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公司在战争中获得权力,美资公司直接下场肉搏

好奇心君 未来预言机 2022-12-14

上篇说到俄乌战争揭示了当代战争从普通战争变成涉及特种部队作战、生物战、网络战、金融战、认知战、科技战的涉及各个领域的全面战争。本篇会聚焦在科技战这个战场。

这次俄乌战争有个特点:私营科技公司在这次战争中介入颇深。一直说自己只追求利润的私营企业,一直打着“资本不爱国”的幌子,怎么就在战争中下场肉搏了呢?

固然,以前在二战期间有过这样的先例,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私营民用汽车公司直接转产坦克、轰炸机、军用吉普车甚至原子弹,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威廉·克努森就任国防咨询委员会委员。那现在这次是不是一样呢?是不是有什么不同呢?

(一)

俄乌战争在2月24日开打。在媒体上比较容易看到的科技公司下场动手的消息是:3月1日,Google和苹果同时宣布在俄罗斯禁用Google Pay谷歌支付和Apple Pay苹果支付。对于普通俄罗斯人而言,这对生活造成了巨大的麻烦,日常消费无法使用手机支付,搭地铁坐公交也无法使用手机支付。乌克兰政府还兴高采烈地公开要求苹果CEO库克做得更多,希望苹果能停止向俄罗斯用户提供所有苹果的产品和服务,包括Apple Store应用商店等,也就是希望俄罗斯用户的苹果变砖。

这提示我们:当收到美国政府指令时,美资科技公司会中断服务、禁止用户使用产品、会断供。

(二)

与谷歌、苹果的断供相比,Maxar卫星公司没那么显。Maxar是一家“私营”的卫星及情报公司,总部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附近。之前叫DigitalGlobe,谷歌地图就是买的的卫星数据,而它家的卫星是由马斯克的SpaceX送上天的。Maxar目前的主力是4颗WorldView系列卫星和GeoEye卫星,其中3颗能提供分辨率在40~50厘米的图像,1颗能提供分辨率在30厘米的高精度图像,在商业领域算是全球领先的。

虽然说是“私营的商业卫星公司”,Maxar和其它商业影像公司一直都服务于美国情报机构以及盟国。Maxar的主要客户是美国国家侦察局(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和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ational Geospatial Intelligence Agency)。Maxar还为美军82空降师服务。在传统模式里,把卫星图像从卫星上传送到战场上的部队,需要16~24小时。经过18个月的优化,Maxar现在只需十分之一的时间也就是2小时左右,就能把卫星图像传送给战场上的82空降师。

俄乌战争开始后,美国国家侦察局和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对Maxar的采购额都翻倍地增长。

分管情报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莫尔特里(Robert Moultrie)和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理查德·克拉克将军(Richard Clark)正在推动一项变革。他们认为,军队也是官僚的一种,会默认把卫星图像等信息列为军事机密,但是这些信息经过选择性地公开后,其作用其实是要大得多的。

这些作用包括:

1. 提高军队、政府等官僚体系的运作效率。

2. 对盟国政府的决策施加影响。

3. 控制新闻报道,控制公众认知,对他国民众进行认知战。

像Maxar这种有着“商业卫星图像公司”招牌的供应商,就可以借着“私营公司不受政府控制”的幌子,来发布一些经过美国情报界挑选过的信息,使得特定的卫星图像以“商业图像”的渠道进行分发。

于是,我们就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在开战前,美国政府多次在媒体上宣称俄罗斯即将发动进攻。

开战前,Maxar发布卫星图片,声称10万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边境集结

我们也在新闻媒体上看到下面这张著名的照片:

Maxar发布卫星图片:基辅外,连绵几十公里的俄军车队排队等待前进。

以国防部副部长莫尔特里和特种作战司令部克拉克将军为代表的美国情报界认为,在媒体上发布“预警俄罗斯即将发动进攻”和“基辅外俄军车队排队”的信息对全球民众进行洗脑是两个经典案例,是在这个时代针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必要手段,在未来战争中会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对,你没看错,针对中国,他们是白纸黑字这样写的。

这提示我们:商业公司可以表面声称自己是独立的私营的,实际上为他国政府、情报界服务。所公开的信息是经过挑选、有特定目的的。

(三)

