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08期

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2023-08-28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比较教育:可为、应为与何为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代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政治主张,而且更是中国政府参与全球治理、促进各国合作共赢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比较教育学科因其跨文化性、国际性和应用性,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比较教育承担着加强教育理论创新、充分发挥公共外交功能、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积极推动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等时代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些时代责任,比较教育应该进一步丰富研究目的,扩展研究对象,拓宽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人类命运共同体;比较教育;全球教育治理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比较教育;全球教育治理

作者:刘宝存,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亚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王婷钰,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党领导下的中国对全球教育治理的三大贡献

摘要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领导中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率先兑现全民教育承诺,保障教育公平;通过城乡一体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包容性发展,助力联合国可持续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国不断开拓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范围,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教育向前发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保持密切合作,重塑世界教育治理的新格局。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政府为主导,平等尊重、合作共赢,努力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教育治理不断贡献新逻辑与新方案。

关键词:全球教育治理;全民教育;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滕珺,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吴诗琪,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援助的政治理念与实践策略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援助在我国对外援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根植于党的政治理念,服务于党的政治理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教育援助政策,经历了“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再到“合作共赢”的发展,其政治理念主要体现在:尊重受援国主权,不谋求特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保障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时俱进、共同发展;平等互利,遵循联合国宪章及有关规则;守望相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性、平等性、互利性和合作性是其主要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援助的实践策略包括: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坚持平等互信、共同发展的原则;健全评估体系,提高援助效益;加强内部管理,注重顶层设计。教育援助的政治理念与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重大政治决策具有深层次的逻辑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统一于同一历史进程中。

关键词:教育援助;政治理念;实践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徐辉,男,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程与教学研究

日本中小学教材建设管理体系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教材是文化传承、意识渗透的物质载体。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更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从日本现行教材管理体系而言,权责明确的教材管理主体、具有研究性质的教材保障协会、分学段开发的众多教材出版公司并存的维稳格局,确保当前日本教材发展的科学高效、稳定持续。同时,日本教材建设也面临因成本巨大、出生率低等社会倾向而出现的教材发行供应公司和教材代售店大量倒闭的困境。对此,日本教材建设在坚持原则、深化发展和勇于创新的基础上,衍生出教材免费供给、低价提供、增加页数、完全供给、无障碍化教材和数字化教材等六大发展趋势,并与社会责任传递、社会公益发展、个性化成长、教材质量提升、人文关怀塑造、智能时代适应等相融合

关键词:日本中小学;教材建设;教材管理;管理体系

作者:李芒,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孙立会,男,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村上隆一,男,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深度学习视角下课堂话语互动改进研究——基于英国“共同思考项目”的实践经验  

摘要深度学习被视为一个话语互动的过程。由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对话研究中心承担的“共同思考项目”,主要研究课堂交谈对学生高阶思维以及合作关系的影响,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力。该项目以社会文化理论为重要理论基础,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合作、提升学生的探究式交谈能力。该项目以构建课堂交谈基础规则、构建新型教师角色、创设合作文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儿童哲学(P4C)的融合作为实施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合作和个体推理能力、课堂话语互动质量、教师引导策略的运用等。

关键词:深度学习;课堂话语互动;探究式交谈;共同思考项目

作者:张光陆,男,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加拿大K-12学校开展“实地化教育”的考察与分析——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为例

摘要实地化教育是一种在西方国家兴起的,让教学回到“土地”的尝试。加拿大作为最早在K-12学校推行实地化教育的国家之一,已经构建出相对成熟的实施框架和教学体系,而且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将其纳入学校课程。通过对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三个实地化教育案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进行考察分析,发现加拿大实地化教育的实施具有强烈的“在地化”特征,并与“向地化”取向保持统一,具体包括本土取向的近身性、场地取向的实践性、成长取向的主体性和问题取向的反思性。此外,它也呈现出“意识化”批判不明显和“学科化”配置不均衡两点不足。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实地化教育的未来发展还将不断调整以应对诸多挑战。

关键词:K-12学校;实地化教育;场地;案例分析

作者:王乐,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学校德育与师德研究中心副主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孙瑞芳,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科学与工程实践”视角下美国各州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摘要自《新一代科学标准》发布起,美国科学教育的重点开始转向“科学与工程实践”,此后各州先后对本州的科学课程进行改革。研究以2013年至2020年间美国50个州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为对象,以“科学与工程实践”为视角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在各州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讨实践的可能途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州的科学课程标准都突出了“科学与工程实践”的理念;“科学与工程实践”的内涵丰富,包括二元活动观,支持学习的技术观、工具观和方法观。各州在实践活动的要素和进阶设计等多个方面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由此体现不同州对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独特理解和多元化的实践价值取向。

关键词:科学与工程实践;美国各州;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作者:曾雅婷,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祖浩,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基础教育治理模式研究

