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掩面痛哭的校长,原本可以不做奉命干脏活的人

将爷 人格志 2022-01-17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文丨将爷











我本心软,却以笔为刀,有心杀贼,故而内心激越跳动。

当然,又会被贼反咬得直淌血,但,始终痴心无悔。

一边是悲悯心软,一边是快意恩仇。

我的眼泪在现实中掉,我的文字在网络中杀。

久而久之,我会想,一个成年男人的泪水,大抵都有着世俗难以测算的重量吧。

那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测量一下,一个中学校长校长掩面痛哭的重量。

哭者何人?是为河南省新乡封丘县赵岗镇戚城中学的王校长。
王校长这一哭,是因为他的30多名学生吃了学校营养午餐——米饭、豆腐、烩菜,豆腐有点馊,烩菜有点腥,随后出现呕吐、拉肚子现象,事情搞大了,出舆情了。

面对媒体质疑为何不更换这样垃圾的送餐公司,王校长哽咽着说:

不行,因为这是教育局招标的。

一边是无奈,一边是自责,王校长掩面痛哭,到底有着怎样的深度?

一份营养餐,吃倒一大片。

顺着王校长指引的方向,人们聚焦那家配送营养餐的公司,原来,那是一家北京的公司,生意竟然做到远方小镇。而且,这个送餐公司什么生意都做,但送餐生意手续偏偏过期注销了。


众所周知,现在很多地方学校连小卖部都拍卖到天价,而营养餐承包背后的利益链,自然也容易令人产生深度想象。

营养餐变成黑心餐,这件事,自然也让人期待,它能像“狗咬人”一样,拔出屎棍带出粪坑。

当然,这件事值得言述的角度有太多。

比如,河南电视媒体真牛逼,这一次,王校长一哭惊天下,就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搞的。联系到之前《小莉帮忙》锤倒“安阳王”,河南媒体最近有种要逆天的感觉。

毕竟 ,你看你看看王校长痛哭的脸,主流媒体能呈现如此惨状,太负能量了,简单就是递刀子。

是的,我今天乍看王校长痛哭的视频,特别是配上悲壮音乐的版本,也是鼻子发酸。

我能感受到王校长有一颗的恻隐之心。

但是,冷静下来反思,眼泪再动人,也未必能测试出人心的深度。

有人说,王校长哭成这样,还把教委给供出来了,这就是在断别人财路,毁自己仕途。

确实有一定道理。但,王校长有伤心,有委屈,并不意味着他就不用担责了。

各位,此事最令我难受的是“馊豆腐”“腥烩菜”。不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前些年,我陪一些兄弟到贫困乡村搞过免费午餐,感觉远比这个食物强很多。

要知道,河南这个县绝大部分学生,也都是吃这个标准餐。这让我实在不舒服了。

在这起食品安全公共事件曝光之前,包括王校长在内,有没有任何人觉得这个营养餐不应差到这种地步呢?

那时候,王校长有没有动恻隐之心,有没有泪流满面?








徐贲老师在那篇《恻隐心遭遇良心道德》的文章说十分清楚:

在公共生活里,仅仅跟着感觉走是不够的。

人类本能的恻隐之心成为一种道德原则,才会变成更冷静、更理智,成为一种品格和精神的境界、一种坚守的理念和信仰。

不妨用上面这位哭泣的王校长作参照物,看看从恻隐之心到道德原则,之间还有多大的距离。

学校伙食搞得这么差,卫生质量这么不靠谱,真是在出现这起事故时才开始的吗?

王校长对“教育局招标”出事前默认,出事后不满,这种行为,至少不能说明其恻隐在道德原则化层面,就做到了全面、彻底。

至少,我们不能把他曾经的屈服权力(当时也未必不是迎合),说成是出事后的美德。

各位,我一直在说,道德是律己的,不是律人。

对王校长的惊天一哭,我能感同身受,承认这是恻隐之心。


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正视,在特定情境下,这种恻隐从某种意义讲,很可能只是出于同情、害怕、恐怕等生理本能。

只要让恻隐之心上升到道德原则化,成为一种信仰,眼泪才是高贵的。

再说一次,我真的不是要从道德律人。

老铁们应记得,我一直提倡,在这个并非人人都有宗教信仰的国度,请让我们对孩子有着共同的圣洁信仰吧。

不论如何,对一校之长在学校出现如此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制度反思问责,都远比对个人流泪恻隐,要重要得多。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是非判断!

也许有人会说,老将你就真不怕被批翻车吗?

不怕,在我心中,一个对待孩子生命安全上都要打折让度的人,我认为非蠢即坏,非奸即盗。

从这个意义,王校长的眼泪,也确实不能真正洗清其原罪。

毕竟,不论如何推责,事故是发生在他治下的学校呀。

那一声“不行”,就是惧怕权力、缺乏勇气,不能因为带着眼泪,就尽显高尚!