私营公司参战的另一种模式是政府采购。

战争开始后,俄罗斯网络战部队对乌克兰的一些政府及军事设施发动网络攻击,包括DDOS拒绝服务攻击。而克制DDOS攻击,一个有效的方式是部署防火墙。美国的科技公司,谁家的防火墙抵御DDOS最好?加州的科技公司Fortinet。于是美国政府紧急向Fortinet下单,采购防火墙,部署到乌克兰。据说在美国商务部里的采购审批流程,仅用15分钟就批了。当然,钱没那么快到账,还得从我们上文《俄乌战争启示录:战争广度》提过的400亿援乌资金以及3000亿没收俄罗斯资产中报销出来才能付款。在商务部批准采购的8小时后,一组Fortinet的工程师将防火墙软件部署到乌克兰。

Fortinet公司的中文名叫飞塔,创始人兼CEO是谢青,北京人,87年、89年分别获得清华电子工程学士、硕士,然后去斯坦福大学念书。之后在硅谷连续创业三次,Stanford InfoSystem、NetScreen 、Fortinet。NetScreen 中的中国员工占比90%。2000年成立、2009年上市的Fortinet中的华人工程师数量也很多。三次创业的结果都不错,福布斯披露谢青现在身家57亿美元。谢青也被誉为中国留学生创业楷模,北美华人精英,2013年被评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那么,在中国收复台湾时,美国商务部会不会又下单?Fortinet这类科技公司又供不供货呢?

美国政府除了向科技公司采购产品,还采购服务。

2018年,美国国防部计划打造一个美军云计算大平台,对美军指挥系统进行一次划时代的升级,让美军不同军队的计算机能在该云平台上更高效地组织和作战。我们在上面提到的加快卫星数据在多个军队之间分发,要用到的CDN技术就是云计算平台其中的一项很小的技术。当时美国国防部将此项目视为军事体系信息化改革的重头项目,于是借用星球大战中的Jedi杰迪骑士称号来将项目命名为JEDI(Joint Enterprise Defense Infrastructure,联合组织国防基础设施)。JEDI项目长达10年,价值100亿美元。美国众多科技公司都想抢下这个合同。然后,Google由于员工反对而放弃竞标。2019年,国防部说IBM和Oracle的云计算能力太差,直接否决。最后能竞标的只剩下亚马逊和微软。

有一说一,云计算平台的实力,亚马逊要比微软好,但是微软也有优势:全球至少有15亿台设备运行着windows操作系统,其中大部分都开启了内置的防病毒及防火墙组件,并且会将异常上报给微软。这些遍布全球的10亿级别的windows电脑节点,再加上微软云服务节点,相当于让微软获得了监测全球网络活动的雷达,能非常快地发现网络攻击和异常,拥有非常全面的信息。

微软用来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部门叫MSTIC(微软威胁情报中心Microsoft Threat Intelligence Center)。MSTIC自称平时每小时处理1万亿次安全信号(Security Signals),每天处理约800万次攻击。而且,《MIT Review》杂志曾披露,微软MSTIC从十多年前就招募了曾在米德堡等地工作过的前间谍和政府情报人员,将他们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和美国网络司令部的工作经验直接应用到他们在微软的工作中。

你说美国国防部看到微软的这些能力,流不流口水?当然流口水啦。于是100亿的云计算的10年技术服务大单就在2019年10月给了微软。

亚马逊当然不服气,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声称亚马逊没有赢下该投标是因为特朗普对亚马逊CEO贝佐斯有偏见,干预了国防部的采购决策。一轮官司打下来,美国国防部在2021年废除了原项目,重新拟定了一个大项目JWCC,让微软和亚马逊共享大蛋糕。

大合同嘛,肯定有这样的跌宕。之前负责美国网络安全设施的机构从未离开过华盛顿特区,现在则是到了美国国土的另一边,在西雅图郊外微软和亚马逊的办公楼里。

俄乌战争开启后,美国网络司令部和国家安全局是乌克兰网络安全的总协调。MSTIC微软威胁情报中心一马当先,出手帮乌克兰抵抗俄罗斯网络部队的进攻。俄罗斯网络部队放的木马,微软清了一遍,并检测、逆向分析了一些有可能存在恶意的软件。微软在2021年用5亿美元刚收购的旧金山网络安全公司RiskIQ,获得其检测安全威胁的云软件,这次也派上用场,用来检测俄罗斯网军的攻击方向,从而对位于攻击范围内出现了漏洞的设备打上了最新补丁。微软还使用了人工智能、新的分析工具等来跟踪、预测网络攻击。

