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主席“生意之道”:对香港无为无不为

2017-06-30 李克勤 济学

现在公认并且公开的历史资料证明,1949年毛主席党中央决策暂时不要解放军去香港,保留其国际贸易“窗口”地位;1974年毛主席亲自与英国前首相谈过香港1997年回归事宜。老人家的生意之道如火纯青,在香港问题上的无为无不为,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1974年5月25日下午,毛主席同来访的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爱德华·希思举行了会谈,两人一见如故,交谈了一个多小时。

     希思当时已经下野,但毛主席还是给了他在任首相的礼遇,后来在1976年初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是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毛主席独特的思维特色——不拘泥于既有的“惯例”,敢于打破常规,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破与立,是同时存在的。在破与立之中,生出新意——生意之道应运而生。

    谈起香港问题时毛主席说:“剩下一个香港问题,我们现在也不谈。”

  希思:“是没有谈。”

  毛主席问周总理:“香港是割给他们的,九龙是租借的,还有多少时间?”

  周总理:“是1898年租给他们的。租期99年,到1997年满。”

  毛主席:“现在还有多少年?”

  周总理:“还有24年。”

  希思:“1997年香港会有一个平稳的交接。”

  “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到那时,”毛主席对周总理说,“我们就不在了。”随后毛主席又抬起手指了指邓小平等人说:“具体事情由他们年轻人去办了。”

     根据已有的资料,早在1946年毛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就初步构思了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架构。1946年12月9日,毛主席在与哈默、罗德里克、陈依范等三名西方记者会谈时,谈及香港问题。

  哈默问道:“在香港问题上中共的态度如何?”

  毛主席:“我们现在不提出立即归还的要求,中国那么大,许多地方都没有管理好,先急于要这块小地方干吗?将来可按协商办法解决。”

解放军打过长江的时候,发生的紫石英号事件已经证明,解放军凭武力拿下香港不在话下。然而1949年10月17日,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挥师南下,却勒马深圳河畔不开进香港。

      这时港督葛量洪收到了通过秘密途径传来的信息——中国共产党关于香港维持现状的“三项条件”:(一)香港不能用作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基地;(二)不许进行旨在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威信的活动;(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港人员必须得到保护。

  港英政府为此欣喜不已,这也导致英国政府决定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新中国,并在《华侨日报》上刊登了“毛泽东已保证香港地位安全,英国年内承认中共”的消息。

     由此可见,毛主席在香港问题上,有着一套完整系统的思路,并且付诸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50至70年代,毛主席党中央始终坚持“暂时不动香港”之“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决策,在道层面生出新意,在经济上内地和香港的经贸往来,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

    除了日常的交往以外,从1957年开始在广州每年都要举行春秋两季“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成为那个年代新中国与外国人做生意的主要渠道。

    这也证实了1949年初春,毛主席对斯大林的特使米高扬的那番话的深刻内涵,毛主席说:“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过去就行。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需要采取另一种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急于地解决香港和澳门的问题,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相反,若利用这两地的原来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和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总之,要看形势发展再作最后决定。”

    毛主席这里关于香港的定位,可以作为他的生意之道的一个具体的策略,也可以叫做生意之术。

     毛主席的生意之道,是一种无为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先有为后无为,上无为下有为,无为无不为。

    一个人的成熟,一个人的成就,许多时候不在于他的有为,而在于他在有为的过程中懂得无为。你看1949年解放军推枯拉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是解放全中国之有为,到了深圳河边,停下来,不过去,这就是无为。只有先前的有为,才能说明此后的无为,统一称之——无为无不为,这才是作为的完整体现。

     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在政治上的原则性一点都不含糊,而在经济上的灵活机动,连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和一些外国共产党都生疑惑。

     毛主席在香港问题上所采取的“生意之道”,的确曾受到国际上一些共产党的批评。他们认为中国对帝国主义的态度过于软弱,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竟然会允许殖民统治的存在。毛主席回应的回应,再一次阐释了他的生意之道:“至于香港,英国没有多少军事力量,我们要占领是可以的。但过去有条约关系,小部分是割让的,大部分是租借的,租期是九十九年,还有三十四年才满期。这是特殊情况,我们暂时不准备动它。香港是通商要道,如果我们现在就控制它,对世界贸易、对我们同世界的贸易关系都不利,我们暂时不准备动它。”(毛泽东 1963年8月9日同索马里总理舍马克的谈话,《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年版,第249—250页。)

    真是道可道,非常道也。

    即使是在今天,毛主席的生意之道,依然会被许多人误解,因为感悟道,与了解器是两码事。

    在延安时期,毛主席为抗大提过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这是我们感悟毛主席生意之道的可靠参照物——道总是器化于物之中的。

    历史证明,毛主席的生意之道,我们今天当然想得通,说得通,也行得通,道器变通。


历史资料参考:《杨孙西:毛泽东在香港问题上的战略远见》,载《党的文献》2014年第3期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0526/c85037-25066190.html 


写于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