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会主题演讲:“小蒜苗”的奋斗

科蚪实务学堂 实务学堂 2021-12-03


2019年1月13日实务学堂年会

联合创始人兼校长欧阳艳琴的分享



特别感谢大家的到来。

我提前看到了大家的名单,知道很多人都是老朋友,有些虽然没见过人,但是见到过名字,在志愿者申请表里,在捐赠人名单里。所以我提前和同学们说,都是我们自己人。

我们办这次年会,主要是两个目标,第一,是过去这一年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到年底,我们很想见见大家,汇报这一年的进展。第二,我们想给同学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很宝贵,我们希望每学期期末都有一次展示,谢谢大家能给同学们这样的机会。


回顾2018


2018掠影


过去这一年,我们建了一所学堂,在北京昌平,五环与六环之间的一个院子,周围有一些城中村。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一年的一些状态。

我们从基础建设开始,铺砖,把一个温室大棚改造成了可以使用的手作室。然后是春季学期开学典礼。

我们拆车。我和王墨从怀柔拉了一辆报废车,让学生们拆了,这是我们学堂的第一个项目。所以我经常半开玩笑说,我们这个学堂是建立在一辆报废车的基础之上的,我们“拆了一辆报废车,建了一所新学堂”。这个过程,学生们可以体会学习可以不一样。

我们还去天津,参观彭怡和王永乐老师的玻璃工作室。

我们做餐厅创业,试图让学堂的食堂盈利,尽管最后只挣了几百块钱。那时候李燕群(同学)已经成为了“设计狗”,通宵给食堂设计海报。他那天和我说,回顾这一年,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件事,“好像打印机刻在了自己的脑子里”。

因为有孟繁乐老师、傅辰老师,春季学期,学堂的歌声蛮多的。

然后就到了秋季学期,我们有了戏剧课、武术课、编程和机器人课,篮球也打得更多了,一到下课,男生女生都跑去打球,挺好的,尽管有时候因此没打扫好卫生。

秋季学期,有光涧实验室的参与,我们有了职业素养课,目标是“能像入职三个月的职场新人一样工作”。听天媛讲沟通、项目管理,参观快手、转转等企业,还做了“跳蚤市场”项目。

我们有了几个14岁的同学,所以我们也开起了中阶段的文化课,比如数学、英语、物理、地理等等。

然后就到了年会,这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在一起的人


回顾这一年,我们发现有些老师一直在。其中包括我、张鑫、王墨、韩雪梅,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学堂。

还有心理老师,邓泊、涂育红老师,她们的“手拉手”从开学第一天就在学堂,参与家访、团建、个案辅导,以及每周的一次心理课。

还有批判性思维课老师,C计划的联合创始人蓝方和叶明欣,一直陪伴着我们。

还有灯工玻璃艺术课的王永乐老师以及他背后的彭怡老师。

还有生理课老师、希希学园的李倩倩。

还有光涧实验室,一直参与着学堂的建设。



春季学期,我们有一些志愿者(傅辰、杨子璇、许露、李思晴、袁倩欣、孟繁乐、童镜,等)。

秋季学期,我们有了更多志愿者(陈一帅、高爽、龚玉廷、郝枫、郝晓静、寇帅、刘天媛、卢箫、沈远茂、宋子龙、苏苏、王建平、王晓行、魏林、徐秀丽、严丹华、叶明欣、张纯、周蕾、庄晨雷、庄少君,等)。

我们发现,我们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他/她们每周会到学堂一次、两次甚至三次,给同学们上课。秋季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们也问老师们的计划,大部分老师说,下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他们还会继续在学堂上课。所以,我们的志愿者老师其实也是越来越稳定的。

我们也发现,有6个同学春季就来到了学堂,这一年都在,到秋季学期,我们又增加8个同学。当然,我们也有6个同学因为不同的原因,在暑假离开了我们,有1个是秋季学期期中离开了我们。

这一年一直陪伴我们的,还有阿姨(食堂大厨)、小河,秋天还有“帅蚪”(小狗)加入了我们。

我们这一年,见证了这个院子的春华、夏收、秋实、冬藏,然后到了现在。


财务和招生


然后,我也来报告一下这一年的财务情况。

我们收入50万。其中,个人捐赠占到最大比例,有接近21万。这令人惊讶,我们过去一年没有太大张旗鼓募款,但还是得到了300人左右的捐助。其次是机构捐赠,将近15万。其他各种费用,包括学费、生活费等等,不到15万。对应这个数据,我们2019年要做的,是要寻找稳定的机构资助,同时面向个人的募捐上线公募。

