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小札】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建构与成型

2016-04-28 赵联斌 上海语言学通讯

上海语言学通讯

读书小札

感谢各位朋友关注上海语言学通讯!我们建立了学友微信群,常设“读书小札”栏目,是各位学友涉猎“外国语言文学”的读书心得。这里我们不粘贴论文全文,只是记录学习点滴,谈读书体会。文章篇幅1000字以内。感兴趣的学友欢迎联系新浪微博@珞宾王 或者关注本公众号留言。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建构与成型

                        山西长治学院   赵联斌


 

                    赵联斌在全国第七届翻译研讨会上发言

2008年,在全国第七届翻译研讨会上,赵联斌作为最后一位发言人,运用20分钟的发言时间,向全国翻译界的前辈及同行正式提出了原型-模型翻译理论,这是他继研究生论文后对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又一次完善。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哲学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认为原型呈阴性特征,模型呈阳性特征,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阴阳转化的过程,翻译的最佳对等本质上应呈现阴阳平衡状态,但这种阴阳平衡永远都是一种理想状态,阴阳失衡是翻译的常态。客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呈“型”本源属性,是原型,呈现原始性初元化的特征,人作为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主体,通过自己的认知观选取一个自己需要的角度对客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接受和刻画的过程被称为模拟,模拟产生的结果被称为模型。写作和翻译的本质皆为模拟,作者是客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直接模拟者故而被称为第一模拟者,相对而言,译者则是第二模拟者。译语文本的历时性特征导致第三模拟者、第四模拟者……的产生。

 原语文本是第一模拟过程即写作过程的模型,但同时又是第二模拟过程即翻译过程的原型。译语文本是第二模拟过程即翻译过程的模型。 译入语在模拟过程中充当模拟工具的作用。由此可见,原语文本具有唯一性特征同时译语文本具有多样性特征。伴随着模拟过程可以无限延续,译语文本的历时性特征会逐渐凸显,从而其与原语文本的相似性会逐渐较弱。译语文本的共时性特征不会削弱其相似性,但会导致其差异性。作者和译者模拟视角的选择基于其阅读群体的需求满足,作者和译者本身既是需求的提供者也是需求的被被提供者。其模型可以满足与其阅读需求相同或者相近的读者的阅读需求,当然也不排除牺牲自己阅读  兴趣而满足适当读者群的模拟行为。原语文本是第一模拟过程即写作过程的模型,但同时又是第二模拟过程即翻译过程的原型。译语文本是第二模拟过程即翻译过程的模型。译入语在模拟过程中充当模拟工具的作用,模拟方式即为翻译方法。由此可见,原语文本具有唯一性特征同时译语文本具有多样性特征。伴随着模拟过程可以无限延续,译语文本的历时性特征会逐渐凸显,从而其与原语文本的相似性会逐渐较弱。作者和译者模拟视角的选择基于其阅读群体的需求满足,作者和译者本身既是需求的提供者也是需求的被提供者。其模型可以满足与其阅读需求相同或者相近的读者的阅读需求。读者的认可是译语文本在译入语环境中生存的基本条件。


上海语言学通讯【上海语言学通讯】公众号由新浪微博@珞宾王 电话13917738016负责更新。主要收集发布1全国范围内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会议、研修班讯息;2上海各大高校的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讲座;3学术期刊和学术观点推送。我们也可以协助各地外国语学院邀请专家来讲学和科研指导。欢迎大家在平台留言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