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发现:抗日名将亲人在七台河!清华北大学子、北平书记让周恩来流泪

2018-01-09 黑龙江网报

免费订阅《黑龙江网报》点击上面蓝字

免费发布各类信息点击文后“阅读原文”

    《黑龙江网报》按:抗日名将张甲洲曾经转战黑龙江多地,他的4位亲人,生活在七台河!他们是矿小教师、矿工的子女,也是英烈的亲人和后代。先烈的外甥女就是黑龙江龙煤集团七台河矿业公司宣传新闻中心编辑赵壮志。

      1990年代、2009年前后,编者多次组织策划“采访老战士抢救英雄故事”系列新闻。让周恩来总理落泪的抗日名将张甲洲的传奇故事便是报道内容之一。

     

   “9·18事变”后,张甲洲指挥打响了我党领导的武装抗日第一枪。1953年1月1日,周恩来总理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在张甲洲的遗像前,他充满深情地久久凝视着这幅熟悉的年青面孔,静立若松,一言不发,任泪水漫过面颊……过了一会儿,周总理缓缓地对遗像三鞠躬后,饱含深情地说:“甲洲同志,我代表全国人民感谢你!”

       2017年12月,编者在清华大学学习培训期间,耳闻目睹,再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双校培养的抗日英雄事迹所感动。今辑纳中央电视台对抗日先烈张甲洲的专题报道,编发赵壮志主任记者《追寻大舅张甲洲的足迹》一文,以告慰先烈,焕发冰雪英雄城父老乡亲的精气神和文化自信!

       人物简介:张甲洲(1907—1937),曾用名张进思,字震亚,号平洋。1907年5月21日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张家油坊屯。张甲洲历任中国共产党北平市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北平市委代理书记,巴彦抗日游击队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军长等职。1937年8月28日在黑龙江省富锦遇害,时年30岁。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资料照片提供:赵壮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98mnw4jz&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追寻大舅张甲洲的足迹

赵壮志

八十年前,为加强清华大学地下党组织,二十三岁的大舅从北大出来,转考清华。

此次来清华大学参加学习,我很想在大学校园内,寻找大舅的印迹。

打电话给母亲,她回答我:“清华大学好像有块烈士纪念石,上面有你大舅的名字。”

母亲说不清位置,清华那么大,哪里去寻找?

中午下课,同学们要去二校门,寻找水木清华、近春园、清华学堂。

不来清华大学,不知道自己有多“LOW”,这些地方以及它们的历史我一无所知。

但我又不想去问百度。

我就这样懵懂的跟着她们一路寻找。

冬日的阳光暖洋洋的照在脸上,瓦蓝瓦蓝的天空像油画的底色,把闯进它怀里的大树、喜鹊、古建筑的一角,衬托得美景如画。

在这样的午后,行走在清华校园里,心像水豆腐一样柔软温润。

清华大学的象征——清华园,很好找。身着红蓝相间修身裙子嫣然浅笑的我,定格在手机照片里。

随后,跟着开着手机导航的同学,一同寻找下一个目标——水木清华。

可是,水木清华在和我们藏猫猫,越想找越找不到。

沿着一处池塘行走了好长一段路,抬头,水木清华赫然出现,静静地与我们隔水相望。

惊喜涌上心头,赶紧找路。

一块巨石堵在面前。只好绕之。

绕到对面,大石上面“祖国儿女清华英烈”八个金字,让我的心跳瞬间加快!



     莫非这就是母亲说的那块石头?

几步窜到土山脚下,原来这是一座纪念碑,“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献身的清华英烈永垂不朽”,由这句话引领的是一排名字。

我看到了熟悉的名字闻一多,在第十二位的位置,我找到了大舅:“张甲洲,1930年入学,1906年生。”

就这么突兀地,我与大舅撞了个满怀。

唐突地,手里连束鲜花都没有。

在我眼中,大舅是个传说。

听母亲说,张氏家族祖上,挑担逃荒到黑龙江省巴彦县某村屯,开荒种地,开设油坊一处,成为大地主,有车有马、有枪支有弹药。此屯从此名为“张家油坊”,时至今日仍未更名。

母亲与大舅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姥姥二十三岁进张家门时,姥爷五十岁,大舅当时正在清华读大学,二十四岁。

