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慌!多头还在路上

墨羽枫香 格隆汇APP 2023-11-22

作者 | 墨羽枫香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中国股票市场在本周一大涨之后,接着连续4个交易日表现疲态。沪指本周累计仅涨0.27%,深成指和创业板指相对还好,均涨超1%。

港股表现更弱,恒生指数4个交易日暴跌4.25%,完全回吐美联储议息会议后的大涨。恒生科技指数则在周五暴跌3.28%,4日累跌5%。

市场投资者大多都觉得美债利率见到了拐点,海外货币流动性放松无疑最利好港股市场,也利于北向资金回补A股市场。北向资金在11月2日至11月6日期间爆买超150亿元,让市场看到了希望。因为此前压制A股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来源于北向持续卖卖卖——3个月总计外流1700亿元。然而,从本周二开始,外资又开始卖出,4个交易日累计抛售132亿元。

港股表现不佳,北向资金回补不积极。从短期视角来看,不由得让人怀疑美债利率是否真正见到了拐点。还是说,美债见到拐点之后,上下大幅波动反复,扰动并迷惑了市场,让人将信将疑呢!


01

今年6月美国债务上限放开之后,美财政部大规模发行国债。国债供给大幅抬升,而海外以及国内需求相对不足,驱动着长短债利差大幅收窄。尤其是8月以来,这给全球股市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

美财政部也意识到这个严峻问题,故在最新一期公布的融资计划中,压低了发债总规模以及调整了长短债结构。

具体来看,10-12月净融资总规模7760亿美元,低于7月末预测的8520亿美元。结构上,2、3、5、7年期的发债节奏符合8-10月的节奏,但10年、20年、30年的发债量不仅低于8-10月发债节奏的线性外推,也小于TBAC(美财政部借款咨询委员会)的发债指引。

此举加之美联储在11月议息会议的鸽派定调以及非农数据不及预期,让各期限美债利率大幅下跌。尤其是10年期美债一度回撤40BP以上。

本以为朝着下行通道去演绎就行了,但意外冲击还是发生了。

11月9日,美国30年期长债出现“灾难”级拍卖,导致当日30年期美债一度暴涨20BP,创下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同日,10年期美债利率单日也大涨13.2个基点至4.62%。

具体来看,此次30年美债拍卖得标利率为4.769%,较拍卖前预期高出5.3个基点,创下2016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尾部利差。

投标倍数为2.236,创2021年12月以来最低。更为关键的是,美国国内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购买比例分别创下2020年10月和2021年11月以来新低。

本次拍卖,通过一级交易商参与竞标的间接投资者拍卖获得比例(可衡量海外美债需求的指标)仅为60%,低于过去6次拍卖均值的68.6%。而直接投资者(衡量国内需求的指标)获得比例仅为15.16%,而过去半年均值为12.7%。

没有办法,一级交易商被迫接盘没人要的国债,比例高达24.7%,为近期平均水平的2倍,创下2021年11月以来最高。其实,今年以来,交易商在美国债券拍卖中承接比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中长期债券。

上一次30年国债拍卖也曾让市场惊魂。10月12日,标售罕见惨淡,一级交易商不得不接受了18.2%的国债。加之当晚披露超预期的CPI数据,导致30年期美债利率大涨16BP至4.8%,10年期大涨14BP至4.7%。这让全球股市为之颤抖。

美国长债需求不足,而短债此前重要需求方——美联储逆回购工具用量也持续锐减,后期也有可能导致短债需求没那么旺盛了。

11月9日,94家对手方在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协议(RRP)中放了总计9930亿美元资金。这是隔夜逆回购工具用量自2021年8月10日以来首次低于1万亿美元大关。要知道,今年上半年,其规模还有2万亿美元以上。

美债供需不平衡,导致美债市场流动性趋于恶化。然而,国债市场又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枢纽,一旦爆发类似2020年3月一样的流动性枯竭,无疑会重创各大金融市场。目前看,有这种潜在可能,留一个心眼是好的,但无法作为其投资基准假设。

