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士当中学老师,也有本领恐慌吗?

点击蓝字关注 北京一零一中 2023-10-25


/ BEIJING 101 HIGH SCHOOL /

 [ 理想 · 炽热 ]


“名校博士应聘中小学教师”

屡屡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名校博士到中学任教

能否快速适应教学工作

能否获得专业发展、自我实现……

这些问题,一零一中高一教师任思奇

曾在我们的专访中给出她的答案。

(点击阅读《北大博士在一零一中当老师,是什么体验?》)

 

读者纷纷留言推荐自己“膜拜”的老师

李显伟老师“被圈”158次

我们对其中3位“网红老师”进行专访

他们的教龄分别为2年、6年、11年

涵盖职业发展不同阶段

对上述问题

他们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走进一零一

幸福你一生





故事由此开始

And that's where the story begins




 从“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

◎李显伟 化学老师

2019年 入职



“伟神!”

 

同学们给李显伟老师起的昵称,表露着由衷的喜爱与崇拜。


李老师“神”在哪儿?翻看李老师的简历,会让人惊叹。高中时获得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后保送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从本科到博士,成绩名列前茅、科研成果丰富,年年奖学金拿到手软,还是拥有海外经历的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毕业时,本有机会留在高校任教,但是他十分坚定地选择来北京一零一中学当老师。刚进中学,不仅做化学老师,还勇挑重担,成为学校化学竞赛的教练。


尽管头顶“奥赛金牌”“名校博士”的光环,李老师在任教后,也遭遇了挫折中成长的经历。



任教伊始,李老师认为上课就是把知识逻辑讲清楚。他渐渐地发现,同样的内容,别的老师讲得更精彩:“黄木兰老师的课总能找到知识的触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我的课有点让人昏昏欲睡。”他意识到,成为一名好教师,光有博士学历是不够的。

 

黄老师是李显伟老师的“教学师父”,她熟悉学生,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她能将各种教学技巧灵活地融入课堂中。李显伟老师常去听师父的课,从中反思自己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上课有许多技巧,比如课堂上‘制造认知冲突’,这个专业术语我也知道,但是,如果没有课堂实践,理论只是理论。”李老师是一个爱钻研、爱琢磨的人,课后总会反思课上哪个环节可以讲得更好,怎样增设互动环节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李老师很用功,有时候在办公室看到他自言自语,其实是在备课和预讲!”黄老师显然对博士徒弟的勤奋、钻研十分认可。尽管是“名校博士”,李老师仍虚心做一名“学生”,努力学习做一名好教师。而这,不仅在教学上,更包括育人方面。

 

渐渐地,博士教师在学术与专业上的优势显露出来。李老师的化学课、竞赛课,台下不仅有学生,组里的其他老师也常会去旁听。

 

李老师现在已是学校化学竞赛的教练,回顾这两年带竞赛的经历,虽有不少成绩,但也有些遗憾:“如果我能再多一些对学生们的了解与陪伴,也许他们就能坚持下来。”


 

“最开始,我过于注重知识的教授,忽略了与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导致一些比较优秀的竞赛生在面对化学竞赛和高考的双重压力时,没有顶住,放弃了竞赛。这让我认识到,还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加强和学生的联系。“李老师说。除了在教学经验上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在“育人”方面,如何加强与学生的情感联结,引导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也需要老师多走心,需要在长期互动、沟通、了解的基础上用心感召。这是老师的“心法”。


去年化学竞赛备赛期间,又有一名同学因同样的问题想弃赛。察觉到学生的这一念头后,李老师陪着他在阳光大厅里长聊,和他分享了自己当年咬牙坚持、同时备战竞赛与高考的经历,鼓励他冲一把。最终,这位同学顶住压力,摘获了竞赛银奖并顺利考入北大化学学院。

 



2021年教师节

李显伟老师收到学生们

亲手制作的礼物


从“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李老师在转变中收获了更多幸福。今年教师节,许多学生亲手制作小礼物送给他,并纷纷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强烈呼吁让他们眼中“会英语、会德语、爱唱歌、爱运动、有八块腹肌的李老师上官微”。被幸福感围绕的李老师深感当初的选择很正确——“人生很短暂,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个好老师,是一种幸福。







 教到“第二轮”

才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孙越 物理老师

2015年 入职


DREAMS

“讲了100遍,他们为什么还听不懂?”

