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国国宝说千万别感染新冠,转阴了也遭罪

好奇心君 未来预言机 2023-01-04

法国的国之重器”欧洲同步辐射光源ESRF”在去年2021年公布了一项科技进展,对了解新冠的本质非常有帮助。本以为大家都知道了,已经成为常识,就没打算写。但是,有感于最近好几股力量反复对大众进行反智洗脑,那么……(进入《记念刘和珍君》氛围,仰头45度望天)……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还是有必要再把这项科研成果再翻出来展示一下的。

 

法国东南部的小城Grenoble(格勒诺布尔)位于阿尔卑斯山山区,群山环抱,景色优美,夏天可以爬山,冬天可以滑雪,和大自然非常亲近。居住人口50万。


有一回,我在这里爬山,山路上偶遇一个法国男生,带着一条狗,要是脸和头发再像些,活脱脱就像从《丁丁历险记》走出来的丁丁和白雪。


Grenoble还是法国首屈一指的科学重镇和大学城,科研机构密集,有个外号“欧洲硅谷”。世界三大高能加速器之一、法国国宝之一、欧洲同步辐射光源ESRF就坐落在这里。

大圆环就是欧洲同步辐射光源ESRF,是不是觉得和苹果总部的造型一模一样


同步辐射是接近光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发出的电磁辐射/电磁波,光谱从远红外到X射线都能覆盖。利用这个原理,科学家建造了“同步辐射光源”(又叫同步加速器、粒子加速器)这种大型装置,作为一种超高功率超高亮度的X射线源来使用。

 

医院里的CT也是x射线源,能分辨出直径1毫米的血管。而目前世界主流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分辨率达到微米级别,约为医院CT的1000倍,而亮度大约是医院CT的1000亿倍。

 

全世界大约建有约50个同步辐射装置。其中美国9个,欧洲16个,日本8个,中国4个。北京上海合肥台湾各一台。北京的是第一代,合肥是第二代,上海张江和台湾是第三代。这种纯物理的装置,在生命科学、药物研发、高性能材料研发、能源催化、芯片检测、航空和纳米电子等等多学科的前沿领域,都是不可多得的研发神器。

 

单论上海这台光源,造价12亿,对科研创新推动巨大,2009年投入运行至今帮助科研用户完成超过15000项课题研究,科研用户的成果在过去10年中9次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例如,帮助中科院物理所发现外尔费米子,帮助百济神州研发抗癌药物泽布替尼,提供了分子结合的结构数据,帮助超级钢、石墨烯、碳纤维等领域的研发,帮助解析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病毒结构,帮助解析新冠病毒主蛋白酶结构、揭示了S蛋白及入侵机制,帮助研发新冠疫苗、新冠药物等等……

 

法国这台“欧洲同步辐射光源ESRF”是世界上第一台第三代光源,由22个国家共同出资建造的,前五大股东分别是:法国27.5%,德国24%,意大利13%,英国10.5%,俄罗斯6%。在经过26年的服役后,ESRF从2015开始,花了1.5亿欧元进行了一项历时7年的升级工程,成为世界上第一台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在2020年时,已完工部分的指标如下:

  • 精度提高到纳米级别,成像达到1微米(1μm)

  • 亮度比升级前提高约100倍,达到普通医用CT机的10万亿倍

 

这意味着,有了这个工具后,使观测精度直达分子/原子层面。扫描后的图像再合成三维模型,可以复现出一个物体的分子/原子级别的内部结构。也就是说,科研人员可以从一个常规物体的宏观层面,一步步放大,直接钻取到微观的分子层面。这种工具太强大了。

极其强大的成像放大能力示意图,从左到右一步步放大


研发神器就绪了。科研人员也恰好出现了。

 

首先是两位德国科学家:德国美因茨大学医学中心病理学家Maximilian Ackermann与汉诺威医学院胸部疾病病理学家Danny Jonigk,两人在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刚爆发时,对德国的新冠死者进行尸检,对比健康死者的器官组织,他们发现新冠感染者的肺部毛细血管已经被破坏变形。结合新冠患者的“隐形缺氧”等症状和后遗症进行分析后,他们在2020年5月发表论文:新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是一种血管疾病,会影响全身上下的器官。他们指出,人体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即使只有1%的血管遭到病毒攻击,血液流动和吸收氧气的能力也会受损,进而损害人体器官。


