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量化分析个人防护手段的效率》的评论

好奇心君 未来预言机 2023-11-13

Eiko Chan老师最近对常见的个人防护手段做了个比较系统的分析,原文见:《新冠新时代,个人防护有用吗?量化分析各防护手段的效率(链接无法添加,可自行搜索文章标题或直接看公众号:Eiko Chan)。写得非常好。拍老师也有转载。由于这个评测使用了蒙特卡罗模拟,我也有少许了解,就斗胆对六组量化分析结果做个解释,并补充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组:通勤方式

评测结果按防护效率从高到低排序为:

自驾=走路=自行车>出租车>地铁≈公交车

自驾、走路和自行车是风险最低、最不容易感染的通勤方式。

第二组:在外吃饭的防护方式

评测结果防护效率从高到低排序为

拿到饭菜后转移到安全场所再吃 > 使用空气净化器、怼脸吹、CRBox等工具 >> 使用鼻喷

评测结果显示,如果在公共场所吃饭,仅使用鼻喷药物来防感染,基本等于无效。使用空气净化器、怼脸吹、CRBox等工具,会比较有效。如果采用“拿到饭菜后转移到安全场所再吃”,例如转移到室外、自己车里、或者站在窗边吃,是非常有效的。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吃饭时的最佳防护策略是不在外吃饭,这样风险为零。

如果要在外吃饭,最保险的做法是上述三个防护措施都做齐:拿到饭菜后转移到安全场所再吃 +使用空气净化器、怼脸吹、CRBox等工具 + 使用鼻喷补漏。

如果无法三个防护buff都叠齐,则按照上述测试结果,优先应用防护效果好的措施。

第三组:工作场合/室外防护方式之口罩

评测结果防护效率从高到低排序为

呼吸器组≈正压呼吸器组>>N95>外科口罩组杂牌N95

只要有戴口罩,即使是最普通的外科口罩,也有不错的效果。

防护效率最高的是“呼吸器/正压呼吸器”,既包括5千元~1万元的PAPR呼吸器,也包括一两百元的远大肺宝、自制正压呼吸器、DIY手搓呼吸器这类简化版呼吸器。

在该项评测中,呼吸器/正压呼吸器取得了远远好于其它手段的结果。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如果是使用了近万元的PAPR呼吸器,那显然此人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那么他/她在住房、通勤、办公室、公司活动及个人活动中,都有财力按照最严格的防护手段去做,因此感染病毒的风险较低是合情合理的。这是社会经济因素起了作用,所谓:“富贵不能阳”。

而使用了一两百元的远大肺宝、自制呼吸器也达到了类似的效果,我觉得要归功于敢于坚持、敢于和别人不一样的心理力量

一般人戴口罩,会想找个低调的、不显眼的款式,尽量避免被其他人关注到,减少社交压力。这里其实埋下了一个隐藏的附带地雷:当被别人注意到你、要求你脱口罩时,你会怎么办?是坚持戴?还是妥协?

假设开会时,某领导或某客户注意到你戴了口罩,和你说:某某某,你能不能摘下口罩?当我们心理力量不够强大、不敢与众不同时,我们可能就妥协了,就苟了,就随波逐流摘口罩了。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就大幅增加了,和其他平时没戴口罩的同事一起感染了。

而使用呼吸器/正压呼吸器的人呢,已经提前为自己把这条后路彻底断了根本不惧怕与众不同,而且还大方展示给所有人看:我就是敢和所有人不同。从一开始,就做好了绝不妥协的心理设定。所以,当遇到社交压力要求脱口罩时,使用呼吸器/正压呼吸器的人完全不予理会,你谁啊,你要脱我就脱?脱你全家,再BB我打死你全家。

这样一来,使用呼吸器/正压呼吸器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就极低。而测试结果完美地验证了这一点。

这就是我认为的,心理力量强大、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的人,在新冠防护上,将会取得特别特别优异的成绩。

