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小华:走马楼西汉简中的缯

走马楼西汉简中的缯

罗小华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长沙走马楼出土的西汉木简,通过考察长沙走马楼出土的西汉木简,可以知道关于缯的四种类别和各种缯的详细价格。

关键词:走马楼汉简  缯  价格


2007年,《长沙馆藏文物精华》中公布了5枚走马楼西汉司法文书简。[1]由于木简图片过小,无法对上面的文字进行准确释读。经核查,《简牍名迹选·湖南篇二》一书也公布了5枚走马楼西汉简的原大图版、释文和放大图版。其中,有《长沙馆藏文物精华》中的235(从左至右)。[2]《湖南简牍名迹》中公布了10枚走马楼西汉简的原大图版、释文和放大图版,其中有简134[3]《湖南简牍名迹》所录10枚简牍的图版和释文,亦见于《湖南出土简牍选编》和《湖南出土简牍选编 2》。[4]

现在,我们想就简4上的内容进行探讨。该简首尾两端有残损,因此首尾两端的释文也存在争议。

《湖南简牍名迹》:“□□大农田官移赁庸出券(券)三其一钱四千七百廿一素缯五尺五寸直钱卌九∟钱六百五十六∟一钱五千一百廿五絣缯四匹□/直钱千九百七十一□绣缯二匹二寸直千一百廿九缇缯三丈五尺·直钱四百五十五三年三月乙丑四月丙申丙午□□𣿭陵佐□沅阳□[5]

《湖南出土简牍选编》:“□将大农田官移赁庸出券=三其一钱四千七百廿一素缯五尺五寸直钱卌九钱六百五十六一钱五千一百廿五絣缯四匹直钱千九百七十一钱□绣缯二匹二寸直千一百卌九缇缯三丈五尺直钱四百五十五·三年三月乙丑四月丙申丙午□□𣿭陵佐□沅阳□[6]

《湖南出土简牍选编 2》:“□将得大农田官移赁庸出券=三其一钱四千七百廿一素缯五尺五寸直钱□九∟钱六百五十六一钱五千一百廿五□缯四匹直钱千九百七十一钱绣缯二匹二寸直千一百□九缇缯三丈五尺直钱四百五十五·三年三月乙丑四月丙申丙午□□陵佐□沅阳佐[7]

将以上三份释文与《湖南简牍名迹》中的放大图版结合起来,可以对简4的释文进行补充。另外,陈松长先生近日发表了一篇名为《长沙走马楼西汉简中的“将田”小考》的文章。其中,简0006“二年四月丙申,将田义陵佐僮、沅阳佐卯出赁安成里公乘伉充……四年二月乙未朔戊戌将田沅阳佐卯劾”,简0049“将田佐僮效絣缯四匹一丈九尺二寸直钱千九百七十一”,简0162“乃元年县遣将大农田□”。[8]如此,则简4的释文可以基本补充完整:“遣将大农田官移赁庸出券=三其一钱四千七百廿一素缯五尺五寸直钱卌九∟钱六百五十六∟一钱五千一百廿五絣缯四匹一丈九尺二寸直钱千九百七十一□绣缯二匹二寸直千一百卌九缇缯三丈五尺直钱四百五十五三年三月乙丑四月丙申丙午□□𣿭陵佐僮沅阳佐【卯】

由简4中“券三”的记载可知,简文中应有三张券的内容:券一记“其一钱四千七百廿一素缯五尺五寸直钱卌九”;券二记“钱六百五十六”;券三记“一钱五千一百廿五絣缯四匹一丈九尺二寸直钱千九百七十一□绣缯二匹二寸直千一百卌九缇缯三丈五尺直钱四百五十五”。三份“赁庸”券的内容中,提到了“素缯”、“絣缯”、“□绣缯”、“缇缯”等四种缯的尺寸和价格。

素缯,当指白色的缯。《说文》素部:“素,白致缯也。”[9]《周礼·春官·巾车》:“素车,棼蔽,犬,素饰,小服皆素。”郑玄注:“其服以素缯为缘。”[10]马王堆三号墓曾出土“素缯笥”木楬一枚。[11]可兹参照。传世文献中,还有一种白色缯——“练缯”。《仪礼·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缁带,素韠,即位于门东,西面。”贾公彦疏:“大带所用物:大夫已上用素;士练缯为带体,所裨者用缁。”[12]《礼记·内则》“栉、縰、笄、緫”,孔颖达疏:“緫者,裂练缯为之,束发之本,垂余于髻后,故以为饰也。”[13]《周礼·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练,夏纁玄,秋染夏,冬献功。”郑玄注:“暴练,练其素而暴之。”[14]《淮南子·说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15]不知道练缯与素缯之间是否存在区别。

缇缯,指赤黄色的缯。《急就章》卷二“绛缇絓紬丝絮绵”,颜师古注:“缇,黄赤色也。”[16]《后汉书·应奉传》:“宋愚夫亦宝燕石,缇䌌十重。”李贤注:“缇,赤色缯也。”[17]

絣缯,指“殊其缕色”的缯。《说文》纟部:“絣,氐人殊缕布也。”段玉裁注引《华阳国志》曰:“武都郡有氐傁,殊缕布者,盖殊其缕色而相间织之。絣之言骈也。”[18]《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指出:“在青海都兰出土有一种扎经染色织物,又称印经织物,其工艺是先将经丝分区扎染,然后再进行织造。这样,其织物经间由于不能准确对花,故而纹样朦胧,产生一种‘和云伴雾不分明’的效果,颇具特色。……扎经染色织物正是分区把经丝(缕)扎染形成‘殊其缕色’的效果后再并起来相间织之(絣)。”[19]絣缯,可能指以这种工艺制作的缯。

