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合行动:从每年服务100万名流动儿童开始!​——2020 流动儿童课外服务研究报告发布会实录

新公民计划 CDR 新公民计划 2022-05-05

2020年,从流动儿童在城市的教育发展需求出发,并结合新近政策趋势,新公民计划与资助者圆桌论坛(CDR)从流动儿童课外服务领域切入,讨论公益组织如何更加有效的回应流动儿童需求,并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安全、有意义的课外时光:流动儿童课外服务为什么重要、如何做得更好》。在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报告于2020年8月21日线上发布。本文为报告发布会视频及要点文字记录,欢迎浏览。


时间有限,发布会仅就报告最核心的信息点与同行探讨,更丰富的论述与案例分析欢迎参考报告原文,可通过以下二维码或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报告全文。


发布会视频记录


发布会发言嘉宾及议程

厦门市湖里区童缘社会服务中心 盛俊锋
广州市番禺区小金雁社区公益服务中心 崔丽霞(跑跑)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 李文荟
周大福慈善基金会 苏媛
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  梁语刚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郑依菁
新公民计划 魏佳羽
资助者圆桌论坛(CDR) 陈思阳


环节一 | 疫情当前:新冠疫情下的流动儿童 & 公益行业行动

  • 视频时间:04:30 - 36:11
  • 主题分享:梁语刚;现场发言:盛俊锋,李文荟,苏媛

环节二 | 报告分享(一):流动儿童课外服务为什么重要、如何做得更好?

  • 视频时间:37:15 -1:21:18

  • 报告分享:魏佳羽,陈思阳;现场反馈:崔丽霞(跑跑),郑依菁

环节三 | 报告分享(二):资助方如何更好的支持一线组织,共同回应流动儿童长期、大规模的现实需求?

  • 视频时间:1:21:21-1:54:18

  • 现场对话:盛俊锋,崔丽霞(跑跑),苏媛,李文荟,郑依菁,梁语刚;报告分享:陈思阳


发布会要点速览

环节一 | 疫情当前:新冠疫情下的流动儿童 & 公益行业行动


1. 主题分享:疫情背景下,流动儿童的生存状态以及一线公益组织的行动(0:06:07 - 0:22:00)

梁语刚(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以下简称“乐施会”)

  • 从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儿童权利的四个方面讨论,新冠疫情对流动儿童有哪些影响:


  • 疫情影响下,公益组织从哪些方面回应儿童需求:


  • 公益组织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哪些价值:


2. 行动者分享:疫情期间的行动(0:22:18- 0:36:00)

(1)盛俊锋(厦门市湖里区童缘社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厦门童缘”)

  • 疫情期间的行动:疫情信息与防疫知识普及;临时救助以帮助家庭应对收入挑战;针对在家学习缺乏合适的线上学习设备与家庭学习环境等问题开放社区儿童中心;通过家庭探访、亲子游戏推荐等方式缓解隔离期间的家庭关系紧张;等等。

  • 组织面临哪些挑战:“没钱事难做”——收入压力:已有的政府、企业基金会的资助项目断档、延期或者取消资助,资金压力大;服务压力:需要线下转线上,新的业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探索对团队都是比较大的挑战。

(2)李文荟(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招商局”)

  • 疫情期间的行动:疫情期间,基金会发起防疫抗疫社区计划,把视角从基金会以往的农村社区视角拓展到了城市。一方面,关注服务回应的具体人群的需求,比如对流动儿童群体的救助,同时,也关注社区视角,即社区动员和参与在项目中的应用。后续跟进上,基金会希望针对伙伴的工作脉络提供更深度的支持和陪伴,包括社区和儿童议题层面的支持。

(3)苏媛(周大福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周大福”)

  • 疫情期间的行动:作为一家企业基金会,虽然基金会也看到了伙伴的大量需求,但疫情对周大福基金会本身的资金影响很大,导致我们只能在已有的资助范围内让伙伴做一些资金使用方向的调整,很难给到更多新的支持。


环节二 | 报告分享(一):流动儿童课外服务为什么重要、如何做得更好?