微软还让乌克兰政府改变了法律,让微软可以通过远程控制遥控乌克兰境内的windows系统打开文件夹访问控制组件,从而更全面监测和管理乌克兰的网络。

据微软自己估计,微软MSTIC的干预下,俄罗斯网军的进攻成功率在29%左右。

乌克兰政府改变的另一个法律是修改其数据保护法,不再要求政府数据必须存放在乌克兰境内,从而让乌克兰的政府数据迁移到欧洲的数据中心中去。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在俄罗斯网军的攻击下,乌克兰的政府数据包括从土地登记到税务记录等还能正常连接和使用,副作用就是这些政府数据对美欧而言已经无秘密可言。

具体的操作是:亚马逊提供了多套具有三防功能的亚马逊snowball存储设备,如下图,然后从乌克兰的数据中心下载了所有数据,再运到欧洲,上传到亚马逊的一个私有云上,再开通乌克兰政府的访问权限。也就是说,这些数据已经不在乌克兰的掌控范围之内了。

亚马逊snowball存储设备

在微软MSTIC和亚马逊做防御的同一时候,美国的网军开始出动攻击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

2月25日,据外媒报道,黑客组织“匿名者”宣布对俄罗斯发起网络总攻,俄多个政府网站被黑下线。“匿名者”黑客组织在72小时内攻击关闭了1500多个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政府、官方媒体、主要银行和企业有关的网站。

3月1日,彭博社报道,有黑客组织入侵了白俄罗斯的铁路管理计算机系统,修改铁路系统的信息,导致系统瘫痪,部分火车因此停运。作为对比参考,2022年4月,我国公布上海某信息科技公司贪图微利,为海外公司采集、勘验我国高铁使用的频谱等机密数据,仅仅一个月采集的信号数据就已经达到500GB,最终被国家安全局逮捕。可以预见,未来肯定有黑客会使用这些已泄露的机密数据来攻击、瘫痪我国高铁系统。

3月3日,俄联邦航天局太空任务控制中心遭到网络攻击,黑客试图破坏俄罗斯卫星运行。

3月13日,俄罗斯能源公司Rosneft被黑客袭击。Rosneft向其它能源公司发出了网络安全警告。

3月17日,据BBC报道,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表示,捕获一个由美国国家安全局部署的木马NOPEN,该木马被用于美国对中国的网络攻击,已经控制全球海量的互联网设备。

在故事的另一面,我们听听乌克兰人是怎么说的。乌克兰有个国家特殊通信和信息保护局(SSSCIP),该局在乌克兰相当于美国的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乌克兰的SSSCIP局长Yuriy Shchyhol 尤里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先进的软件和技术非常昂贵,专家的人力成本也非常高。在战争之前,乌克兰是负担不起这些开支的。乌克兰缺乏相应的技能、知识,没有足够多的合格的员工。战争爆发后,我们用上了这些先进的软件、技术、服务器、数据中心,供应商大多是西方公司。这对乌克兰的网络安全的帮助相当的大。乌克兰SSSCIP将继续与美国网络司令部和国家安全局持续协同开展工作,以确保乌克兰网络空间安全,并且,乌克兰政府得到了(西方)私营商业公司的大力支持,很多私营公司的IT网络安全专家要么直接在乌克兰武装部队或SSSCIP提供服务,要么间接参与挫败网络攻击。这些人是乌克兰的“IT志愿军”,他们会自行协调、决定、计划和执行针对俄罗斯网络基础设施的攻击。

划重点,已经穿一条裤子,私营公司或直接或间接参与,“自行协调、决定、计划、执行对俄罗斯的网络攻击。”

那么,问题来了,在中国收复台湾时,微软和亚马逊会怎么做?西方私营公司的IT网络安全专家会怎么做?美国网络司令部和国家安全局又会如何协调?

