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文看懂【华为2019年财报】

蒋佳霖/吴鸣远 兴业计算机团队 2022-07-03


2020年3月31日,华为公司以在线视频方式举办2019年年报发布会,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布华为2019年经营状况并进行问答交流。



经营情况


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整体呈疲弱态势,华为聚焦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持续投入, 实现了稳健经营,保持稳定的净利润率和健康的现金流。华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588亿元,同比增长19.1%,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1%;全年净利润627亿元,同比增长5.6%,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4%;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914亿元,同比增长22.4%,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5%;同时资产负债率相对稳定,总体资本架构稳健。


资料来源:华为,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公司三大业务收入情况
消费者业务:快速增长,收入占比上升,实现销售收入4673亿元,同比增长34.0%。
运营商业务:在运营商投资波动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增长,实现销售收入2967亿元,同比增长3.8%。企业业务:增长放缓,实现销售收入897亿元,同比增长8.6%。

公司分区域收入情况
中国市场:受益于5G网络建设的开展,消费者业务手机销量持续增长、渠道下沉,以及企业业务抓住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机遇、提升场景化的解决方案能力,业务快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5067亿元,同比增长36.2%。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受益于5G网络建设和企业数 字化转型加速,实现销售收入2060亿元,业务维持稳定增长,同比增长0.7%。亚太地区:受运营商市场投资周期波动、消费者业务不能使用GMS生态的影响,实现销售收入705亿元,同比下滑13.9%。美洲地区:受益于拉丁美洲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消费者业务中端产品竞争力提升,业务维持稳定增长,实现销售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9.6%。

资料来源:华为,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研发投入
面向未来,华为的创新将从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和工程、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1.0时代,迈向基于愿景驱动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2.0时代。华为多年来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研究,坚持每年将收入的10%以上投入到研究与开发。
2019年,华为持续加大5G、云、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等面向未来的研发投入,同时增加业务连续性方面的投入,研发费用支出为1317亿元,同比增长29.7%,占全年销售收入15.3%,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6000亿元。此外,华为在全球拥有研发人员9.6万多名,占公司总人数49%左右。
资料来源:华为,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华为一直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2019年在全球共获得授权专利16243件,其中中国授权专利5147件,欧美授权专利8756件,在欧洲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截止2019年底,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85000件。
资料来源:华为,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三大产业
2019年全球各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均处于快速发展期,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展开联接、云计算、智能终端三大产业。
ICT基础设施业务
主要包括联接产业和云与计算产业,联接产业的目标是围绕至强、极简和智能,做世界上最好的联接;云与计算产业的目标是通过“一云两翼双引擎”的产业布局,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两者通过AI发生协同和关联。ICT基础设施业务主要为两类客户服务:运营商客户和政企客户。
联接产业
华为加大对基础技术领域的投资,保持在联接领域的创新领先,满足未来智能社会海量数据联接需求;打造自动驾驶网络,实现联接的智能、开放和敏捷;引领5G、全光网络、智能IP网络、数据中心无损网络等未来网络技术创新。根据2018年Q3至2019年Q3全球Wi-Fi 6室内AP产品市场调研数据,华为在全球市场(不含北美市场)和中国市场均排名第一。
云与计算产业
2019年,华为坚定投入计算产业,推出通过架构创新、投资全场景处理器、“有所为有所不为”商业策略、构建开放生态四大举措;首次发布“鲲鹏+昇腾”的计算战略,整合计算、存储和云服务相关的资源和组织。华为云业务发展驶入快车道,营收规模、付费用户数、基础设施规模等迅速增长,根据调研数据,华为云2019 年Q1至Q3在IaaS+PaaS市场连续三个季度的增长超过300%,华为云IaaS+PaaS和IaaS市场份额都超过7%,排名均上升到第四。
智能终端业务
2019年,华为坚持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1+8+N”的全场景战略,基于在全场景终端芯片和全场景操作系统等领域的创新, 积极打造不同终端在智能家居、智慧办公等场景下的多屏协同能力。终端业务主要为消费者客户服务。
2019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稳定增长,全球月活跃用户量突破6亿;在智能手机领域,华为(含荣耀)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2.4亿台,同比增长超过16%,其中5G手机发货量超过690万台。根据市场调研数据,2019年华为(含荣耀)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17.6%,稳居全球前二;5G手机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全球品牌知名度提升至93%,比2018年增长4%,全球消费者品牌考虑度从2018年的49%提升至2019年的58%。
愿景、使命与战略
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办公、出行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体验。
“面对未来更趋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唯有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聚焦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开放创新,才能抓住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历史机遇,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徐直军,华为轮值董事长