所以,从道德原则上,我也不能轻易同情王校长的原因。








十几年前,徐贲写的一那篇《奉命干脏活的人们》。这篇文章中讲的是一种很多人都知道的实验——米尔格伦的“权威服从试验”。


米尔格伦实验屡试不爽,在各种事件上都得到印证——一个人在作恶的制度或环境中扮演什么样角色,起什么作用,由不得他个人的性格和素质来作主。

在权威的诱导下,普通个人在不受胁迫的状态下,都会自愿地进行伤害他人的行为。

其中最刺痛人心的事例是,在纳粹德国治下,大量普通德国人主动积极地加入残杀犹太人的队伍,那是数以百万计的民间残杀!

从1963年到1965年,在德国法兰克福进行对22名前纳粹党卫军成员的审判,这些罪犯们有的把婴儿抛到空中当靶子来射击,有的把人活活丢入火中烧死,把活人在墙上摔碎颅骨,这样的罪行已经远远超过了“被动服从”的程度。

米尔格伦实验带给无数人一种价值判断——轻易就把个体作恶推给制度或环境,强调人的道德感只会被这样的社会压力踩在脚下。

特别是那些有着深受强权控制社会生活经验的人们,对米尔格伦试验的启示有更加刻骨铭心的感受。

在现实中,很多下属对上司的做派或指令,也就心甘情愿地成为那个“奉命干脏活的人”。

这一点,最近演的电视《突围》里面有个叫陆建设的,是个极其丑陋的宵小,是一个为权力发狂的官迷,他就自觉地成为上司林满江的“奉命干脏活的人”。

有很长一段时间,米尔格伦实验也深深地误导了我的思维——一遇到问题,就推给制度。这实在是件很偷懒的事。

那么,今天,就拿王校长那一声“不行,因为这是教育局招标的。”来分析一下,我们到底存在着怎样的思维误区。

王校长的言论,无疑就是在表露一种无奈“奉命干脏活的心态”。

在现实上,像这样的人具有普遍性,上级要政绩,下欺骗造假,不顾百姓的死活,也都是这种类型。

我们不能因为这种现象很有普遍性,就认为其具有了正当性。

事实上,这些年,我也越来越发现,米尔格伦实验本质上只是一种权力的深度催眠,让人们成为权威的工具。

从本质上讲,这种服从权威并非只是盲目的被动的,更多还是趋利的自私的。

不能是真睡的,还是装睡的,不愿醒来而闭着眼等着别人遭受残害而利己的,从道德判断上,都非善类。

《新科学家》杂志也发过一篇名为《五十度顺从》文章揭露了米尔格伦实验的扭曲性、麻醉性、迷惑性。

事实上,很多人接到同一道“干脏活”的命令,服从和拒绝的选择权,很大程度上还是在自己手中。

这个道理,就如同对待翻越柏林墙的人们,文明善恶的一念,就取决于那“枪口是否抬高一厘米”。

只有习惯了做奴才的人,才会一听到能否不执行上级权力不合理的决定时,就立马迸出“不行!”二字。


王校长一听到责问为何不换送餐公司,就马上说“不行”,人们不应只看到权力的威力,而看不到奴性的可悲。

对不加节制和不合理的权力说“不”,这本是走向道德原则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现行制度也给予了人们一定的说“不”的权利。

世界这么大,一个人选择盲目服从,还是独立思考,从本质上讲,仍然还是个体的自我选择。关键还是在于道德价值观念的水位高低。

那些走向更加开放自由的国家社会,也都是从走出“米尔格伦试验”的陷阱开始的。

今天,我们可以为王校长的恻隐之心而流泪!

但是,在公共生活里,仅仅跟着感觉走,仅仅有恻隐之心是不够的。

更何况,我们也绝不应该为一个人对权力的绝对服从而赞赏!

掩面痛哭的王校长,你原本也可以不做奉命干脏活的人,这对你是有选择权的!

惧怕权力,缺乏勇气,最终导致弱者遭难,这事关良心道德的原则,也有关是非善恶的本质。

这一切,眼泪不应遮得住!



PS:今天文章较长,3500字,可能有所争议,请耐心看我植入一些理论,虽略显生涩,但我认为值得是个思考路径,故此文强烈推荐!
欢迎老将私人微信交流互动:jiangyebenren  
                
真诚致谢:感谢这段时间很多朋友选择购买人格志知识星球支持老将。今后,老将仍将在星球努力打通知识与应用的闭环。今后加入星球一年仍需299元。我将在星球上通过百度盘,分享大量电子书和电影。星球是我们私密的家园!

(购买知识星球,扫描上图二维码。299元一年,感恩支持)


宁波外教杀害女生案公审了:良心的鼓声和法治的细节
从色狼教授到野蛮“安阳王”:正义如何疾速而来
民生记者小莉哭了,精致利己主义者却异化变种了
比亚迪赔偿猝死者20万格局太小:卢克文的BYD价值观
以“亿”为单位吹牛的国企,中建四局吹出了好菜坞的逼格
在夹缝中寻找生机,这世界比你想象得更自由


人格志封停期间,老将所发文章皆在小号“谷小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