我们支出接近52万。其中场地相关的支出有28.6万,占了非常大的比重。人力支出不到17万,其他各项支出6万多。这个数据让人心酸,场地费用太高,人力费用太低,是建立在王墨不拿一分钱白做了大半年全职、张鑫每个月拿着非常微薄的薪水的基础上的。所以,今年很重要的事情,把场地费用降下来。

我也重点检视了一下我们的招生工作。

这一部分我做得很不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社区在地性不足。我们现在有8个学生来自于周围社区,有3个来自北京较远的其他社区,还有2个来自于外地。其中,原本我们以为自己重点服务的两个社区,原来有7个学生,流失了5个人,只剩下2个人。


心得体会


走过这一年,我们有三点体会。


我们在解决大问题


我们得到的第一点体会,农民工子女职业教育问题,真的是一个“大问题”。

首先,真的足够大。全国受流动影响的儿童有1个亿,其中农村户籍的孩子,也就是农民工子女,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留守儿童4000万,和不那么熟悉的流动儿童,2100万,总共有6100万,数量很庞大。

在这里,根据北京大学宋映泉老师等人对北京50所打工子弟学校将近2000个初中生的追踪调查,到升大学的年龄,只有6%考上大学,如果说考上一本,只有不到1%。并且,这些学生升高中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也仅有40%。要知道,现在中国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了45%,很快会到50%,也就是,我们很快会进入所谓的“大学普及化”阶段。所以,在教育机会这个问题上,农民工子女基本处在“金字塔”的底层

当这些人走向社会的时候,根据宋映泉老师的研究,绝大部分又进入了现在所谓的“低端服务业”,1/3无业或自雇佣,2/3在传统服务业,月收入在2500元到3500元之间。现在北京的市平均工资已经超过了7000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什么水准的收入。

有人会说,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会有社会分层,都会有人成为社会的底层。但是,这里我想说两个问题。

第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弱势问题,不只是个体不努力的问题。尽管这里头的确有几个因素,比如,家长本身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支持不够,还有的确很多社会都有老师不愿意去乡村、边缘社区,所以农村和打工子弟学校都很难有很好的教育资源,但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有制度因素的。比如,农民工子女不能平等地享受城市义务教育机会,不能异地升学,甚至不能享受同等的职业教育机会,这里有制度的阻碍作用。

第二,尽管所有社会可能都有分层,但是,社会学家也提醒我们,社会阶层的上升,却是结构性的。比如,过去改革开放40年,很多人从穷人阶层,上升到了“工人”阶层甚至成为中产。大家都脱贫了,都实现了所谓的“小康”生活。如果说,这个社会的阶层开始固化,很大一个阶层的人不能上升,不能享受社会财富的分配,甚至在社会往前走之前,他们在向下流动,那么,我们应该知道,这个社会出现了结构性的问题。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学家陆铭老师一直提醒我们,中国社会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有且只有一个路径,那就是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在中国语境下,就是农民自由进城。农民工进城了,就一定要让他们的孩子在城市得到很好的教育。


社会化办学可行


我们的第二点体会,就是低成本社会化办学,可行。

前面也提到,我们的学费是很低的,每个学生一年1万左右的收费,但每个孩子都很不一样,基础也不太好,我们要支持到这些孩子,真的就要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这种投入是很大的。我们的全职人力很有限,志愿者支持了我们大部分的课程教学工作

过去一年,有70人为学堂提供了志愿教学,其中有超过20位持续、稳定、专业的志愿教师,还有200余人在线登记志愿教学意愿。

在这些基础上,我们还应用了互联网在线教学资源,并且琢磨出来同伴协作学习的方法,总之,验证低成本社会化办学是可行的。


集中做重要的事


我们的第三点体会,是要集中有限的力量,做最最重要的事情。

这一年里,我们的课程有过一些调整。我们一直有的课程,是阅读、写作、思维、实务,以及身心健康相关的生理、心理、体育等课程。

下半年,随着一些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加入,以及很多新志愿者老师的加入,我们把很多文化课开起来了。高中或职业教育部分,有职业素养、写作、设计、编程等课程,中或预科部分,有数、理、史、地、生等内容。到做学科展示海报的时候,我们数了数,开了差不多20个课程。