问答、交流与互动


注:文中“我”指答者 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 徐直军 Q:全球疫情的蔓延是否会对华为经营、供应链造成影响?华为的应对方式是什么?A:我们期盼疫情能尽快得到控制,患者们可以尽快康复。这次的疫情告诉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紧密连接的世界,病毒无视国界,不区分种族、肤色与财富。面对挑战,人类应该团结合作。
疫情之下,华为首先要保障每一位员工的安全。疫情初期,华为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的保障了员工身体健康与安全,在此前提下,华为积极响应满足全球客户和政府对抗击疫情的需求。如今,华为在中国的生产活动已经全面恢复,短期内可以满足全球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供应需求。
但众所周知,疫情仍在海外蔓延。华为的供应链团队每天都在跟踪每一家供应商的动态,公司也在为每一家供应链伙伴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以抗击疫情,保证生产。疫情未来发展的趋势难以预测,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有少数供应商将会无法保证供应,那么长期的供应链情况也很难预测。华为希望这种事情不会发生,也会努力保证供应链持续运行。  Q:此次疫情爆发是否会成为一个时代的分割点(疫情前/后)?华为例如供应链策略、人力资源一类的业务运营是否有变化?听说华为对运营商客户提供了一些虚拟工具,此类应急措施在疫情过后是否会持续?A:很难确定是否会成为一个时代的分割点,但疫情对于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将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华为目前主要集中在确保员工安全的情况下快速响应满足全球客户、当地政府对抗疫的需求,尚无精力去思考未来该如何改进。
当下,全球都采取在线的方式进行会议、购物、生活、娱乐,对网络的流量需求大幅增长,对网络的稳定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挑战。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和这些国家的客户、政府共同全力确保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满足、支撑这些快速增长的网络需求。
疫情发生期间,公司也发现了运营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会驱动公司在疫情结束后进行改善与优化。例如开会、发布会,也许不需要面对面就能很好的完成。这些改变也将为5G网络带来新的视角。  Q:2019年华为5G的销售收入有多少来自海外市场?美国的压力对5G销售收入有多大影响?A:2019年5G整体收入为30多亿美元,在公司整体收入或运营商业务收入的占比都非常小。2019年对于全球的5G都属于部署启动期,还未到达规模发展的阶段。5G在全球的热度是前所未有的,从来没有一个技术能像5G一样传播甚广,无论年龄、知识,每一个人都能了解5G。因此,华为在让所有消费者都接受5G技术的方面节省了大量的传播成本。
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对华为5G的打击和遏制还是对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华为在同客户、合作伙伴、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的沟通方面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少数华为2G、3G、4G的客户出于各种原因也没有选择华为的5G技术,或部分区域没有选择华为的5G技术。其中有澳大利亚的Optus和VHA、丹麦的TDC、挪威的Telia,这些客户在报道上也有出现。
当然,此次发布会也没有事先统计中国和海外的5G收入。 Q:美国媒体报道称白宫近期正在考虑一项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能会限制包括台积电在内的芯片制造商对华为的供应。华为会如何应对更为严格的出口管制?A:该消息来自于路透社报道。而中国日报3.29消息称,如果美国这种措施得到实施,中国政府也别无选择,只能对美国某些公司采取同样的措施。
我认为中国政府不会让华为任人宰割、弃之不理,也相信中国政府会采取一些反制措施。例如,为什么不能基于同样的网络安全原因禁用美国的5G芯片?或者禁止含有5G芯片的基站、智能手机和各种智能终端在中国使用?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公司和华为还能从韩国的三星、中国台湾的MTK、中国的展讯购买芯片生产手机。即使华为做出了长期不生产芯片的牺牲,相信在中国也会有很多芯片公司将会成长起来。华为还是可以通过如韩国、日本、中国台湾、欧洲的芯片制造商等企业来研发、生产产品。
美国政府任意修改外国产品制造规则其实是在破坏全球的技术生态。假设中国政府进行反制,会对产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推演下去,这种破坏性的连锁效应是令人吃惊的。潘多拉之盒一旦打开,对全球的产业生态可能造成连锁的毁灭性破坏,受损失的可能不只是华为这一家企业。华为期望全球产业链合作,将目光聚焦于整个产业链面临的挑战,为全球的客户提供更为可靠的产品。