人民网中共抗战英烈版块下,是这样介绍他在清华期间的革命斗争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甲洲领导北平二十多所高等院校的学生掀起了抗日爱国热潮,但游行队伍很快被当局镇压。北平中共地下党组织也遭到了破坏。

年末,张甲洲奉命遣回家乡巴彦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他任司令,赵尚志任政委,一举攻占县城。关于这段经历,2005年《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封面文章,是这样描述的:“九一八事迹”后,巴彦游击队成为北满成立较早、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最初的领导人张甲洲是清华大学政治系的毕业生,“九一八”后,他投笔从戎,经满洲省委同意,回到家乡巴彦县北部山边的张家油坊组织队伍,并在1932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十八日庙会这天,正工打出抗日的旗帜。很快,黄埔军校出身的赵尚志被委派协同读书出身的张甲洲,1932年8月,25岁的张甲洲和24岁的赵尚志一举攻下了巴彦县城,这是“九一八”后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反日部队首次攻占县城。巴彦成了赵尚志抗日斗争的起点。

次年,张甲洲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师长,用枪杆子抗击日寇。史料称,他打响了东北抗日第一枪。

也正因为此,张家土地被敌人没收,房屋被敌人烧毁,油坊被毁掉,张家几百口人各自逃难。母亲说,堂兄们有的跟随长兄张甲洲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有的把“甲”字去掉,更名改姓;父辈张兴一家人几乎都参加了抗日联军。姥爷更名为张品三,为谋生计投师于刘汉军(张甲洲母亲娘家侄),也叫刘二先生,得其祖传方。专治疙瘩疖子无名肿毒和黑红伤。在此期间,姥爷经常医治抗日游击队伤员,解放后,姥爷被推举为巴彦县第一位副县长,这是后话。

2007年,富锦市委、市政府举行纪念张进思系列活动,邀请亲友团参加。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对大舅有了更深的了解。

1933年,当时省委执行“左”的路线,开除了大舅和赵尚志的党籍。不公正的处分不曾使两颗精忠报国之心消沉、泯灭。赵尚志到宾县孙朝阳义勇军部队当了一名马夫,后创建了珠河抗日游击队、哈东抗日支队、东北抗联三军。而张甲洲化名张进思,到富锦县中学当上了一名理化教师。他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学会了日语,考上了二等翻译,深得日本参事官横山安启的赏识,不知用什么办法把学校里的汉奸校长和日本教师都弄了出去,他当了校长。

在把于天放等地下工作者安排到了富锦中学同时,还与抗联三军取得了联系,为他们提供情报、枪支和电台,并策动伪警察署长李景荫起义。可以说那时他潜伏得很成功,日本参事官就是他的保护伞,有谁怀疑他,横山都会立挺他:“张的,我的朋友大大的,良民的,我担保。”但“来历不明、履历不清”在富锦活动频繁,引起了特务的警觉。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原省长陈雷为大舅题写过一副把“进思”嵌在其中的藏头对联,上联是:松水东流一曲高歌勇进新世纪。下联是:家山北望千秋革命当思故人贤。

张甲洲利用教学,引导学生走向革命道路,他的学生孙为、田澍、张凤阳等受他影响到北京读书和出走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孙为先后任合江省富锦地区专署专员兼军分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三十八军团长、副师长等职务。抗美援朝时期,孙为任志愿军师长,38军坦克副军长。1978年任辽宁省国防工办副主任,后调到航天工业部五院任党委书记(副部长级)。田澍曾任黑龙江省农业厅厅长。张凤阳曾是外交大史。还有罗恕、刘自沛、袁凤林等最后都成为专家、教授和党政领导干部。

大舅妈刘向书与大舅是在富锦县中学教书时认识的。大舅一米八大个,是个长腿欧巴,气度不凡。舅妈一见倾心。“富有魄力和演说天才的知识分子领袖”是冯仲云和李兆麟在合著的《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史》中对评价。

1937年8月28日,张甲洲率于天放(解放后任黑龙江省副省长,‘文革’初遇难)等同志带400多套军服、100支手枪、一对收音机离开富锦城,奔赴抗联。早已迎候的独立师参谋长李景荫在城南接他们。

