基与尼基》尖刻、愤怒、黑暗,而且它那闲聊式的絮叨台词有种正面意义上的“脏乱差”。影片讲述两个黑帮里的老朋友(约翰·卡索维茨和彼得·福克的惊人搭档)共度一夜,聊天、打架、重返故地、重温背叛,而与此同时卡索维茨一直担心福克会陷害他。摇晃的长镜头跟随他们穿越灵魂的深深暗夜,制造出一种强烈的体验,现在看来从昆汀·塔伦蒂诺《低俗小说》(1994)里唠叨的职业杀手,到乔恩·费儒《制造》里无关紧要的争吵(毫不意外的,有福克的参演),无不是受到影片的影响。
简·坎皮恩推荐
解放的潘多拉A Real Young Girl导演:卡特琳·布雷亚Catherine Breillat法国,1976
演员兼导演Mai Zetterling
简·坎平恩推荐语:
我真的很喜欢《解放的潘多拉》,因为我此前从未看过能如此直接和坦诚地表现女性情欲的作品。它可能会被误认为是简单的色情片,但在我看来它关乎于真相,关乎于女性真实的、美好的性饥渴!它是一次对看待女性的性观念的校正,并且因它之故我感受到了我自身的忸怩——还有对卡特琳的尊敬。她超越了当年社会对女性的文化理解,我认为当时的人们会觉得被冒犯并被影片震惊(影片在法国被禁了20年上映1999年才上映)。作为处女作影片胆气十足。不过布雷亚的《胖女孩》则是另一部重要的影片——几乎是一部姊妹篇,因为它同样讲述女人和女孩们想要被索求,同样动人,同样情感强烈,同时令人惊讶。

1988年Catherine Breillat在纽约电影节


未完待续

编辑:柳莺



「深 焦」(Deep Focus)是一份成立在巴黎,成员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迷影手册,提供欧洲及北美的最新电影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全球各大 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无论您是见解独特的批评家,还是精通外语的翻译家,亦或是推广维护平台的公关好手,「深焦」(Deep Focus)都欢迎您的加入,一起雕铸最好的光影文字。我们也会竭诚把您的劳动成果推荐给华语媒体!进一步交流,请在此微信公众号 (deep_focus)直接留言。



回复关键词真 实 | 多兰 | PTA | 鹿特丹 | 大岛渚 | 醉生梦死 | 科恩兄弟 | 福茂 | 卡罗尔 | 戛纳2015 | 聂隐娘 | 日本戛纳 | 贾樟柯 | 黑泽请 | 爱在孔敬 | 维多利亚 | FIRST | 内陆惊魂 | 威尔斯 | 侠女 | 爱森斯坦 | 戛纳经典 | 朱天文 |威尼斯 | 新现实主义 |女性导演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深焦」

(Deep Focus)

一份以巴黎为据点的迷影手册,提供欧洲院线与艺术电影的最新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欧洲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新浪微博:@深焦DeepFocus
影视工业网:http://deepfocus.107cine.com/
今日头条:深焦DeepFocus
微信号:deep_focu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