1. 报告核心内容分享(0:37:47 - 1:09:05)

(1)魏佳羽(新公民计划)

  • 基于2015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受流动影响的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规模及其发展趋势: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总体规模相比2015年有所下降,但下降的不够快;相比2015年,城镇留守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倒置——城镇留守儿童数量大幅增加,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下降非常快。

  • 对于流动人口子女,也就是流动儿童,最重要的是家庭支持。以2019年的流动儿童规模与受人口流动影响儿童总规模的数据来看,“在一起”指数只有35%,也就是只有35%的流动人口子女能够跟在父母身边。我们的目标是,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总数越来越少,以及“在一起指数”越来越高。


  • 阻碍流动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的因素有:户籍,与户籍挂钩的公共服务(尤其是教育服务)供给,公共服务以外对儿童、家庭的基础服务支持等。

  • 2020年3月发改委的最新政策,在放开户籍限制的城市范围以及放开程度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推进,对流动人口及流动儿童的教育发展需求趋势也有较大影响。


  • 在这样的政策趋势下,我们要看到针对流动儿童的基础服务支持将面临长期、大规模的需求缺口。其中,儿童课外服务是公益组织可以有巨大潜力参与的空间

(2)陈思阳(CDR)

  • 面对大规模的长期需求,报告中从单点服务、到服务推广、到服务支持与资助等几个层面依次展开。今天着重与大家分享,如果我们聚焦最小单位的单点服务,怎么把一个项目点做“好”?


  • “好”的标准:有效、可持续,核心需要儿童需求、服务供给、资源支持三点一一对应。


  • 结合现实中公益服务供给的情况,我们重点围绕服务定位、服务成本、服务资源三个点,通过对以下具体问题的讨论,展开论述:

    a)  关注服务定位:我们要提供少数人专属的专业级别服务,还是针对大多数孩子的基础级别服务?

    b)  关注服务成本:不同类型的服务,每小时服务的真实成本是多少?

    c)  关注服务资源:服务成本中,哪些可以通过资源动员来消化?哪些可以通过服务收费来降低公益补贴?

  • 现实案例分析:从服务定位、服务成本、服务资源三个角度,讨论和分析太阳花流动儿童教育服务项目(案例具体分析内容可参考发布会录屏)。


2. 现场反馈:听完第一部分报告内容分享的感受(1:09:06 - 1:21:18)

(1)跑跑(火把社区)

  • 不论是一线组织还是基金会,平时更多谈的是项目价值、服务规模等,很少谈成本。但搞清成本恰恰是扩大服务供给规模的前提。搞清成本,才可能谈如何利用有限资源、解决最基础的问题。不能只讲情怀。

  • 成本测算,不仅对公益组织和基金会有借鉴意义,对公益组织争取政府支持也很重要。

  • 目前的成本,更多是兜底成本,不能作为“一刀切”的参考。针对不同梯度的需求、有不同梯度的服务提供,对应不同梯度的成本和资源模型,资助方要有更灵活的考虑。服务资源供给,也可能是政府补贴、基金会资助、儿童付费等多主体的形式。

(2)郑依菁(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联劝”)

  • 我们平时多谈针对社会问题如何提供更为系统的解决方案。把一个服务单点挖细,去谈定位、成本、资源,去看资金使用的效率,是不可或缺的视角。

  • 联劝是资助型基金会,但上面也还有资助方,就是公众和企业。面对资助方,很难真的做到把完全的、真实的成本呈现出来,尤其是被横向来对比成本的话,容易受到挑战。

  • 了解流动儿童议题的社会价值定位很重要。流动儿童问题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路径上,如何让更多的资源方去看到课外服务对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的重要价值,是现阶段的关键。


环节三 | 报告分享(二):资助方如何更好的支持一线组织,共同回应流动儿童长期、大规模的现实需求?


1. 公益组织分享:对资助方的期待(1:21:32 - 1:30:35)

(1)盛俊锋(厦门童缘)

  • 希望更多针对“人”的资助。我们看不同阶段的资助内容,从早期扶贫济困给物资,到现在项目制的资助,但对组织和领域的长久发展更有效的方式,还是资助人。让流动儿童服务的组织能够留住人,有更多像银杏伙伴、榕树伙伴这样针对人才的资助,是我的期待。

  • 另外,相比专业型、小范围覆盖(甚至个案服务)的服务,基础、广覆盖的服务对于流动儿童群体现阶段的整体需求来说更加紧迫。希望有更多对基础服务的支持。

(2)跑跑(火把社区)

  • 认同俊锋的观点。一点补充是,对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服务性质的组织,要看到不同的需求。比如对于社区组织,初创期可能还需要较多场地或硬件的投入,随着本地社区的资源网络渐渐成熟,在成长期或成熟期的组织,就更需要对“人”的支持。

  • 第二个期待是资助期限上。相比一次性的支持,我们是不是可以有更长期、持续的规划投入?比如,可以有三年的资助计划、每年一次阶段性复盘,不同阶段对项目成效有不同程度的期待。而不是,资助方给一笔钱,公益组织把事儿做了就完了。