个人方面,我希望这条信息是假的,否则后患无穷。全球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玩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Q:2019年对华为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有对FCC的上诉、实体清单,但同时华为邀请了很多媒体记者至深圳采访。在2020年华为在增强透明度方面会有什么举措,以澄清华为与中国政府的关系的误解和担心?展示出更高的透明度?A:主要还是按照2019年的方法,继续前行。 Q:之前提到美国的禁令对华为的影响仍然很大。2020年华为的业绩情况的展望?禁令与5G在海外销售遇到的困难对华为今年的销售业绩影响?5G手机在海外销售的预期?A:曾经,2019年是华为最具挑战的一年,但毕竟还有5月16日前接近半年的快速增长,还有大量的储备来应对客户的需求。但实际上,2020年是华为最为艰难的一年,因为全年华为都处于实体清单下,产业界也预测华为的储备快用完了,所以也是全面检验供应链连续性是否可以发挥作用的关键之年。
新冠疫情也是一个预期外的情况,它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金融动荡及需求放缓等一系列问题是2020年预测之外的新挑战。由于全球疫情仍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华为当前的主要致力于保障员工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政府相应的抗疫需求,所以尚未对全年的销售业绩做出预测,且现在也很难做到准确的评估和预测。
2020年华为的目标是生存,争取明年同一时间能发布2020年年报。关于5G手机在海外销售,其实大家都清楚,从2019年5月16日后,华为新推出的手机都无法预装谷歌GMS系统。为了保护全球华为手机用户的利益与使用体验,华为推出了HMS系统。华为也期待谷歌应用和也在苹果Appstore上架一样,同样能够在华为应用市场Gallery上架。这样可以共同帮助消费者获得更多更好的应用,也使得华为在海外的所有手机都可以成为谷歌应用的用户。华为期待5G手机在海外的销售能够增长,但销售的增长取决于整个HMS生态的建设,所以现在难以预测。 Q:目前欧洲成为疫情重灾区之一,怎么看待对欧洲今年5G网络建设的影响?中国疫情受到控制后明显加快了5G建设的力度,怎么看待国内的5G机会?A:欧洲的5G部署肯定会延后。延后时长和疫情持续时间一致。中国在疫情受到控制后的确加快了5G建设,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开始组织进行招标流程。我相信中国三大运营商会完成年初计划的5G建设量,有可能还会适当增加一点。具体增加量既取决于华为是否有足够产能以补足疫情耽误的几个月,也取决于客户的预算。 Q:华为2019年的净利润增速是低于前三年的增速,可否解释利润增速下降的原因?2019年华为海外利润的占比下滑,是因为美国限制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A:2019年利润下降是很容易理解的。华为在5月16日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肯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来努力弥补缺失。由于华为的很多供应商突然无法向华为继续供应,所以供应链也需要进行重构。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不可能追求、维持和2018、2017年一样的净利润率,应以生存为重。所以华为首先要做的事查漏补缺,把供应链重构好,以生存为第一目标。
海外收入占比的下降其实是受5.16后谷歌不再能够为新上市产品提供GMS系统有关系。华为在中国以外的消费者业务在5.16前高速增长,5.16之后快速下降,直到第四季度才稍微有所回升,事件影响海外的消费者业务至少100亿美金左右,带来了海外收入占比的下降。 Q:华为手机在国内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在国外受阻。现在国内的手机厂商也在进军海外的高端市场。华为手机业务未来怎样平衡国内外的发展,尤其是在疫情的情况下?A:其实华为的选择很简单,即在国内全面推进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的实施。同时着力打造整个HMS生态来支撑起华为手机在海外的高销售。华为当然希望智能手机能够继续使用GMS系统,但决定权不在华为方。华为能努力做的是构建HMS生态和APP Gallery,尽管很艰难,但也没有选择。华为的整个智能终端业务肯定不会局限在国内,而是扩张成全球性的业务。 Q:关于欧洲市场,目前形势下欧洲多国政府都在针对所谓的高风险供应商进行举措,许多欧洲政府也把华为列为高风险供应商。能否解释一下欧洲政府进行的这些措施对华为欧洲的运营商业务具体带来了多大影响?您是否认为法国、英国还有其他欧洲国家采取的这些措施是歧视性的、不公平的?如果是,华为会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和行动来应对这种不公平的竞争?A:至少从公开报道上,我没有听说哪个国家把华为定义为高风险供应商。英国已经不属于欧洲、欧盟。欧洲的各个国家还是基于事实在做决策,也清楚网络安全意味着什么。华为和欧洲各个国家的政府都保持着接触与沟通,一些事情还没有发生,所以不能就没有发生的事情发表评论。 Q:日本的运营商已经启动了5G相关的工作,华为在日本被禁止参与5G。那么现在华为在日本5G的策略是什么?会就5G基站和手机进行合作研究吗?A:我从各种公开渠道上没有听说日本禁止华为参加日本的5G。华为也一直在和客户、政府监管机构沟通。华为在日本没有和NTT、Docomo、KDDI有任何移动领域的合作,只和软银移动在4G领域有所合作,且软银移动也没有部署多少5G基站。华为期待和软银移动的合作能够从4G延续到5G。但这取决于客户的决定。 