当他们想进一步研究时,医院CT无法提供更高精度。于是他们找到擅长以X射线研究生物材料的材料学家Peter Lee,伦敦大学学院UCL工程学院的新兴技术主席。Peter Lee于是联系上法国ESRF的首席科学家Paul Tafforeau组建了一个跨国合作团队一起研究,还招募了熟悉生物医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博士后Claire Walsh来处理扫描结果。


本项目专家五人组:Maximilian Ackermann、Danny Jonigk、Paul Tafforeau、Peter Lee、Claire Walsh。

 

在这几位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他们很快完善了刚刚完成第四代升级的ESRF的扫描能力,将其命名为HiP-CT组织学级CT技术,意思是具备‘3D纳米组织学’级别的扫描能力,这一直是不少前沿领域的一个梦想中的工具。然后,他们启动了一个大项目“人体器官地图Human Organ Atlas”,要将人体器官统统扫描并建立三维模型。

 

2021年5月,团队中的德国科学家Ackermann和Jonigk拿到一名新冠死者捐赠的肺,送到法国ESRF给Tafforeau扫描。由于精度太高,扫描产生的数据量巨大,Walsh处理花了很长时间。最终在2021年11月,联合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HiP-CT技术的论文:


以及在“人体器官地图”项目网站上(https://human-organ-atlas.esrf.eu/explore/FO-20.129 )发表了部分扫描图片:



原始扫描结果是黑白的。上图中的色彩是后期三维重建后,使用计算机着色的。白色的部分是支气管,红色的是正常的毛细血管,黄色的是堵塞的损坏的毛细血管。

 

把支气管单独抽出来是下图这个样子: 


对微观部分放大,看上去就像姜一样的部位,是产生大量堵塞的支气管,以及堵塞和崩塌的肺泡。即被感染过的肺部出现肺泡炎症、纤维化、坏死等组织学特征。


有些部位的毛细血管全面坏死。

上图中,除了中间极个别的稀疏得几乎看不见的红色是正常的毛细血管,其它全部都是黄色的堵塞的毁坏的毛细血管。


上文提及,德国科学家在2020年的研究提示,新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是一种血管疾病,会影响全身上下的器官。人体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即使只有1%的血管遭到病毒攻击,也会损害人体器官。

 

现在ESRF联合团队的研究又给了我们几个提示:

  1. 由于新冠病毒的细胞表面受体ACE2遍布人体全身。新冠病毒感染后,开始了体内复制以及从毛细血管一级对人体器官的攻击。攻击包括肺泡炎症、纤维化和坏死,透明纤维化沉积物,淋巴细胞浸润,脉管系统被血栓阻塞,次级肺小叶不同程度实质恶化等等。

  2. 如果医院CT因为精度低还看不到这些微小的变化,患者表面上的病症很可能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

  3. 当病毒载量比较多,医院CT能看到病症了,医生宣布病人成为确诊患者,其实这时很可能是病毒攻击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了。

  4. 新冠病毒不像普通病毒,从单一病灶开始发展,而很可能是从多个器官、多处毛细血管同时开始攻击,所以你在上图看到肺部全面崩溃,肺泡多处崩塌堵塞,多处毛细血管堵塞。

  5. 传统病毒是在单一器官进行变异,变异速度慢。现在新冠病毒很可能是在同一个人的多个器官多处同时进行不同的免疫逃避、变异。因此,变异快,逃逸快,变种多。

  6. 对于无症状感染症者,由于新冠病毒已经开始攻击,因此也会和有症状患者一样,面临多项新冠后遗症的抽签。新冠后遗症会涉及那么多器官,可能是因为病毒在人体全身的毛细血管进行攻击,所以完全看感染者的抽签结果。

  7. 常见后遗症是疲劳,做什么都吃力。原因可能是部分毛细血管受损堵塞。

 

在了解了法国ESRF所揭示的新冠病毒感染的微观情况后,就很容易理解其它几项科学研究成果所揭示的新冠病毒在宏观上造成的病症了:

