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回顾 | 精神底色耀科学——学习钱学森精神

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系列

>>>>>>>>>>>>>>>>>>>>>>

精神底色耀科学

——学习钱学森精神

 讲座回顾

\ | /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先生永远地放下了演算的纸笔,带着“最大的科学梦想”沉沉睡去。十三年后的10月31日,搭载着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为纪念钱学森忌辰13周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开展“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系列讲座第3期活动:“精神底色耀科学——学习钱学森精神”,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王柏懿研究员讲述钱学森先生的故事,与科苑师生一道追忆科学巨匠。本次活动在玉泉路校区阶一6教室开展,线上会场同步直播。


王柏懿研究员从钱学森先生的生平讲起,带领听众们回顾钱老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结合自己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求学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期间与钱老的交集,讲述钱学森先生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动人往事




钱学森先生在中科大的故事



“1959年,中科大的校址就在我们脚下的玉泉路校区,重新回到这里也是倍感亲切。当时我们上专业课时每周有一上午3小时的时间听钱学森先生讲授《火箭技术概论》……”


钱学森在中科大力学系办公室


几十年时光匆匆而过,王柏懿研究员仍然难忘和钱学森先生近在咫尺交谈的岁月。一次促膝谈心的座谈会、一堂鼓舞人心的航天科普讲座、一门系统深入的专业课、一席循循善诱的授业传经、一场别开生面的期末考试、一个影响深远的报告……王柏懿研究员细数回忆着与钱学森先生印象最深的六次交集。


沿着王柏懿研究员生动的讲述,我们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看到钱学森先生工整严谨的板书,孜孜不倦地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们提出做学问的严肃要求。


1959年,钱学森先生与中科大学生们面对面交谈

(王老师坐在钱老左二的位置)


王柏懿研究员特别提到,前苏联的载人飞船升空仅仅20天后,钱学森先生就给中科大学生们做了一场精彩的载人航天科普报告钱老对待报告十分认真严谨,会前准备的9页手稿,都是自己整理和修改的。“能不能称得上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要迎头赶上!这是我们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任务!”报告中钱老振聋发聩的一席话,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航天技术发展的紧迫感以及钱老诚挚的爱国情怀,也让王柏懿研究员记忆至今。在讲座的最后,钱老一句“愿我等共勉之”,让同学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


钱学森先生准备载人航天科普报告时的部分手稿



王柏懿研究员还提到了钱学森先生对同学们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


  “严谨,严肃,严格,严密!


  “小数点点错一个,打出去的导弹就可能飞回来打到自己的!这样肯定不行,那是要出大事的。你错一个小数点,就扣你20分!


 “如果到工作岗位上也这样,出现把公里错弄成米的错误,将会造成惨重的失败和重大的损失。那不光是流汗而是要流血了。你对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负不负责任?


  “在科学道路上必须要有一股傻劲,不要怕做芝麻小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平凡劳动。以后慢慢大,直到最后能建立一门科学。

……


这些高标准和严要求,也成为同学们日后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石。



钱学森先生在力学所的故事



1964年毕业后,王柏懿研究员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钱学森先生时任所长。在力学所,钱学森先生吹响中国自主研制人造卫星的第一声号角,创立了中国自主研发火箭技术的第一个基地,超前布局中国中远程导弹热防护技术研究,成功筹划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与发射,推进中国反导弹技术的开拓探索研究进程。


模型火箭T-7M试验现场


王柏懿研究员回忆道,钱学森先生领导力学所和相关的科研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当时科研团队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而在研制“东方红一号”的过程中,当一切发射工作准备就绪后,技术人员突然发现卫星轨道遥测的信标机信号不正常。钱老带领两位年轻人,在发射架50米高处临时设立了2平方米的测试间,巡查了整整一个晚上,才把故障原因找出来,保证了“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钱老在关键时刻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所有的科技团队学习。



王柏懿研究员寄语青年学子



在讲座的最后,王柏懿研究员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勉励同学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做有志气、骨气、底气的青年,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力学到系统科学,从学业疑难到个人成长困惑,现场和线上的听众们积极参与互动,纷纷举手提问。王老师一一认真解答,鼓励同学们向钱学森先生学习,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于探索科学的边界,让青春在上下求索中迸发光芒。在玉泉路校区现场热烈的掌声中,讲座接近尾声,同学们自发走上讲台与王老师继续交流讨论。


讲座结束后,我们赠送给王柏懿研究员和参与互动的同学们《钱学森画册》,让钱先生的形象永留心中。






一起来聆听王柏懿研究员

给青年学子们的寄语吧~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王柏懿研究员给科苑学子的寄语


王柏懿研究员给同学们手写寄语


王老师与部分获得互动奖品《钱学森画传》的同学们






同学感悟


许晋升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级本科生

王柏懿研究员精神矍铄、满怀深情地与我们分享钱老的点点滴滴。这些事迹告诉我,对真理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们作为国科大的学生,拥有前辈们难以想像的优越条件,更应怀揣心中对科学的理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贡献。

陈芷涵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级本科生

王老师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让我们体会到钱老对学生教育的严格用心,对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也让我明白了应当在未来的科研路上坚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探索精神。

王珂音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级博士生 

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我们要学习钱老在“两弹一星”事业上敢于创新、顽强奋斗的精神,在火箭喷气技术的研发中,要有“8公里、20公里、200公里地搞上去”的科研态度。通过王老师的讲述,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老一辈科学家的差距,在以后的科研道路上要秉持“严肃 严格 严密”的研究态度,对国家、对民族负责。

李江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级硕士生

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个标点,一个单位,在钱老眼里都是天大的事。“人民说我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就是最高奖赏”——钱老的爱国精神指引着我奋勇向前,力争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成绩。

卢思帆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级硕士生

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为了解决一项技术难题,钱学森先生曾写下600多页草稿,最终精炼为10页成果。如此严密且踏实的科研作风,恰恰是许多年轻科技工作者需要学习和领悟的基本道理。作为一名即将踏上科研道路的学生,我们不但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具备稳扎稳打、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将严谨的作风贯穿其中。

吕成磊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级硕士生

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王老师讲述了钱老作为老师在生活中的形象,小到一个数字的小数点,大到为人处世的准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真实可感,似乎钱老就是我的老师,是大家的老师,是我们都渴望的老师!


\ | /



“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系列讲座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科学家精神的系列论述,要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忘我奋斗,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大力弘扬。为此,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开展“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系列讲座活动,邀请老一辈科学家的学生、同事、后人等,讲述科学家们的动人往事,使科苑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往期回顾】

 #  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

 “怀瑾佩瑜”——缅怀郭永怀和李佩先生

 # 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

 大且恒哉,华罗庚科学精神的力量——   追忆华罗庚先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  出品

文字 / 葛磊 梁肖裕 刘乃熙

视频 / 贾京京 黄晴 李天平 梁肖裕 

图片 / 活动嘉宾 裴鹏飞 刘乃熙

编辑 / 李冉 杨烁

责编 / 邵惊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