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彩:煤城人对“黑”国企言论的反驳!欢迎投票品评

2016-11-01 正大光明 黑龙江网报

七台河矿业微信公众平台(qthkygs)消息:

前不久,一篇似“黑”国有企业的《美最大私营煤矿破产,某某集团负债500亿却屹立不倒》文章,引起了热议。文章言必称欧美,罔顾国情和历史事实,和以前动辄归咎于什么体制机制所有制、什么国有企业垄断僵化没有市场化、什么百岁东北煤矿和20多岁的神华比效率低下等言论如出一辙……罔顾“共和国长子”东北老工业基地、龙江煤炭工业的历史性贡献,奠定的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基础。就是不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互不否定”来谈古论今,对能源安全、煤炭工业发展、理直气壮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更是缺乏学习和思考……

令人可喜的是,近日七台河矿业微信公众平台(qthkygs)收到了七台河一位煤矿基层职工的来信。习作引用整理素材,针对黑国有企业的现象侃侃而谈,分析了龙江煤炭工业困境的成因和解决之道,为龙江煤矿鼓与呼……

今摘发这位“正大光明”读者的习作,其中有的观点不敢苟同,也不知情权被,旨在抛砖引玉,助威龙江国企!

共和国长子改革中还需反哺

正大光明

龙江煤炭工业的问题,是历史问题。而历史问题,当然也是体制问题,但不是一些人理解的体制问题。理解经济运行和行政运作的人都会从,历史,资源,企业体制和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而在空有“一腔热血”的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国企、都是体制的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骂国企就能解决的,问题的产生也不是一个国企体制就能解释的。否则如法国洛林,德国鲁尔,美国底特律也不会出现大范围城市衰落的现象了,这几块都曾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骄傲,并不存在大范围的国有企业和集权体制。矿业毕竟不同于制造业。挖完了,就是挖完了。

黑龙江有四大煤城,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解放前就已经开始开采,至今已经有100年历史。挖了100年的煤矿,百年老矿在龙煤并不稀有,什么矿也经不起上百年的挖啊。可想而知,资源实际上已经枯竭的差不多了。除了鸡西外,其他三大煤城,全部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由于开采年限太长,井面已经深至700-1200米,开采成本可想而知。

据报道,龙江煤矿国企目前吨煤开采成本是451元,其中,人力成本215元。而神华吨煤开采成本不到200元。换言之,即使我们的煤矿一分人力成本不付,吨煤成本仍然在236元,高于神华的总成本。

换言之,开采成本200元以下,不能保证盈利,开采的非人力成本就高达236元了。原煤生产成本:出煤的直接成本。综合成本:核算包括财务、退休人员、社会职能等煤矿所有支出平均到吨煤上的成本.账算到这个地步,其实已经非常清楚,光靠黑龙江省和龙江国有煤矿内部挖潜,永远不可能解决问题。靠减员增效,至多只能降低人力成本,但人力成本就算压到底,也没有竞争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没错啊,但改革改不出自然资源。

一个资源枯竭的矿区,你再怎么改革,也是没什么卵用。这里面的根本问题是,为什么资源明明已经枯竭了,地底下没有多少煤了,这种没有开采价值的矿山为什么还不放弃?这就牵扯到历史问题,也就是真正的体制问题。

20多年前还存在着一个煤炭工业部。大型国有煤矿,是由煤炭工业部垂直管理,称为矿务局。在黑龙江,就有四大矿务局。煤炭工业部,掌握着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开采,同时,也负责全国范围内的资源调配。从理论上说,甲矿山挖完了,自然会开个乙矿山,把人员设备转移过去,继续开采。但是,随着煤炭工业部的解散,跨省区的资源和人员调配渠道,就被打断了。

煤炭工业领域的优质资源,被中央保留,成了后来的央企,例如神华、中煤,他们掌握着开采成本较低的优质煤矿,又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没有过多的退休人员。而黑龙江省的枯竭矿井,被下放到地方,直到2004年,被黑龙江省重组为省属的龙煤集团。

