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rans Tianjin Univ |基于溴-石墨插层反应构建双电子转移的溴基液流电池体系

英文版编辑部 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 2023-03-02


PART01

文章信息


Yue Xu, CongxinXie, Xianfeng Li. Bromine–Graphite Intercalation Enabled Two-Electron Transfer for a Bromine-Based Flow Battery,Trans. Tianjin Univ.,2022, https://doi.org/10.1007/s12209-022-00327-w

扫描二维码 可直接下载本文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209-022-00327-w



PART02

本文亮点


1.     通过Br+嵌入石墨能够形成稳定的插层化合物 (Br-GIC),采用Br-/Br+作为氧化还原电对构建了一种基于双电子转移的溴基液流电池。

2.     基于Br-/Br+组装的液流电池在30 mA /cm2下可连续循环300次以上,库仑效率超过97%,能量效率约为80%,能量密度较基于Br-/Br2的电池体系提高了65%。

3.     由于高电极电位、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Br+嵌入石墨的氧化还原电对在大规模储能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PART03

背景及意义


随着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引起了人们的广高度关注。然而,其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阻碍了其直接大规模应用。因此,借助储能技术来实现可在生能源的存储和稳定输出是关键。在众多的储能技术中,液流电池(FBs)因其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设计灵活等特点而被视为一种理想的储能技术。然而,传统的水系FBs,如全钒液流电池,由于活性物质的溶解度有限(<2 M),仍然存在能量密度低的问题,这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相对于全钒液流电池,溴基液流电池由于电极电位高、电解液溶解度高以及能量密度高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溴基电池主要基于Br-和Br2之间的单电子转移反应,这限制了其能量密度的进一步发挥,而高价态的Br+往往面临严重的副反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此文开发了一种基于 Br-/Br+ 的双电子转移电对,该反应通过Br+嵌入石墨中形成溴-石墨嵌入化合物 (Br-GIC)从而提高电对的稳定性并用于溴基液流电池的研究。与传统的Br/Br2氧化还原对相比,Br+在石墨中嵌入/脱嵌的氧化还原电位高出 0.5 V,有望显著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测试结果表明,电池在30 mA/cm2下可稳定循环300次以上,库仑效率超过97%,能量效率约为80%,能量密度较Br/Br2提高65%。结合高电极电位、活性和稳定性等优点,Br+ 嵌入石墨的氧化还原电对在固定储能方面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PART04

图文导读


图1  CF@GF电极制备示意图

图2 a50 mmol/L HBr + 1 mol/L H2SO4电解液在20 mV/s 的扫描速率下分别在石墨和玻碳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测试。b50 mmol/L HBr + 1 mol/L H2SO4电解质在石墨电极上峰值还原电流与扫描速率平方根 (V1/2)的线性拟合曲线,c 50 mmol/L HBr + 1 mol/L H2SO4电解液在CF@GF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测试,扫描速率为 0.5 mV/s。d分别使用CF和CF@GF作为正极的组装电池的充放电曲线

图3  a CF@GF电极在电池不同荷电状态 (SOC)下的原位拉曼光谱测试。b CF@GF电极在不同SOC下的XRD测试。c原位测试对应电池的充放电曲线

图4 使用CF@GF作为正极组装液流电池的GITT测试。b(ΔEs/ΔEt)2与GITT测试得到的SOC关系。ΔEs是稳态电压变化,ΔEt是恒流脉冲期间的电压变化

图5 a 50 mmol/L HBr + 1 mol/L  H2SO4电解质分别在CF和CF@GF电极上的电化学阻抗谱 (EIS) 测试。b在不同SOC下全电池的EIS 测试

图6 使用CF@GF作为正极的液流电池在30 mA/cm2下的电池效率。电解液为0.5 mol/L HBr + 0.5 mol/L Ti(SO4)2 + 2 mol/L H2SO4 + 0.05 mol/L MEP。b以CF@GF为正极的液流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效率。c 循环过程中所组装液流电池的容量变化。d不同循环次数后正极石墨的拉曼光谱。(电池循环使用后,石墨从CF@GF电极上刮下)



PART05

通讯作者简介


 李先锋 


李先锋于2006年获得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2012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现任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液流电池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钒液流电池、锌基液流电池、新型液流电池系统)、创新电池技术(铅碳电池、超级电容器、锂/钠/钾/锌基电池))、电池系统的结构设计与仿真、测试与评估、产业开发与应用示范。

 谢聪鑫 


谢聪鑫于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DICP)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李先锋研究员,后直接晋升为大连化物所副研究员。他的研究兴趣在于高能量密度水系电池。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



主编:巩金龙

副主编:张铁锐/Rafael Luque/张强

电话 : 022-27400281
邮箱:trans_tju@tju.edu.cn

欢迎投稿: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transtju


《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天津大学主办的学术性英文期刊,被EI、Scopus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2018年改版为专业刊,重点刊登能源材料、能源化学与化工领域的原创性、创新性研究成果,包括太阳能利用、产氢与储氢、二氧化碳捕获和转化、燃料电池、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催化、煤炭和石油的清洁利用、生物燃料、能源政策等主题。本刊与Springer合作出版,在SpringerLink上全文在线,做到了快速审稿和出版。2016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1年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22年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欢迎大家关注和投稿!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微信

网站

微博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