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书籍

【書訊】張振謙:《燕文字編》

古文字微刊 先秦秦汉史 2023-06-09

國别文字編

燕 文 字 編

編著:張振謙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月

定價:3200.00元(全四冊)

ISBN:9787501079872



內容簡介



戰國文字最爲顯著的特徵是文字異形。自春秋中晚期以降,燕國文字逐漸自成一統,稱爲燕系文字。燕系文字有着獨特的構形特點和銘文格式,其研究對於戰國文字分域研究以及燕國歷史、地理、文化制度研究均有着重要意義。相比其他六國文字,燕系文字雖然材料、字量偏少,但是涵蓋了除竹簡以外的各種文字資料,是重要的出土文獻資料。

《燕文字編》在全面蒐集整理燕系文字的基礎上,兼顧收録地域內的前期文字。《燕文字編》以銘文的時代先後,以出土材料類別爲順序,廣泛吸收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將燕系文字按照《說文》部首順序匯集成編,並附辭例。

《燕文字編》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體現了學術界的較高研究水平,爲燕系文字研究的必備工具書,填補了學術領域的研究空白。



目 次



凡例

前言

 

正編目録

合文目録

正編(卷一—卷十四)

合文

附録

釋文彙編

參考文獻

引書簡稱表

 

後記

部首檢字表  

拼音檢字表



前 言



自春秋晚期以降,到戰國時期,隨着“禮崩樂壞”而導致的各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現象日益顯著。這個時期,燕國文字逐漸自成一統,稱爲“燕系文字”。燕系文字是戰國文字中重要的一系,其形體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燕系文字的研究對於戰國文字分域研究、燕國歷史、地理以及文化制度的研究均有着重要的意義。

“燕國長期偏安于北方,不像中原諸國那樣戰事頻仍。國家政局相對穩定,使燕系文字呈現出富有地方色彩的北方風格。”(《戰國文字通論(訂補)》第101頁)。燕系文字在字體結構、部首使用、筆畫筆勢、飾筆羨符上,都有自己顯著的地域特點,與戰國時期的其他四系文字有着明顯的區別。

按照書寫材料的不同,燕國銘文分爲下述幾類。

一、銅器。目前見到的有銘文的燕系青銅禮器數量不多,其中以壺銘最爲重要,有銘文禮器還有豆、缶、敦、鼎、甗等。青銅雜器種類繁多,有鐵斧範、鐵鑿範、鐵鐮範、鐵鑊範、馬銜、睘小器、馬節、雁節、鷹節、銅梃等。

同戰國時期其他各國一樣,燕國禮器銘文的內容也與西周時期大不相同,已經變得非常注重實用性了。上述禮器銘文,除了匽侯載器、郾侯載豆、燕王職壺外,都是“物勒工名”“記載容量”一類的題銘,這是“禮崩樂壞”的最好寫照。

二、兵器。燕國兵器種類較爲豐富,數量也較多,戈、戟、矛、劍、鏃、弩机、距末,應有盡有。燕國兵器的鑄造技術比南方諸國稍嫌粗糙,銘文多有殘泐。銘文涉及到官職名、地名、燕侯燕王名,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三、貨幣。燕國在傳統上是使用刀幣的國家,燕明刀銘文在戰國貨幣銘文中很具特色。燕國也流行布幣、圓錢,但是種類不多。

四、陶器。燕國陶文數量較多,僅次於齊陶文和秦陶文,較爲典型的燕國陶文是由三方長條形印章鈐印而成的監造格式銘文,也有單個的長條印、方形印、異形印。燕陶文的內容多爲“物勒工名”類。

五、璽印。燕國璽印不僅數量多,而且字量也多,是最爲重要的燕系文字材料,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燕璽文字字體規整,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是典型的燕系文字。燕璽分爲官璽和私璽兩大類,官璽內容多涉及地名、官職名,典型的燕官璽形狀或呈長條形、或呈方形,印面一般較大。私璽中姓氏種類繁多,印面相對較小。另外,燕國璽印還有少部份吉語格言璽。

六、石器。目前見到的燕國石器銘文主要有燕侯脮磬和夾刻石,前者現存32字,爲禮樂性質的韻文;後者現存11字,內容記載地名、官職、人名,也屬“物勒工名”類銘文。此外,還有3方“昌”字吉語玉印及出土於燕下都的一方石印。

