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要重读哈耶克?丨韦森

2017-05-13 韦森 千字文华

喜欢就点击“千字文华

带您领略浩瀚无边的思想世界

点击文内任一图片进入先知书店


为何要重读哈耶克?

>>>文/韦森<<<


1974年,哈耶克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给予他的评价是:“自经济学界自亚当·斯密以来,非常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至高无上的地位”。哈耶克何德何能,竟被誉为“三个世纪出一个的思想家”?他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相互依赖关系的深刻分析,于今天中国人有何重要意义?推荐韦森老师的一篇文章,供参考。千字君经营的先知书店,为您奉上最齐全、最经典的哈耶克作品中文版,点击可独家购买。


举世公认的伟大思想家

 

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20世纪,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riedrichAugust von Hayek,1899~1992)是一位为举世公认的影响了人类社会思想和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思想家。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80年代末60余年的著述生涯中,哈耶克留给了世人20余部著作和大量论文。

 

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哈耶克就曾与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一起,与奥斯卡·兰格和阿巴·勒纳等进行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可行性的大论战。1937年,哈耶克编辑出版了《集体主义经济计划》一书,并接着出版了《通往奴役之路》(1944)和《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1948)等著作,对中央计划经济非可行性进行了深刻的论证,并对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合理性以及现代民主与法治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作了全面的阐释,从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思想界对人类社会运行基本法则和原理的认识。

 

在20世纪30~40年代,哈耶克又与20世纪另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货币理论与商业周期问题进行了十多年的论战,较全面和独到地对货币理论与商业周期问题进行了理论论述,创生了现代经济学中著名的“哈耶克三角”的商业周期理论。(延伸阅读:《改变世界的三个经济学家》

 

之后,他在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经济学与知识”以及“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等多篇重要论文中,论述了市场价格机制在人类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对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产生了经久的影响。到80年代后半期,年迈的哈耶克又对他一生的思想探索进行了总结,写出了《致命的自负》这部重要著作。


哈耶克学术生涯的顶峰

《致命的自负》



先知书店经典

    《致命的自负》42

加入购物车


 

中国正处在一个

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哈耶克的一些主要著作(主要是法学、政治学和社会理论方面的著作)陆续被翻译到中文中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界和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然而,由于哈耶克本人在其一生60余年漫长的著述生涯中,其研究领域横跨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人类学、历史学乃至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并且他把这诸多领域中的深邃理论和前沿探索融汇到他思想之中,从而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这也使得一些初学者乃至社会科学诸领域的研究者大都感觉到他的思想比较艰涩难懂。

 

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过1978年以来以引入市场资源配置方式为主轴的改革与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有30多年的高速增长。然而,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一些经济与社会问题也在不断发生和积累,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政府官员腐败大面积发生而屡治不果,商业诚信缺失等等。

 

另一方面,经历了30多年超过9%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速目前已显下移迹象。在经济增速下降之后,一些当今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和充分地暴露出来。如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一个现代民主与法治国家,已经成了摆在当今中国社会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整个当代中国社会

实际上是在自发地演进和运作

 

《通往奴役之路》这部20世纪的世界名著一开始,哈耶克就曾指出:“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在20世纪70年代所撰写的《法、立法与自由》中,哈耶克也曾说过,“每一种社会秩序都建立在一种“ideology”(这个英文词在中国大陆之前通常被翻译为“意识形态”,哈耶克的关门弟子林毓生先生则主张用“意蒂牢结”来对译这个概念)之上”。

 

如果用哈耶克的这一观点来审视当今中国,可以认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体制构成性的思想基础,是一种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从苏联引入的一套政党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理论(主要是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学说以及斯大林主义中央计划经济思想)。

 

在过去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这种国家与政党的革命理论,实际上又与两千多年来传统中国社会与皇权专制政制所伴随而逐渐演化出来的一套被萧公权先生所称的“专制天下”的政治思想潜移默化地相结合,从而逐渐演化生成了一个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一个边界模糊、原则流动、且有些变动不居的“意蒂牢结”。


