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湾建筑师姚仁喜 | 用建筑的语言叙写本真



用建筑的语言

续写本真


台湾建筑师:姚仁喜

■文卉



在台湾的建筑界, 提及姚仁喜以及他在台湾的建筑设计作品,最为人熟知的是农禅寺水月道场、台北故宫南院、兰阳博物馆(宜兰)、养慧学苑、寒舍艾丽酒店等;对于内地的读者而言,如若提起苏州的诚品书店、乌镇剧院、北京古北水镇函谷山庄酒店以及马云在杭州的湖畔大学(在建)这些他的作品,都会为之赞赏。



▲ 姚仁喜作品:浙江乌镇剧院

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姚仁喜建筑师是姚仁喜|大元建筑工场的主持人,加州伯克莱大学建筑学硕士。其设计作品涉及博物馆、电视大楼、火车站、宗教场所、企业办公楼、酒店、学校、厂房等诸多领域。曾受邀参加英国国际建筑展IAS、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鹿特丹建筑双年展等。姚仁喜自出道以来佳作迭出,在海内外各种建筑评奖台上屡有斩获。其才华不仅体现在建筑上,亦参与电影制作、宗教文化传播等多种文化行业。他用谈诗、谈艺术、谈哲学、谈宗教修行的话语谈论建筑。



▲ 姚仁喜作品:台湾兰阳博物馆   摄影师:郑锦铭



姚仁喜已经做了近40年的建筑设计,他的风格自然,简练且富有诗意。初见姚仁喜,一头及肩灰白长发,身着黑白衣装;谈及建筑、电影及做设计时的心路历程,沉稳且不失风趣,话语间透出禅意修身的大师风范。



▲ 台北寒舍艾丽酒店 姚仁喜|大元建筑工场 提供 

 邓锦铭 摄影



窗外雨声淅沥,室内咖啡飘香,《酒店精品》杂志出版人王奕和建筑师姚仁喜对桌而坐,开始了一次内容丰富的访谈。宾主之间不时碰撞出对于建筑与文化共同挚爱的火花,姚仁喜更是十分健谈,畅谈了对自己建筑作品的解析,也谈到建筑师的文化追求和内心修炼,摘录如下:


姚仁喜

非常欢迎你们!外边下雨了,台北就是这样的,一阵雨后又是阳光。


王奕

非常高兴能在台北和您见面,您有很多特色鲜明的建筑设计作品,包括在大陆和台湾。这次特别想听您谈谈对建筑设计基本概念和个人追求方面的解读,为什么有时候选择做这个而不是做那个?


姚仁喜

好的。众所周知,功能是建筑最基本的语言,而建筑有一个很重要的面向,就是超越这个功能,取决于建筑师有没有特别的兴趣和想法,我是一直立足于此;从某个角度来讲,更喜欢帮别人完成梦想,感觉比完成自己的梦想更有趣。


在设计上,我喜欢创造一种戏剧性的效果,比如说建筑的空间,其实就是某种场景;我很喜欢电影和戏剧,为什么人们喜欢去看电影或者是Play,明明知道那都是虚构的,可是大家还是会去;除了知道一个故事以外,那个场景很重要,包括舞台设计,包括电影的这个Scene;因此建筑空间不只是一种设计,更是能承载人们生活和记忆的舞台。


每个个案都要体会它不同的重点,要去现场感受、要和使用者进行交流,或许不能提前准备很多东西,但需要用一种安静的心去听、去看、去接受环境带来的讯息。这是我选择做这个而不是那个的前提。


▲ 台北法鼓山农禅寺



王奕

“梦想”和“场景”对建筑师都是如此重要,说的太好了。您的设计作品涵盖很广,不论酒店、寺院、文化场所和住宅项目,你有在探索和追求某一种设计理念或者个人风格吗?对建筑师来说,这种追求具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姚仁喜

酒店建筑更有想象空间,比如它的功能有住宿和会议等,但也有很多和旅游功能相关,而旅游是具有很多憧憬和梦想的,至少在你去之前是这样,那么就需要为空间打造一些戏剧性的效果;其实寺庙和学校的设计也是这样的道理,要创造某种戏剧般场景的效果。


我也特别喜欢设计学校。因为每个人在学校会呆很久的时间,三年甚至十二年,那种空间就会在人的生命里留下很多记忆和经验;为什么我前面会说喜欢别人的故事,就是能有想象的空间。


因为我也很喜欢电影,也曾去学过电影(笑)……建筑师和导演不一样,导演在create一个故事,用音乐、光线等;而建筑师比较不一样,他创造一个空间,就需要容纳许多故事在里面;我们要提供的是一个像电影中的长镜头一样的空间,感情没有那么劲爆。这里我喜欢举例的是火车站的月台,一个非常简单、平行、连墙壁也没有的空间,有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呈现;建筑师需要带有情感,不能太介入,这也是我喜欢建筑创作的原因……用心去做的建筑才会隽永。


