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频亿万网友化身“云守望”:慢直播的魅力何在?|德外视窗

德外5号 德外5号 2022-05-22


来源:CBS News,New York Times,New Yorker,Quartz

作者:CBS News,Sarah Lyall,Nathan Heller,Josh Horwitz编译:果蕾


2020年2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云守望:见证此刻期待春暖花开》架设在武汉大学的24小时慢直播镜头上线,这是央视频在武汉地标性建筑架设的又一个慢直播镜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在武汉长江大桥、洪山广场、汉江关、会展中心、沙湖公园、武汉大学等多个城市标志性区域架设慢直播镜头,通过慢直播镜头24小时不间断为广大网友实时直播武汉的“此时此刻”。



今年春节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慢直播在央视频上线,与疫情赛跑的中国速度迅速吸引大量网友关注,近1.2 亿次网友在慢直播评论区打卡留言,“武汉加油”响彻云端。无论是《慢直播|与疫情赛跑的中国速度》还是《慢直播|云守望:见证此刻期待春暖花开》,这一个个24小时的直播现场,也是全国网友与湖北、与武汉同频共振的主流舆论场。


而这类视频慢直播,起源于哪里?它经历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对融媒领域又会带来什么启发?



慢直播是指以一种马拉松式全程直播某种普通事件的电视节目类型。这类视频直播的命名来源,一方面是因为其本身较一般电视节目的节奏要更加缓慢,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播放时间一般较长。与传统的电视节目及网络直播相比,这类直播没有主持人,没有解说字幕,更没有绚丽的镜头切换以及精美的后期制作,只用固定机位拍摄来更加真实地展现事件现场。


“慢直播”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在1963年拍摄的慢电影《沉睡》,片中实时记录了诗人约翰·乔尔诺(John Giorno)历时5小时20分钟的睡眠过程。


这一概念随后被纽约地方电视台WPIX用于《圣诞日志》的电视直播中,该电视台摒弃了商业干扰,在当年的圣诞节循环播放了一段圣诞柴火在壁炉里燃烧的影片,并伴有经典的圣诞音乐。


另一个早期涉足慢直播的典型事件是一档加拿大的深夜节目《夜行》,这档节目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加拿大的全球电视网络上播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录了一次步行或者驾车穿越多伦多市中心的旅程,并以柔和的爵士乐作为背景音乐。


沉浸式的“慢直播”让观众身临其境


挪威广播公司(NRK)拍摄的一系列慢直播节目再次将“慢直播”带入大众视野。其中,为纪念卑尔根铁路100周年,于2009年11月27日播出的《卑尔根铁路:分分秒秒》堪称现代慢直播的开山之作。该节目拍摄了一列火车从挪威首都奥斯陆到西南部城市卑尔根的7小时旅程。片中使用了四个机位,不仅记录了列车穿越182个隧道的过程,更展示了车厢内的点点滴滴,在此过程中,节目组还采访了多位列车员、历史学家、建设工人以及乘客。


图注:由NRK于2009年拍摄的《卑尔根铁路:分分秒秒》被认为是现代“慢直播”的开山之作。全片用时7小时,部分时段的观看人数超过120万。


节目播出后竟意外走红,据《时代》杂志报道,该节目吸引了挪威20%的人口收看,部分时段的观众人数超过120万。该节目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很多观众表示是因为他们看着电视直播感觉自己真的搭上了这班火车去旅行。


真实记录却制作成本低廉


此后,鉴于《卑尔根铁路》的成功,2011年NRK推出了一档更慢且“无添加”的节目《海达路德巡航之旅》,该节目于当年6月16日晚间黄金时段,直播一艘游轮沿挪威海岸线航行的五天五夜,全程没有间断,并同时以挪威语和英语在网络上向国际观众播出。该邮轮秘密架设了11个拍摄机位,力图真实展示旅程的全过程,片中既有沿途秀美的风光,也有游客在甲板上散步、交谈等日常生活点滴的镜头。


在直播过程中,挪威的各个城市竞相在不同的港口安排盛大的欢迎仪式,直播不仅记录了这些欢迎仪式,还拍摄到了当时在港口举行的婚礼以及求婚现场。


图注:《海达路德巡航之旅》的134小时慢直播创下了世界电视纪录片直播时长记录


整个直播时间长达134小时,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电视纪录片,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但重要的是,这类拍摄手法花费低廉,超过100个小时的直播仅耗资20万挪威克朗(约合15万人民币)


更令人乍舌的是,这档看来似乎很无聊的电视直播节目创下了NRK最高的收视纪录。据统计,当时挪威全国500万的人口中,有超过300万人收看了这档节目。在连续5天5夜的直播中,这档节目的收视份额平均维持在36%。