谈恋爱指南:找对象要找钉子户啊,天选之人啊。

第四组:工作场合/室外防护方式之其它防护方式

评测结果按防护效率从高到低排序为:
紫外线>>空气净化器=开窗=二氧化氯>负离子>>鼻喷
这些防护手段可以叠加使用,所以最保险的做法是所有手段全部都做。
(1)鼻喷
鼻喷再一次表现出全面拉胯的测试结果。
不过我认为原因可能是由于很多喷鼻喷的人主动放弃了其它防护手段,仅仅依赖鼻喷而导致的。例如小孩子上学,不愿或不能戴口罩,家长可能就妥协了,那就喷个鼻喷吧。而我们知道鼻喷在高浓度病毒的环境中,是无法作为防疫主力手段的,是无法保持长时间的防护效果的,因此天天上学只靠鼻喷肯定感染风险会很大。
因此,我觉得鼻喷还是有一些作用的,可以作为叠加手段来用,但是无法取代口罩、空气净化器这些主力手段。
另外,最近有个鼻喷新牌子出来,叫“优*”,号称是鼻喷疫苗,喷一次有效三个月。我对此深表怀疑。真能有效3个月,那不比真正的疫苗还好?诺贝尔奖应该颁发给它呀。(诺贝尔奖的故事见《诺贝尔奖、污染、权力》)
而且其它国产鼻喷从研发到临床实验,我们都是像父母亲看小婴儿一样看着它们从小小个开始慢慢长大的。好几款都是怀胎十月始露脸,甚至不少钉子户参与了临床实验。而这个品牌突然冒出来,正常吗?各种资质、临床数据还耍太极遮遮掩掩找借口不披露,正常吗?
(2)负离子
负离子在本次测试中也效果不佳,仅好于鼻喷。
我之前在美国CDC网站、美国环保局EPA网站、美国制冷供暖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AE)看到他们对室内通风/新风、紫外线、空气净化器等防止新冠感染的措施大力推荐,但是对于负离子这种技术上,却是完全不同的动作,或是声称不行,或者是缄口不言,甚至是划清界线,声称自己不了解不知情。
环保局在其网站(https://www.epa.gov/coronavirus/air-cleaners-hvac-filters-and-coronavirus-covid-19)这样写道:“双极电离技术可产生带正电和带负电的颗粒……作为典型的正在演进的技术,与过滤等更成熟的技术相比,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记录较少。除非在产品设计和维护中采取特定的预防措施,否则双极电离有可能在室内产生臭氧和其他潜在有害的副产品。”
美国制冷供暖与空调工程师协会的文档《A Bipolar Ionization Primer for HVAC Professionals供专业人员使用的双极性电离技术的入门手册》中这样写到:“通过人工手段实现空气电离已有150年的历史……虽然多年来已经报道了与离子有关的各种生理影响或健康影响,但最近的研究对这些说法提出了质疑……尽管研究之间存在许多实验和分析差异,但文献并没有明确支持其有益作用……我们咨询过CDC……CDC说他们不提供意见来支持或反对任何厂商及其产品……与所有正在发展中的技术一样,CDC鼓励消费者谨慎行事,做好功课。消费者应研究该技术,将厂商声称的功效与消费者的预期进行匹配比较。
哦,美国CDC这意思是:“每个消费者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你们要自己研究。官僚,真官僚。大家闻一闻,这空气中似乎飘着一种已经被公关了的味道。
知名科技杂志wired在2021年还登了一篇文章《The Ionizer in Your School May Not Do Much to Fight Covid你学校的离子发生器可能对抗击新冠病毒没有太大作用》,里面说到一个小故事。
就在《上等人静鸡鸡防疫,中产家长和教师已慌》中提到英国家长们开始暴走、强烈要求在英国中小学里安装空气净化设备的同一时期,美国的家长们其实也在暴走,也是同样的诉求。
美国南达科他州一所学校的总监就发现他被家长们的强烈诉求淹没了,有说要装空气净化器的,有说要装紫外线灯的,然后有一份建议看起来显得特别有前途:安装负离子发生器。
厂家的宣传材料宣称,该技术能生成如同阿尔卑斯山上的村庄中富含负离子的清新空气。你看,这一听就特别有感觉。噢,阿尔卑斯山!宣传材料中还声称能在30分钟内去除99.92%的新冠病毒。
于是学校一拍大腿,买了!花了200万美元,在学校的33栋建筑物中安装了负离子发生器。然后祈祷有用。
写到这里,Wired杂志用特大号字体,引用了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空气化学家Delphine Farmer的一句话:

翻译:这些设备并没有被证明是有效的。

Delphine还说,一个更大的担忧是空气净化设备可能造成的危害。特别是负离子发生器有产生副产品的历史,包括臭氧,甲醛和其他挥发性化合物,可以损害肺部。
Wired杂志说,绝大多数空气专家建议,如果想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以使用相对简单的方法,例如开窗,安装物理过滤净化装置,例如HEPA空气净化器。
所以,使用负离子还是要慎重,最好经过测试和调试,必须是正规厂家的正规产品,确保有效以及不出问题。
因此,我对负离子、包括国内新出的号称“主动杀毒”的离子技术,持有一定的怀疑,可以作为叠buff的一种手段,但是肯定无法作为主力手段。
(3)紫外线
回到这组评测结果。紫外线是这个组别内最有效的防护方式,如果跨组别对比,紫外线仅仅落后于呼吸器/正压呼吸器。这显示出,使用紫外线杀灭新冠病毒非常有效。
在紫外线这部分,Eiko老师的说法有歧义。
Eiko老师说,这里分析的是222nm紫外线产品。但是我怀疑其实是222nm紫外线加上传统的254nm紫外线。
目前,紫外线产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254nm,使用时人一定要离开,产品比较成熟比较便宜,几十元一两百元就能买到。一种是新出的222nm,使用时人可以在现场。大牌子的222nm紫外线产品要5000元以上。《[新冠防疫产品] 空气净化器/消毒机/新风/紫外线杀菌设备的选择》应该是国内较早介绍222nm紫外线产品的文章。
如果Eiko老师评测里的紫外线,仅仅是指222nm紫外线,那么,其有效的底层原因,除了“紫外线杀灭新冠病毒非常有效”这个技术原因外,可能还有一个社会经济因素:富贵不能阳,原因和上面的5千元至1万元的PAPR呼吸器类似。
如果这里的紫外线,不单单是指222nm紫外线,还包括传统254nm紫外线。那么,底层原因就不是社会经济因素“富贵不能阳”,而是行为及心理因素使用传统紫外线的人,愿意额外多花精力,专门清空场地不留人进行紫外线消毒,说明他/她拥有新冠病毒防护的专业知识,他/她有动力、有能力、有时间、有精力进行环境消毒,从而极大地减小了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一句话小结,紫外线效果卓著,值得大用特用。
补充:222nm紫外线产品是新产品,使用的时候仍然需要谨慎。因为目前222nm紫外线的生产技术尚未稳定,厂家繁杂,不一定所有厂家都有能力生产出纯净的稳定的222nm紫外线产品。如果这些产品照射的时候有一些杂波,或者直接就是用传统254nm魔改的,甚至什么都没改就只改了产品名称,那就亏大了,现场被照射的人死翘翘了。还有呢,现在有家222nm的大厂,其市场负责人似乎是个唐飞,经常发表不负责任的否定防疫的言论,要求躺平共存……我有洁癖,我买不下手,我等……
还有,根据2021年12月30日,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师协会ACGIH针对222nm紫外线产品的最新规定,222nm紫外线的每日辐照限值是160 mJ/cm²(眼睛角膜照射)和478mJ/cm²(皮肤照射)。也就是说,即使是222nm,每日的照射剂量也是有限制的,不要无限制地像日光浴地长时间照射自己
一句话补充:使用222nm紫外线产品仍然要谨慎,人要是能离开现场就离开现场。
第五组:家庭及宿舍的防护方式
评测结果按防护效率从高到低排序为:
正压床 > 新风系统 > 紫外线 ≈ 家庭成员较强防护 > 空气净化 ≈ 家庭成员简单防护 > 周期性抗原核酸筛查 > 家庭成员极少防护/保持观察 > 开窗通风。
在这一组内,正压床、新风系统、紫外线、家庭成员较强防护(N95+入户消毒起步)这四个防护方式的效果非常突出。
在大学中学宿舍、公司合租宿舍,只要是多人在同一个房间内共同居住的,感染风险就比较高,因此正压床是在这种场景下防止感染的重要手段。
这些手段建议有条件的都用上,叠buff。

