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老金体系改革,影响几何?(国金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3-06-16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赵伟宏观探索”


报告要点

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引起市场的普遍关注。我国养老金体系三大支柱现状如何、未来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本文系统梳理,或可提供一定参考。

一问:我国养老金体系特征几何?第一支柱为主,二、三支柱加快搭建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下,我国养老金体系不可持续等问题凸显。当前,我国养老金三支柱发展相对失衡,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占比达56%,二、三支柱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38%和6%。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滑,劳动力占比持续降低,而老龄人口占比不断抬升,导致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基本养老金账户收支承压;据社科院相关研究测算,我国基本养老金累计结余或在2035年用尽。

第一支柱承压下,养老金二、三支柱加速发展、落地。第二支柱中,企业年金制度落地较早,于2004年推出试行办法;职业年金账户于2015年推出,主要由机关事业单位和员工共同缴纳。2018年起,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加速推进,税延型养老保险等试点政策陆续推出;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台,配套政策加速落地,包括个人养老金账户运行、投资范围及税收优惠等相关细则。
二问:养老金二、三支柱现状如何?二支柱规模增长较快,三支柱加速落地

养老金第二支柱规模发展迅速、覆盖率稳步提升。2021年底,我国养老金第二支柱总额达4.4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企业年金账户运行较早、累计规模达2.6万亿元,2015年起步的职业年金账户发展迅速、累计规模达1.8万亿元。同时,第二支柱覆盖面逐渐拓宽;2021年底,企业年金参与员工超2875万人,占2021年城镇职工就业人数的6.2%、较2020年提升近0.3个百分点。

2022年,养老金第三支柱制度加速落地,未来五年个人养老金累计规模或超万亿元、带动千亿元的增量资金入市。2021年,城镇在职员工数达4.7亿;中性情景, 2027年城镇在职员工或在5亿人左右,假设个人养老金渗透率增至10%,平均缴费比例为1.2万元上限的50%,则五年后个人养老金累计规模将超万亿元 ;若个人养老金中10%投向权益市场,将累计带入超千亿元长期资金入市。

三问:养老金未来应关注哪些?短期仍需财政支持,长期依靠二三支柱发展

短期内,基本养老金仍是我国养老金体系的重要支撑,或需财政加大支持及调配力度。近年基本养老金支出规模不断增长、对财政补贴依赖较大,2021年基本养老金财政补贴金额达1.6万亿元、占当年支出的27%,短期基本养老金运行仍需财政支持。而各地基本养老金结余明显分化下,后续基本养老金统筹调剂力度或进一步增强,2021年统筹调剂规模超9000亿元,中央调剂比例增至4.5%。

随着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持续下滑,未来政策或加大对二、三支柱的投资引导。2021年,美国养老金二、三支柱占比超90%,与之相比,我国养老金二、三支柱占比仅45%、有较大提升空间。从投向来看, 2021年,我国企业年金仅8%投向权益类,而美国二、三支柱养老金2022年上半年投向权益市场比例或超三成;未来我国二、三支柱是否提升权益类投资比例、进而提升收益率值得跟踪。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报告正文

