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多数》:现实生存的线上模拟|独立游戏制作人访谈

东西文娱 2022-06-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东西游戏 Author 东西游戏

撰文:EW | 王小芸(上海)
编审:EW | 夏清逸(上海)
支持:东西文娱游戏组
 
导 读


不久前一支游戏PV在独立游戏圈引发了关注。视频中,玩家扮演进城务工人员,在模拟城市中经历找工作等各种现实问题。
 
游戏写实的美术风格、口音接地气的NPC、广场上跳舞的阿姨、网吧里冲浪的年轻人,无一不让玩家感到真实。
 
这款游戏《大多数》,是由成都有光纪元制作的一款生存类RPG独立游戏。
 
游戏中,玩家将从十余种职业中做出选择,例如保洁、保安、快递员、厨师等,除了体验不同的职业,还会经历一些独特的事件,从而获得不同的结局。
 
东西游戏与有光纪元创始人,《大多数》制作人之一1D就这款游戏的灵感来源、立项过程和开发方式等进行了交流。
 
在1D看来,《大多数》是将生活中与玩家有一定交集但并不熟悉的职业一一还原,在游戏好玩的基础上,通过逼真的职业体验让玩家了解这些职业,从而对现实生活和某些技能有更全面的了解。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的职业模拟及规划,城镇部分的主线剧情已经开发完毕,团队正在制作支线任务等剧情,预计在今年内在steam上架试玩版本。



  
《大多数》是如何诞生的
 
1D告诉东西游戏,他从小就对独立游戏非常感兴趣,大学时期就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先自学一年游戏开发,此后进入成都的游戏公司从事游戏相关工作。
 
在国内手游兴起的2011年,1D选择辞职建立自己的手游工作室。2018年开始,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国产单机游戏爆款,如《中国式家长》、《鬼谷八荒》等等,加上玩家购买正版游戏的意愿提升,让1D对国产单机游戏市场更有信心,认为手游的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独立游戏可能会成为游戏市场下一个突破口。
 
于是2020年7月决定组建团队开发独立游戏,《大多数》正是团队的第一款作品。
 
1D表示,《大多数》游戏类型的确立是基于团队的喜好,包括合伙人杂草及团队中其他成员都喜欢模拟游戏,例如《模拟飞行》《模拟人生》、《城市:天际线》等,于是一致决定制作较为熟悉的RPG要素模拟生存游戏。
 
具体的题材和风格灵感则来源于现实生活。
 
1D表示,首先与他的现实经历相关,大学时他曾参观OEM工厂,与工人共同生活,积累了一定了解,此后1D也持续关注“三和大神”等群体和他们的生活状态。(三和大神指游荡于深圳三和人才市场寻找日结工作的人群,大神是对他们生活态度的调侃。)
 
此外,1D认为目前影视作品题材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普通人”的生活。主角进入社会后,接触的工作,经历的遭遇过于理想化,而现实生活中这些“普通人”毕业后会面临的遭遇更为严苛。
 
于是,团队决定将游戏聚焦于一个市面上少见的视角,模拟生活中类似于NPC的“大多数”人。“他们可能学历并不高,只能做类似保安、快递员等工作。虽然他们与我们平日里的生活存在一定交集,但我们并不了解他们。而《大多数》可以帮助玩家去体验这些人的生活。”
 
为了体现真实,《大多数》的情感基调也借鉴了波兰游戏开发商11 Bit Studios旗下的知名反战模拟游戏《这是我的战争》。这种情感基调制作出游戏demo,获得了团队所有人的认可。
 
目前,《大多数》团队共8人,以程序、美术、脚本、策划为主,和1D一样具有网游、手游开发经验,但都是首次制作单机游戏。

 

  
《大多数》怎样做到对现实的“复刻”
 