02

美债供需失衡是阻止美债利率回落的拦路虎,而宏观经济疲软又会是美债利率下拉的重要驱动力。在我看来,随着接下来更多数据表明美国经济降温,那么后者拉力会更大,美债利率趋势性回落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按照时间表,下一次美国30年期国债将于12月12日拍卖,值得高度关注,料将加大美债市场以及股票市场的波动。

美国宏观数据方面,下周二将公布重磅的CPI数据。按照市场预期,10月CPI同比增长3.3%(前值3.7%),核心CPI增长4.1%(前值4.1%)。

这份通胀数据非常之关键。

1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已经给市场传递了加息结束的信号。而在本周五凌晨举办的IMF活动上,鲍威尔又放鹰。他表示,现在宣布加息结束还为时过早,如果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变得合适,美联储“将毫不犹豫地”这样做。

11月10日,美国密歇根大学披露,11月美国1年期通胀率预期为4.4%,超出市场预期的4%,也要高于前值的4.2%。另外,5年至10年通胀率预期也抬升至3.2%,超预期和前值的3%。

以上种种,又让市场对于笃定加息结束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

今年7-9月,美国CPI同比分别为3.2%、3.7%、3.7%(高于预期的3.6%),较今年6月连续3个月回升。若10月CPI符合预期或低于预期(3.3%),相当于CPI重回下降通道。

另外,10月非农新增就业不及预期的18万人,且下调8月和9月合计10.1万人。10月失业率也高达3.9%,超出市场预期的3.8%,创下2022年3月加息周期以来最高的一次。

美联储议息会议+非农数据+通胀重回下降通道(假设),那么会大大加强市场对于美联储货币转向的定价,美债利率有望迎来一波下行。

今年10月份通胀数据,能够一锤定音的效果。这跟去年10月有类似之处。当时,市场预期CPI为8%,但实际披露值仅为7.7%。这份数据让市场确信美联储货币政策最紧的时候过去了,驱动着全球股市反弹了一个季度。

11月10日当晚,美股纳斯达克暴涨7.35%,标普500暴涨5.54%。11日,上证指数大涨1.69%,北向资金大幅流入146亿元,创年内新高。此后,北向资金在2个多月大幅流入A股超2000亿元。

再看当时的港股,恒生指数11日大涨7.7%,后两日大涨5.87%。恒生科技指数更疯狂,11日大涨10%,后两日大涨9.23%。

中国股票市场反弹更为剧烈,除了外部流动性因素改善外,还跟国内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密切相关。恰好也是11月10日,政治局会议召开,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内外因素共振导致港A两市迎来了一波非常流畅的大涨行情。而这一次呢,可能跟去年11月颇为相似。

内部因素,虽然当前宏观经济仍然是弱复苏,但万亿国债打开了中央财政加杠杆刺激经济的想象空间,足以扭转此前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悲观预期。

外部因素,美联储声明、非农就业等数据均指向加息周期结束。内外因素共振,以及此前跌幅够大够深,中国股市有机会迎来一波流畅性上涨行情。

现在,还差一块拼图,那就是等美国10月通胀数据了。


03

当然,纷繁复杂的金融市场,还有一些潜在风险值得警惕。

一个是美债需求不足,导致美债利率反复大幅波动的风险;另一个是巴以冲突为首的地缘政治风险。

前者会是扰动美债利率下行的重要阻力,但应该无法扭转其趋势。后者目前看发生中东局势失控的风险很小,也不用太过担心。

中国股票市场上涨驱动力因子发生深刻变化,上涨大方向几近确定,虽会有波折,持股待涨就好。全文完)

PS市场盛传meta头显将入华,已经和腾讯达成独家代理协议,作为继智能手机后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头显是最有机会复刻智能手机热潮的产品,头显产业链如何看待又有哪些最值得投资的标的公司

想获得详细的产业链标的资料包+一周直播复盘体验后台回复关键词“题材挖掘”小助理取!

▍往期回顾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