由于该直播同时在网上播出,也吸引了众多来自挪威以外的观众,这些观众主要来自丹麦(7%)、美国(4%)、德国(4%)、英国(4%)、以及法国(4%)。


依靠社交媒体促观众互动


但这类看似“复古”的节目也要借助社交媒体才能成功。还是以《海达路德巡航之旅》为例,在历时134小时的直播中,该节目在社交媒体上也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在脸书、推特以及挪威本土的博客网站上成为网络爆点话题,网友互相谈论这次旅行的各种细节,并通过社交网络全天候跟踪、讨论邮轮的航行进展。


随着该邮轮向北移动,所经过的地点、港口,如索特兰(Sortland)、特罗尔峡湾(Trollfjord)等不断地出现在推特搜索前十名。当时的统计显示,在最后一天的直播中,甚至每六秒在推特上就会出现一条关于这一直播节目的推文。


针对“慢直播”的走红话题,NRK“慢直播”节目负责人Rune Moklebust曾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解释称,这是另一种讲故事的方式,看上去似乎有点儿奇怪,但越是这样,就越能迎合大众的口味。


挪威社会学家Arve Hjelseth则认为,这类“慢直播”的流行可能与挪威人的“慢节奏”生活有关。他进一步解释道,与其他国家相比,挪威人的生活节奏比较慢,观看这类视频也是他们强调自己生活、做事风格的一种方式。


图注:一档记录织毛衣过程的“慢直播”也曾成为NRK的爆款,观众认为这档节目能勾起他们的怀旧之情,而那时的挪威更朴素。


后来NRK又推出了一系列“慢直播”节目,包括记录柴火从点燃到熄灭的全过程、河流航行、通宵织毛衣、制作木头数字时钟等。其中最长的直播跨度为19天,播放了379小时,记录了夏季的航海旅行。目前,2020年最新的节目是记录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分分秒秒。


而由于这类视频的走红,NRK于2012年将这类真实记录全景式风景或人们日常生活,如织毛衣、钓鱼等的“慢直播”以“分分秒秒”项目(Minutt)为名列入挪威的“世界记忆”项目,并于2013年将“Sakte-TV”(挪威语,意思是“慢直播”)评为挪威的年度词汇。


图注:2012年的一部用18小时记录三文鱼逆水而上产卵繁殖的“慢直播”遭到观众批评,理由竟然是节目太短了。


“慢直播”:看得见的“白噪音”


这样的风潮或许是小众需求,但至今尚未止息。为让更多人接受“慢直播”这一概念,NRK随后在YouTube频道上发布这类视频,而这也吸引了YouTube播客效仿拍摄“慢直播”节目。


受到这一潮流的影响,2014年英国航空购买了NRK的一系列“慢直播”的节目,并以片中的“无添加”、“白噪音”(白噪音是指一段声音中的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0~20KHZ)内都是均匀的。它可以有效消除很多杂音,来帮助我们放松精神。)的内容,帮助旅客在飞机航行的过程中疏解压力。


2016年8月,Netflix也将50小时40分钟的八部挪威“慢直播”节目搬上了屏幕,直至2019年8月下线,这类节目吸引了多个国家的众多Netflix用户观看。


英国BBC广播公司也受到这波潮流影响,于2017年在YouTube上推出了5部10 小时的“慢直播”剧集《10 Hours Of Relaxing Planet Earth II》,为观众展示那些人类难以企及的地域,如:从高空俯瞰冰川、穿越云雾缭绕的森林、观看草原上的动物迁徙等。除此之外,这一系列视频还极大地还原了自然背景音,为观众尽力还原当时的真实场景,为受众带来最大程度的身心放松。


这类电视直播节目形式在世界逐渐风行。在国内,在此次“火神山”及“武汉大学”的慢直播之前,央视网已开始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合作开办ipanda熊猫直播频道, 24小时直播大熊猫的生活,并已经培育了一批超级粉丝。2018年,青海多个景区因故未能对外开放,也曾借助24小时实时直播,向全国游客“云直播”展示各个景点。


图注:央视网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合作开办的ipanda熊猫直播频道


而此次正值疫情特殊时期,“慢直播”也以其陪伴式的网络社交、身临其境般的观感,为网友缓解了“宅在家”的焦虑。虽然“慢视频”似乎在国内还仅适用于一些独特的新闻事件或场景,但可以想像,随着AR直播以及网络实时互动技术的发展,网友的参与感以及沉浸式的体验也会更加真实,而“慢视频”的发展也将进入下一个常态发展阶段,以低制作成本、“无添加”的真实报道等特点吸引特定受众。


转载引用声明:

请原文转载或不加修改地引用文中数据、结论及数据说明,并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任何自行加工与解读均不代表CTR观点,对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CTR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推荐阅读

有收获就点个“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