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观点】我译“红楼”——Minford教授

2016-03-18 珞宾王,Minford 上海语言学通讯

【引言】

2016年3月16日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到《红楼梦》英译者闵福德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为沪上学子现身说法,发出译者声音,畅谈"我译‘红楼’"。闵福德教授讲述他自己从1970年到1986年与霍克思合作翻译中国文学经典《红楼梦》的点点滴滴。他的恩师兼岳父霍克思先生翻译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他自己翻译了后四十回。他们是怎样选择了这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工程的?他们是怎样合作翻译的?他们采取了哪些翻译策略?其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克服了哪些困难,征服了哪些难以逾越的障碍?


【听众学习心得,本文作者系 新浪微博 @珞宾王】

通过闵福德教授口述我们了解到Hawkes教授与Minford教授的精彩翻译并非仅仅是母语者的语言优势,离不开Hawkes对中国文学、文化、历史的经年浸淫与苦心钻研。Hawkes希望能把自己喜爱的《红楼梦》翻译成英文,让英语世界读者像他一样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所以他特别推崇钱钟书所言的“化境”recasting(讲义中有所谈到,包括人名和一些习语等现象的处理)在翻译策略中尽量避免脚注,减少读者阅读负担。另外闵福德教授特意提示我们,该译著的出版社是企鹅公司,并非是像大学出版社等学术研究机构,所以也希望译者能够贴近读者。我们通过Minford口述了解到Hawkes教授当年辞去了大学工作,专门做一名译者,幸亏得到了牛津大学圣基督教会学院(Christ Church College)主任Sparrow教授的赞助。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中国文化界名人胡适、俞平伯、钱钟书、罗常培等教授等人亦师亦友,结下了深刻友谊。Hawkes与另外一组译者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也经常沟通翻译的亲身体验,杨宪益还曾到过Hawkes家里一起品酒,交谈翻译心得。戴乃迭曾跟Hawkes谈到自己的翻译被国家要求必须一字字地忠实翻译,这也就难怪两组译者的翻译策略有时差距很大了。


Hawkes热爱乡村生活,特别喜欢摆弄自己的菜园(花园)。他也曾为翻译 “一名之立”、“旬月踌躇”,疲劳之余给自己养的山羊挤奶,往往还能获得了灵感和放松。Hawkes的晚年在英国的威尔士乡村度过,他的5000多本图书捐赠给了威尔士国家图书馆,包括大量珍贵的中国文史哲资料。Minford还提到了一则珍贵的信息,Hawkes的翻译过程离不开他的一个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图文并茂)记录着他的翻译思考过程。目前该笔记保存在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据说一名翻译学博士就以此为研究对象撰写博士论文。


【学人简介】

闵福德(John Minford, 1946-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名誉教授,英国汉学家、学者、文学翻译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牛津大学中文学士,曾师从著名汉学家霍克斯和华裔汉学家柳存仁。担任过天津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公开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授及香港理工大学翻译系主任。主要翻译作品有:《红楼梦》(The Story of the Stone)《鹿鼎记》(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孙子兵法》(The Art of War)、《聊斋志异》(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易经》(I Ching)及正在翻译的《道德经》(The Tao and the Power)。


【讲义分享】















以上讲义是闵福德教授发放给在场听众的,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闵福德教授的翻译思想,我们在公众号上与大家分享,请注意版权归属闵福德教授所有,请勿作为商业用途,仅供学习参考!

【上海语言学通讯二维码,欢迎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