(四)

乌克兰SSSCIP局长尤里还说了一句:马斯克的Starlink星链对我们帮助极大。

西方媒体也大吹特吹,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的Starlink星链业务是超级武器云云。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马斯克手里的公司,除了特斯拉声名远扬外,还有一家做太空业务的公司:SpaceX,2002年创立,远期目标是将人送往火星,短期目标是研制可以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然后在2015年,马斯克宣布,SpaceX新增一项小小的新业务:计划将约1.2万颗廉价的超微型通信卫星发射到太空中,为用户提供上网服务,这一业务被命名为“星链”Starlink。

我作为个人,我觉得马斯克干得还挺好的,也曾为SpaceX取得的一些科技进展例如火箭回收实验的成功感到高兴。但是,深挖一下就会发现,SpaceX这个听上去令人激动的科技创业故事、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太空探索、帮助偏远地区的人们使用卫星上网的业务,远远没有表面上那么单纯。

这位女士叫Rose Croshier露丝,美国空军少校。在美国空军服役多年,曾任美国非洲司令部情报总监、美国空军及太空情报中心的运营总监、美国空军装备司令部运营总监、美国驻联合国官员、美国驻加纳大使馆安全协调官等职位。最近一两年,她到了华盛顿特区的一个智库担任政策专家。她是这样说的:星链在乌克兰这个试验场的表现令人大开眼界,但我们不一定会把星链部署到很多其它国家,像埃塞俄比亚,美国没什么利益在那里,所以就不会进去,像中国,星链要进去也难,因为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在中国有一家工厂,可能会成为报复的目标。

啧啧啧,SpaceX星链是做了什么坏事,会逼得中国控制特斯拉的上海工厂作为报复?

实际上,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的历史是这样的。SpaceX在成立的第二年即2003年,就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走一起了。话说DARPA曾孵化了互联网的技术原型,也是故事很多,有机会再讲。在2003的时候,DARPA 搞了个猎鹰计划,向工业界征集研发小型火箭的概念设计投标。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高超音速武器的开发做准备,二是研发低成本发射载体,希望小型载荷(1000磅/500公斤)的每次发射成本能低到500万美元,以便让军方拥有新的廉价的批量的发射能力。第一个目标实际上失败了,倒是我们中国研制成功了。第二个目标,则部分达到了。当时DARPA收到24份投标,军方为其中9份拨了款。这9家公司除了一两家是洛克希德马丁这样的老牌军火商外,大部分都是像SpaceX这样的小公司。在这一阶段,这9家公司每家都获得了50万美元。最终SpaceX和另一家AirLaunch是这一阶段的最终胜出者。搞出了概念设计后,DARPA继续使用资金支持SpaceX的发展。由于DARPA这个项目叫猎鹰Falcon,于是SpaceX把自家的火箭命名为猎鹰1号。SpaceX使用猎鹰1号进行的第一次搭载有效载荷的发射,也是由DARPA付费的。之后,随着SpaceX的研发不断取得进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始把越来越多的发射合同给SpaceX。甚至发展出一种模式,SpaceX研发搞不定的技术难题,委托给NASA攻关,NASA研究出解决方案后,再廉价卖给SpaceX。也就是说,研发风险由国资单位承担,合同、现金流和收益,由私人公司掌控。什么叫美国军方的亲儿子,这就是亲儿子。到了2014年,NASA还给了SpaceX和波音一个68亿美元的大合同。

2014年,SpaceX筹备新项目星链Starlink,用互联网公司的黑话来说就是搞第二增长曲线。美国空军为此投资3000万美元,谷歌向SpaceX投资9亿美元。星链Starlink项目就是把1.2万颗500公斤以下的微型卫星送入近地轨道,组成一张巨大的卫星通信网。注意这个载荷,500公斤以下,正好和上面猎鹰项目是一致的。2015年该项目公开,声称是为边远穷困地区提供上网服务。真是撒谎不打草稿。为边远穷困地区提供上网服务能赚钱?美国的移动运营商为这些地区建个最便宜的2G信号塔都不愿意,测算过会亏钱。只有我们国家为了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才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去亏本建的。那么,成本比2G信号塔还要高百倍的星链就能赚钱?