王奕

您在北京古北水镇函谷山庄酒店的作品我也很感兴趣,请谈谈这个项目从最初设计灵感到最后成型的过程,以及全过程中您和业主之间在酒店功能方面的配合。


▲ 北京古北水镇函谷山庄酒店 

姚仁喜|大元建筑工场 提供 / 高文仲 摄影



姚仁喜

那个项目是今年刚开业的;业主是陈向宏先生领导的公司开发的;乌镇剧院也是他开发的,当时找我做的时候,一方面我很兴奋,另一方面也很害怕把它搞砸了,但乌镇剧院做的很成功,因此江南水乡又多了一个文化符号。


后来他在开发北京司马台长城时又把我叫去,他说那个峡谷想要做一个很高档的精品酒店,六七十个房间的那种;我当时去了之后走在山谷里,感觉缘起很重要;因为那天天气很好,阳光不冷不热,周围有一条小溪,远望可以看到司马台长城,加上周围的绿树环绕,风景很美。


我就想这么美的地方搞一个酒店就不能破坏它本身的环境,因为会不忍心(笑);所以当时就画了一个图,要求是不要去碰原来的地;因为人们跑来度假,多走一点路没有关系,我就把这些建筑分散开,下面架空,中间用一个二层的廊桥来连接;不去碰原来的树、石头和小溪,我说“我们要踮着脚走过……”结果他就同意了;于是后来我们就很认真地做下去,酒店功能的布局我们配合业主一起做,要满足酒店实际经营的需要。


你看这个照片(姚向我们展示北京古北水镇函谷山庄酒店的现场照片)…… 但真正的建筑感觉很难在照片上展现出来,所以作为建筑师需要你一定要去到现场,去体会建筑在天地之间的尺度、嗅觉和光线,去找到你的缘起之点。


王奕

没错,建筑缘起自然,尊重自然,也可利用自然,回到北京我会再去古北水镇酒店仔细体验。那么,目前有和自己的梦想最接近的作品吗?或者说您自己最认可的作品?


姚仁喜

都在进行中(笑)…… 伍迪艾伦讲了一句话我很有同感:人家问他你有没有看过自己以前拍过的电影,他说一旦我不小心看到,我一定马上转过头去…… 我完全听懂了他的话(笑);他是自嘲;就像你去旅行之前,回来完全是另外一种心情,所以最好的一定是“Next trip”!


王奕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梦想总在进行中,“Next Trip”是设计师恒久的追求,十分赞同。最后,请对我们的读者再说几句,他们很多是建筑的超级喜爱者。


姚仁喜

好啊。我想说不只是内地,其实到处都有追求宏大雄伟建筑的人,我觉得这是对建筑的想象有些贫乏的表象,其实人生有很多跟这些宏大相反的记忆反而是真实的。


我讲个故事好了,其实你们也可以去看,台北现在正在上映的音乐家坂本龙一的纪录片 《终章》,非常值得一看;这部影片一开始是讲环保,是在福岛海啸后,从海里捞出的一台钢琴,声音不准,坏掉了;电影放到一半又回到那个场景,是他用坏掉的钢琴在做一首曲子,五音不全的曲子……


这个纪录片的背景是坂本在60多岁的年纪发现自己得了癌症,在家休养时发生的故事,是一个重新审视自己人生的过程;因为我和他的年龄相仿,所以看起来很有感触。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是他在纽约的家里娓娓道来:……钢琴需要三层木板粘在一起,在模子里要放三个月才能形成它的形状,再加上紧绷钢索的力量……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我们人类才会觉得得到了完美的声音。可是他说现在这个坏掉的钢琴被大自然带回去,木头只是想还原它本来的样子,钢索也只是回到放松的状态,那才是回归自然。在电影中坂本龙一说到此处,忽然表情有些微愠,他说我现在非常讨厌人为的秩序……


回到建筑本身,现在一般的人对建筑设计表现的认知,都是着重在外型、效益,希望得到宏大、光鲜、亮丽,或是得到一种昂贵的感觉,事实上人类的生命生活和建筑的关系并不止这个状态……


王奕

完全同意您的观点!这是虚幻和真实的区别,也是创作者理念的区别。非常感谢您的谈话。


后记


说到坂本龙一后,姚仁喜戛然而止,他特别真诚的建议我们去看这部电影。短短不到一小时的访谈,虽不能更加深入,但也可窥其精髓;那就是他用这40年来的建筑作品,帮别人圆梦。对姚仁喜而言,每一次设计都是叙述建筑本真的过程,如果有人能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共鸣,即开启着人心与人性的共通。



临别之际,姚仁喜送给我们《读库》出版的《水月》和《并蒂》两本书——“给不是学建筑的人看的建筑书”——有关清水混凝土和宗教信仰; 以及《读库》前几年还出版过的《传家》,作者是姚仁喜的太太——姚任祥。



长按二维码进行订阅


长按二维码关注

《酒店精品》


中国唯一传播世界酒店文化

追踪酒店设计潮流

播报全球酒店咨询的高端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