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文章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2,55(2) : 122-128

作者:张五芳 马宁 王勋 吴霞民 赵苗苗 陈润滋 管丽丽 马弘 于欣 陆林


摘要

目的

分析2020年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情况,并与近5年来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为政府制定下一步精神卫生服务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8月1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启用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信息系统使用情况以及患者登记、管理、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


结果

截至2020年底,全国100%的区县均使用信息系统。全国登记在册患者6 430 587例,报告患病率0.46%(6 430 587/1 396 537 459);在管患者6 116 599例,管理率95.12%(6 116 599/6 430 587),规范管理患者5 724 019例,规范管理率89.01%(5 724 019/6 430 587);服药患者5 648 162例,服药率87.83%(5 648 162/6 430 587),规律服药患者4 426 498例,规律服药率68.84%(4 426 498/6 430 587);病情稳定患者5 277 746例,病情稳定率96.40%(5 277 746/5 474 881)。与2019年相比,在册患者增加200 430例,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病情稳定率分别增加0.88%、2.50%、3.75%、11.39%、1.15%。西部地区在册患者规律服药率显著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F=6.317,P=0.005)。2020年登记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未治期分别为2.69、3.28、1.68、1.92、4.70和9.89年,均明显短于2019年登记建档患者。


结论

2020年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登记患者人数持续增长,新登记患者未治期明显缩短,患者管理和服药水平有所提高。西部地区应针对当地精神卫生服务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宜政策,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率。






多个国际组织倡议,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精神卫生服务结合起来是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综合服务的最可行选择之一1, 2]。2004年起,中央转移支付地方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启动,标志着我国精神卫生服务开始由精神专科医院迈向社区。2009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国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3, 4]。近年来,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得到深入发展,为分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进展,连续6年来我们已经对2014—2019年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登记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5, 6, 7, 8, 9, 10],现对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数据进一步分析,并与既往的指标进行比较,旨在掌握全国相关工作进展,探讨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政府制定下一步精神卫生服务政策提供依据。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2011年8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录入系统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方法
数据来源、统计指标、质量控制详见文献[7]和文献[10]。常住人口数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数据。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全国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系统使用情况以及患者一般人口学信息、登记、管理、治疗情况等进行描述。东、中、西部地区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

一、系统使用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3个市州及2 854个区县均开展了信息录入工作,已实现系统使用市级和区县级100%覆盖。2020年是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以来所有市县实现全覆盖的第2年。


二、在册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诊断
全国累计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 430 587例,与2019年相比增长200 430 例,增幅为3.21%。在册患者男女比例为1.03∶1.00;18~59岁的劳动人口占74.2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0.58%;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占59.52%;贫困患者占54.32%;疾病种类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占71.28%;见表1。


三、患者登记管理及治疗情况
截至2020年底,全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为0.46%,管理率95.12%,规范管理率89.01%,服药率87.83%,规律服药率68.84%,病情稳定率96.40%。上海市规范管理率最高(94.65%),湖南省服药率最高(95.99%),浙江省规律服药率最高(84.59%),北京市病情稳定率最高(99.91%)。见表2。

2020年,6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规律服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因2017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随访服务记录表”中“服药依从性”由“规律、间断、不服药”变更为“规律、间断、不服药和医嘱勿需服药”,信息系统对服药率和规律服药率的分子与分母进行了相应修订。因此,本文仅对2017—2020年服药率和规律服药率的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提示,近4年来,6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率和规律服药率逐渐升高。见表3

2019年,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各地区的管理率均比2018年下降,2019年东部地区的患者规范管理率比2018年下降,2020年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各项指标均高于2019年,见表4。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的服药率(F=3.410,P=0.047)和规律服药率(F=6.317,P=0.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部地区显著低于东中部地区。


四、登记患者未治期情况
对2014—2020年新登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未治期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新登记的6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未治期均低于其他年份新登记患者,见表5。


讨论

本文为连续第7年公布和分析全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与历年数据进行比较,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制定精神卫生政策和开展服务提供依据。


