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泳:拥抱长线思维,元宇宙构建传播新局面 | 德外荐读

胡泳 刘纯懿 德外5号 2023-04-12


1999年,电影《黑客帝国1》中的男主角选择吞下红色药丸,然后从虫茧一般的培养皿中醒来。他的四周黑暗冰冷,叠摞排布着无数一样的培养皿,这是在虚拟的Matrix世界之外,人类身体所存在的真实世界。

这一设定被无数影迷所津津乐道,也引发了一系列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哲学思考,但当时的人们恐怕很难想到,只不过短短十多年后,Matrix世界的边缘已经触手可及——元宇宙”不再停留于想象之中,它正在向人类加速奔跑。


元宇宙产生影响和作用的3个维度


元宇宙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维度之一:生产与创造


在元宇宙社会中,依托于“用户生产内容”的数字生态虽然极有可能走向当下互联网现实生态的重演,但也同时呈现出一些新的可能性:在开源和区块链的技术支持下,“用户生产内容”或将升级为“用户共创内容”甚至有望实现一种以共创性和共生性为特征的新的秩序。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它呈现出人类文化生产和评判标准的新面向。当元宇宙在创作界面上跳脱出物理世界的边界和限定,那么基于元宇宙的社会规则而生产出的文化产品,则有可能超越我们日常的现实经验和世俗美学。在以元宇宙为空间的创作活动中,符号和意义将再一次产生内爆的媒介效应。


其二,它有利于构建一种分布式决策和分布式传播的新格局。在虚拟世界中,数字建筑设计、工业解决方案甚至社会议题决策等更广泛的领域里将涌现形形色色的UGC内容或方案,这无疑是“创新传播”的新表现。可以说,元宇宙社会其实更加准确地理解并实践着创新传播的真正内涵——创新传播从来都不仅仅是向相关利益相关者传递关于新产品或服务的信息,相反,从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来看,创新传播应该是一场关于创造共同意义模式和建立共同价值情感的社会实践。


其三,它代表了自下而上内生式社会结构对自上而下集中式社会结构的代替。在元宇宙的当下设想和承诺中,当文化生产主体成为每一个元宇宙社会中的公民,且公民们能够普遍、深入地参与到元宇宙社会中的标准制定、意见提出、决策通过等系列活动中,一个自下而上内生式的社会结构就有望实现。当然,这绝不单单取决于元宇宙背后的技术支持和内嵌于技术背后的价值倾向,更在于元宇宙社会之外的物质世界和现实社会是否也同样产生了在结构意义而非话语意义上的变革。


元宇宙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维度之二:认知与经验


正确认知“元宇宙”的关键是正确认知现实世界,而一种被广泛用于实现这种认知的方式就是经验科学。人们将元宇宙中的虚拟体验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并且用自己在现实世界中获得的经验去解构在元宇宙中的差异化经验,反之亦然。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认知和心理过程在两个仿佛平行宇宙的世界中,是否以相同的方式发挥着同样的强度呢?


在物质世界和现代社会中,一系列可以代表“我”的人工制品或者信息凭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个体存在的证明,身份证、银行卡、工作证乃至手机都成为我们的代言者。这些代言的综合构成了我们的整体存在。


然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我们个人身份相关的数据已开始在户口、医疗、金融及其他信息空间中发生聚合,从中产生了一种普遍性的、无所不在的、围绕每个人的“电子存在”。


可以说,未来元宇宙中的居民是同时具有物理身份和数字身份的混合主体,即“游牧混血” (nomads hybrid) 。这些“游牧混血”同时生活在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之中,对他们而言,这两个空间都是可供的、可利用的、可作为心理依托和情感放置之所的。


然而,这两个空间并非贡献了同等的经验,元宇宙中的空间也并不是康德和施来默认为的那样作为构成经验的先验条件——一种“纯粹空间”。相反,元宇宙的空间恰恰成了构成经验的主要对象。


