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声明:本公众号对原创稿件享有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记者:刘建楠 整理
编辑:刘伟
责编:郭巧
【“双争”有我—365百姓故事汇】

“不论是‘十二景’‘二十四景’还是‘三十六景’,都属于‘八景’文化范畴。‘八景’对于景观建设与旅游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八景’的价值不仅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8月16日,秦皇岛历史文化学者王红利在秦皇岛博物馆为观展群众奉献了一场“古韵新章——榆关二十四景”书画展精彩讲解。

王红利在作讲解。(图片由王红利提供)


王红利介绍,所谓“八景”,是某一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八处或八处以上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统称为“八景”。秦皇岛山海形胜、人文荟萃,因此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八景”文化。民国十八年《临榆县志》收记载“榆关二十四景”。

站在“榆关二十四景”之“塔岭龙松”的画作下面,王红利讲道:“‘塔岭龙松’这个景观已经看不到了,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之中,这确实是一个遗憾。因此,我们更要保护好当下的景观,重新审视并挖掘‘榆关二十四景’让其焕发光彩并服务于当代。”

基于“榆关二十四景书画展”,秦皇岛博物馆还开发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亲子研学活动,而“跟着志书游山海,走进榆关二十四景之‘海亭风静’”的研学活动就是由王红利担任领队导师的。活动中,在澄海楼前,王红利讲述了澄海楼的修建过程,以及“一勺之多”碑与“天开海岳”碑背后的历史。

王红利是我市知名学者,同时还是一位藏书家,藏书逾万册,收藏了大量秦皇岛地方文献,因此他熟谙秦皇岛地域文化,先后在秦皇岛图书馆、秦皇岛博物馆、秦皇岛玻璃博物馆、北戴河秦行宫遗址博物馆、秦皇岛新华书店、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以及北戴河区文化馆作公益讲座,普及秦皇岛地域文化。

“我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秦皇岛人,但我年轻时候就来到这座城市,秦皇岛接纳了我,随着日渐熟悉这座城市,我也随之爱上了这里。我投注了大量的精力研究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能够为弘扬秦皇岛地域文化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是我莫大的荣幸。”王红利说。


编审:田哲轶

监审:周岩 赵明

终审:朱志勇 费依冰

大家都在看↓↓

北戴河区着力打造京津异地养老首选幸福城区
农旅融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国家11项资助政策助高校新生顺利入学
锦旗寄情 医者仁心


秦皇岛日报社全媒体矩阵




扫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秦皇岛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