这种改革,被解读为“抓大放小”,其实背后是“留有余而甩不足”。开采成本低、人员构成合理的企业被中央保留,而开采成本高、退休人员比例大的企业下放地方。结果,本来全国煤炭工业一盘棋,相互之间是互为补充的关系,现在反而变成了竞争关系。下放企业根本不可能同央企展开竞争:下放的时候就是精心挑选,优质的怎么可能放下去呢?包袱被甩给地方,但地方是背不起这样的包袱的。例如上面提到的四大煤城,其实是“一矿一城”。整个城市,完全依托煤矿开采而形成……这些问题,在90年代末集中爆发过,在2002年-2012年的煤炭黄金十年由于高企的煤价被掩盖,现在终于重新爆发出来……解铃还须系铃人。龙江煤炭工业的锅,是中央下放的,要解决问题,只能通过中央政府。正所谓,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需要国家反哺老工业基地,解决眼前困难。更需要千方百计从留住流失人口。那么多人,留在四大煤城,是去挖矿的,矿都没了,自然人也要走了。还有二胎放开了,现在被住房、教育、医疗等诸多大山重压的哥哥妹妹们还敢像老一辈那样有住房、医疗等高福利保障,生养个两三个宝宝吗?话粗理不粗,就是现在造人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呵护。

不学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话题打住吧,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振兴,龙江煤炭工业的问题要解决,路还很长……


新闻链接:

2013年发表的新闻资料:  

从有水快流到国家保护性开采煤田失守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初,七台河矿区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红红火火。那时候,七台河矿务局的经济总量占全市的70%以上,处处是矿务局的煤矿、选煤厂和各行各业的公司、工厂,线路总长120多公里的矿区自营铁路纵贯百里矿区。

那时候,矿务局有小学到大专学校48所,矿矿厂厂有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医院卫生所、职工家属楼和公房。那时候,局有多种经营公司、各矿厂也有多种经营公司,炼钢厂、轧钢厂、化工厂、建材厂、机电厂、食品厂、服装厂、制药厂、农场、商店应有尽有,可谓是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直到如今,七台河市的全部煤气供给、90%的电力供应、大部分自来水供给都是源于“矿务局”;而今,市属的大多数民营煤焦、煤化工企业的“老板”和高管,也是“矿务局”输送的人才。七台河矿区成就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模范党务工作者,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领导干部。

进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阵痛期,七台河矿务局推进精煤战略、弘扬长征精神“过草地”、“越雪山”、“攻打腊子口”,“人人二百三(月工资),共同渡难关”……时任矿务局副局长、后来牺牲在鸡西矿务局井下的赵文林,率领分流人员在困境中突围创业,东征兴凯湖、北上抚远,建起了两座大型农场,同时展开了对俄经济贸易。在艰难跋涉阶段,广大干部工人顶住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煤价下滑、亏损增大、资金紧张的压力,团结拼搏,迎难而上,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实现了困而不散、难而不乱,从而适应了市场,稳住了局面。

回忆起那一段岁月,2008年9月,韩英痛心疾首、感慨万千。韩老出任过煤炭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神华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当年曾就产业政策面谏中央领导。在七台河矿区开发建设50周年座谈会上,他说:“七台河矿区、七台河市是靠矿工们在平均0.8米高的煤层中跪着采煤、挥洒汗水建设起来的。现在看来,当年‘有水快流’、‘大中小一起上’的煤炭工业政策导向,给国家保护性开采的七台河煤田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为小煤窑遍地开花、事故不断埋下了祸根。还有煤炭工业部撤销前夕,几十亿的国家补贴拱手让出,后来各种税费却有增无减;规划落后、无序开采、市场自由化,更是严重影响了像七台河矿区这样条件艰苦的新兴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后据记者了解,七台河市小煤矿最多时达1200多座,国有煤田受到祸患,整装煤田多处千疮百孔,盗采盗掘严重,一处处废弃小煤窑积水造成透水事故频发,瓦斯事故夺去了矿工兄弟的生命,有些年矿难频发,矿工和家属用血泪控诉着。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话题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煤炭生产,到市场经济时代的煤炭市场,再到国际能源需求和利益争夺,韩老见地深刻、侃侃而谈。他感慨于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历史,坦陈对国家能源安全的忧思,直抒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期间,由于行业决策使煤炭企业和煤矿工人承受重压之困惑;结合以神华为代表的国有煤炭企业煤、电、路、港大集团、大基地、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成功实践,对七台河矿区、七台河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请选择投票,文后点赞、留言

关注七台河矿业微信公众平台(qthkygs),每天了解最新新闻动态、行业信息、生活百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