七、骨器。《考古》1965年第11期第568頁載一燕國的骨質距末,是戰國文字中罕見的骨質兵器構件,現存6字。燕下都出土有1方骨印,在戰國文字資料中也是較爲罕見的。

爲了對燕系文字做一個縱向的字形演變研究,我們把西周、春秋早中期的燕國銘文也收録在內,以作燕系文字研究的參照,同時也給學術界提供一個完整的燕國出土文獻資料。這對於燕國歷史、地理、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燕國早期的傳世史料較爲缺乏,而北京房山琉璃河、順義牛欄山、遼寧喀左北洞、山灣子、小波汰溝、凌源馬廠溝、河北易縣等地出土了大量的西周早期燕國公族及境內其他部族的禮器銘文,這些出土資料對燕國早期的歷史研究尤爲重要。

召公奭是燕國始封之君,其太子克赴燕就封,記述見於克罍、克盉銘文;其次子襲太保之位,成爲西周時期周天子的重要肱骨之臣。西周早期器物太保玉戈、梁山七器、太保諸器等,也是研究召公及其家族歷史的重要出土文獻。

燕文化及燕國文字與臨近的齊、趙、中山等國的文化和文字書寫有着重要的相互影響,由於這三個諸侯國分屬齊、晉兩系,茲不涉及。但是,與燕國鄰近的中山及其他戎狄部族的刀幣文字,與燕國貨幣文字有着深刻的淵源,難以斷然分割,茲將其收録在內。由此知,本字編既不是純粹的燕系文字,也不是單一的燕國文字,似乎難以命名,且稱之爲“燕文字編”。

《燕文字編》爲收録兩周時期燕系地域出土文字的字編,每一字形下還附有銘文辭例,並在書末附有釋文彙編。爲了展示燕系文字的地域性特點及字形寫法的多樣性,爲了標識燕系銘文語料的豐富性,我們在字形、辭例的收録上不厭其多。雖然字編還算不上是字詞全編,但也不遑多讓。因此,文字編不單具有文字學價值、語言學價值,就是在先秦歷史文化研究上,也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本字編在全面收集整理兩周時期燕域文字的基礎上,根據最新的文字考釋研究成果,按照《說文》部首順序,將文字字形彙集成編。字編分正編十四卷、合文一卷、附録一卷(收未釋字、符號、形圖),共十六卷。

燕文字資料收録截止日期到2021年,主要採自《集成》《貨系》《璽彙》《陶録》等著録;新出者採自如《銘圖》《銅兵》《燕陶》等近出著述;漏收者採自如《西清》等舊有著録。除此以外,其他學術界、收藏界的自印本,一些零星發表在《文物》《考古》《書法》等書刊、網站上的燕文字材料,也在字編的收録之列。

相比秦、齊、楚、晉四系文字,燕系文字材料數量稍嫌匱乏,同銘重出者多有,絕對字量偏少,而且還夾雜着大量的刻劃符號、象形圖案,給燕系文字的考釋帶來很大困難。燕系長篇銘文較少,青銅雜器、璽印、陶文中的地名、人名用字較多,很多字詞缺乏語境,給燕系文字的釋讀也帶來較大難度。燕國偏居北隅,除文字形體外,其名物詞彙也與中原殊異,多無文獻可參考佐證,這也是許多燕系文字祇能隸定,不能確識的不利因素。此三點,是燕系銘文文字考釋整理之難點所在。

但是,在文字、詞彙考釋上,燕系文字也有不同於其他四系文字的獨特優勢,就是燕系同聲符文字多有,即其文字聲符相對單一。我們曾構想參照何琳儀先生《戰國古文字典》,按照聲系排序作出《燕系文字字詞全編》,以期燕系文字聲符可以相互繫聯溝通、聲旁可以相互參照印證,這對燕系地域的字形、詞彙研究可能更具直觀的推動作用。但是,由於對早期燕國銘文的收録,使得我們放棄了這一構想,而採用《說文》部首排序格式。


張振謙 二〇二二年三月於河北大學德翰園




書 影





轉載自公眾號“古文字微刊”,特此致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