星链这种卫星互联网服务,本质上是为有限的高价值客户提供能灵活部署的高要求的通信工具。这样的客户有哪些?军事基地、侦察小队、飞机、军舰、装甲车、潜水艇,甚至消耗性质的巡航导弹、无人机。

美国北方司令部司令、空军四星上将Terrence J. O’Shaughnessy泰伦斯就非常认可SpaceX星链,认为以极低成本发射及运营廉价卫星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从而能基于此组建一个连接海底、海上、陆地、空中、天基层的去中心化的高度弹性高度冗余的网络系统。

而且,星链除了军事服务能力外,还能迅速转变为一个武器平台。对巡航导弹、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能做到快速预警、识别、击毁,从而建立太空优势。

2018年,SpaceX星链露出了獠牙,揭开了其武器化的真面目。在5月和7月,SpaceX和美国国防部进行了两次反导弹对抗演习。第一次演习中,星链对来自某国的、飞经北极上空、飞往华盛顿、洛杉矶、西雅图的51枚核弹头进行拦截,全部拦截成功。第2次演习中,袭击升级为350枚洲际弹道导弹的饱和打击。星链再次全部拦截成功。

实验成功了,给钱给合同。

2018年,管理3500亿美元的美国私营金融机构富达投资集团投资SpaceX。你说这是不是行政摊派性质的政治任务呢?

2020年,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太空发展局(SDA)给了一个1.49亿美元的合同,让SpaceX制造专门的反导弹卫星。这也是SpaceX的第一份制造卫星的合同。

可以看到,SpaceX最大客户并不是NASA,而是美国国防部、空军、陆军、海军。

美国国防部DARPA对民营公司进行的分阶段的资助和扶持,实施的就是养马赛马的策略,找一群马来比赛,挑选跑得最快的几匹马,养着它们进入下一轮,然后继续比赛、继续挑选、继续培养。SpaceX是其中跑出来的一匹。美国国防部所规划的太空武器网络、太空军事网络,在SpaceX的推进下,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美国国防部DARPA的整个研发拼图也逐渐显露出来了。第一步,2003年,资助发展低成本的太空发射和运输能力,以便在战争中被对手摧毁自家卫星后,能快速制造、发射、补充新的卫星。第二步,2014年,资助发展卫星的军事服务能力,并且用廉价的去中心化的小型卫星取代昂贵的中心化的重型尖端卫星。第三步,2018年,资助发展太空武器能力,将卫星转化为太空武器平台。

SpaceX和军方有如此密切的合作,马斯克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

答案是主动的。在2022年3月,马斯克又一次主动造访加州的太空及导弹中心司令部,敦促美军在太空创新上投入更多资源。嗯,加大投入,买我,买我。2022年4月7日,马斯克到美国空军学院演讲。主持人这样介绍道:这位是SpaceX和特斯拉的CEO马斯克。空军学员们立刻报以极其热烈的欢呼声,顿显自家人一般的关系。

SpaceX星链的成长历程是这样走过来的。而这次在乌克兰这个试验场上,美军也对星链进行了大量的测试。

战争开始后的三月初,SpaceX开始向乌克兰提供星链终端,首批5000套。其总裁Gwynne Shotwell声称,设备都是民用的,是慈善捐赠,目的是帮助乌克兰人上网,美国政府没有向该公司提供任何资金采购这批设备。转眼立刻被打脸。华盛顿邮报从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官网上,发现一份文件,显示国际开发署通过第三方公司出面,付款给SpaceX,然后设备借道波兰运入乌克兰。5000套星链设备中,国际开发署先付款了1333套,其余3667套由SpaceX临时先垫付。消息一出,国际开发署立刻将官网上这份文件删除,然后装傻。

乌克兰方面的消息,运到的星链终端很快从5000套上升到1万套。而星链App在乌克兰境内的下载数量也从0上升到10万+。意味着这1万套终端大约有10万乌克兰人在使用。

使用方式是如何呢?

方式一:俄罗斯国防部的红星电视台5月19日披露,乌克兰第36旅参谋长克尔缅科夫被俘,供出乌克兰守军在亚速钢铁厂内使用“星链”设备与乌总参谋部取得联系和传送情报。

方式二:乌军使用星链来引导、控制无人机。在下图中,乌军士兵通过笔记本电脑连接上星链终端,然后指挥无人机。这些无人机通常用于侦察,向炮兵发送目标信息,以及校正射击方位。


之前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提过,将向乌克兰提供100架弹簧刀自杀式无人机,用于对付坦克和装甲车。

一美军士兵戴上遮蔽光线的黑色眼罩,以便在阳光下能清晰地查看无人机手持操作终端上的液晶屏幕。在他身后,弹簧刀自杀式无人机腾空而起。(图片来自美陆军官网)

