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作力荐】《政治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

2017-08-24 叶娟丽、刘伟 政治学人

点击上方关注“政治学人


编者按:本文为叶娟丽教授为刘伟教授新作《政治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7月出版)所作专序。该书对于青年学者、学生了解政治学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论有重要意义。图书出版之际,政治学人微信平台经授权,独家转载书中序言,以飨读者。


本文作者:叶娟丽,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常务副主编,代表作《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研究》。

图书作者:刘伟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涉及基层政治、当代中国政治与后发国家政治转型,著有《普通人话语中的政治》、《难以产出的村落政治》等。

叶娟丽:《政治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序”

 

无论多么清高的学者,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即研究是个技术活,研究是有套路的,而且套路还很深,尽管摸清这些套路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但摸不清这些套路却注定是要走弯路的。当然,在套路的问题上,不同学者的表态是不同的,有些人讳莫如深,有些人却能坦诚相告。武汉大学刘伟教授即是这样一个坦诚的人,他不仅承认有套路,而且还系统地研究过这些套路,更重要的是,他愿意把自己学术研究中的那些套路与大家分享,这就是他的新著《政治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初读《政治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不得不感叹,政治学研究真的满满的都是套路。

首先,政治学研究的选题是有套路的。作为初学者,政治学研究应当如何选题呢?本书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提炼出政治学学科的基本概念12对,即政治与政治学、公共性与公共领域、权力与权威、共同体与国家、政党与利益集团、政治理论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与政治过程、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自由民主与共和、平等与正义、合法性与正当性、治理与善治。基于这12对概念,基本上可以建构起政治学本学科专属的知识谱系,而这应当是进入研究领域的敲门砖。而政治学研究的目的,除了发现事实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形成理论或建构理论,而相对比较成熟的政治学基本理论与定律,本书共归纳了16条,即政体类型理论、社会契约论、市民社会理论、自由主义理论、保守主义理论、现代民主理论、政治转型理论、国家建构理论、国家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分权制衡原理、寡头统治铁律以及迪韦尔热定律、中间选民定理、最小化获胜联盟法则。可以说,上述基本概念与理论因为密切关联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成为经久以来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政治学研究选题大都不外乎上述基本概念,解释框 45 33296 45 15262 0 0 4001 0 0:00:08 0:00:03 0:00:05 4000架大都不外乎上述基本理论,因此也可以说,上述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正是政治学学科知识积累与学术成长的基点,都是最重要的选题。当然,这些都是抽象的宏观层面的。具体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项目申报应当如何选题,本书根据目前政治学选题中存在的问题,详细地论述了选题的基本要求、原则与方法,根据本书的研究结论,培养问题意识是选题的第一步。


其次,政治学研究的方法选择是有套路的。本书将政治学研究分为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理论研究与政治科学研究三大版块,进而总结出分别贴切于资料获取阶段、具体分析阶段、理论解释阶段的方法共10种,即逻辑思辨法、文本研究法、制度主义分析法、结构功能分析法、政治过程分析法、理性选择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定量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这尽管没有穷尽所有的研究方法,但基本上涵盖了政治学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或路径。我们不能抽象地定义某一种研究方法独特的学术价值,但却可以区分其适用的不同问题或者研究目标。比如说,对于从总体上把握政治演变的逻辑,显然结构功能分析法、制度主义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相对具有优势,而定量研究法却并不擅长挖掘政治过程或者政治机制背后的故事;又比如说,对于政治思想家或者政治学经典著作的研究,文本研究法很显然是最适用的方法,而逻辑思辨法则更适用于规范性的政治哲学、政治理论或政治思想的建构。对于初学者,政治学研究中的宏大叙事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但基于知识储备、理论洞察力等方面的考虑,还是具体的定量研究法更具有操作性。


第三,政治学研究的资料收集是有套路的。任何研究都是学术发展史中的一个环节,一方面,前人的成果构成自己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另一方面,自己的研究结论又进入另一个循环,成为后人再研究的起点。因此,所有的研究都从一个固定的环节开始,即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根据目前政治学研究中文献考察与资料收集存在的问题——相关性不强、代表性不强、过时、片面性,本书详细论述了文献考察与资料收集的要求、原则、路径与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刘伟教授在本书中还分享了他自己在这个数字化的新时代,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文献检索与收集的一些途径与工具。尤其是他分享的政治学定量研究中的常用数据库,如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数据库、“美国政治与社会研究校际联合数据库”等数据共享平台以及中国国家调查数据库等国内几家著名数据库的网址与详细介绍,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使得本书的性质不再仅仅是一本关于政治学研究规范与方法的专著,其本身就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一个小型“数据库”。


第四,政治学研究成果的行文表达是有套路的。有好的研究问题并不必然地导致好的研究成果,这往往取决于具体的写作过程,或者说作者的写作能力。从作者的逻辑构思能力,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到语言表达或者说遣词造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写作习惯或者规范上的细节,都与研究成果最后呈现出来的质量息息相关。基于此,本书将研究成果分为三大类,即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与著作,从形式要件到内容要件,分别详细论述了政治学研究论著的写作规范。如针对目前我国政治学研究成果中标题、摘要、关键词、责任者署名、致谢、文献综述以及结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书通过样本示范,详细介绍了这些要件在形成研究成果中的具体功能以及规范的写作原则与要求。此外,关于学术观点的表达,本书提出了准确性、规范性、简明性和完整性的具体要求;关于论证的基本方法,则提出了逻辑自洽等几大原则。包括论文章节的安排与基本格式,本书也针对目前存在较多的问题,详细讲解了其格式要求,当然这方面,可能不同机构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但有些基本的要素应当是共通的。至于语言文字的使用,一般人不太关注的数字、符号、公式的规范表达,本书都有详细论述。目前国内政治学界存在问题相对较多的引文注释规范问题,也是本书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除了那些主观故意的学术不端引发的不规范问题外,本书主要针对因不熟悉或者不熟练而导致的学术引用或注释不规范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甚至还以政治学类权威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为例,对注释规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这个角度,我们又可以说,本书已然是一本关于学术写作的小百科全书。