Q:尽管扩大和升级对华为的禁止措施会引起整个行业和产业的系统性风险,您是否可以深入谈一下,如果美国政府一意孤行,继续实行相关禁令,这将对美国的芯片产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遭受什么样的挫折?A:这里不做深入的分析。推荐阅读由美国半导体协会委托BCG调研的一份报告,《限制与中国贸易如何终结美国半导体行业的领先地位》(How restricting trade with China could end US semiconductor leadership)。这份报告把这个问题回答的很清楚。简单搜索即可找到,报告的回答肯定更加深入。 Q:在未来五年内,多厂商OpenRAN 和 TIP这些项目会为华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A:我认为对华为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关于OpenRAN,首先OpenRAN不是5G的标准,而是实现架构和实现技术。基于OpenRAN这种实现架构、技术的基站同样要满足5G标准、满足运营商对功耗、性能、性价比的需求。
OpenRAN崇尚开放、开源,实际上是实现5G基站或未来6G基站的一种应用方式。历史上在3G时代基站的实现方式已经变革过一次,即华为开创的分布式基站。在分布式基站之前,原基站技术BBU、RRU是整合在一起,安置一个装有空调的机房里。华为提出的分布式基站将RRU放在了铁塔上,大幅度提升了基站的性能和覆盖面,最后发展成为了4G和5G的架构基础,成为了制式标准。
制式标准不是4G标准、5G标准。历史上从2G到3G、4G、5G,3GPP制定标准时更多聚焦在互联互通,保证手机与基站、基站与核心网、基站与基站之间的多厂商连接,实现全球漫游。但从来没有关注基站的实现方式、实现架构、实现方式。每个业界参与者基站的实现方式都不一样,更多关注的是基站的性能、质量和性价比。
业界原来有SingleRAN,现在有OpenRAN,无论是SingleRAN还是OpenRAN,都要满足5G已建立的标准,所有的手机都要能够接入基站,基站之间、基站与核心网都要实现连接。可以把SingleRAN类比为专用计算,OpenRAN则类比为通用计算。历史上,专用计算和通用计算一直存在竞争,通用计算如Intel的代表厂商一直想要取代专用计算,但直到今天专用计算的应用场景不是越来越少,尤其是AI普及之后越来越多。
Intel的前CEO BK(Brian Krzanich)在和我交流的时候希望华为基站能使用Intel的X86 CPU。当时的回复是,通用计算什么时候在性能上和成本上能赶上华为自己开发的通用计算,那么华为理所当然的会使用Intel的技术,又何必费时费力自行开发。
所以,类比OpenRAN为通用计算,其功耗、成本、性能等方面发展到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阶段,肯定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短期内对华为没有什么影响。实际上通信领域最关键部分都在于无线领域。无论OpenRAN、SingleRAN、无线RRU AAU,都是需要满足客户需求,实现高性能、低成本的。 Q:华为在New IP上的战略?A:我很高兴产业界和媒体界对New IP的兴趣,因为New IP的这个名字是我取的。为什么取名New IP?因为5G叫做New radio,未来IP技术的使命和5G面向未来的使命一致,所以为其起名New IP。New IP对应New radio,也就意味着对应5G。
当今的IP技术始于1969年,协议定型于1978年,发展至今有将近50年的时间,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IP技术聚焦于办公领域,旨在实现全球电脑连接,后来延伸到移动互联网,实现手机的连接。可多年来,IP技术一直没法满足工业互联网对低时延、安全等一系列的需求。5G的目标是在满足不断增长的移动互联网需求的基础上,满足行业中物联网低时延、巨大连接的需求。同理,New IP在满足移动互联网的办公需求外,也要满足行业工业互联网的低时延、安全性等需求。
New IP目前还属于研究课题,华为的IP专家和全球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们共同协作,包括意大利、英国、加拿大、德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的IP专家们都在自由的参与研究和创新,希望能共同解决IP网络面向未来的问题,使得New IP能在满足传统IP的基础上能够满足工业互联网的需求。
昨天下午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谈到New IP的话题,提出不要将New IP政治化。New IP只是一个纯技术课题,不要一开始就猜想专家有许多不可告人的目的。大家仅仅是为解决IP面向未来的问题而进行自由的研究、探讨,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有那么多政治问题,不应该将一个正在研究的技术话题政治化。


兴业计算机

蒋佳霖 18614021551

徐 聪 18018726086

孙 乾 15201966173

吴鸣远 15601668682

冯欣怡 15109111151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大会视频!


本信息材料仅为对公开资料的整理信息,不涉及分析师的研究观点及投资建议。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A股市场以上证综指或深圳成指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审慎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