一问:我国养老金体系特征几何?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下,我国养老金体系不可持续等问题凸显。当前,我国养老金三支柱发展相对失衡,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占比达56%,二、三支柱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38%和6%。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滑、劳动力占比持续降低,而老龄人口占比不断抬升,我国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基本养老金账户收支承压,若剔除财政补贴,2021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期收支缺口高达1.1万亿元。据社科院相关研究测算,我国基本养老金累计结余或在2035年用尽。
作为我国养老金体系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近些年,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制度不断完善;2009年以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方面经历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改革,后又进一步同步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方面,先于2015年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并轨”改革,又于2018年开展中央统筹调剂制度、协调地区差异;此外,基本养老保险征管制度改革、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基本养老保险账户等改革也在推进。
第一支柱承压下,养老金二、三支柱加速发展。第二支柱中,企业年金制度落地较早,于2004年推出试行办法、2017年正式完善推出,明确企业年金账户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职业年金账户于2015年推出,主要由机关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共同缴纳。2018年以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加速推进,税延型养老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试点政策陆续推出;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台,配套制度加速落地,包括个人养老金账户运行、税收优惠等细则,以及拓宽个人养老资金投资范围、促进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
二问:养老金二、三支柱现状如何?
近年来,养老金第二支柱规模发展迅速、覆盖率稳步提升。2021年底,我国养老金第二支柱总额达4.4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企业年金账户运行较早、累计规模达2.6万亿元,2015年起步的职业年金账户发展迅速、累计规模已达1.8万亿元。同时,第二支柱覆盖面逐渐拓宽;2021年底,参加企业年金的员工超过2875万人,占2021年城镇职工就业人数的6.2%、较2020年提升近0.3个百分点。
2022年,养老金第三支柱制度加速落地;相较于之前试点政策,当前个人养老金制度税收激励更大,参与机构更多等。当前个人养老金实际税负为3%、明显低于之前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7.5%,但缴纳额度有一定限制、每人每年最多缴纳1.2万元。同时,个人养老金运行参与主体更多,银行、险企、券商等机构均可参,或有助于推动相关业务规模扩张;此外,个人养老金账户封闭运行、达退休等条件后才可取出。
政策推动下,未来养老金第三支柱规模或加速扩张;假设五年后个人养老金渗透率在10%左右,个人养老金累计规模或超万亿元。2021年,城镇在职员工数达4.67亿人、同比增长1.1%;中性情景,假设在职员工人数每年增长1%,2027年城镇在职员工数近5亿人,假设个人养老金渗透率约10%,平均缴费比例为1.2万元上限的50%,五年后个人养老金累计规模超万亿元;若其中10%投向权益市场,将累计带入近千亿元长期资金进入权益市场。
三问:未来养老金改革或应关注哪些?
短期内,基本养老金仍是我国养老金体系的重要支撑,或需财政加大支持及调配力度。近年基本养老金支出规模不断增长、对财政补贴依赖较大,2021年基本养老金财政补贴金额达1.6万亿元、占当年支出的27%,短期基本养老金运行仍需财政支持。而各地基本养老金结余明显分化,广东、北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可持续性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后续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调剂力度或进一步增强,2021年统筹调剂规模超9000亿元,中央调剂比例进一步提升至4.5%,2022年中央预算也显示参与统筹地域进一步扩大。
个人养老金政策或多为中长期制度安排,短期内民众了解程度与投资规模可能有限,或需加大推广力度等。2018年在上海、福建、苏州工业园区开始的养老金第三支柱试点未见大规模推广,截至2021年底税延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费仅6.3亿元。这一试点经验或意味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虽出台,但制度推广、吸引投资等或仍需较长时间,未来或需加大推广力度、政策支持力度等。此外,税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业务集中于发达地区,2021年底上海累计保费占比近八成,或指向个人养老金制度难以缓解地区间养老金分化问题。
同时,随着基本养老金逐渐难以满足民众养老需求,未来政策或加大对二、三支柱的投资引导。随着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持续下滑,满足民众多层次养老需求亟需二、三支柱发展补充。2021年,美国养老金二、三支柱占比超90%,与之相比,我国养老金二、三支柱占比仅45%、有较大提升空间。从投向来看, 2021年,我国企业年金86%投向固收类、8%投向权益类,而美国二、三支柱养老金2022年上半年投向共同基金比例超40%,其中超六成投向权益市场;未来我国金二、三支柱是否提升权益类投资比例、进而提升收益率值得跟踪。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下,我国结构失衡的养老金体系问题凸显,实行现收现付制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收支明显承压。在此背景下,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制度不断完善,二、三支柱制度改革也加速推进。

(2)近年来,我国养老金第二支柱规模发展迅速、覆盖率稳步提升,养老金第三支柱制度于2022年加速落地;假设未来五年个人养老金渗透率增至10%,养老金第三支柱累计规模或超万亿元、带动千亿元的增量资金入市。

(3)短期内,基本养老金仍是我国养老金体系的重要支撑,或需财政加大支持及调配力度;长期来看,基本养老金收支承压、替代率持续下滑下,未来满足民众多层次养老需求或需依靠二、三支柱发展。

风险提示:

1、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债务压制、项目质量等拖累稳增长需求释放,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疫情潜在反复风险,对项目开工、生产经营活动等的抑制。

2、疫情反复。变异毒株加大防控难度,不排除疫情局部反复的可能。



赵伟团队介绍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养老金体系改革,影响几何?对外发布时间:2022 年 11 月 30 日
报告发布机构:国金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赵   伟  SAC 编号:S1130521120002  邮箱:zhaow@gjzq.com.cn杨   飞  SAC 编号:S1130521120001  邮箱:yang_fei@gjzq.com.cn

侯倩楠  邮箱:houqiannan@gjzq.com.cn



长按关注


新书推介



作者从经济、政治、文化和资本市场运作等各个维度展开分析,尝试厘清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命题,以及转型过程中蕴藏的市场投资机遇。


法律声明

特别声明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版权归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国金证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制作任何形式的复制、转发、转载、引用、修改、仿制、刊发,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经过书面授权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的产生基于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反映撰写研究人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故本报告所载观点可能与其他类似研究报告的观点及市场实际情况不一致,国金证券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时调整,亦可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国金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

本报告仅为参考之用,在任何地区均不应被视为买卖任何证券、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本报告提及的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可能不易变卖以及不适合所有投资者。本报告所提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益可能会受汇率影响而波动。过往的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的表现。

客户应当考虑到国金证券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而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证券研究报告是用于服务具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和投资顾问的专业产品,使用时必须经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国金证券建议获取报告人员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报告本身、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也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国金证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国金证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本报告并非意图发送、发布给在当地法律或监管规则下不允许向其发送、发布该研究报告的人员。国金证券并不因收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国金证券的客户。本报告对于收件人而言属高度机密,只有符合条件的收件人才能使用。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报告仅供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风险评级高于 C3 级 (含 C3 级)的投资者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个别客户的特殊状况、目标或需要,不应被视为对特定客户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建议或策略。对于本报告中提及的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本报告的收件人须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使用国金证券研究报告进行投资,遭受任何损失,国金证券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若国金证券以外的任何机构或个人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或个人为此发送行为承担全部责任。本报告不构成国金证券向发送本报告机构或个人的收件人提供投资建议,国金证券不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此报告仅限于中国境内使用。国金证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