第五,政治学研究成果的发表是有套路的。述而不作当然也是一种学术态度,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研究成果注定是追求发表的,甚至在目前的评价体制下,发表才是硬道理,发表才是压倒一切的真理。基于此,本书将学术发表分为四大类别,即期刊发表、著作出版、网络发表、学术交流与合作中的发表,分别论述了各自不同的规范以及流程。对于一般研究者而言,期刊发表是其研究成果传播与展示的最主要形式,但如何在期刊投稿中做到“快且准”确实是一门学问。本书对从投稿前的如何选择期刊,到选择期刊后的投稿流程,都进行了讲解,并且详细地列举了我国目前接受政治学研究成果的所有CSSCI来源核心期刊或者集刊名录;至于投稿规范,本书以《政治学研究》为例,提出了投稿规范的六大原则。关于著作出版,本书共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投稿规范以及需要关注的政治学类著作在出版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五个流程。对于目前还不太引人关注的网络发表问题,本书不仅看到了未来网络期刊发展的无限空间,更是未雨绸缪地开始讨论网络发表中的学术规范问题。而在交流与合作中的成果发表,也是本书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在这种发表过程中既坚持学术争鸣与学术批评又使这种交流保持在理性与规范的范围之内,确实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


第六,政治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与批评也是有套路的。学术发展的目的是展示与交流,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避免不了被评价甚至被批评,因此,广义地说,学术评价与学术批评其实也是学术发表中的一个环节。但遗憾的是,对于中国学术评价的批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烈过。那么到底应当怎样进行学术评价,尤其是政治学的学术评价?政治学学术评价的主体、客体或者说对象、评价的标准与指标、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又是什么呢?对此,本书都详细进行了论述,尤其是对于学术评价中的同行专家评议,本书重点论及了同行专家的素质要求,这种素质不仅指专业素养,更提及了专家的德性要求;还有关于目前广受诟病的引文计量评价,本书对其作用及局限也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鉴于目前浓郁的“伪批评真表扬”的学术氛围,本书还专章论述了学术批评的规范问题。关于学术批评的基本原则、学术批评的方式、学术批评的要求,本书都通过实例进行了论述,其中还以1604期“珞珈政治学论坛”为例,讲解了在学术讨论中应当如何有理有据有节地进行学术批评的问题。对于初入门的政治学者,如何既勇敢地挑战权威、进行学术批评,又能够保证这种批评在可控的范围内,本书都以事实为依据,做了详尽的讲解。


确实,这本《政治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读下来,满满的都是套路。对于刘伟教授的这种坦率真诚以及倾情奉献,我非常钦佩,说实话,我本人也从中学到了不少套路。比如说关于致谢,作为作者,我的作品中几乎从来没有感谢过那些在注释或者参考文献中没有出现但确实对研究做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人或单位;而作为编者,在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压缩版面的需要,就武断地替作者把“致谢”给删掉了,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其实“致谢”也是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有,关于学术书评的部分,本书提及的《开放时代》2016年第5期围绕赵鼎新教授的《儒法国家》而展开的三篇书评及其本人的回应,也给我本人提供了今后在策划选题方面的灵感,那就是,真正有价值的学术书评应是在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著作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学术增长点,并非目前我们国内广泛流行的那些为了评奖而突击性地发表的一两页字的表扬与自我表扬的短评……总之,读《政治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的过程,就相当于对我自己的研究生涯与编辑生涯的一个回顾与检视、反省与提升的过程。


当然,我们也知道,研究并不等于套路,相信刘伟教授本人也是这样确信的,尤其是政治学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科。对于今天的中国政治学研究来说,一方面是套路太少了,无论是政治学研究还是评价甚至批评的学术规范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而这应当是刘伟教授写作本书的一个重要动因。但另一方面,套路又似乎太多了,近年来,一些由数据、图表和公式堆砌的设计精巧但空洞无物的研究成果充斥着中国政治学界。我们说,套路固然重要,但永远有比套路更重要的东西,用本书中刘伟教授的话说,那就是政治学研究的“操守”,比如说“公共关怀”。没有关怀的政治学研究,无论设计多么精巧多么精致,充其量只是空洞的漂亮瓷娃娃,在事实与价值的反衬下终究会分崩离析;没有关怀的政治学研究,无论资料多么丰富数据多么繁杂,充其量也只是建于流沙上的空中楼阁,在逻辑与历史的推敲面前会瞬间坍塌。因此,最后我想说,政治学新入门的青年学者们,一定要了解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套路,因为这是通往政治学研究高楼大厦的必由之路;但在你轻扣这扇门之前,还是要提醒你小心慎入,不要迷信套路,或者沉迷于套路,我相信这应当也是本书的初衷!

是为序,并与大家共勉!    


本期编辑:吉先生

本文来源:《政治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刘伟编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