方式三:特种兵小队、明面上隶属私营军事承包商实际是美军嫡系部队,使用这些设备进行通信。

方式四:俄罗斯国家航天局局长Dmitry Rogozin罗戈津说,“纳粹团伙亚速营”的武装人员以及乌克兰海军已经开始使用星链设备,这些设备是由乌克兰军队使用军用直升机运送过去的。

罗戈津还特别抱怨:我们永远不能信任西方,马斯克带着他的星链出现的时候,宣称不是军用而是纯民用,他给乌克兰送设备纯粹是做慈善。我警告过大家不要相信。但是,我们有一些猪队友是马斯克粉,说人家是人类航天界之光,不会干出格的事。现在大家都看到了结果,马斯克的屁股在哪里已经很清楚了。

所以,我们看到,在战场上,俄罗斯使用网络战、空袭等方式试图摧毁乌军的通信设施,试图把乌军打成聋子瞎子,然后再收割。而美军借助星链设备、跨国IT团队应对,使得乌军尚能保持基本的军事通信能力,使得乌军的指挥、通信体系尚能苟延残喘。

通过美军的这些实验和展现出来的打法,可以看出,美军在星链的使用上,以及未来对星链体系的规划上,是致力于使战场成为单向透明状态,敌方部队如何部署如何调动、火力点在哪里,能一清二楚。同时力图使敌方对己方的部署一无所知。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做到什么?需要:一、星链加无人机组成的庞大的实时全景监控体系;二、坚固的云计算平台,让所有系统能高速通信并互相连接;三、庞大的计算算力;四、网络安全保障团队。

好了,我们回到美国空军少校露丝说的情景。露丝认为,当星链做了坏事后,会逼得中国控制特斯拉的上海工厂作为报复。这让我不禁好奇起来,马斯克你是怎么作死,让星链做什么坏事,会让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呢?假如我们顺着露丝少校的思路推演一番,可能是这样子的:

1. 我国收复台湾。

2. SpaceX星链听从美国军方安排,做了坏事。

3. 轮到我们反击,中国会按照露丝少校说的那样控制特斯拉的上海工厂吗?还是击落三分之一SpaceX的星链卫星?我猜可能后者更靠谱一点?

4. 然后,SpaceX的卫星被击落三分之一,马斯克和美国军方会不会恼羞成怒?他们会怎么报复?露丝少校说中国会报复SpaceX而制裁特斯拉,那么按照美军这种思路,当他们的SpaceX受到损失,他们会不会利用在中国的几十万辆特斯拉电动车在中国搞事?如果他们利用特斯拉电动车在中国搞事,他们能搞出最大的破坏又会是什么?

上述情景,麻烦就麻烦在,很难有什么隔离墙或者措施阻止事态一步步恶化下去。也就是墨菲定律所描述的情况: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马斯克能拒绝美国政府对他的要求吗?马斯克能拒绝美国军方给他下达的命令吗?特斯拉公司能拒绝美国政府、美国军方、马斯克对公司提出的要求吗?马斯克的屁股在哪里?美资科技公司的屁股又在哪里?

马斯克2022年7月在希腊海边度假时被拍到的照片

(五)

在美国科技界,像马斯克这样和美国军方保持着如此密切的合作关系的,不只是马斯克一个人。谷歌的前CEO施密特也是这样。


Eric Schmidt施密特,出生于1955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完电子工程本科后,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在伯克利念书时,他就已经参与美国国防部DARPA的一些分布式计算的研究。毕业后,他在科技界干得相当不错,先后担任SunCEONovellCEO,最广为人知的是从2001年起到2011年担任了GoogleCEO。在之后的8年直至2019年,他担任Google以及随后的Alphabet董事会的执行董事长。

在这个时候,他已经积累起130亿美元的资产。他的想法是,自己积累的巨额财富,其实是欠了国家的一笔债,自己已经快到60岁了,应该报效祖国了。于是,他积极参与美国国防部的种种活动和会议,例如从2012年开始参加国防部网络安全机密会议、技术采购会议等等。到了2016年,施密特和当时美国国防部长Ashton Carter一起组建了国防创新委员会Defense Innovation Board,施密特担任首届4年任期的委员会主席。