乐观者将这种改变视作一种进步性的力量,比如会拥有一种“数字智慧”( digital wisdom) ,即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新一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多任务的认知风格特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并采用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方法。批判者则担忧人们可能会更少地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议题,而犬儒姿势可能会更甚。


元宇宙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维度之三:社群与身份


元宇宙作为媒介迭代的产物,本质上处理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问题,更准确地说,是现代社会建立以来,在以陌生人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整合、沟通和共生的现代性母题。数字时代,聚集起来的人群所能激发的力量才是商业互联网企业家的真正所求。


在元宇宙社会中,趣缘将不再是将人们组织在一起的动力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自由且开放的源代码。在开源标准协议的共识达成后,在社区治理结构和争议解决系统的工具搭建完成后,在元宇宙管理者明确且公平的政策下,数亿用户在元宇宙中利用开源代码维护自己的社区,开放源代码也因此成为数字居民在元宇宙中进行社会共建、边界拓展和社交活动的基础。


在一个以开放源代码为支撑的社会中,当下互联网的内部自我消耗式困境有望被一种打开的、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空间的外部增长方案所化解。


在这样一种社区中,居民会主动构建自己与物质世界可能完全不同的身份,借由代理的过程将现实中的自我投射到虚拟化身上。值得注意的是,元宇宙中的交互过程与现实世界不同,它的语境往往不是给定的和既有的,而可能是由互动双方临时搭建的,这就造成元宇宙“开放”的另一面: 在没有统一文化符号的前提下,元宇宙社会的“共识”要如何达成、又是基于什么达成的?


元宇宙中存在的云社区也与虚拟社区的传统结构和定义有所不同,它并不意味着在元宇宙的社群中完全遵循着一套与现实世界不同的组织机制。


以技术为中介的语境会强化社会控制并且提供新的社会控制工具,云社区中的居民也会利用“外部世界”的系统规则来惩罚虚拟世界中不道德的行为。不论是身份还是社群,在元宇宙对这二者的建构过程中,总是无法避免与物质世界发生联系并从中汲取经验。


在此过程中,如果平台管理者和技术提供方无法秉持正当的价值取向,那么以“无墙”之名创设的元宇宙也将难逃“建墙”的结局。


元宇宙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元宇宙与物质世界并非像太空移民中的母星与异星两个星球一样相互平行、相互独立。恰恰相反,元宇宙完全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各个物质资源之上,在生产、经验、身份、主体等多个层面上,元宇宙都显示出与物质世界的千丝万缕的连接。若对现实结构和问题置若罔闻,元宇宙所蕴含的内在潜能和变革的可能性也时刻都有被扑灭或者变异的风险。


拥抱长线思维


元宇宙将会带来一种良性的居民共创内容的动力机制:区块链技术和去中心化平台将为创作者带来激励,而不是同中心化托管平台分享利润。随着2020年开始的NFT的繁荣,我们窥见了这一点。


在未来的元宇宙社会中,如何避免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公司建造新的“围墙花园”呢?


元宇宙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现在的集体行动。如果创新者和个人用户努力将区块链等新技术纳入新兴系统,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的、互联的世界,以以前从未想过的方式获得商品、服务和信息,同时还能保护和加强个人隐私的自主性和自由。同样,NFT的兴起意味着,我们能够拥有和控制我们的数字财产,而不是将其委托给大科技公司,只有在按他们的规则行事时才允许我们访问。


拥抱元宇宙意味着拥抱长期思维,因为它将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技术的每一步发展,并充分意识到需要创造一个负责任的元宇宙,以适应一个更光明的未来——而不是一个类似于黑暗科幻小说的反乌托邦的未来。


目前Web3的去中心化运动,是将权力放给消费者和生产者手中的重要一步,用于分发、支付和身份验证。这将对元宇宙中一些信息的维护方式和地点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在所有层面上赞成去中心化,例如在数据存储或网络拓扑结构方面;应根据其自身在功能、性能和安全方面的优点来评判各种方法。


编者按:来源:数字交往作者: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纯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有删节。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