第六组:防止接触传染的防护方式

评测结防护效率从高到低排序为

入户缓冲区做入户消毒 >> 手部消毒+对常摸物品进行消毒+对快递包裹 >简单手部消毒

这又是一个行为和心理因素,愿意搭建入户缓冲区、并进行入户消毒的人,和使用传统254nm紫外线的人一样,说明他/她拥有新冠病毒防护的专业知识,他/她有动力、有能力、有时间、有精力进行环境消毒,从而极大地减小了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总     结

感谢Eiko Chan老师做的这次量化评测,非常全面。

我个人的观感是:

一、物理防护手段是最大的赢家。

效果最突出的几种防护手段全部都是物理防护方式:使用PAPR呼吸器/正压呼吸器、戴口罩、正压床、紫外线、新风系统、入户缓冲区做入户消毒、不外出吃饭或拿到饭菜后转移到安全场所再吃。

这些简单的、并没有太多技术门槛的防护策略非常非常有效。

这和我们多次贴过的新冠病毒防治策略对策3、病毒学大佬William Gallaher的建议一模一样:“我们不能沉迷于高科技解决方案。阻断感染链的病毒流行病学基础常识仍然至关重要。戴口罩、洗手、消毒、社交疏离,未感染的人远离已感染的人,仍然是减少各处感染人数的最可靠途径。并且这类便宜的、毫无技术门槛且万分有效的手段完全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XBB登陆,艾滋专家发现多款新冠药物失效

二、工程化系统化的芝士防护模式是最大的赢家。

这次评测再次证明,叠加多种防疫手段,是减少感染风险的最佳实践。尽量叠buff护甲。俗话说,就是层层加码。

这又和我们多次贴过的新冠病毒防治策略对策4、芝士防护模式一模一样:多管齐下的方式,叫芝士多层防护。其含义是,承认每一层防护和干预措施都不完美、都有漏洞,就像芝士片的洞洞,但是多管齐下、多层组合起来共同防御,就能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的。例如,在室内环境,如果有HEPA空气净化器,那么气溶胶暴露减少65%,如果再加上佩戴口罩,那么气溶胶暴露减少约90%。——向僵尸学习如何防护XBB1.5》《摔飞机第四季》《空气净化器/消毒机/新风/紫外线杀菌设备的选择》《新冠防护及康复方法的查漏补缺

三、我们还探究了会影响防护效果的多个底层原因。

例如行为和心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是内心足够强大,是不是善于管理压力等等。

这就是我认为的,心理力量强大、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的人,在新冠防护上,将会取得特别特别优异的成绩。

四、我这次又转型当了一回恋爱顾问,提供恋爱指南。

敢于防疫、善于防疫的人,应该是不错的对象。

上次写恋爱指南好像是3年前的《真心相待还是倾力压榨,从谈恋爱到国家关系》。

附录:《新冠和吸毒殊途同归?两种长新冠疗法待验证》文章末尾有新冠病毒个人防治策略完整版,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