这个新生的国防创新委员会和从2002年就建立的国防商业委员会Defense Business Board各有侧重点。国防商业委员会主要由大型商业公司的高管组成,为国防部提供商业界的一些最佳管理实践和管理建议,帮助国防部应对管理挑战,加强国防部的整体管理和治理,提高国防部及相关大型复杂机构的效率和组织能力。而国防创新委员会主要由科技企业高管组成,侧重于高新技术在美军中的应用和管理。

施密特在国防创新委员会任职的这4年中,国防创新委员会发布了大量的报告和建议,不少已纳入国防部政策,例如建立人工智能军用应用的最佳实践和指导性原则、如何迁移到云计算平台、如何保障跨服务的数据可访问性、如何简化软件的采购等等。当然,也有未被采纳的建议,例如在讨论到如何在国防部建立一支技术水平更高、更专业的、更能编程的员工队伍时,施密特建议,将国防部基层雇员全部换成工程师,能大大提高国防部的现代化和科技化,能更好地适应科技革新的节奏以及员工能直接参与改进和优化高新技术军事化的过程。国防部毫不意外兼毫不留情地否决了这个建议。还有其它一些磕磕碰碰。有一次,他感到对某个项目的进展感到过于缓慢、沮丧、无力、充满挫败感,于是他与国防部接口人谈了谈,没想到,国防部的人的回应是,完全不觉得,他们反而觉得项目进展非常顺利,简直就是日新月异。可见科技界和国防部的工作方式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除了国防创新委员会,施密特还兼任了国防新技术顾问小组负责人、国会AI安全委员会主席等职。也就是说,他的角色主要是为美国军事科技创新、为新军事技术的引入提出建议,把硅谷和国防部连接起来,让尽可能多的科技公司为美国军队提供作战软件、情报分析系统、人力管理软件等等。例如为美军卡塔尔空军基地换装全新的在空战指挥软件系统,为美军提供全新的无人机视频自动分析系统等等。

2020国防创新委员会的4年任期满了后,施密特离任。继任人是国防工业的高管Mark Sirangelo。还没开始干多久,国防部长奥斯丁于2021年初暂停所有国防部顾问委员会的工作,2022年重开。国防创新委员会主席换成了彭博社创始人、前纽约市市长彭博。

整体看下来,施密特的行为让很多美资科技公司和美国国防部加强了联系和合作。美资科技公司比以往的年代都要更深度地参与了军事领域。某些白莲花拼命宣贯的“科学无国界,资本不爱国”,在现实面前完全就是一派胡言。

施密特还特别重视中国,他曾提到,如果美国停步不前,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在未来5年即将超过美国。

总结

美资科技公司在俄乌战争中纷纷直接下场肉搏,方式多种多样,完全没有什么顾忌。我们从中归纳出五种套路:

  1. 1.    禁用产品、禁用服务,实行断供。例子:苹果、谷歌。

  2. 2.    一直以私营商业公司自称,战争一打响立刻为美国政府、军队提供敏感军事情报,配合情报部门对外国进行认知战,提高美国国内官僚体系效率。例子:Maxar卫星情报公司。

  3. 3.  美国政府采购产品和服务用于军事用途。例子:微软、亚马逊、Fortinet。

  4. 4.   从企业孵化阶段就和军方开展密切合作,平时声称是纯民用业务,实际上一直都是提供军事服务。例子:SpaceX。

  5. 5.   科技公司高管直接参与国防建设。例子:施密特。

当代战争已经成为高科技战争,已经无法将科技和战争切割开来。随之而来的变化就是科技在军事领域的重要性得到提升,科技公司在战争中获得权力。同时,军事活动及当代战争需要大量的工程师参与其中。国防部基层全面工程师化,也许是一种改革的路径。

其次,众多美资私营科技公司和军方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远超普通人想象。甚至有很多公司是明面上打着独立的私营的商业公司的幌子,实际上却是和军方串通一气,不分你我。当我国要统一台湾时,这些美资私营科技公司又会有什么举动呢?

再次,平时美国常常声称因为某中国公司涉及军事合作而动辄挥舞制裁大棒,而自己是纯洁无瑕的标杆。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美国科技公司涉猎军事业务太深,而且过于猖狂。双标成这个样子,归根到底是蛮横霸道惯了,只允许自己的军队获得科技竞争优势,不允许其它国家的军队装备新科技。只允许自己发展,不允许其它国家发展。

但是,世道变了呀,不允许美国这样玩下去了。“你们在中国面前没有资格说,你们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