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治理优秀论文推荐|政治学人春节特辑

政治学人 政治学人 2020-02-10
点击上方“政治学人” 可以订阅哦!


编者按


“政治学人春节特辑”是由“政治学人”编辑部精选的优秀论文推介系列,共分为研究方法、比较政治、政治哲学、国家治理、基层治理五大主题,分五期依次推出。每期根据中国知网被引量和下载量,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情况选出六篇相关主题的文章,以飨读者。本期为系列推送第五期,主题为国家治理。(文末可查阅本系列全部内容)



1

许耀桐丨治理与国家治理的演进发展

作者信息:许耀桐,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和方法、中国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和国家治理理论。

原文出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7年第1期。

文章摘要:文章从追溯治理的端,考察其演进发展的程着手,论述了治理的原初形态,揭示其所包含的自由、平等、公正、民主和大众参与的性意涵。原始社会解体后出了国家和国家治理,国家治理在人社会的治理展中是一个重要的期。从展上分析,国家治理经历了奴隶制国家治理、封建制国家治理、本主国家治理、社会主国家治理的四个段。从本属性方面分析,国家治理形成了治型、管制型、管理型和治理型四种型以及从前者转为后者的三次转型



杨光斌丨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的一般理论——探索世界政治(比较政治)研究的新范式

2

作者信息: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原文出处:《教学与研究》 201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17年第4期。

文章摘要:社会科学的价在于其对时代性问题的回和解决,但是在念化的世界政治中,“时代题”可能是有世界真相的一种虚幻,由此而生的研究范式只能误导思想界乃至有关国家的政治展,比政治学中的研究代化主构功能主范式(1950s—1970s)和研究民主化主型学范式(1980s—2010s)均有此嫌疑,因此比政治学迫切需要替代性的新主和新范式。型范式的失即第三波民主化之后“无效民主”的普遍性,西方也提出了种种治理理,但是些理只不的社会中心主的民主化理——发展理论的新说法而已,它依然是西方国家自己的内在需要而非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本文强调,即使在政治主题为“治理”代,治理的核心是治理能力问题,而理解国家治理能力理的前提离不开古老的但是已经变化后的国家力理,国家力的基本面向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直接影响着大国衰,这是大历史的线索,也是“反事法”的比政治研究的发现。据此,国家治理能力其协调国家力关系的能力,它由“体制吸纳力—制度整合力—政策执行力”构成,作为一种祛价值化的实践性理论,具有系统性、分层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不同于比较政治学前60年流行的意识形态化的必然是“制造问题”的研究范式,国家治理能力理论的追求是为了“解决问题”。以国家治理能力理论研究世界政治,发现不同的国家在不同层面各有长短,均面临不同层面的治理危机,不存在包治百病的对所有国家都适用的总体性“解决方案”。国家治理能力理论是一种基于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发展而演绎出来的、并具有亚里士多德式政治学的学术而非观念至上的理论。


3

马一德丨宪法框架下的协商民主及其法制化路径

作者信息:马一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7年第1期。

文章摘要:中国国家治理的逻辑链条表现为:执政党————人大——人民。政党——,是以人民政协为载体的政治商;执政党————人大,是基于政治现实合法性的党的主人大制度转为国家意志的程;人大——人民,是双向的选举与依法治国;执政党——人民,是实质为社会商的党的群众路线的展商民主主要包含“执政党——协”中的政商,以及“执政党——人民”的社会商,二者由人大制度加以勾逻辑上决定了党的领导商民主与人大代民主的内在关,形塑了商民主制度化的路径,即在民主决策程中,塑造“政治——立法——社会商”的制度循,以此指引现实制度的展。




曹锦清  刘炳辉丨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

4

作者信息:曹锦清,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刘炳辉,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讲师。

原文出处:《东南学术》201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17年第2期。

文章摘要:中国在传统社会基上逐形成了“国家”为核心特征的国家治理体系,其以中原土社会的“制度”为主导和针对边疆游牧流动社会的“盟旗制度”为补充。“国家”有四大支柱:中央集权为核心向、文官制度支撑、土自治层设计、行政区划保障。“国家”的静社会治理经验至今依然有大的性和影响力,但其在面对“社会”时出现了严重不适应,尤其体在中央集和地方自主、科僵化与有效治理之的矛盾。中国从传统社会向代社会程中,就国家治理的社会基而言,是由一个“社会”向“社会”转变这构成了以“国家”为传统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长期与根本挑战。


5

蒋来用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史鉴与对策

作者信息:蒋来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廉政建设与社会评价研究室主任,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原文出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政治》2017年第7期。

文章摘要:借鉴监督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提升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从历史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仅靠机构和人员增加的扩张式改革,没有运作机制的转变和制度有效性的释放,难以达到反腐败的目标。十八大后的监督体制改革在机构和编制上基本没有大动作,但在运作机制上改革力度很大,效果十分明显。未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合理确定改革目标重点、增加预防腐败的职责、重视并用足监督措施、继续完善机构的内部改革、找到自我监督的平衡点、敦促并力推配套改革、把私营机构纳入监督范围。 



郝宇青  王立新  黄永鹏  林拓  王多  斯阳  王子蕲  武志勇  柯伟  张劲松丨“互联网+”的政治风险及防范

6

作者信息:郝宇青,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教授;王立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黄永鹏,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拓,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王多,《解放日报(思想周刊)》·上观新闻主编;斯阳,华东师范大学纪委暨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子蕲,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讲师;武志勇,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柯伟,湖北工程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副教授,张劲松,南京审计大学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研究院教授。

原文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政治》2017年第9期。

文章摘要:“互+"意味着一个新代的来,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域已生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甚至“颠覆性”革。作一把双刃,它既有利于促社会的展和政治步,也可能引一定的政治社会危机和政局动荡追求政的中国共党而言,“+”条件下虚相生的多维执政空迫切需要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政方式,提升政能力。从网戏产生的“边缘革命”到新媒体在意态传播方面的特点,从信息公开到舆论,从党内督到政府决策,都需要对“+”极影响与风险防范真研究,这样才能借助新产生的网络空间加强执政权威的建构,增党的政自信。


比较政治优秀论文推荐|政治学人春节特辑

政治科学优秀论文推荐|政治学人春节特辑

基层治理优秀论文推荐|政治学人春节特辑

政治理论优秀论文推荐|政治学人春节特辑

本期编辑:周韵雅

本期审核:小庭白月

政治学人

投稿邮箱:zhengzhixueren@sina.com

团队微信ID:zzxrbjtd

从这里开始,理解政治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