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院快讯|“浙大经院大讲堂”之周恕弘教授报告会顺利举办

2023年5月19日下午,应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邀请,西南财经大学周恕弘教授做客第33期“浙大经院大讲堂”,报告主题为“来源偏好和来自实验室与田野实验的本土偏误证据”,报告由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张文章主持。

讲座伊始,张文章研究员首先对周恕弘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周恕弘教授是西南财经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行为经济与行为金融研究中心特聘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决策理论、行为与生物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具有丰富的跨学科研究经验。

图 张文章研究员主持报告会

周恕弘教授首先对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热情邀请表示感谢,接着从递归来源偏好与本土偏误出发与在场师生进行交流分享。周恕弘教授首先分享了对“一花一世界”背后的哲学与经济学思想的体会,并以此引入讲座的核心概念之一“来源偏好”。周教授认为,这句诗强调了每朵花的独特性,不同的花是美的不同来源,因此个体对不同的花会有不同的偏好。类似地,生活中风险的来源也是多样的,即使是在概率上有着相同可能性的风险彩票,由于其来源的不同,个体在选择时也会存在偏好。这种“来源偏好”是经典的期望效用理论在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上没有很好地刻画的。在此基础上,周恕弘教授进一步讲解了引入风险来源这一要素后所构建的新理论。

图 周恕弘教授报告分享
图 报告会现场

基于对“来源偏好”的理论研究,周恕弘教授提出从熟悉偏误的视角来分析投资决策中常见的“本土偏误”现象。“本土偏误”指的是投资者过度地重视并投资其所在的本土市场而忽略了投资多样化的现象。即使是在交易成本更低的一国市场内,类似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这一现象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引起关注,学者从模糊规避、信息成本、本土消费偏好和约束等角度提出了解释。周恕弘教授则从熟悉偏误和来源偏好的视角进行分析。在不同地区与国家进行的五个实验室实验与田野实验的证据发现,投资者在进行选择时愿意放弃一部分收益,选择投注于本土市场上更熟悉的股票或资产组合。相比模糊规避角度的解释,熟悉偏误有更强的解释力。

图 周恕弘教授报告分享

在交流环节中,周恕弘教授和在座师生就来源偏好与过程偏好的实验设计、实验数据收集细节、不同风险态度测度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来源偏好背后的神经机制与生理基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周恕弘教授就这些问题分享了独到见解与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本次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 现场交流环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