我们办这个学堂,最开始是为了做农民工子女职业教育的。但当我们把学堂办起来以后,我们发现,这个城市还有很多很多边缘的人群,没办法进到传统教育体制里去的。比如自闭症的孩子。另外,也有人会建议我们,从小学开始办起。

但是,我们后来意识到,我们做不了这么多事情。我们确定了一点,农民工子女的职业教育,才是我们要做的和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以终为始,我们集中到主要培养生存与职业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职场生存和竞争的机会、能力。而生存与职业素养的核心,是沟通与协作能力

我们很多家长都说,他们对孩子的期待是可以做“办公室工作”,其实“办公室工作”的主要门槛就是复杂沟通。但是农民工子女其实普遍缺少这部分,很多研究都在说明这一点,农村儿童包括打工家庭的孩子,早期语言和认知发育就有差距,进而影响青少年期的整体认知和学业成就,以及整体职业成就。

所以,我们几乎所有课程都在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供几个专业出口,编程、互联网运营、创意手工。


年度题图


前几天,我问我的同事,如果要选一张图片作为2018年的主题图,应该是哪一张。他们说应该是这张。



这是2018年2月28日,学堂开学前一周,我们在当时的温室大棚里拍的。就是前面说到的,把地面铺上红砖的那个地里。我们准备铲土的时候,突然发现,前一个住户撒在地里的蒜头,发出小苗来了。

当时我们非常惊喜。现在正好也是冬天,大家可以想象,到处都是很萧条的景象,地里还有冰渣子,看到这里长出一些小蒜苗的心情。我有一个朋友,3月份的时候,院子里长出了一些小草,她拿着水一兜兜地浇,那都是野草啊!所以,当时我们看到这些小蒜苗,是多么高兴。我们非常慎重地,把它们一兜兜地移到了花槽里,如果移坏了一棵,都会很心疼。

我也曾经找了一张照片,是四五月份的时候,我们院子里的一个豆角藤,上面开着一朵孤零零的小花,我问他们,这张行不行,他们说,不行,还没到开花的时候呢。

所以,就是这个荒地里不经意地长出来的小蒜苗的样子,非常微弱、非常珍贵的小生命,就像是我们这一年,非常非常不容易地走过来的样子


展望2019


展望2019年,我们的期待是:稳住!

前些天,我问一个朋友,她怎么看待实务学堂过去的这一年。她说,不就是上课吗,不就是做了跳蚤市场吗,每一天都是很平常的,但不平常的是,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丰富了。他们读了很多书,有了很多思考,这才是令人感动的。

作为校长,几乎每天都在这个学堂的人,我同意这一个说法,但是我又有另外一个不同的想法。其实,我每天在这个学堂,每天都能看得见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点滴变化,每天都会有欣喜,每天都像体验“人生的巅峰”。

但我知道教育不是一天的功夫,是一个长长久久的功夫。当这一年结束的时候,我内心的期待是,把这样充满欣喜的日子都变成日常

就学生而言,我期待大家在这里三年,不只是做“一日功”,还要做“千日功”,有一千天的修炼,做自己的进展。

就办这个学堂的人来说,我想大家要有预期,教育是百年大计,我们要做一百年的努力。当然,我个人肯定做不了一百年,但是其实回望历史,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人的事业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一百年了,也还没有成功。我们期待有更多老师,能一起走更长久的路。

2019年,我们希望有稳定的场地、资金、团队,甚至更稳定的资质,在此基础上,有稳定的生源。我们已经在线发起公募,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致谢探月学院为我们年会提供的场地,致谢后浪出版集团为志愿者老师们提供的新年礼物。再次感谢大家的到来。

2019年,我们一起加油。

年会合影



THE END

2019年春季学期,我们需要志愿者:

物理、地理、生物主课老师;

团体运动项目教练;

数学、编程、职业素养等课程助教:

生活辅导员。

如果您对我们的志愿教学感兴趣,请扫码填写志愿教学意向登记表,我们会根据教学需求与您联系。


2018年3月创立于北京昌平,

是农民工子女职业教育公益项目。

使命和愿景是:

探索打工子弟职业发展新路径,

为好的社会培养“珍贵的普通人”。

报名或支持实务学堂

请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实务学堂已发起公募,

可点击“阅读原文”,或扫码捐赠。








实务学堂创校纪录片:《不一样的学堂》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