但是,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在整个中国社会中对中央计划经济模式的渐进性否定和对市场经济价值的认可和弘扬,实际上这一“意蒂牢结”已经渐进性地——但却是根本性地——在发生变化。



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到目前为止,这一“意蒂牢结”已基本上与原典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传统皇权专制政治理念,古代儒家王道政治理想大不相同,——当然,它更不同于构成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基础的自由主义的意蒂牢结。但是,也必须看到,这一正在演化变迁着的意蒂牢结,目前仍是一个变动不居且充满内在矛盾和张力的一个体系。

 

这种意蒂牢结,一方面构成了现下中国社会制度运作的思想基础,又构成了未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巨大张力。但这种意蒂牢结的深层基础和基本价值理念到底是什么?现在好像已经变得模糊起来。在此格局中,整个当代中国社会实际上是在一个巨大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的惯性中在自发地演进和运作,其演进方向和结果,目前看来还无法预计。

 

必须在既存体制中

渐进改革来催生新体制

 

正是在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尽管近来有不少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其他学界人士呼吁要对未来中国的改革进行“顶层设计”。然而,现在的问题是:除了一些局部的和具体的市场化改革措施好像需要设计外,在我们的整个社会体制上要改什么?又如何进行顶层设计?我们到底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政治体制?中国改革的最终目标模式是什么?这在目前仍然是些亟待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从多学科的视角反思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法则和一个良序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就变得是在当今中国社会中一个既现实且又急迫的理论任务了。正是在此格局中,重新研读哈耶克这位20世纪曾影响了世界的思想大师的著作和思想,应该有其重要的理论的和现实的意义。

 

最后要指出的,从20世纪40年代撰写《通往奴役之路》开始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尤其是到了他的晚年,哈耶克一直重注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在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今天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哈耶克晚年完全放弃了他的人类社会秩序的渐进演化的生成论。

 

尽管如此,哈耶克在人类社会变迁上的渐进性的制度演化生成论,应该是他一生社会观的根基。正如他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观念新研究》一书中所言: “那种认为人作为一种存在可凭籍其理性而超越他所在的文明的价值观并从外面或一个更高的视角来对其作出判断的空想,只能是一种幻觉。

 

我们必须知道,理性自身也是文明的一部分。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拿一个部分去应对其他部分。就是这个过程也会引发持续不断的互动,以至于在很长时间中可能会改变整体。但是在这一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突发式或完全重新建构整体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总是要应用我们现有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本身就是一种演化过程的整体的产物”。哈耶克的这一观点,我觉得在当今中国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建立一个现代民主与法治国家,当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然而,任何社会制度一旦演化生成,在一定的存在阶段上都有其自我维系的变迁张力。具体到中国当下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来说,历史的命运也许是,我们必须在既存的体制安排中通过渐进性的改革,来逐渐催生出一个新体制。在这种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理清一个现代良序社会运行的基本法治和原理,能让这些基本原理和原则在此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慢慢形成共识,就变得异常重要了。

 

在1979年为他的三卷本《法、立法与自由》一书所写的“跋文”中,哈耶克最后说:“人不是而且永远不是他自己命运的主宰——人的最高理性(veryreason)乃是经由引导人进入可习知新事物的未知和不可预见境况中而持续不断进步的”。这句话表明,在人类社会的演化变迁上,哈耶克最终还不是一个悲观论者。

 

由此来观察当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势,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和不断解除思想禁锢,宽容地且开放地允许人们进行抽象思想的沟通和交流,在21世纪一个伟大的中国良序市场经济社会还是可期的。


20世纪的亚当·斯密

市场经济的精神导师

人本主义的忠实信徒

诚挚推荐

哈耶克作品集



先知书店经典

      哈耶克作品集

159

加入购物车



注:本文为上海复旦大学韦森教授新书《重读哈耶克》序言,首发于“凤凰大学问”。千字君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和信任,为提供更好知识和生活服务,千字君最近新开了一家先知书店生活馆,诚挚邀请您体验读书人的生活方式,感谢您对千字君的支持match,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13520557294。



千字文华

微信号:qzwh15

一站式思想服务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