 

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博士孙越老师,在刚开始讲课时,时常发出这样的困惑与感叹,而这可能是许多高学历老师刚任教时经常遭遇的。还有像“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个概念?”等困惑,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逐渐寻找到答案。

 

“刚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什么是‘组织教学’。后来教学师父教我,要组织学生、组织教学活动,调动课堂氛围,让课堂既活泼又有秩序。”孙越老师说。于是,她从思考“我怎么教”变成琢磨“学生怎么学”。

 


作为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在教育教学方面是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孙老师在任教初期,也会面对很多教学中很实际的问题,她通过大量的听课,虚心地向组里优秀的教师请教、参加新入职教师交流培训、听专家讲座、集体备课等活动,逐步的适应中学教师的角色,提高组织教学能力,熟悉教学内容与环节、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师父代桂华老师、高中师父付鹂娟老师以及备课组老师们的帮助下,她的教学基本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新教师来说,身边优秀的教师是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博士老师在中学教学的优势,孙老师认为,“多数要教到‘第二轮’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所谓“教一轮”便是“带一届”,从初一教到初三毕业,或从高一到高三。即便如此,这一过程中仍然要多跟教学师父、组里各位老教师学习,如此才能摸清教学的边界在什么地方,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更加从容自信地进行教学设计。

  

博士阶段的所学在中学教学中能用上吗?不仅能还非常需要!孙老师觉得,理工科博士做中学老师更能在跨学科教学及各类国家课题、创新类项目和比赛中发挥特长。六年来,她还负责了学校“101科普小卫星项目组”的指导工作。这让她可以兼顾数学、物理、科技等多个学科的研学实践,与学生们一起去探索创新,获得综合性成长。

 


现在,孙越老师还是学校“STEAM项目”的带头人,带领学生陆续斩获了“北京市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市级优秀论文一等奖”“‘登峰杯’全国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首届‘未来太空学者大会’航天STEAM比赛高中组冠军”等多项荣誉。


目前,许多一线城市的优质高中创新育人方式。像一零一中设立了“英才学院”,与多所国内顶尖大学达成了合作,共建实验室,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对于像孙越老师这样拥有综合学术背景的博士,在中学会有一片更宽广的舞台。






 “如何成为好老师,

学生会教会你”

◎孙淑松 历史老师

2010年 入职







“松松放心飞、松果永相随~”

“#守护天下最好的松~”

……


这场“有组织、有预谋”的生日“贺电”,一大早就刷爆了孙淑松老师的微信朋友圈,让他直呼:“真是被感动到了!”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0届博士毕业生,孙老师至今教龄已达11年,是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一等奖获得者、海淀区历史学科兼职教研员,经常为全区教师做培训讲座。


这与他多年来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分不开。很多同事对他的印象就是:爱读书、勤学习,不在办公室,就在图书馆。



“学习是老师提升自己的最好通道,一定要保持学习的状态。”孙老师认为,学习可以分为自我学习、向老教师学习和与学生共同成长三个方面。

 

如何从“菜鸟”进阶为一位成熟的老师?孙老师的经验是,多从老教师那里“取经”,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不仅要学老教师课堂的教书经验,更要关注班主任带班的育人经验。


在一零一中学,新老师不仅有“教学师父”,还会配备“班主任师父”。孙老师说,刚带班时,他从“班主任师父”那里学到了很多经验,总能发现许多巧妙的方法,比如“不能当保姆式的,要当引领式的班主任”“找时间、找机会多与学生相处”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实用的经验。