美国课后服务循证评估研究 

摘要课后服务循证评估的兴起是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精神与社会需求的产物。其实施过程高度结构化,包括确定目标、明晰问题、选择评估方法、执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等五个步骤,拥有“课后服务项目效果数据库”等资源平台。美国课后服务循证评估历经多年发展,发现课后服务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增加学校出勤率、改善课堂参与度、降低问题行为、提升社会情感学习技能以及促进营养与健康。当前,课后服务循证评估研究还存在着组间变量容易混淆、组内难以保证同质性等问题,未来将继续以追求“最有效的课后服务”为目标,以“遵循最佳研究”为手段,促进课后服务内容的“精细化”、形式的“项目化”与实施过程的“标准化”。

关键词:美国;课后服务;循证评估

作者:杨文登,男,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教授,副院长。



循证教育:英国的实践探索 

摘要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早期,医学领域兴起循证实践运动,激发了英国学术界深入思考循证实践在教育中的应用。同时,循证实践得到了英国政府的重视,并以此推动教育等公共部门进行改革,循证教育在英国由此产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为推动循证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各种探索,成立推进循证教育的组织,提供高质量的研究证据,关注教育从业者循证教育能力建设,并将之列入政府发展教育的重要战略。尽管英国循证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循证实践的各个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如何提升研究证据的质量与有效性,研究证据如何转化为有用的执行,学校和教师如何有效使用外部证据等。

关键词:循证教育;循证实践;循证政策

作者:李霞,女,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以色列“补充教育”的实质、途径与特色 

摘要以色列的“补充教育”实质上是本土化的青少年非正式教育。作为一种课外活动教育,它在时间、场所和内容等方面对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实现延伸与拓展,对青少年的个体发展与国家的文化传承和社会整合具有重要意义。青年运动、社区中心、青年村以及犹太旅行与徒步是“补充教育”的主要组织、机构和途径。以色列“补充教育”具有突出的自身特色: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形成各有所长的教育合力;突出问题意识,制定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内容;注重教育公平,推动实施广泛覆盖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实践;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注重培养青少年领袖;注重文化滋养,实现价值传递。

关键词:以色列;补充教育;非正式教育;青少年教育

作者:唐彬君,女,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高等教育研究

英国博士生朋辈协作:类型、措施及成效

要:作为英国高校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新内容,朋辈协作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英国高校推行朋辈协作的原因包括:传统的“孤独学者”模式不能应对英国博士生教育在学科、学位类型、招生规模及市场化发展等方面的变化;英国学界研究成果证实朋辈协作具有可行性;政府推行鼓励高校将“孤独学者”模式与博士生朋辈协作并置的政策等。目前,博士生朋辈协作形成了小组合作、学术协作、社交协作、社区协作等四种主要类型。英国高校采取创设研究生协作空间、制定导师指导政策、设立新的研究生管理岗位等措施,积极推行博士生朋辈协作。朋辈协作在缓解博士生的学习压力和其他心理问题、增强博士生学习热情、提高博士生保留率及学习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博士生朋辈协作;“孤独学者”模式;博士生教育;英国

作者:余桂红,女,中国地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日本东京大学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及其发展经验 

摘要:虽然通过20多年的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在日本已经初见成效,但创业教育对学术创业本身的推动却依然收效甚微。对此,作为国立大学的东京大学,在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的背景下,实现了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并通过创业教育促进了创业型大学的转型。从培养模式来说,东京大学提出了“创业教育如同游泳”的独特教学理念,并进一步构建了一套覆盖创业全过程的课程和教育实践安排。从发展经验来说,东京大学非常重视校内外师资队伍和办学力量的充分整合,在发展过程中强调自身探索与对外学习的有效结合,并注重通过创业教育积极营造创业文化和校园氛围。

关键词: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东京大学

作者:王路昊,男,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高等教育国际分校的治理形态研究——以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六国为例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分校治理比单一国家背景下的大学治理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利益诉求。行政、市场、社会和学术四种基本外部机制的作用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据其作用于分校内部组织、财政、人事、学术和问责的不同形式,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六国国际分校在理论治理形态上主要分为三种,即政府治理与学术自治并存治理、法人化治理和创业型治理。总的来看,国际分校治理在呈现多样化治理形态的同时,也反映了逐渐强化的共同治理特征;高等教育国际分校达成有效治理的关键,是在治理自主性与应对外部环境之间寻求平衡。同时,学术机制的式微构成了国际分校治理的挑战。

关键词:大学治理;大学治理形态;国际分校

作者:秦冠英,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07期
《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06期
《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05期



本文刊登于《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08期,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66

海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发行代码:ZW023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电话:010-58808310

Email:bjb@bnu.edu.cn

http://bjjy.cbpt.cnki.net




bjjyyj20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