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附小回顾之四 | “东西”的故事 |“蹦起来jump up!”环境教育项目

华生道合 2020-09-14

2017年12月14日,老时间—下午3:35至4:50,老地点—北大附小多媒体教室,“蹦起来jump up!”环境教育项目走进“蒲公英环保课堂”继续开讲!本次课的主题:人类发展经历的重要历史阶段—工业革命时期及其引发的思考。有近20名四到六年级的同学参加学习讨论。



◼︎


1 | “纸币生产流水线”


开场时,熟悉的“爆米花”游戏让大家的心沉静下来,学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锻炼静听、领会对方的话语的能力,这对学习非常重要!

杨晓老师带领大家穿越到距今3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始于英国的快速工业发展,机器的广泛应用而带来社会的变化……为了让同学们体会工业革命的特点,老师邀请8位同学参与一个“纸币生产流水线”的游戏。8位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随机自由组合,分别负责纸币生产的8个模拟工作环节—图纸设计、刻板、印刷、运输、切纸、分装、统装等,大家都是流水生产线的一部分,一起机械地反复重复着自己的机器动作,下面的同学们看得哈哈直乐,人类在工业革命时期的生存状态可见一斑!


接下来,老师提出了关键问题:

“同学们,游戏中纸币的生产原材料从哪里来呢?”

有同学回答:“原材料是纸张。”

“纸又从哪里来?”

“从树木来。”

“嗯!树从哪里来?” ……

通过老师的引导,同学们得出了一个以前自己从没有思考的过结论:不论是钱币还是其他的任何东西,推理到最后的物品生产原料居然都是从一个地方来的—地球。当老师讲到“我们在世界上用的每一个物品都是自然资源!当人们去开采地球资源,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望时,地球能满足这个需要吗?实际上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是难以支撑这个需要的。”此时,孩子们安静了下来,仔细思考着这段话背后的意义。


◼︎


2 | 《东西的故事》


The Story of Stuff (2007)

接下来,从工业革命无止境的开采和生产,生产原料的逐渐匮乏,到产品废弃后会去哪里?居住在村庄里的人与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哪一个产生的垃圾多?老师逐步深入的问题将大家的思维带到一个“核心地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什么?我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


为了让同学们体会里面深刻的内涵,杨晓老师播放了一段20分钟的视频—《东西的故事》,这段视频以美国社会为背景,以活泼有趣的动画片形式为同学们揭示了人类生产链条的背后需求与地球之间的关系。这其中蕴含丰富的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知识与规律,在场的同学们一直在认真地听着,想着。听听同学们思考后的答案吧:我们需要的基本生活用品,包含在衣、食、住、行里面,最简单的需求;我们还需要地球、需要家人、需要爱、需要干净、安全的环境、需要阳光、空气、水……




◼︎


3 | 我的思考


就像最后下课前大队部王老师所说的:“今天的课程,非常触动人心!能感觉到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是为后一堂课做铺垫和准备,进行到今天的内容,非常感人!我们平时的许多所谓的需要就是最终制造了更多的垃圾,浪费了更多的资源,这真的是我们必须要的吗?”




“是不是要等到最后一棵树死掉,最后一条河流被污染,最后一条鱼被抓,我们才能意识到,钱不能当饭吃?”


——克里族印第安谚语









感谢北京蒲公英公益发展中心和北大附小的大力支持





“蹦起来jump up!”师资培训共修营

将于2018年6月23-25日在北京开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