 

要教好学生,先要学“做学生”。新教师刚进学校,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学生更喜欢年轻老师。青年教师和学生更容易有共同语言,能打成一片、走进学生内心,而“学生能教会你如何成为好老师,要和学生共成长!”孙淑松老师说。


  

当中学老师后还能继续做研究吗?许多博士存在这样的疑问。孙老师的答案是肯定的。博士毕业来中学任教,并不意味着放弃研究、不写论文,而是研究更加“实用”,服务于教学。从“小问题”“小切口”导入,能找到许多值得深挖和研究的点。

 

“武器是没有阶级属性的,但是为什么是资产阶级用火药武器对付封建主,而封建主不能反过来对付资产阶级呢?”曾经,课堂上一个学生的问题问住了孙老师。他查阅了很多资料,弄明白了缘由。之后,他的一篇题为《中世纪欧洲封建主为何不使用火药武器?》的论文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上。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孙老师看来,博士在高校更多是做偏理论的科研工作,来中学后要将学科的前沿成果转化到教学中,这种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教学实践研究也十分有意义。而且,博士老师在收集资料、数据分析等方面都更具优势,能在学术规范上更好地指导学生。


如今,孙淑松老师已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国教师》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图书10部,主持、参与国家、北京市和海淀区课题4项。







 从“高学历教师”

到“高质量教师”



三位老师们都提到的“师父”,这是学校给青年教师入职成长建立的制度,更深层次的培养机制还有许多,如“链式培训”“名师工作室”等。


每年10月,一零一中教育集团都会启动“青蓝工程”,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个性化培养与指导。学校、“教学师父”和“徒弟”签署“三方协议”,郑重约定师父每学期至少旁听徒弟10节课,而徒弟要有计划地旁听师父20节课,还包括师父指导作业布置10次等。“拜师结对”促使优秀老教师和高学历新教师相互“开采”资源,使学历和经验在碰撞中产生令人惊喜的火花。

 


“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科学又艺术。高学历老师不等同于高质量教师,在探索将高学历优势发展为育人优势的道路上,我校将接续优秀传统,给予优秀人才更多友善氛围和成长支持。”一零一中陈德收副校长说。

 

搭建高学历教师发展需求的沟通机制,构建其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及保障体系,造就不同的专业发展范式,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自我成长轨迹”……一零一中通过实施“高学历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科学引导高学历教师将学术素养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其中,“高学历教师专业发展科学评价机制”包括“六个一”:能写一个高质量的学生指导设计;会写一个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设计;能上一堂高质量的学科教学研究课;能上一堂高质量的班会课;能主持一项区级课题(项目)或主持(或承担)一项市级课题(项目);能在学科阅读或学科作业的研究上有一定的成果。

 

不仅有规划详细、操作性强的培养方案,一零一中还注重从校园文化与情感联结上,努力增强高学历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在职业发展上给平台,在日常生活中给温暖,让每位老师都能获得成长、成才与成功的机会!在一零一中,像李显伟、孙越、孙淑松这样从中受益的教师还有很多很多。

 

博士进一零一中当老师,不会只停留在“热门话题”上。时代提供了多样选择,而未来会给出千百种答案。“走进一零一、幸福你一生”,将会是其中最好的答案!





END

▻▻▻


撰稿:成  成

审核:姜  春

编辑:成  成


往期推荐

▲ 这一课,同学们都拿了满分!

▲ 冬奥倒计时100天,一零一冰雪er在行动

▲ 榜样引领梦想!将军、导演带你“书海冲浪”|一知讲堂



圆明园校区

(本部)

国际教育

中心

温泉校区

石油分校

怀柔校区

矿大分校

大兴分校

上地校区

双榆树校区

一零一

实验学校

实验小学

石油附小

实验幼儿园

请为101点个“赞”再点个“在看”,优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