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玩转供应链金融,看沐金农如何实现“互联网+农业”线上线下双共赢!

2017-02-09 专注三农金融 沐金农

随着“互联网+”大潮的涌动,“互联网+农业”实际上已经深入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此大潮下,互联网金融也参与其中,通过向各环节提供信贷产品,从而联结出一幅“互联网+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图景。



联结各环节

在互联网金融没有下乡前,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贷款需求除了有求于民间借贷外,资金端一方的角色更多是由当地的农信社以及其它金融机构扮演。但民间借贷的利率往往过高,而“三农”客户抵质押品的缺少以及小额、分散、短期的融资特点也使得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支持的积极性上较低。因此,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大多数资金需求并不能得到满足,以致于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

对此,互联网金融的加入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带来了线上的优势。“把传统的价值链搬到线上后,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可以充分地实现统一。”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九杰看来,原先很多线下的交易关系相对松散,可能会出现断裂,而互联网和供应链的整合将使得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运行形成闭环,从而更好的发挥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沐金农秉承着为广大三农从业者提供便捷,精准的贷款服务,对农民在生产,生活环节所出现的资金短缺予以支持。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种子、农机等农资产品的投入占整个生产投入的大部分,在农民生活过程中,家具、家电等各类生活用品也是生产投入的主要方面。

作为服务“三农”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沐金农从生产环节切入农业供应链,通过与农资方合作,在需要借款的农民通过审核后,将农民所需贷款直接放给农资方,让农资方直接给农民提供农资产品。

同业内其它公司相比,沐金农在资金端的组成结构则更为多样,包括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银行、上市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对此,沐金农CEO王曾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与这些机构展开合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降低资金端成本,从而更好地为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提供助贷、资产推荐、资产保全等方面服务。


风险可把控

互联网金融的加入让农业供应链金融形成了闭环,但金融的关键点还在于风控。

不难发现,互联网金融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打通了供应链的各环节,其风控环节也包括线上和线下两个维度。

从线下来看,由于农村本身在征信上的薄弱,所以需要以供应链各环节积累的征信数据补充农户征信的不足,而以供应链各环节的紧密联系分担风险也十分必要。所以,农发贷还会通过经销商担保、农户联保等形式,进一步加强风险把控能力。此外,在贷后阶段,农发贷会持续跟踪农户的生产情况,在植保方案等方面予以指导,确保农户可以按时还款。此外,农业供应链金融需要积累大量最基础的一线农村、农户、农业的数据。因此建立一支深耕驻扎在农村一线的团队去支撑业务的开展也是很有必要的。

从线上来看,沐金农自主开发的“根苗”系统对借款人实现全程的线上跟踪,同时还采用人脸识别、农业知识库反欺诈模型、第三方大数据反欺诈等科技技术,借款人进行审核。“我们还通过资产组合、风险政策来降低系统性风险。”王曾说。此外,通过不断的积累挖掘交易行为数据,分析、归纳借款人的经营与信用特征,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沐金农公司将实现合理的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

除了从线下和线上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外,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华还提出要基于产业云来控制金融风险。“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不仅是为了联结上下游,优化上下游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提升产业竞争力,降低产业交易成本。这就要协调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行为,产生协同,这个时候信息化就不再是B2B的产业互联,严格意义上应该是构建产业云。”宋华表示。

在宋华看来,未来供应链金融将进到另外一个阶段,即智慧供应链金融。“智慧供应链金融更主要的是通过打造产业竞争力来实现产业有序、可持续的发展,这个时候就要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广泛融合的一种产业生态。另外,信息化要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不仅仅是产业云,政务云、私有云等其他的各种云的有限融合将支撑综合性风险管理。”宋华说。

来源丨农村金融时报

篇名丨《互联网+农业,线上线下共舞玩转供应链金融》(有删减)

作者丨张缘成 李林鸾



推荐阅读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 今年说了些啥?


沐金农联合创始人施瑾:我为什么拒绝高盛回到北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