  • 美国Ziyad AI-Aly教授的研究显示,感染过新冠后,轻症患者的肾功能会出现下降,相当于肾脏衰老了三年。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免疫研究主任Paul Carson表示35%的感染者出现肾脏受损,5%的感染者的肾相当于衰老了30年,相当于感染一次新冠,就让肾脏老化了30年

  •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Adam Hampshire在2020年的研究显示患者有可能智商降低8.5分,相当于大脑衰老了10年。然后,他拉了20多位英国顶级学者,在2022年发表进一步的研究结果:重症患者的智商降低10分,相当于大脑衰老了20年

  • 英国牛津大学的Gwenaelle Douaud教授,嫌弃上一条帝国理工的研究只做了认知测试,于是找来全球最大磁共振成像数据库UK Biobank,直接扫描大脑的核磁共振成像。结果他发现新冠病毒能导致大脑萎缩,脑部组织受损。即使是轻症,也被扫描到出现脑容量损失,负责注意力和组织的“执行功能恶化”。平均而言,大脑萎缩了0.2%到2%。也就是说,新冠对大脑认知功能的损害相当于提前衰老了1岁至10岁

  • 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医学科学院两院院士、耶鲁大学免疫学生物学教授岩崎明子(Akiko Iwasaki)教授表示,自身免疫性的新冠后遗症无法逆转,只有部分患者的症状能减轻。

 

所以说,新冠一旦感染了,即使是轻症和无症状,都相当麻烦呐。我们在《坚持清零,中国会变得如何?》一文中也列举过后遗症的数不胜数的种类和广泛的分布。

 

有人要问,打了疫苗后,后遗症会不会减少?美国Ziyad AI-Aly教授在2021年年底的论文《Long Covidafter Breakthrough COVID-19: the post-acute sequelae of breakthrough COVID-19》中表示:


后遗症中的凝血类疾病(Coagulation)的发生风险在打疫苗后降低接近50%。肺部(Pulmonary)后遗症下降约20%,新陈代谢后遗症、疲劳、心血管类后遗症下降10~15%。但是后遗症中的消化道疾病、肾病、精神类疾病、肌肉骨骼类疾病、神经类疾病的发生风险,在打疫苗后,基本没有降低。(注:该研究里使用的疫苗是指辉瑞的mRNA疫苗。)结合法国神器ESRF的微观表现,血液可能是新冠病毒主要进行攻击的通道,但进入部分器官后,疫苗也没辙了。


以上信息,反华人士和敌对认知战宣传从来不说。相反,反华人士、认知战宣传在拼命给中国人洗脑,说新冠是个流感,巴不得每个中国人都选择躺平共存,感染一下新冠。

 

我们在《重发:蛙蛙认知战团队的加薪申请》和《本质是什么(二) 躺平共存下的罪恶》中总结过他们的洗脑套路。他们试图给中国人洗脑:

新冠都是轻症、无症状,新冠就是感冒。”

“奥密克戎无害。”

“感染后过几天,核酸就会转阴了,就岁月静好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真是呵呵了,以为没死人就没事了?感染后,即使核酸转阴了,也晚了,病毒已经攻击过一部分毛细血管了,即使少得医院的CT看不到,也不等于患者的器官组织没有受损呀。要防疫标杆中国向死人无数的国家学习躺平共存,哪有这样的道理,要学霸向学渣学习?


还有那些造谣“奥密克戎和其它新冠病毒变种不同,很温和没有杀伤力”的,以为新冠病毒换了顶帽子就能变成大熊猫或冰墩墩了吗?哈佛医学院、密涅瓦大学、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一起打造谣者的脸了。

由哈佛医学院、密涅瓦大学、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联合主导的这项大型研究发现,SARS-CoV2病毒的Omicron变体在本质上与以前的变体一样严重,该研究驳斥了其他研究中关于奥密克戎的传播性更强但不太严重的假设。该研究覆盖美国马萨诸塞州13所医院超过13万名患者。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本质是什么(二) 躺平共存下的罪恶》《坚持清零,中国会变得如何?》中还提到两点:

  • 一是一波疫情感染过后,感染者个人的抗体管用6-9个月左右。

  • 二是美国今年年初的一波奥密克戎疫情,美国CDC在3月初曾估计已经有1.4亿、43%的美国人感染新冠。


CNN的报道截图

 

看看日历,现在5月份了,离下一波疫情也不远了。

 

这不,5月6日,拜登政府宣布,预测今年秋天会有下一波疫情到来,预期会再有1亿美国人感染。

华盛顿邮报:今秋疫情会再感染一亿美国人。CNN和纽约时报均有跟进。


全球最早开始奥密克戎疫情的南非,目前由奥密克戎的子变种BA.4/BA.5引发的新一波疫情正在徐徐展开。看看下图南非自2020年初以来,这每6-9个月发生一波疫情的走势图。原始毒株来一波疫情,贝塔变种来一波疫情,德尔塔变种来一波疫情,奥密克戎变种来一波疫情,现在BA.4/BA.5变种又来疫情了。


 

所以说,只要选择躺平共存,就是每6~9个月一波疫情,人一轮又一轮地死过去,后遗症一轮又一轮地虐过去。


新冠病毒专治不服,就喜欢找要躺平共存的韭菜碾过去。


那些鼓吹躺平共存的力量,我们在《本质是什么(二) 躺平共存下的罪恶》总结过有7股,它们的脸都被新冠病毒、被科学家、被无辜感染的人们,打得猪头一样肿了。

 

所以说,一个国家,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清零,都不算晚。

 

但是,这个道理虽然都懂,但是,就是很难做到。就像大家都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锻炼都不晚,但是就是很难去做呀。


只有我们中国非常了不起,能做到清零。

 

是了,我国某地感染数接近60万了,这60万受害者,该追究谁的过失?

 

小结和展望


法国的国之重器ESRF的研究成果和以上重磅研究成果,揭开了新冠病毒本质的一角,从微观层面显示出新冠病毒对人体器官组织的全面性攻击。

 

现在,法国ESRF会优先进行两类研究:

  1. 结构生物学。目标是了解病毒和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和功能,促进开发疫苗和抗病毒药物。

  2. 对人体器官进行扫描,以便了解新冠病毒对各种人体器官的影响,希望在2023年底扫描整个人体躯干。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超高精度的纳米级别的扫描成像技术的应用还在起步阶段,前景广阔。并且,他们还计划加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高处理海量扫描数据的速度。

 

我国也在发力追赶。北京在怀柔加紧建设全球第二个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HEPS),2018年开始规划,投资45亿,目前建筑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计划2025年9月开始试运行。上海张江的三代光源和合肥的二代光源也在计划升级到四代。此外,深圳光源(深圳光明)、南方光源(东莞松山湖)、武汉光源、重庆光源等几个新建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都在密锣紧鼓地建造中。对,别的国家搞一个,我们国家搞七个。 

 

法国ESRF的升级和所产生的科技发现,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前几年我国争论得沸沸扬扬的千亿级的粒子对撞机确实还没到搞的时候。目前物理学的前沿没什么突破,而生化环材等多学科的前沿领域有着数之不尽的突破点,亟待探索。像同步辐射光源/粒子加速器这种纯物理的高端科研设施,大放光芒的地方并不是在物理学科前沿,而是在其它理工学科的前沿领域。像法国ESRF,每年9000个用户使用,2000项科学论文受益,过去的研究成果产生过5项诺贝尔奖。我国的同步辐射光源也是,即使满负荷运行还是满足不了国内科研专家一半的需求,对每个项目还只能提供四分之一的上机时间,另一半的科研需求只能联系国外的光源去做研究。所以,杨振宁和王孟源是对的,花一千亿搞对撞机的效益在目前确实不明显,科研用户稀少,还不如先省下来搞同步辐射光源。

 

还有,像法国ESRF的这个研究,综合了医学、材料学、工程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科研专家,而且团队还在继续增加多个学科的专家,例如增加艺术领域的专家来更好地分析和展现微观数据。优秀的人可以从中领悟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而坏人则在通识教育中塞私货,把香港青少年带入歧途。(见《香港年轻人的新纳粹之路》)

 

最后的最后,别信那些鼓吹躺平共存的反华洗脑宣传了,踏踏实实认真干,坚持清零的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