□绣缯,首字不清,似从“纟”。马王堆三号墓曾出土“绣缯笥”木楬一枚。[20]可兹参照。

可见,素和缇均指缯的颜色,絣指缯的花纹。传世文献中,也记有一些其他颜色的缯:

绛缯。《晋书·舆服志》:“其侍祀则平冕九旒,衮衣九章,白纱绛缘中单,绛缯韠,采画织成衮带,金辟邪首,紫緑二色带,采画广领、曲领各一,赤舄绛袜。”[21]

黄缯。《史记·项羽本纪》“纪信乘黄屋车”,张守节正义引李斐曰:“天子车以黄缯为盖里。”[22]

彩缯。《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元正朝贺,拜祠陵庙毕,汉乃遣单于使,令谒者将送,赐彩缯千匹,锦四端,金十斤,太官御食酱及橙、橘、龙眼、荔支;赐单于母及诸阏氏、单于子及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骨都侯有功善者,缯彩合万匹。”[23]或作“采缯”。《汉书·贾谊传》:“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致金絮采缯以奉之。”[24]

4中记载了四种缯的长度和价格。根据我们所作的释文,可以对这四种缯的单价进行讨论。

“素缯五尺五寸直钱卌九”。经折算,1寸素缯价值约为0.89

“絣缯四匹一丈九尺二寸直钱千九百七十一”。《说文》匸部:“匹,四丈也。”十部:“丈,十尺也。”[25]四匹,就是十六丈,也就是一百六十尺,折合一千六百寸。简文所记“四匹一丈九尺二寸”,折合一千七百九十二寸。经计算,则1寸絣缯价值约为1.10

“□绣缯二匹二寸直千一百卌九”。二匹二寸,折合八百零二寸。经折算,1寸□绣缯价值约为1.43

“缇缯三丈五尺直钱四百五十五”。三丈五尺,折合三百五十寸。经折算,1寸缇缯价值为1.3

将以上四种缯的价格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不难发现,□绣缯>缇缯>絣缯>素缯。可见,素缯最便宜,□绣缯最贵。根据文献记载,缇缯是一种等级很高的缯。皇帝驾崩后会以缇缯裹身。《续汉书·礼仪志》:“守宫令兼东园匠将女执事,黄绵、缇缯、金缕玉柙如故事。”刘昭注引《汉旧仪》曰:“帝崩,唅以珠,缠以缇缯十二重。”[26]而□绣缯比缇缯还贵,其等级应该更高。

我们将这段简文句读为:“□将大农田官移赁庸出券三:其一,钱四千七百廿一;素缯五尺五寸,直钱卌九。∟钱六百五十六。∟一,钱五千一百廿五;絣缯四匹一丈九尺二寸,直钱千九百七十一;□绣缯二匹二寸,直千一百卌九;缇缯三丈五尺,·直钱四百五十五。三年三月乙丑,四月丙申、丙午□□义陵佐□沅阳□

另外,简4中的符号“∟”,可以视为“券三”内容的分隔符。程鹏万先生指出:“‘∟’用法,古书类简牍上用来表示句读与分章节。”[27]

综上所述,长沙走马楼出土的这枚西汉木简,不仅记载了关于缯的四种类别,还记载了各种缯的详细价格。这些信息不见于传世文献和其他西汉简牍。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的遣策简和木楬,“渔阳”墓木楬,与走马楼西汉简牍,以上三批材料在时间和地域上都有很强的相关性。我们深信,针对它们开展深入研究,势必推动西汉长沙国的物质文化研究进程。

附记:感谢廖薇女士提供《湖南简牍名迹》一书!


注释:

[1]王立华主编:《长沙馆藏文物精华》,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134页。

[2]西林昭一编:《简牍名迹选2》,株式会社二玄社2009年,第2833页。按:简235分别见于该书第302832页。

[3]湖南省文物局编著:《湖南简牍名迹》,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242259页。按:简12345分别见于该书第248249246247242243244245250251页。

[4]郑曙斌、张春龙、宋少华、黄朴华编著:《湖南出土简牍选编》,岳麓书社2013年,第270274页;宋少华、张春龙、郑曙斌、黄朴华编著:《湖南出土简牍选编 2》,岳麓书社2013年,第411414页。

[5]湖南省文物局编著:《湖南简牍名迹》,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244页。

[6]郑曙斌、张春龙、宋少华、黄朴华编著:《湖南出土简牍选编》,岳麓书社2013年,第270页。

[7]宋少华、张春龙、郑曙斌、黄朴华编著:《湖南出土简牍选编 2》,岳麓书社2013年,第413页。

[8]陈松长:《长沙走马楼西汉简中的“将田”小考》,《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18111718日,第6566页。

[9]许慎撰,徐铉校定:《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1963年,第278页。

[10]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第824页。

[11]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 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192页、第193页图九四:3

[12]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第945946页。

[13]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第1461页。

[14]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第692页。

[15]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第583页。

[16]史游:《急就篇》,岳麓书社1989年,第123页。

[17]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第16131614页。

[18]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62页。

[19]赵丰,尚刚,龙博编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纺织(上)》,开明出版社2014年,第279280页。

[20]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 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193页图九四:11、第194页。

[21]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第773页。

[22]司马迁撰,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第326页。

[23]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第2944页。

[24]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2240页。

[25]许慎撰,徐铉校定:《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1963年,第26750页。

[26]司马彪撰,刘昭注补:《续汉书志》,中华书局1965年,第31413142页。

[27]程鹏万:《简牍帛书格式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115页。


原文载于《中国简帛学刊(第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