  • 今年的疫情,是挑战也是机会。今天对于我们是社区志愿者主动参与基础服务人数最多的一年。外部环境不稳定,社区内大家自发的互助支持就会十分突出。长期来看,对流动人口社区自组织的支持也是一个有潜力空间的资助机会。

2. 资助方分享:流动儿童课外服务资助领域的观察、行动及重要经验(1:30:50 - 1:48:50)

(1)苏媛(周大福)有效服务,离不开对服务的常规监测评估。日常项目数据收集、监测很重要,但很耗人力。资助方要看怎么能在做好日常监测的同时,在人力上给到一线组织足够的支持

(2)李文荟(招商局)

  • 我们的关注点还是在社区参与方面。也欢迎流动人口、流动儿童领域的伙伴来关注和申请。一方面,我们关注项目(服务)本身,但同时,我们也希望可以给到伙伴长期的陪伴和支持,并为伙伴提供社区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支持伙伴更好的基于社区来开展儿童服务。

  • 刚才思阳提高有效、可持续、宜推广的服务。在供给端,我们很多一线伙伴在各自的领域已经有了一些有效实践的积累,我们开始尝试联合学术和研究资源,把这些有效的解决方案及其它背后的关键的节点问题、操作手法、核心技术等项目模式梳理出来,并做行业的推广

  • 我们不少伙伴其实同时接受多家资助方的支持,每个资助方的视角也不同。我们很期待与更多资助方联合资助的机会,大家可以更加系统的来看问题的全景,更加有效的利用资金,也能更好的支持到一线伙伴。区域性、议题性的资助,都是比较有潜力促成联合资助的点

  • 流动儿童不是一个孤立的议题,与流动人口、社会学、城乡发展等更大背景的议题息息相关。我们也在关注其它相关议题的政策研究与倡导,希望其中能够对流动儿童议题有所支持。

(3)郑依菁(联劝)

  • 标准化筹资产品与专项资助并行,希望兼顾资助广度和深度的平衡。从资助形式上,联劝19年开始尝试与伙伴联合开发相对标准化的公募产品,希望在尽可能符合公益组织服务现状需求的同时,更加有品牌辨识度,也更适合联劝公募基金会的角色,扩大资助量的覆盖。同时,通过对社会融合、儿童参与等方面的专项资助,支持伙伴(尤其是社区儿童服务的伙伴)更加扎根社区。

  • 通过支持其它类型儿童服务的组织将服务拓展到流动人口社区,吸引更多行动者进入流动儿童服务领域。

  • 在以往资助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公众对话比如资助学者通过澎湃新闻、自媒体平台(如哔哩哔哩)开设城市化与教育相关主题专栏,提升公众对流动儿童议题的关注和理解。

(4)梁语刚(乐施会)

  • 联合资助,尤其是在不同地区与本土基金会合作联合推动本地流动儿童议题生态建设是乐施会的重要资助策略,通过区域性基金会在本地的资源动员,将研究、政策、一线行动、公众倡导等不同层面的工作来整体推动。

  • 对于一线组织,我们更注重长期、稳定的陪伴支持,尤其是支持伙伴在一线进行更深度的探索(如社区自组织),这类工作很难在短期见到成效,需要更有耐心的投入。

  • 下一阶段我们希望能够支持已有的伙伴总结梳理经验,带动更多资源投入流动人口以及流动儿童教育领域(不仅是公益资源、也有公共资源,包括政府购买或者政策性投入)。

3. 报告观点分享:给资助方的建议(1:48:51 - 1:53:09)

陈思阳(CDR)

  • 从项目资助、组织资助、行业资助三个层面为流动儿童课外服务领域资助者提出关键建议。

  • 除了上述嘉宾提到的要点,我们尤其想强调目前流动儿童课外服务供给面临的系统性困境,包括服务渠道不足、一线服务组织数量少、供应链各个相关方协作不足等,这些短板都制约着整体的服务供给量和供给效率。

  • 面对紧迫的大规模基础服务缺口,我们号召大家携手定下一个小目标:

    每年为100万名流动儿童

    增加基础的课外服务供给

    ——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例,目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已超1500万,100万,仅占其中不到7%。
  • 详尽的资助机会分析与建议可以进一步参考报告原文。


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报告完整电子版。
下载步骤:
电脑端打开链接后,请于页面右上方选择下载
手机端: 打开链接后,请选择保存(下载到手机) - 在浏览器打开 - 保存(下载到手机),可下载至手机阅读



👈扫码报名成为微澜图书馆志愿者和分馆月捐人



微信号 : xingongmin2007

微信公众号:微澜图书馆

新浪微博:@新公民计划

关注公众号“微澜图书馆”,查看更多参与微澜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