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大为:失败,让你离成功更近 | 2018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

科学改变未来 化学加 2021-06-12

入驻化学加,推广快人一步

导读

马大为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有机合成化学和药物化学研究,获得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的成果他用了整整20年时间,找到了两代铜催化偶联反应的配体--氨基酸和草酰二胺。特别是草酰二胺这个新催化体系可以催化更广谱的反应,更有可能用来制备生物活性分子和材料分子以及新药研发。“马大为发明的这个反应,已经在工业上产生了上吨级的应用,具有广谱性,是要改写化学教科书的。”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美国Scripps研究所教授余金权说。获奖一年后,我们再次采访马大为教授,看看他这一年的变化。

跳转阅读→桌面收藏化学加小程序,想找哪个产品输哪个


Q1:未来科学大奖给您带来了哪些变化?


马大为:得知获奖后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我们这个研究领域其实是很小众的,能够被未来科学大奖发现并认可,令我非常惊喜,但这种兴奋只持续了一天,很快又沉浸到日常的科研工作中。很多人都觉得科研工作是很枯燥的,这是其他行业人的理解,我们真正做科研的人很享受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你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有可能利用你的研究成果去改变世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碰到很多的失败,失败实际上本身就是给你一个新的启示,一个新的起点,你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向去努力,真正搞科研的人,应该将科研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另外,自从获奖后,同行和大众对我所从事的催化剂研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邀请报告变多了,合作企业知道我们拿了奖以后就更加坚定信心来跟我们一块儿合作,特别是当地的政府也更支持这项工作,所以现在让我们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作推进得很顺利,使我们的成果能够更好的造福人类,为国家经济服务。我们现在发展的一种抗肿瘤药物的简短合成路线,目前在放大生产阶段,希望未来能够为癌症病人带来更便宜的药物。利用草酰二胺类配体,我们也发展了一些药物合成中间体的更经济、更环保的制备工艺,有的已经开始放大生产。

 

至于奖金,大部分被用于在河南老家的中学设立了“未来奖学金“,以激励青少年热爱科学,用科学改变世界。

 

 

Q2:对于化学领域的人才培养有何建议?


马大为:我们真正需要做一些创新性的、深层次的工作,为我们发展新的材料,医药和化合物的生产过程,创造更多的机会。对青年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大问题”,探索那些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解决的“大问题”,一辈子只要能够真正能解决1-2个大问题就很好了。很多东西一开始是设计不出来的,就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经历失败,然后再反复探索、反复改进,才有可能发现比较重大的成果和发现。所以社会要创造一个鼓励大胆探索、容忍失败的环境,营造能够让基础科研工作者容易探索“大问题”的环境,科学研究就是一种探索,是一种不可预知的活动


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基础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顶尖人才和团队匮乏,评价激励制度亟待完善。需要大家更加努力,也需要社会和政府能够重点支持。

 


Q3:对于未来科学大奖的期许和建议?


马大为:我希望未来科学大奖能够搭建一个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平台,组织更多不同学术领域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更为深入的讨论,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可以组织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交流,探讨在企业发展中他们面临什么大的问题,科学界能够帮助他们怎么做。

 

我在国外和一些顶级实验室做交流时,他们的教授告诉我,他们经常去工业界做交流,了解产业界都在关注什么,有哪些技术需求,然后他们经过调研讨论之后确定与之相关的研究目标,这一点很重要,他们的科研基于社会需求,成果落地针对性很强。所以年轻人搞科研需要更多地交流,不是只呆在自己小同行的科研圈,而是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人多交流,自然而然会发现一些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被攻克以后,能够确确实实为学科发展和技术开发解决一些问题,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做科研的人最关键的是能够找出来一个重要的问题,今天可能解决不了,明年后年也许就有机会解决了,所以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讨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Q4:预测一下2019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


马大为:对于化学领域来说,国内很多教授做的工作都相当漂亮,在国际上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不过真正能拿到这个奖也是很不容易的。说实在的很难预测,我想竞争是很激烈的!

 


马大为先生获奖感言 


据悉,马大为教授是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唐庄乡人,1977年至1980年在社旗一高学习。此次设立的“社旗一高未来奖学金”,由马大为教授每年捐资人民币15万元,连续20年,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现在,马大为教授还在着手合成更多的活性分子,为新药制造和新药发现做出自己的努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工作是否可以写进教科书,我只是每天都好好去工作”。和许多科学家一样,马大为教授常年坚持每天工作10到12个小时,有时一个星期也难以休息一天,因为经常要在双休日出差参加学术会议。为了锻炼身体,也为了保证有精力高效地从事科研工作,他每天坚持步行上下班,并利用这一空隙放空自己。

 

马大为纪录片 by Nature


2019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将于9月7日下午举行,大家不妨猜猜谁会获得今年的物质科学奖。

 


来源 | 未来论坛(ID:futureforum)

 入驻化学加网快速通道,将与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2万多家化工医药企业已入驻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注册入驻)

分享赐稿 | 转载联系  | 广告推广 | 商务合作 

联系化学加编辑部 :18676881059(手机/微信)

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

拓展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