第66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2013—2020年综合精神卫生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的4个目标,包括“加强精神卫生的有效领导和管理”“在以社区为基础的环境中提供全面、综合和符合需求的精神卫生与社会照护服务”“实施精神卫生促进和预防战略”“加强精神卫生信息系统、证据和研究”2]。近年来,我国政府将此作为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先后出台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11, 12, 13],通过实施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项目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14, 15],完善了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机制、救治救助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医疗与康复相结合的全程服务模式和社区康复体系等。2011年建成了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我国在严重精神障碍工作方面较好地实现了上述目标。精神卫生多部门协作格局基本形成,截至2018年底,省、市、县三级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协调机制比例均达到90%以上16]。严重精神障碍社区随访治疗服务覆盖面逐年扩大,与2014年相比,报告患病率提高了45.11%,规范管理率提高了148.83%,规律服药率比2017年增加了98.67%。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任务有效落实。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0%以上,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以上。截至2020年底,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实现了管理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28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以上目标,甘肃省(75.22%)、西藏自治区(67.92%)和青海省(66.96%)尚未达到目标。


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治疗、住院收治路径受影响较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多严格掌握门诊和入院标准,设置隔离病房,主要收治急性发作患者17, 18, 19]。然而,2020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病情稳定率均高于2019年。这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疫情期间精神卫生工作,各地加强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以及疫情期间人口流动性减少方便社区管理等因素有关。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2月下发《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住院和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和社区照护,防范院内感染,做好疫情期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20]。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下发《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疗服务管理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的通知》,提出对于门诊慢性病患者,视患者病情可以将其处方用量延长至12周21]。各地积极落实上述政策文件,采取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社区随访,部分地区增加了随访频次,重点关注患者用药情况、病情稳定性和生活中的困难等。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分类细化,采取精神科医生进行视频访视、入户面访和开放绿色通道紧急收治等方法加强重点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在人口流动减少的契机下,结合社区流调等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开展患者发现、随访工作。为了应对疫情期间交通出行不便利等现实困难,各地因地制宜,通过代取药、快递、送药上门等方式确保药物能送到患者手中,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2018年和2019年新登记建档患者的未治期均长于2017年登记建档患者,提示患者发现进入平台期7,10]。而2020年新登记建档患者的未治期均明显短于2019年登记建档患者,提示各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随访管理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近年来,西部地区总体工作提升较快。2020年,东、中和西部地区在报告患病率、管理率和规范管理率等指标已无显著性差异,但西部地区服药率和规律服药率仍显著低于东中部地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患者规律服药率仍不足50%。患者的规律服药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精神卫生服务资源、服务可及性、服药保障政策、患者和家属的病耻感等。中国精神卫生资源调查显示,精神科床位和人员总数均为西部最少。西部地区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精神卫生资源数量与东、中部地区有着巨大的差距,例如床位密度每百平米为西部1.76张、中部7.77张、东部17.16张22]。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患者就诊交通距离远,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差。尽管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几乎实现了全民医保23],但部分省份和地区精神障碍患者门诊治疗费用存在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封顶线低等情况。部分省份和地区陆续通过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救治项目或突破医保政策,来提高患者服药保障。服药救助政策对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具有积极的意义24],山东省对3 904例患者调查发现,服药救助组规律服药(81.4%)比例高于非服药救助组(68.9%)25]。建议规律服药率较低的西部地区应多渠道筹资,提高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保障。


近年来,我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区域之间仍存发展不平衡、差异大,患者和家庭接受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建议各地对当地精神卫生政策、资源、服务利用和需求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因地制宜,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政策整合或突破,进一步优化精神卫生服务途径,开展精细化管理服务,全面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质量。建议加强精神卫生健康促进工作,用项目推动全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大对精神卫生的科普宣传,创造不歧视精神障碍患者的环境,提升民众精神卫生意识,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对于各项指标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建议在中央转移支付的经费中增加该地区患者的服药保障,在技术层面加强对口帮扶。


志谢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收集、上报患者信息;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对数据的审核、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略)


↓↓↓详情可点击文末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