模拟类游戏是热门赛道,近两年也诞生了不少话题性的国产模拟类独立游戏。而《大多数》能吸引市场注意最大的原因之一,是作为一款国产模拟生存游戏,关注到现实“小人物”,将社会话题和现实人文关怀复刻到游戏中,在模拟生存游戏中做到对现实的具象化“复刻”。
 
为了尽可能还原现实生存场景,《大多数》团队主要采取实地调研和亲自下场体验的方式。
 
在游戏场景上,1D表示,为了匹配画风制作写实的场景,团队对于部分场景进行了实地考察。例如游戏中较为重要的职业介绍所,就是对成都市青羊区人力资源市场实地考察后,在游戏中进行1:1的还原。
 
而1D的合伙人杂草是上海人,则会在场景中加入上海弄堂的部分。最后团队将多个城市进行拼接,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及修正,组合成了游戏中的小镇场景。
 

在剧情设定上,除了主线剧情外,《大多数》还将一部分社会实事插入其中,例如主角借网贷后会遭遇的一系列事件。为了增加玩家的代入感,团队用现实中存在的模式来模拟这些事件,包括利用游戏内聊天软件催债等,让玩家体验更逼真。
 
“设置这样的剧情可以帮助年轻人提高警惕,了解网贷的流程以及危害,从而避免现实中遇到这类遭遇。”1D表示。
 
为了深入了解游戏中存在的职业,团队也进行了多方面的观察及测评。在游戏开发阶段,游戏策划团队还进行过部分职业体验,例如兼职派发传单,送外卖员等。
 
“以前可能会觉得外卖员在下雨天送外卖,虽然说是为了生活,但好像也赚钱了。但是真正实际体验过后,会发现人家确实不容易。有的时候系统派单过来,没办法拒绝,那你就只有送,在送的过程中有可能就很辛苦很累。”
 
而对于难以短期兼职的职业,团队则在社会招聘网站进行数据收集,与从业者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时间及薪资情况,再结合职业体验中获得的数据,构成游戏是数值系统。

   

《大多数》:
模拟生存类游戏怎样承载多样体验
 
1D告诉东西游戏,团队最初只是想通过游戏让玩家去体验生活。但后期发现,通过游戏可以让年轻玩家加深对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的了解,减少日常生活中可能会产生的矛盾,变得更加包容。
 
为此,1D认为,《大多数》的目标玩家以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为主,因为通过游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而工作了一段时间拥有社会经历的玩家也能获得一样的体验,因为实际生活中关注到《大多数》这个群体的人并不多。
 
而在了解这些人群和职业的过程中,玩家能收获更多社会常识。
 
“模拟类游戏就是可以帮助玩家接触到不同的生活场景,这其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常识。比如说玩消防员模拟器,知道不是所有的火灾都能用水扑灭。游戏作为一种载体,就是让玩家以更有趣的方式了解这些常识。”


当然,作为一款游戏,最基本是是让玩家觉得这款游戏是好玩的,并且可以通过游戏中的一系列挑战获得快乐。
 
1D表示,一些职业在现实生活中较为枯燥,重复率较高,为了平衡玩家的游戏感,会在游戏中对各种职业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结合各种小游戏提高游戏趣味性。
 
此外,玩家在通关了《大多数》三条主线后,可以选择自由模式进行继续游玩。每周目通关后都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在下一周目更熟练地规划工作和生活,自由度较高。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预计在今年内在steam上架试玩版本,此后团队还将尝试制作其他类型的RPG游戏。
 
1D认为,综合来看,国内玩家对于国产游戏接受度变得越来越高。
 
一方面,玩家的正版意识提高了,不仅会寻找正版渠道进行游玩下载,还会自发地抵制盗版渠道与盗版游戏。
 
另一方面,更多的玩家愿意当自来水,帮助国产独立游戏进行宣传。B站中许多UP主会免费地对独立游戏进行直播试玩,粉丝也会去各类社交平台宣传,帮助游戏方吸引更多的玩家。
 
这些变化,正在为独立游戏和单机游戏,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近期东西游戏更新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

近期同区位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