一行人走到离县城18里的董老茂屯边时,“叭!——”玉米地里突然响起了枪声,子弹直射而来,李景荫迅速拔出手枪还击,警卫连随即从两面冲了过去,伪匪被打得死的死、逃的逃。李参谋长回头一看,张甲洲不见了,赶忙率队回去找。发现张甲洲小腹中弹,血流如注。年仅31岁,没留下一句话。

舅妈年仅23岁,终生没有改嫁。

我总是感慨大舅青春之短暂、人生之短暂,我更惋惜他的风华正茂。感慨他“壮志未酬身先死”。

我的母亲回忆说:“大哥牺牲后,父亲常说没有国哪有家以宽其心。1947年,解放战争开始,父亲忍痛将15岁的二儿子送上了保家卫国的战场。”张氏家族的门上因此挂上了烈属和军属两块光荣牌子。然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袭来,抗日英雄变成了“叛徒”,光荣之家变成了反革命、黑五类,家人被批斗。

2002年,我曾经去巴彦县烈士陵园,寻访过他。巴彦县烈士陵园的老园长告诉我:“陈雷和省里有关部门的领导到巴彦烈士陵园来了,在看了张甲洲的展位后,陈雷站在他的铜像前,说了这样一句话:‘历史是公正的’”。

这一句历史是公正的,来之不易。据原巴彦县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梁宗仁介绍,1983年,巴彦县县委办公室曾给胡乔木写信求证。胡乔木在回亿中深情地回忆:“张甲洲是我在清华时的同学,当时他是党员,我是团员。为人非常正直,对党十分忠诚,很有能力和魄力,对我教育很深,至今仍极为怀念……他是我的领导者,更谈不上向我请示和汇报工作。”

于是,八十年代初期,张甲洲的遗像才重新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展出。

我总想更多的了解他,我曾找过巴彦县党史馆,他们给了我一本《巴彦党史资料》、一本《巴彦县志》,在这两本书中,张甲洲都占着浓重的一笔。作为外甥女我感到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但还是觉得不够,还想知道更多。崔主任对我说:“他的照片我一张没有,原先有一些,但在巴彦建烈士馆时,让烈士馆拿走了,除了弄丢的,就剩在烈士馆展出的那几张了。”

2017年,巴彦县举行了纪念张甲洲烈士牺牲80周年公祭仪式,凤凰网等多家媒体云集巴彦县进行报道。张甲洲后代亲属上下五代人参加了活动。大舅的女儿张雅琴长我母亲十多岁,70多岁的母亲站在轮椅后面,百感交集地见证着公祭全过程。在此之前,她曾在尚志感受红色之旅,切身感受到赵尚志的影响力。 想到自己的长兄张甲洲,还需要这样刷他的存在感——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胡乔木是团员,他是党员,两人一起创办进步刊物;他历任中国共产党北平市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北平市代理书记;他创建了东北第一支抗日游击队,和周恩来、张闻天、陈庚有过交集,有人说热播的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中章竟州的原型就是他……

上图右一为张甲洲妹妹、本文作者赵壮志母亲张淑艳

在亲人朋友圈看到,哈尔滨常青公园继富锦、巴彦后,建了第三座张甲洲烈士塑像。面对破碎的山河、遍体麟伤的祖国,当年的清华学子张甲洲愤将忠魂捍   山河的选择没有错。

他没有被人们遗忘。

清华大学的这座纪念碑,座落在清华园古建筑群内,一座小山之上,脚下是一泓秀水,水是水木清华的荷花池,背靠水木清华,清幽至极。

收回思绪,回到当下,我觉得此番不期而遇,也是缘份。

给母亲致电:“刚刚,我和大舅相见于清华园。”

《黑龙江网报》热点新闻链接:

@、黑龙江焚烧转基因种子200多吨!

@、黑龙江“邻居”下了20米深的雪!真是大开眼界!

@、崔永元反转基因粮油,受到死亡威胁!

@、焦点访谈三天连问:煤企日子?职工生活?

@、连接东北10多座城市的沈佳高铁即将开建

@、好消息:东北13座城市被国家委以重任!

@、黑龙江全面禁止种植销售转基因农产品

@、四煤城被纳入国家东北东部经济带发展规划

@、查获特大假盐工厂!看清这些牌子假食盐?

@、速看:官方发布最全致癌物清单公布!

点击阅读原文,自助发布各类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